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新闻:鸿腾精密涨逾12%成为苹果新AirPods耳机组装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airpods加工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科创板日报》2日消息称,苹果公司10月30日发布公告,召回部分AirPods Pro耳机;此举意外令立讯精密得到召回部分耳机转单,产能排期至2021年1月。
截止于周一收盘,立讯精密股价升至56.48元,总市值达3944.49亿元。有“最励志打工女”之称的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过去的发展与成功,与鸿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有人称她为“女版郭台铭”。如今,“代工大王”郭台铭旗下的工业互联的市值仅2614.92亿元,已被“小鸿海”立讯远远甩在后头了。
狂啃苹果,“女版郭台铭”王来春打败郭台铭?
苹果CEO库克
苹果(Apple)的iPhone 12已发布,由于发布会上宣布因环保理由,附件不再送充电器、耳机,被质疑只是想增加配件销售赚钱。
6年前iPhone 6迎来一波换机潮,此次苹果会不会也有报复性追单,仍是个未知数。苹果公布了上季财报,尽管营收及获利好于市场预期,但iPhone销售衰退20%、以及中国市场业绩锐减,也令投资者忧心忡忡。即便如此,苹果CEO库克仍对iPhone 12买气,表示乐观,且10-12月本季iPhone销售有望成长,尤其是中国市场将重返增长。
毫无疑义,这对于包括鸿海、立讯精密等供应商而言,是个福音,争夺苹果订单的竞争也可能更趋激烈。
王来春(中)陪同库克参观立讯生产线
2017年上半年,立讯精密成为了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生产工厂,同年12月,苹果CEO蒂姆•库克在参观苹果供应链、生态链合作伙伴时,专程参观了立讯的AirPods工厂生产线。
在立讯精密昆山厂,小小的耳机中装入的是几百个器件,把每个零部件小心翼翼地放入耳机中,工人简直像绣花一样。
AirPods是苹果至今为止工序最复杂的产品之一。苹果的供应链都绝大多数在中国,立讯精密能成为有代表性的一家供应商。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受访时称:我相信那句话,“ 能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 ”
郭台铭旗下的鸿海,一直是苹果产品的代工者,也可以说是苹果供应链的“扛旗者”。曾是“富士康打工妹”的王来春,21岁进入鸿海富士康深圳厂,从组装线最普通的女工做起,一路升至管理数千人的课长。32岁离职后,她和哥哥王来胜2004年在深圳创办立讯精密。
深受富士康影响的王来春,最早战略布局也跟随富士康,也被外人视为“郭台铭精神”的头号实践者。她的努力,苹果也看在眼里,也受到苹果的扶持,即便目前她的规模仍无法与鸿海相比,但在苹果供应链,立讯精密的战斗力是别人无法忽视的。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右)和裕隆执行长严陈莉莲(左)
10月中旬在三创 科技 园“鸿海 科技 日”,郭台铭的接棒人、鸿海董事长刘扬伟与裕隆执行长严陈莉莲同台,宣布双方合资新公司“鸿华先进 科技 公司”,并秀出两强合作产品——MIH电动车平台,将目标锁定抢当“电动车业的安卓”,2年内生产第一款合作电动车。
将“代工”鸿海,转型为“ 科技 的鸿海”,是刘扬伟的雄心。刘扬伟也在开场致辞时“开宗明义”地说: 鸿海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执行力和效率外,还有 科技 力。
如果单从立讯精密的市值超过了工业互联,就轻易断言“女版郭台铭”王来春打败了郭台铭,简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郭台铭有超前的投资力。
过去,王来春将郭台铭的不少经营思想及理念奉为圭臬,她和郭台铭一样也不甘做低阶代工,也希望通过创新获取更多竞争优势,这方面可从立讯精密和鸿海毛利率及净利率两项指标做个比对。和郭台铭对旗下关系企业有全方位布局不同,国内苹果供应链的二个“女强人”——立讯精密王来春和蓝思 科技 周群飞,在供应链项目上也仅是占了小部分。
蓝思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周群飞
在苹果供应链大树下,除了郭台铭旗下鸿海外,争啃苹果的有蓝思 科技 的周群飞、立讯精密的王来春,另外像台企纬创资通的林宪铭、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可成 科技 董事长洪水树等,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具体到苹果供应链项目上,周群飞的蓝思 科技 侧重于玻璃基板,而王来春的立讯精密侧重于连接器和无线蓝牙耳机,生产订单是不一样的。
退一万步讲,即便王来春旗下立讯精密将来有组装iPhone能力,长期来说可能与鸿海角力,但短期受冲击或受影响的应该是纬创、和硕等。因此,国内有一些媒体说什么王来春狂抢郭台铭的苹果订单,目前纯属“无稽之谈”,纯属臆断。
换个角度,苹果将AirPods Pro蓝牙耳机订单转单给立讯,也不代表苹果与鸿海合作关系生变,更不用说恶化之说,这也是苹果基于分散供应链、分散风险的战略布局而为。
竞争者在路上,将来谁领风骚,不知道,路遥知马力!
立讯迎转单,王来春财富还会飙多高?
立讯精密董事长、总经理王来春
2020胡润百富榜,53岁的王来春上榜身家为910亿元,她的哥哥、56岁的王来胜,身家也是910亿元,王来胜、王来春兄妹合计财富高达1820亿元。
2019胡润富豪榜上,王来胜、王来春兄妹身家分别为265亿元,合计530亿元,与今年财富数值相比,一年飙升了1290亿元。
富豪榜上的数据,是洞察财富趋势的窗口,从某种角度上也代表了企业家背后行业态势的变动,更重要的是财富数字也是企业家创业、创新的价值展现。
潮起海天阔,风好正扬帆。 王来胜、王来春兄妹,也是潮汕人在深圳奋斗的成功样本。她们的成功,是时代造就的;穷则思变,也是她们为改变自己命运逼出来的、拼搏出来的。王来春,出身于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槐泽村贫困农家,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家庭背景,白手起家,她也是时代背景下潮汕人在深圳创业群体中的成功代表人物之一。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
11月2日,立讯精密董事长、总经理王来春出席立讯精密可转债网络路演时表示: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未来,我们将持续高度关注市场及客户需求,提前布局和规划公司短、中、长期发展路线,全体立讯人将继续踏实前行、使命必达,为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奋斗。”
回答提问环节,有人问:“台湾今周刊报道,公司与台资厂商的商业合作及生意机会获取系主要客户的牵线搭桥,请问是否属实?公司本次与纬创合作的背景是什么?”
王来春也正面予以回应:“我们也关注到相关媒体不实的报导。公司高度重视自身核心竞争力建设,不断提升研发技术、批量交付、品质保障、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上市以来,公司与多家海内外厂商进行了深度、高效、共赢的商业合作,相关表现持续收获了市场与合作方的高度认可。公司与其他厂商的商业合作是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和提前布局的需要,本次与纬创的合作是基于合作双方自身意愿和目标的一致性,符合双方各自的战略规划。”
也有人问:“如何看待市场传闻富士康进入airpods组装?公司sip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终端产品?是否可以应用于airpods?”王来春表示,对于市场传闻,公司不方便评论。“公司在sip技术应用上全方位布局。”
在回应5-10年未来公司整体收入结构会和现在有什么差异时,王来春说:“未来,公司仍将专注制造、持续深耕消费电子、通讯、 汽车 等主营业务,顺应市场发展相关趋势,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力争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立讯精密的东莞铁松园厂区
AirPods Pro出包,苹果确认部分无线降噪耳机AirPods Pro有声音问题,近日也推出了免费维修方案。作为苹果耳机供应商之一的立讯精密,此番也因转单而受益,获得了部分转单,毫无疑义,对于提升股价有一定影响,也拉抬了王来春家族的身家财富。
目前,国内负责组装AirPods Pro耳机的苹果供应商,除了立讯精密,还有歌尔股份、漫步者。
立讯是2011年正式进入苹果供应链,并于2019年成为苹果耳机的供应商,参与AirPods Pro整机组装,并提供相配套的耳机连接器及部分结构零件。客观地说,在苹果代工版图里,立讯精密近年来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不少人认为,王来春旗下的立讯收购纬创资通昆山厂,也可能跨入代工iPhone。
立讯精密制造基地分布于海内、外,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山西、河北、湖北及四川等地,并于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拥有相关布局。其中,昆山基地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
在普通版的 AirPods,立讯精密份额约为60-65%,已是苹果AirPods产品最大供应商。若能接下iPhone组装,狂啃苹果,立讯精密业绩持续高速成长就更有保证,尽管立讯精密的崛起之路也会有不少阻碍待跨越,王来春她的竞争对手,肯定是虎视眈眈地看着,丝毫不敢懈怠。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苹果发布AirPods Pro耳机,售价1999元,从售价上来看虽然比预估时便宜一些,但是实际上从它的进步对比来看,也许并不值这个价格,那么这款耳机到底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呢。
新款AirPods Pro耳机采用的入耳式设计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与之前的产品在外观上也并没有做很大的改动,只不过是因为手机版本引入了Pro这个名字便也填在了耳机上,略显高大上一些。
在苹果手机新版本的测试中曾经出现过一款拥有橡胶耳塞的AirPods的图案,引得外界猜测新款的AirPods为了实现更好的降噪功能而配备了橡胶耳塞。而在AirPods Pro耳机问世之时也成为几家竞争对手争相模仿的模板时,这款耳机的争议也随之而来。说实话大多数苹果的用户是不喜欢入耳式的耳机的,因为会使耳道与耳机外产生一个压力,造成脑袋里的一种不适感,但是为了给用户提高听觉体验入耳式耳机又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这一次苹果选择了听觉体验感,暂时放弃了用户的舒适感。
在音质方面确实也比前一款产品有了不小的提升,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至于在续航方面,也就是普通的蓝牙耳机的时间,并没有带给我们多大的惊喜,开启降噪功能可以使用4.5小时,但据说放在充电盒内可以做到充电5分钟,播放一小时。
导语 :
最新消息称,苹果8个代工厂已经全部搬到印度,苹果将要全面开启印度制造时代。而且更为震惊的是苹果表示预计在未来1年时间内,将为印度当地创造近6万个工作岗位。
近日苹果公司已经将中国的8个代工厂都迁到印度,正式开启了印度制造时代。也许以后购买的iPhone手机就不会是中国制造,而要变成印度制造了。
其实苹果想要转移生产链的意图早在5年前就露出了端倪。
在2015年前后,苹果曾派出专家考察团队去印度考察,评估从中国转移一部分产能到印度的可能性。目的是什么呢?
一是,降低苹果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二是降低成本,提升苹果竞争力。
最后团队得出的结论让人大跌眼镜,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苹果专家团队认为印度的代工厂只可以做插头或者包装,甚至连喇叭、耳机、小型机械部件这一类外围产品,印度都应付不了!
向印度转移大规模的智能手机产能无疑是天方夜谭,苹果此举大概率只是试水。
苹果正是因为太明白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潜在威胁,所以从2017年开始,苹果便“要求”纬创、富士康到印度去搞组装。之后印度也确实开始生产iPhone了,从老SE、6s、7、XR、新SE到11,似乎还不错。
但这无法掩盖背后的事实:印度的基建、人工条件不允许搞高端手机代工。
事实一,印度代工厂产能增长极慢,即使现在印度新SE的产能也仅每月4万台左右。
事实二,多数印度组装所需的iPhone器件依然来自中国,印度本土企业主打的依然是包装材料和插头。
苹果酝酿了5年的计划终于落地,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极有可能是“脸部着地”。
虽然苹果代工厂看起来业务量很大,但是实际上大头都被苹果公司赚走了,代工厂的利润相当有限。
就拿富士康举例,富士康基本上就是靠苹果公司的订单养活的,一旦苹果公司的订单不给富士康,那么富士康就很难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今苹果把国内订单交给立讯精密,不知当初放言“大陆离不开富士康”的郭台铭怎么想?郭台铭在善于制衡的库克面前似乎有点儿不知所措了,如今富士康大举进入印度市场或许就是为了挽留苹果,不知道能否起效。
其实苹果公司把代工厂搬到印度很显然就是为了省钱,因为当地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扶持,比如减免税收、给予补贴。 所以库克就是为了争取到这部分的利益,才会决定到印度建厂。而这也恰恰是富士康选择在印度发展的一个原因。 但是苹果和富士康都忽略了一点:虽然印度的人工成本确实便宜,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人工水平、基建水平却比不上中国。
富士康追随苹果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订单,但是跟着上家一起试水是否太过不明智了,尤其还是印度。无论如何,富士康是跟定苹果了,至于苹果是否买账,还要看苹果的脸色了。
立讯精密的发家其实离不开富士康这个“宿敌”的大力支持。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其实本来是富士康的员工,在完全精通富士康的运作之后,这位来自农村的年轻女子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2004年,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王来春决定回深圳发展。不久王来春创立立讯精密,并得到了富士康和郭台铭的鼎力支持,因此两家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立讯精密自成立之后发展速度惊人,仅仅6年,就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而这背后,依旧离不开富士康的支持。立讯精密当年的招股书上,披露了部分营收内容,其中,2007年~2009年,富士康给的订单各占立讯精密营收总比的47.93%、56.46%、45.38%。
如今立讯精密发展速度也依旧不减当年,只是当年的那个“老大哥”似乎没那么顺利了。实力迅速崛起的立讯精密大有超越富士康的意思,甚至连库克也对王来春和立讯精密表示赞赏。
苹果CEO库克曾发微博直接称:“在昆山拜访了我们的合作伙伴立讯精密。他们超一流的工厂将了不起的精良工艺和细思融入 AirPods 的制造。董事长王来春女士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卓越文化。我们很高兴可以跟他们合作!”可以说,富士康离开中国之后,立讯精密无疑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如今,立讯精密的业务已经从数码3C产品延伸至 汽车 、通讯领域,最普及的Type-C接口就离不开立讯精密的标准。而且立讯精密通过搭建精密制造大平台,目前已经完成“机、电、声、光”的全覆盖。
“AirPods生产组装商”、“华为概念”、“5G”、“无线耳机”等流行标签加持,直接助推立讯精密股价在2019年飙升200%。毫无疑问,未来立讯精密将在飙升的大路上走得更远!
下一个10年,立讯精密或许将是那个最靓的“仔”。
苹果和富士康“搬家”印度的决定最终收效如何,姑且不论,但是这无疑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机会。立讯精密、比亚迪等代工新生代可以顺势崛起,实现跨越发展,牢牢把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也告诉我们:资本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密集的过程,国内企业发展要及时升级换代,否则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居安思危是不变的座右铭,危机意识是一个时代主题。
任何巨头都不喜欢强势的供应商。
苹果也是。
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公司最近对负责其蓝牙耳机代工的中国供应商立讯精密公司提出建议,让他们投资于另外一家苹果智能手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金属外壳供应商,可成 科技 。
这一鼓励主要是苹果希望打击一下富士康的锐气,为其创造一个强大的挑战者,苹果从中坐收渔利。
“御用工厂”翅膀硬了
外界总是调侃富士康,称其是苹果的御用工厂。
从苹果大火的2007年,全球第一代工厂的富士康就与这家手机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富士康而言,苹果订单至关重要。前些年,为了深度绑定苹果,郭台铭几乎对苹果有求必应,从接受苹果的成本、品质、交货期限等各种命令外,还不断配合苹果扩厂需要,像极了小跟班。而且,即使在苹果营业利润率高达30%的时期,富士康也可以忍受不足2%的代工利润。
但双方的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
肉眼可见的一个趋势是,苹果正处于下行风口。国内手机巨头的蓬勃发展、自身影响力和品牌的式微、销量在大中华区的降低等都在削弱苹果的“强硬作风”,这从侧面也为富士康的“谈资”赢得了空间。尤其是,随着国内手机巨头的崛起,向富士康伸出橄榄枝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其中就包括全球第二大手机供货商华为。
就拿此次疫情期间来看,由于订单减小,富士康一季度营收暴跌12%,为307亿美元,创下数年来最差记录。不过,好在华为伸出援手,订单加持下,富士康季报没有过于难看。
业界表示,富士康需要开始重新审视它跟华为、苹果之间的合作关系,到底是继续深度绑定苹果,还是加深跟华为之间的联系,需要给出一个答案。
苹果“唆使”内斗
对于富士康的“变心”,苹果显然也在采取对策。
苹果“掌舵人”库克曾经说过,对待全球供应商时,必须侵略性十足而且不合理。如果哪家不听话或是苹果感到威胁,“多元化”供应商这一招屡试不爽。
回顾过去,在苹果供应链背后,许多供应商因为苹果而辉煌,但也有很多因为苹果供应链调整策略而倒下。
此前,宸鸿长期为iPhone与iPad生产屏幕,一度因傍上苹果而暴涨,并成为触控屏幕领导者。但当后来苹果抽单后,宸鸿股价暴跌。其内部人士表示,本以为苦熬出的技术优势可以领先对手3年,但没想到,最后决定生死的竟是客户而非对手。
感到不安就抽单,分散订单后供应商谈资自然下降。
这一招屡试不爽后,苹果终于对准了“老朋友”富士康,而苹果欲培养的是立讯精密。
富士康的“劲敌”
说起立讯精密,富士康根本不陌生。
立讯精密创始人曾经就是富士康的打工妹。
在富士康一干十年后,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打工妹选择离职,创办立讯,也以代工为主。而且最初,立讯精密得到了不少富士康的订单,为富士康做贴身配套服务,深谙富士康打法。2010年,立讯精密赴A股上市,当年营收10亿、利润1亿。
不过,富士康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市值几十亿的小小帮手如今却成了2600亿元巨型航母,而且还被苹果用来对付自己。
从数据来看,立讯精密的壮大和当初富士康的路径如出一辙,即与苹果进行深度绑定。
单从其2019年的年报中就能看出,苹果已经是立讯营收不可或缺的大客户了,占比高达55%。而且甩身后的其他重要客户一条街,可以说立讯精密几乎是一心扑在苹果身上。
从其发展轨迹来看,立讯精密用几年时间就搭建了精密制造大平台,完成了“机、电、声、光”的全覆盖。被贴上“AirPods生产组装商”、“华为概念”、“5G”、“无线耳机”等等各类标签后,立讯精密股价飙涨。
但很明显,立讯精密被炒作的背后也有业绩支撑。
疫情当下,立讯精密仍能在一季度逆势实现收入165.1亿元,同比增长83.1%;归母净利润9.82 亿元(之前预期指引 9.55-9.86 亿),同比增长 59.4%,贴在指引最上限。
同时公司预测,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有望达到21-24亿元,同比有望增加40%-60%。
反观富士康,由于其代工厂在国内、越南、美国、印度等均有分布,因此疫情在全球的波动导致开工反复。其首席财务官黄秋莲表示,公司已经大幅下调了2020年的收入预期,疫情正在损害智能手机需求,并削弱全球经济增长。
风声不断。
一向被认为苹果权威分析师的天风国际郭明錤在报告中就预判,在2021下半年或更早,苹果可能会让部分配件代工厂分担更多的制造任务,比如将较旧款的iPhone机型,交由AirPods 无线耳机和Apple Watch智能手表代工厂立讯精密去生产。
富士康要被抛弃了?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富士康要被抛弃了呢?其实也不尽然,毕竟一下子抽单对苹果自身也没有好处。而且对于苹果的“转向”,富士康想必也不会坐之不理。
目前外媒报道称,富士康国内代工厂均已复工,且希望第二季度表现更好,帮助苹果生产2020年款iPhone系列机型。 还有消息称,双方还在一起为iPhone 12的量产铺路。
我认为,苹果主要还是希望给富士康个下马威,而且供应商多元化确实是苹果保持谈资的策略之一。从市场捕风捉影的态度来看,其实苹果对于立讯精密投资台湾可成 科技 的要求早有源头。
有信源称,立讯精密与可成 科技 的谈判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并在近期进入了更深入的一轮谈判。一旦投资交易达成,立讯精密将获得一部分iPhone生产订单。
而且从立讯精密在互动易的回复上也能看出,对这一传闻,立讯精密并未予以否认。
而可成 科技 这家市值高达1845亿台币的代工巨头则在5月7日的公告中辟谣称,目前并未在大陆厂区与其他供应商深度合作。
是否合作或收购,尚无下文,不过市场仍然为之振奋。
今日收盘,立讯精密涨近4个点,股价接近前高。
而富士康在这样千亿巨头的威胁下,显然也不敢太过于有恃无恐。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站
2022年8月15日,鸿海精密与西贡北江工业园区北京城北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光州工业园区占用50.5公顷土地进行新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3亿美元,预计雇佣当地工人超过3万名,扩大其在全国北部的业务,实现多元化和增加产量。
报道称,新工厂由鸿海建造,是苹果最大的组装厂,占地50.5公顷(125英亩),位于越南北江省。根据之前的市场消息,鸿海已经开始在越南北部试产苹果手表。此外,鸿海精密已经把部分ipad和AirPods的生产从其在越南北部有15年历史的工厂转移到一个新的工业基地,不过目前还不清楚那里的产能会有多大。
近期,鸿海集团积极启动新生产基地布局。除了积极向西、向内移动,鸿海还重点布局再投资业务。鸿海同时宣布了六大投资项目,总投资达3.1376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投资是1.4亿美元,投资于富士康(远东),由盖曼群岛转来的。鸿海表示,向生产手机的深圳富泰华工业投资1亿美元,向生产服务器的鸿富锦投资1800万美元,向生产PCB的宏胜精密投资1414万美元,向生产变压器的昆山贯捷电子投资312万美元。
此外,越南政府在2021年表示,鸿海在越南投资了15亿美元。其中,鸿海精密于2020年在越南间接投资2.7亿美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富康科技,并于2021年通过增资抵债进一步增加对富康科技的投资,总额高达8,000万美元。鸿海的子公司鸿腾精密和富鸿精密零部件此前也在越南北江省设有生产基地。
新闻:鸿腾精密涨逾12%成为苹果新AirPods耳机组装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airpods加工厂、新闻:鸿腾精密涨逾12%成为苹果新AirPods耳机组装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