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中国疾控:12月以来,发现15例地方重点突变株,其中XBB.1.5例1.5的简单介绍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中国疾控:12月以来 # 发现15例地方重点突变株 # 其中XBB.1.5例1.5
官方网址:
进入网站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疾控:12月以来,发现15例地方重点突变株,其中XBB.1.5例1.5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谈起这两日的热点,一定少不了XBB.1.5毒株和蒙脱石散等止泻药,小编的朋友拿着一个朋友圈截图,督促小编赶紧买药。带着疑问和好奇,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XBB.1.5到底是何方神圣?囤止泻药真的有必要吗?
·XBB.1.5是什么
美东时间2022年12月30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估计当周美国有40.5%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毒株引起的。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病毒学专家佩考茨表示,XBB.1.5有一个额外的突变,能更好地与细胞结合。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警告说,奥密克戎XBB亚变体的不断增加可能进一步损害新冠疫苗的功效,并导致突破性感染激增以及再感染。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XBB仍属于奥密克戎的亚分支,是BA.2下面的变异株的重组变异毒株,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在国外一些地区流行导致感染人数增加,但国外数据显示,其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区别。”
·国内传播情况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表示,近期北京市社会面监测数据显示,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BQ.1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其中9个省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
·再感染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囤药有必要吗?
李侗曾表示,蒙脱石散是治疗腹泻的药物,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确实有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通常1天至3天可以自行缓解,也没有发现XBB1.5更容易侵犯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以适当准备,但没必要大量囤积。新闻多一度│XBB.1.5到底有多厉害?有必要囤蒙脱石散吗?
盲目抢囤此类药物并无益处。诺氟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品种很丰富,但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对于孩子身高和体型十分关心的家长,尤其要警惕未成年人滥用这类药物的风险。对成年人来说,诺氟沙星可能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杀死,破坏肠道的微生态环境。蒙脱石散也需慎用。
囤药不等于滥用,但必须警惕囤药增加的滥用风险。因此,在止泻药脱销冲上热搜之际,须针对当前新抢购药品展开广泛的科普与宣传。复方感冒制剂的复杂成分,容易让人于不知不觉中重复用药;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大量囤积,又增加了抗生素滥用的风险……药品的副作用值得敬畏,囤药不能只看到不太确定的正面作用,却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再说一遍,真的没有必要抢购止泻药|新京报快评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在不断变异,世界卫生组织观察表明,奥密克戎至少还有数百个亚分支在变异。XBB只是奥密克戎的一个细小分支,目前观察到的证据是它的致病力和致死率不强,只是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了。
避免二次感染和XBB.1.5引发的感染,最好的方式还是接种加强针疫苗。当然,刚感染过的人群可以等4个月至6个月后再接种第二针加强针。在春节前后应注意自我保护,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在感染后持续出现发热不退,呼吸困难,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精神状态不佳,原有基础病加重等,就需及时就医。
我们经历过大风大浪,在做好防护与准备的基础上,已经无须过度担心。新冠XBB变异株来了,保持关注但无需恐惧|新京报专栏
回首2022年,新京报用镜头见证了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党的二十大召开;记录了疫情下的守望相助、感叹世间大义。2023年如约而至。新的一年,新京报仍会以影像为镜,关注时代潮流下的每一个个体,珍惜人世间的每一份赤诚情感。
年初,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行。谷爱凌、苏翊鸣等小将夺冠,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代的力量;任子威、羽生结弦等名将,或多或少都在这片场地上流下了不甘的泪水;但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体育的激情温暖着每一个人。
10月1日,国庆,市民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广场上的巨型花果篮祝福祖国华诞,迎接党的二十大。10月16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2022年11月6日,奥林匹克公园,2022北京马拉松的一位老年选手跑过终点时举起“谢谢”。
8月,十余起山火接连“炙烤”重庆,森林消防力量投入1000余名指战员火线支援,重庆2000多名“摩托骑士”飞奔在陡峭山路,协助运送人员物资,这些“重庆娃”身上彰显着“凡人大义”。
2022年10月1日起,《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完善了中轴线及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小西天建筑群、正阳门箭楼等文化遗产得到修缮。
2021年,一则新疆大叔帮助游客的视频火遍了全网,大叔助人后拒绝了游客的感谢金,亮出了党徽,让无数人感动。新疆大叔向新京报记者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2022年,新疆大叔站在了天安门广场,热泪盈眶。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说,从去年12月1日到1月12日,我国监测出1例本土奥密克戎变异株XBB病例,同期监测出33例XBB变异株及其亚型的输入病例,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目前XBB在国内尚未形成大范围流行
今天(1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数据显示,采样日期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2日,我国本土仅监测到1例XBB感染病例。就输入病例而言,采样日期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2日,已监测到33例XBB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从输入病例的监测情况看,我国面临XBB及其亚分支持续输入的风险,出现本土关联病例风险较大,但目前XBB在国内尚未形成大范围流行。
国际上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最新情况如何?专家介绍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人民日报记者:此前发布会也介绍到奥密克戎变异株BQ和XBB的相关情况,请问目前国际上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最新情况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从全球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发现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已经发现进化出了750多种进化分支。根据截止到1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共享数据库当中各个国家上传的序列来分析,在全球流行前两位的现在是XBB2.75和BQ1.1。截止到今年的1月10日,全球已经发现了奥密克戎重组体72种,其中主要流行的就是XBB及其亚分支,这个变异株在一些国家新冠病毒的感染人群当中占比还是比较高的。XBB1.5是其中的一个亚分支,它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加,截止到今年的1月12日,已经在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当中监测发现了。
陈操介绍,就我们国家而言,从去年的12月1日到今年的1月10日,从31个省份和兵团的感染病例当中已经监测发现了19种奥密克戎进化分支,其中B5.2和BF7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两者加起来是19种进化分支的97%。
陈操介绍,从去年的10月份一直到今年为止,我们国家累计报告了XBB的本土病例是16例,都是XBB.1的进化分支,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XBB1.5的病例。同期本土BQ是56例,包括BQ.1、BQ1.1等亚分支。从去年的12月1日以来,全国的输入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已经有79种奥密克戎进化分支输入到我们国家,比例比较高的前三位是BA5.2,5.7和BQ1.1。
海关总署:来华人员在登机前48小时须核酸检测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新华社记者提问:新冠列入“乙类乙管”,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口岸新冠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工作?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介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海关总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坚持口岸疫情防控海关的要求,严格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卫生检疫,科学精准做好人物同防,水陆空同防,为国家防疫作出了海关贡献。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且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以后,海关按照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依据国际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稳妥有序、科学规范做好相关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口岸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措施。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海关在口岸环节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新冠病毒采样核酸检测。将来华人员行前48小时之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纳入海关健康申报内容。海关在口岸严格落实健康声明卡核验、体温检测等常规卫生检疫措施。
二是根据健康申报结果进行分类处置。对健康申报正常,且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海关直接放行。对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入境人员,海关将在口岸进行新冠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海关将人员信息通报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并配合地方做好人员的处置工作。结果为阴性的,海关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的情况进行后续的处置。
李政良介绍,在这里我也想提醒广大来华人员,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要求,于行前48小时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来华,如呈阳性,应在转阴后来华。刚才外交部吴玺司长也对相关方面的政策作了解读。同时,在口岸入境时,应按照要求如实逐项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声明卡,如有隐瞒或虚假填报,海关将依据国际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如有检疫方面的异常,请配合海关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后续处置工作。
第三,优化入境货物的检疫措施。海关对冷链食品不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测和预防性消毒措施,但将继续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继续保持与出口国家或地区主管部门的沟通,坚持源头食品检查,同时通过产品准入审核、回顾性评估审查且注册等环节,进一步压实境外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食品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防范污染的指南。
李政良介绍,对于源头发现的问题,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处置。对于进口非冷链物品,海关不再进行针对海关病毒感染的风险监测采样和预防性消毒监督。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且不再纳入检验传染病管理以来,全国海岸通关平稳有序,下一步海关将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特别是XBB等变异株的监测工作,同时依法实施常规卫生检疫,落实多病同防,坚决筑牢口岸检疫防线。
中外人员往来管理防控新措施出台 来华取消向驻外使领馆申报健康码环节
今天(1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介绍,新的中外人员往来管理防控措施出台以后,有以下几项变化:
第一项变化,来华手续简便了。取消向驻外使领馆申报健康码环节,在登机前48小时核酸完成以后,可以填报到海关健康申明卡当中,如果是阴性就可以来华,如果是阳性,在转阴以后才能来华。另外,在签证的便利化方面也采取了新措施,恢复了定居、访问、过境、商务、团聚以及探亲和私人事务方面签证的审发,以便利外籍人士来华。
第二项变化,航班更多了。取消对航班的数量、航线以及客座率的限制,现在国际航班正在稳步增长。在公路、水路方面,外交部也在逐步有序地开放更多口岸。
第三项变化,取消入境集中隔离。来华人员入境时不再需要进行集中隔离,只要健康申报正常,海关的常规检疫没有问题,就可以直接放行进入社会面,如果申报异常或者有发热等症状,海关就会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检测是阳性,就会要求居家或者居所隔离,或者就医。
外交部领事司:中国目前没有发现新变种病毒或显著突变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针对当前的疫情,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信息不透明,跟世卫组织的沟通不及时,甚至可能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影响其他国家,这一问题要如何看待?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回应称,疫情以来,中方一直本着公开、透明的态度,分享相关的数据,包括中国国内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毒基因的数据,中方也始终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我们跟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60余次技术方面的交流。也就是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就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5次相关的技术交流。
吴玺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月4日发布的消息称,中国国家卫健委提供的病毒基因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主流毒株与其他国家提交的中国感染旅客病毒基因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发现,在中国目前没有出现新的变种病毒或者是显著的突变。
世卫组织欧洲区主任近日也表示,中国一直在向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掌握的信息,中国的疫情不会对欧洲产生影响。大家肯定还记得,前几天有一些新闻报道,就是新加坡的卫生部长1月9日在国会发表声明称,目前没有在中国入境的人员身上发现新的变异病毒,中国入境新加坡被检测出来阳性人员的数量只占新加坡总体输入很小的一部分,大概是5%,所以来自中国的输入到新加坡是远远低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吴玺表示,由此可见,个别国家对我们的指责、对我们的妄加揣测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没有依据的。
部分国家对中国旅客入境限制如何应对?国家移民局回应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实施优化措施之后,我们关注到居民的出境需求显著增长,出入境的窗口申报证件的人数增长较快,如何更好地服务保障内地居民办理出入境证件的需求?我们关注到一些国家对于中国入境的旅客采取了防疫的限制措施,对中国公民的出境有何建议?
国家移民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表示,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实施以后,内地居民可以旅游、访友等事由申办护照,以及赴香港护照旅游签注,1月8日以来,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人数135.1万,较政策实施前增长了129.4%。其中普通护照的申请是35.3万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了89.8%。往来港澳台的证件签注申请了99.8万,较政策实施前增长了147.6%。
为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后的出入境证件申请量的增长,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部署要求,及时采取发布办证指南,加强流量监测,实行网上预约和错峰分流,增开办照窗口,延长办公时间,优化手续流程,加强服务引导等措施,全力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的服务。全国3200多个公安出入境窗口目前秩序井然。
我们预测春节将至,内地居民赴境外旅游探亲等需求会进一步增长,申办出入境证件的人数近期将会继续稳步上升,国家移民管理局将动态调整管理服务措施,为申请人顺利出行提供必要的便利。
刘海涛表示,近期,部分国家对我国入境旅客采取了防疫管理出入境的限制措施,包括要求提供行前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阳性人员实行入境后的集中隔离,限制入境等。我们提醒广大的出入境人员提前了解相关国家的入境政策,合理选择安排出行的国别、时间,防止造成出行的不便,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国家移民管理局实施“三个加强”措施 全力保障通关顺畅
今天(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春节假期临近,预计口岸将迎来人员出入境的高峰。国家移民管理局已部署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实施“三个加强”措施,全力保障通关顺畅。
一是加强通关查验组织保障。备足警力、开足通道,优化勤务组织,强化动线管理,提高查验效率,确保人员、车辆顺畅通关,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二是加强引导提示。落实节假日客流高峰“两公布一提示”制度,即及时公布预测春节假期口岸出入境客流高峰情况,公布口岸应对客流高峰准备措施,提示旅客通关注意事项,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参考。
三是加强通关流量监测。协调民航、交通运输等部门,及时掌握国际航班、水港班轮、陆路客货运调整情况,实时监测出入境流量变化,做好应对预案。
在此,国家移民管理局提醒广大出入境旅客,关注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相关“两公布一提示”信息,出行前仔细检查出入境证件签证是否有效,提前了解前往国家和地区的入境和防疫管理政策,合理安排行程,注意人身安全健康自我保护。
国家移民管理局:1月8日以来 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证件人数共135.1万
今天(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实施后,内地居民可以旅游、访友等事由申办普通护照以及申请赴香港商务、旅游签注。
1月8日以来,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证件人数共135.1万,较政策实施前增长129.4%。其中普通护照申请35.3万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89.8%;往来港澳台证件签注申请99.8万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147.6%。
为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后的出入境证件申请量增长,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要求,及时采取发布办证指南、加强流量监测、实行网上预约和错峰分流、增开办证窗口、延长办公时间、优化手续流程、加强服务引导等措施,全力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服务,全国3200余个公安出入境窗口秩序井然。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春节将至,内地居民赴境外旅游探亲等需求还将有所增长,申办出入境证件人数近期将继续稳步上升。国家移民管理局将动态调整管理服务措施,为申请人顺利出行提供必要便利。
国家移民管理局:1月8日以来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
今天(1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对优化中外人员往来作出了安排,国家移民管理局也对此研究制定了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从1月8日实施以来监测情况看,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
一是总量明显上升。1月8日至12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49万人次,较“乙类乙管”政策措施实施前上升48.9%,是2019年同期的26.2%。
二是海陆空同步恢复。海港、陆路、空港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分别为2.1万、42.4万、4.5万,较实施前各上升13%、53.3%、33.2%,为2019年同期的36.4%、30.1%、11%。空港口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客流最多,日均1.1万人次,陆路口岸深圳福田增幅最大,日均2.1万人次。
三是入境数量略高于出境。日均入境25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54.7%,日均出境24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43.3%。
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卫生检疫等措施进一步优化
今天(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卫生检疫、进口货物口岸疫情防控、边境口岸恢复开通等措施进一步优化。
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从业人员加强自身防护,乘客落实个人防护措施;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变异株流行趋势,实时掌握病毒变异情况。
国家卫健委: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有媒体记者提问,中方多次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进行相关的技术交流,并且向驻华的外交官、工商界和外媒介绍了我们国家的抗疫措施,但是还是看到一些报道贬低中国的抗疫情况,请问怎么评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三年来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不仅很好地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国际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刚刚遭遇疫情的时候,面对致病率较强的原始株,坚持的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我们积极分享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米锋介绍,我们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十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
米锋介绍,我们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我们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举办了百余场抗疫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的活动,也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部分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我们也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更好地保护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三年来 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为国际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1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三年来,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不仅很好地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国际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刚刚遭遇疫情时,面对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中方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策略,采取强有力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积极分享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病例救治等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发挥中医药作用,举办了百余场抗疫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活动,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部分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
中方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更好地保护各国人民生命健康。
2月18日,中疾控官网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通报中提及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与2月15日的通报相比,2月14日至2月16日,中疾控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例,为BQ.1。
据央视2022年12月13日消息,中疾控介绍,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2022年6月,尼日利亚感染者中首次发现BQ.1变异株。同年9月,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流行,11月中旬成为美国占比最高的毒株。
中疾控表示,BQ.1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但是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
最新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文↓↓↓
一、感染监测数据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月16日为10720例;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月16日为1.1%(图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2月16日的7.2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月16日阳性数降至508(阳性率为0.7%)(图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总体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16日为12.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7%(图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2023年2月16日为4.6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0%(图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2月16日为7.7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0%(图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哨点医院监测结果
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日-12日)下降至1.4%(图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12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已下降至4.1%。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流感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3.4%)(图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三、住院诊疗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2.0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8.8%(图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56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6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50例),较峰值下降了99.9%(图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6例,较峰值下降99.9%(图3-3)。
2月10日至2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9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97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总体情况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2563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4%)、BF.7.14(24.9%)和BA.5.2.49(13.9%)。BA.5.2等20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4%之间,55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6%)(图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4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1693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4%)和BF.7.14(28.9%)(表4-1)。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
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子分支和BA.5.2及其子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图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14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年2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177.5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36.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85.8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10.2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图5-2)。
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949.0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7.3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28.0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266.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年2月16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3%(图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3 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注: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本土首次检出XBB.1.5,新一轮发烧开始?
据中国新闻网,近日,关于“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称自己又开始发烧,担心是否复阳。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8日向中新网表示,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针对网友提到的新一轮发烧现象,他表示,除了少数还没阳过的人感染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市民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周利朔摄
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
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今年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
李侗曾向中新网介绍,XBB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在美国等地区的新发病例中占比正逐渐升高,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不过,李侗曾强调,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仍以散发病例为主,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还未感染过的人,被完全相同的毒株感染2次的可能性非常小。
他表示,新的变异株感染者增加了,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会增加。面对新的变异株,人群的免疫屏障保护的时间会缩短,但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所以短期内再次出现一波疫情的概率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候车室内,返校大学生数量增多。王伟臣摄
近期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无关
对于最近一些发热病例,李侗曾认为,除了少数是还没阳过的人感染了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当然不排除有过去3个月阳过的人因为其他疾病导致发热再次就诊的情况,但没有证据显示和新冠病毒有关。”他说。
李侗曾介绍,2020年起,复阳病例就一直存在,一些人持续两三个月还是阳性,或者曾经检测阴性后再次阳性。他表示,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免疫低下人群,多见于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免疫低下,或者肿瘤放化疗阶段的免疫下降人群。
李侗曾指出,复阳和再次感染是两个概念。复阳是同一次感染,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不会致病。“再次感染和大家说的‘重阳’应该是一个意思,即再次感染病毒,通常和上次感染不是同一个毒株,或者遇到一个变异株后,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一些。”他表示,一般认为3个月内的再次检测阳性者,属于复阳的可能性大,属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李侗曾还表示,复阳的人基本没有传染性,没有病毒相关症状,只是因为其他情况就诊发现核酸阳性或者抗原阳性。
发现本土变异株,是否会大面积流行?曾光:取决于人群的易感性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表示,新冠病毒新增变异株目前是否会大面积流行,重要的是取决于两点: 一是变异株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二是人群的易感性。 另外,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也会影响病毒的传播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
“目前中国10多亿人群在短时间内集中发病后获得了自然免疫,相当于普遍接种了一次疫苗,而且这次自然感染免疫是在全国已经接种34亿剂次疫苗的基础之上发生的获得的,我国易感人群已经不足全人口的10%内地民众。”曾光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可以说,我国民众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免疫屏障,其他各国没有出现过,我国的自然感染率已经高过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免疫屏障是相当牢固的”。
“当前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们还没有发现能够突破免疫屏障的变异株,针对新增的变异株,我们需要继续观察,与其相信预测不如做好实战探测,以早期发现病毒的演变,为应急决定最适合的疫苗接种策略服务。”曾光说。
面对新冠病毒新增变异株,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
目前,两类人群需要尽快接种疫苗,一是这次集中感染潮中既没有进行过序贯疫苗接种又没有被感染的人群,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二是儿童,特别是刚满3周尚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这类人群务必加紧接种。
关于中国疾控:12月以来,发现15例地方重点突变株,其中XBB.1.5例1.5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