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内首次检出XBB株,但不必过于担心“再感染”,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月18日,中疾控官网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通报中提及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与2月15日的通报相比,2月14日至2月16日,中疾控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例,为BQ.1。
据央视2022年12月13日消息,中疾控介绍,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2022年6月,尼日利亚感染者中首次发现BQ.1变异株。同年9月,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流行,11月中旬成为美国占比最高的毒株。
中疾控表示,BQ.1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但是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
最新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文↓↓↓
一、感染监测数据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月16日为10720例;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月16日为1.1%(图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2月16日的7.2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月16日阳性数降至508(阳性率为0.7%)(图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总体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16日为12.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7%(图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2023年2月16日为4.6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0%(图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2月16日为7.7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0%(图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哨点医院监测结果
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日-12日)下降至1.4%(图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12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已下降至4.1%。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流感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3.4%)(图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三、住院诊疗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2.0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8.8%(图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56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6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50例),较峰值下降了99.9%(图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6例,较峰值下降99.9%(图3-3)。
2月10日至2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9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97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总体情况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2563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4%)、BF.7.14(24.9%)和BA.5.2.49(13.9%)。BA.5.2等20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4%之间,55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6%)(图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4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1693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4%)和BF.7.14(28.9%)(表4-1)。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
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子分支和BA.5.2及其子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图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14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年2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177.5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36.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85.8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10.2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图5-2)。
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949.0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7.3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28.0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266.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年2月16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3%(图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3 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注: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本土首次检出XBB.1.5,新一轮发烧开始?
据中国新闻网,近日,关于“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称自己又开始发烧,担心是否复阳。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8日向中新网表示,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针对网友提到的新一轮发烧现象,他表示,除了少数还没阳过的人感染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市民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周利朔摄
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
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今年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
李侗曾向中新网介绍,XBB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在美国等地区的新发病例中占比正逐渐升高,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不过,李侗曾强调,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仍以散发病例为主,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还未感染过的人,被完全相同的毒株感染2次的可能性非常小。
他表示,新的变异株感染者增加了,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会增加。面对新的变异株,人群的免疫屏障保护的时间会缩短,但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所以短期内再次出现一波疫情的概率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候车室内,返校大学生数量增多。王伟臣摄
近期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无关
对于最近一些发热病例,李侗曾认为,除了少数是还没阳过的人感染了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当然不排除有过去3个月阳过的人因为其他疾病导致发热再次就诊的情况,但没有证据显示和新冠病毒有关。”他说。
李侗曾介绍,2020年起,复阳病例就一直存在,一些人持续两三个月还是阳性,或者曾经检测阴性后再次阳性。他表示,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免疫低下人群,多见于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免疫低下,或者肿瘤放化疗阶段的免疫下降人群。
李侗曾指出,复阳和再次感染是两个概念。复阳是同一次感染,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不会致病。“再次感染和大家说的‘重阳’应该是一个意思,即再次感染病毒,通常和上次感染不是同一个毒株,或者遇到一个变异株后,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一些。”他表示,一般认为3个月内的再次检测阳性者,属于复阳的可能性大,属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李侗曾还表示,复阳的人基本没有传染性,没有病毒相关症状,只是因为其他情况就诊发现核酸阳性或者抗原阳性。
发现本土变异株,是否会大面积流行?曾光:取决于人群的易感性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表示,新冠病毒新增变异株目前是否会大面积流行,重要的是取决于两点: 一是变异株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二是人群的易感性。 另外,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也会影响病毒的传播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
“目前中国10多亿人群在短时间内集中发病后获得了自然免疫,相当于普遍接种了一次疫苗,而且这次自然感染免疫是在全国已经接种34亿剂次疫苗的基础之上发生的获得的,我国易感人群已经不足全人口的10%内地民众。”曾光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可以说,我国民众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免疫屏障,其他各国没有出现过,我国的自然感染率已经高过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免疫屏障是相当牢固的”。
“当前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们还没有发现能够突破免疫屏障的变异株,针对新增的变异株,我们需要继续观察,与其相信预测不如做好实战探测,以早期发现病毒的演变,为应急决定最适合的疫苗接种策略服务。”曾光说。
面对新冠病毒新增变异株,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
目前,两类人群需要尽快接种疫苗,一是这次集中感染潮中既没有进行过序贯疫苗接种又没有被感染的人群,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二是儿童,特别是刚满3周尚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这类人群务必加紧接种。
为什么人们会这么担心XBB,主要是因为它的传播速度太快了。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XBB1.5仅仅用了4周时间,就成为了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虽然国内现在相关感染案例还比较少,但上海已经从境外输入中检出了XBB1.5。昨天,杭州也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检出XBB和BQ.1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换句话说,XBB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1月8日开始,我国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采取检疫传染病的措施。
那XBB的致病力到底如何?有没有必要囤蒙脱石散?我只能说,你要是有囤蒙脱石散的钱,还不如买点水果回家吃吃。
首先,新冠再怎么可怕,归根到底都还是呼吸道病毒。也就是说,它主要侵犯的还是我们的呼吸系统。你要是说它侵犯消化系统,那岂不是连病毒的性质都改变了?
虽然国内在致病力上没有相关数据,但我们可以看美国的数据。现阶段,XBB虽然在美国流行,但重症率和死亡率并没有因此出现显著变化。所以说,XBB在致病力上和现有毒株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不过有个问题还是需要担心的,就是二次感染。
现在很多人都阳康了,阳过的人都知道那种感觉,绝不是“大号感冒”那样轻松。没阳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每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中。这里要给所有人泼个冷水,因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二次感染是有可能发生的。
是否出现二次感染,主要看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后面遇到的毒株和我们现在感染的毒株,到底有多少重叠。如果说病毒一直在变异,那么交叉保护作用就会降低,二次感染就是有可能出现的。
第二个是看我们自身的抗体水平,眼下XBB的免疫逃避能力很强,和国内现在流行的BA.5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哪怕我们阳康了,但一段时间后保护力水平还是会下降,一旦遇到XBB毒株,二次感染的风险还是会增加。
之前阳过的人想必大部分都体验过了一遍高烧、咳嗽、乏力、肌肉酸痛、喉咙吞刀片和流鼻涕等酷刑,毕竟90%无症状这种伪命题在事实面前早已黯然失色。所以接下来在面对XBB时,谁也不想再感染了,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想着之前已经阳过了出门就不戴口罩不做防护了,不要想着自己已经阳过了就无所畏惧了。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它的病毒以极快的速度在国内外传播,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全国上下紧急响应,大家都在积极防控疫情的发展,但是疫情仍在不断蔓延。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应该做到自我防护,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不轻信谣言,以及其他一些做法,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把疫情控制住,迎接美好的明天。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谈起这两日的热点,一定少不了XBB.1.5毒株和蒙脱石散等止泻药,小编的朋友拿着一个朋友圈截图,督促小编赶紧买药。带着疑问和好奇,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XBB.1.5到底是何方神圣?囤止泻药真的有必要吗?
·XBB.1.5是什么
美东时间2022年12月30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估计当周美国有40.5%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毒株引起的。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病毒学专家佩考茨表示,XBB.1.5有一个额外的突变,能更好地与细胞结合。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警告说,奥密克戎XBB亚变体的不断增加可能进一步损害新冠疫苗的功效,并导致突破性感染激增以及再感染。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XBB仍属于奥密克戎的亚分支,是BA.2下面的变异株的重组变异毒株,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在国外一些地区流行导致感染人数增加,但国外数据显示,其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区别。”
·国内传播情况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表示,近期北京市社会面监测数据显示,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BQ.1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其中9个省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
·再感染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囤药有必要吗?
李侗曾表示,蒙脱石散是治疗腹泻的药物,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确实有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通常1天至3天可以自行缓解,也没有发现XBB1.5更容易侵犯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以适当准备,但没必要大量囤积。新闻多一度│XBB.1.5到底有多厉害?有必要囤蒙脱石散吗?
盲目抢囤此类药物并无益处。诺氟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品种很丰富,但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对于孩子身高和体型十分关心的家长,尤其要警惕未成年人滥用这类药物的风险。对成年人来说,诺氟沙星可能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杀死,破坏肠道的微生态环境。蒙脱石散也需慎用。
囤药不等于滥用,但必须警惕囤药增加的滥用风险。因此,在止泻药脱销冲上热搜之际,须针对当前新抢购药品展开广泛的科普与宣传。复方感冒制剂的复杂成分,容易让人于不知不觉中重复用药;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大量囤积,又增加了抗生素滥用的风险……药品的副作用值得敬畏,囤药不能只看到不太确定的正面作用,却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再说一遍,真的没有必要抢购止泻药|新京报快评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在不断变异,世界卫生组织观察表明,奥密克戎至少还有数百个亚分支在变异。XBB只是奥密克戎的一个细小分支,目前观察到的证据是它的致病力和致死率不强,只是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了。
避免二次感染和XBB.1.5引发的感染,最好的方式还是接种加强针疫苗。当然,刚感染过的人群可以等4个月至6个月后再接种第二针加强针。在春节前后应注意自我保护,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在感染后持续出现发热不退,呼吸困难,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精神状态不佳,原有基础病加重等,就需及时就医。
我们经历过大风大浪,在做好防护与准备的基础上,已经无须过度担心。新冠XBB变异株来了,保持关注但无需恐惧|新京报专栏
回首2022年,新京报用镜头见证了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党的二十大召开;记录了疫情下的守望相助、感叹世间大义。2023年如约而至。新的一年,新京报仍会以影像为镜,关注时代潮流下的每一个个体,珍惜人世间的每一份赤诚情感。
年初,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行。谷爱凌、苏翊鸣等小将夺冠,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代的力量;任子威、羽生结弦等名将,或多或少都在这片场地上流下了不甘的泪水;但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体育的激情温暖着每一个人。
10月1日,国庆,市民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广场上的巨型花果篮祝福祖国华诞,迎接党的二十大。10月16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2022年11月6日,奥林匹克公园,2022北京马拉松的一位老年选手跑过终点时举起“谢谢”。
8月,十余起山火接连“炙烤”重庆,森林消防力量投入1000余名指战员火线支援,重庆2000多名“摩托骑士”飞奔在陡峭山路,协助运送人员物资,这些“重庆娃”身上彰显着“凡人大义”。
2022年10月1日起,《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完善了中轴线及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小西天建筑群、正阳门箭楼等文化遗产得到修缮。
2021年,一则新疆大叔帮助游客的视频火遍了全网,大叔助人后拒绝了游客的感谢金,亮出了党徽,让无数人感动。新疆大叔向新京报记者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2022年,新疆大叔站在了天安门广场,热泪盈眶。
关于国内首次检出XBB株,但不必过于担心“再感染”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