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债券市场现在分化:利率债波澜不惊,信用债被抢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信用债 债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债券就是政府或者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相当于就是一张借条向社会融资借钱,然后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债券一直是机构非常喜欢持有的一种投资品种,反倒散户都不怎么喜欢持有债券。专业的投资者像基金经理他们的基金一般都或多或少的配置债券,来降低股市的风险。现在市场上债券主要分三种类型: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
利率债 :一般指的是政府发行债券,如国债、地方政府债。这些是信用等级很高得债券。
信用债 :指的是政府之外为主体发行的债券,一般是由企业,公司发行的债券,这些债券相对于利率债的信用等级就没那么高了,市场会给一个风险溢价,所以这些债券的票面收益率相比利率债要高一点。
可转债 :可转债都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这些债券的利息很低,企业会通过这种债券的发行进行低成本的融资。这种债券对投资者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转换成公司的股票。相当于它有一半的债券属性和一半的股票属性。
下面咱们说一下债券市场的投资逻辑。债券也是受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影响的。我们应该在确定利率从高点开始下行时投资债券,美林时钟把经济分成四个周期,经济在这四个周期轮动周而复始,分别是滞胀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过热期。我们应该在衰退期投资并持有债券,因为这个时候经济衰退股市也不乐观,央行会开始宽松货币降低市场利率。那为什么利率降低了债券的价格会上涨呢?债券是可以交易的和股票一样,只是它的波动没有股票那么大。债券根据投资期限分长期债券、中期债券、短期债券。当利率极速拉升的时候买入债券就会有可能发生亏损。比如在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是2.5%的时候买入,这时由于经济过热利率不断的拉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到了5%或者5年期国债收益率就涨到了2.5%,这时候投资者就会抛售老债券购买新债券或者买期限更短的债券, 这样到期的还本付息收益会更高或者流动性会更好。这样原来买的老债券价格就会下跌造成亏损这一般都发生在滞胀期。 反之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5%时买入,央行不断降息,把收益率降到了2.5%,投资者就会愿意购买老债不愿意买新债,这样就会不断推升老债的价格导致债券的牛市,这种情况一般在衰退期。 (以上的国债收益率只是打个比方,不宜按照实际操作)所以利率开启上升周期债券熊市,利率开启下降周期债券牛市。
那怎么确定债券是否进入牛市了呢?利率到达顶点了,未必会马上下跌,因为央行的反应也没这么快,不会马上就降准降息。虽然央行不再加息但高利率环境会造成信用紧缩,对债券仍然有杀伤力。 债券没必要提前布局,看到利率下行了、债券牛市起来了再投资也来得及, 它不像股市一下就能飞起来。 通常拿货币基金做参考,债券比货币基金有吸引力了,才会回到债券上。高利率环境,货币基金的收益也有7%左右, 也没有必要提前布局债券。2018年下半年开始,就是债券的一个牛市,当时贸易战央行开始降准降息了再进入拿到现在也有很好的收益。还有就是不能持有单只信用债,最好是分散至少10只以上或者直接持有债券型基金,要不然债券暴雷不但拿不到利息,连本金也会损失。利率债基本没这方面风险,因为都是政府债券。
那什么时候开始退出债券市场呢? 应该在复苏期和过热期之间就可以逐渐的降低债券的投资了,要在利率拉升以前全部清空, 而且要从长期债券逐渐转换到短期债券或者直接持有货币基金,直到利率开始走低以后再重新开始布局债券。
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近期,我国债券市场出现明显波动。11月14日,反映债券价格的“中债总净价指数”单日下跌0.62%,为201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并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快速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在过去一周的时间内,包括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在内的可统计的2983只基金产品中,有2632只份额净值出现了下跌,占比8.23%,平均跌幅达4.16%。银行净值化管理的理财产品中自成立以来至11月21日有4059只跌破净值,占比11.78%;甚至在11月21日前一周时间内,有19396只净值化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平均亏损0.42%,占比攀升至56.29%。
债券市场波动的原因
具体来看,本轮债券市场剧烈波动主要由以下五个因素驱动:
1.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加剧了客户对于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开始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产品全面进入净值化阶段。
虽然股票市场同样净值化管理,但是股票数量巨大,多样化程度高,这导致股票市场结构复杂多样,给予股票投资经理充分的定价空间。然而,债券市场却不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有长债、短债和利率债、信用债等差异,但本质上的核心点仍然是无风险利率的走势。这导致了债市定价权的天然分配情况为:经理小,客户大。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削弱,使得债券价格主要反映央行流动性投放和居民、企业的流动性偏好。因此,当客户出现“赎回浪潮”时,债券产品价格会受到较大影响。
截至2022年6月,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主的一些大型资管机构的底层资产配置以债券类为主,近67.48%的资金配置到债券市场,其中信用债占比48.07%且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14.58%的资金配置到同业存单市场,其中利率债占比5.19%。一旦市场出现下跌趋势,必然会引起“赎回踩踏”现象,且短期债券、高等级信用债券、同业存单的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
2.流动性投放稳健,市场流动性偏好上升。
11月15日,央行开展85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和17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与上期相同。虽然此次MLF没有降息,且缩量续做,但是11月份以来,央行已经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科创再贷款等工具累计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完全可以覆盖此轮一万亿元的MLF到期。可以看出,央行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投放。
此前,我国住户活期存款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配置到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或者债券。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转好,居民端流动性需求上升,逐渐将定期存款转化成活期存款,导致理财端产品赎回。此外,银行理财端产品净值下降,引发投资者恐慌,二者形成一种“负反馈”机制,放大理财产品负债端的不稳定,加剧赎回。
3.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使得利率下行受限。
2022年美国与中国的利差显著上升,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4月22日,中美利差由负转正,并快速冲到3个百分点以上,创出近十多年的新高。按照最高收盘价7.32计算,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最大贬值幅度已达 15.9%。最近一轮贬值开始于8月15日,从6.73一直攀升到11月3日的最高点7.32。截至11月21日,人民币汇率反弹至7.1630。
考虑到美国本次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侧引起,持续时间较长,调整速度较慢。美联储的加息仍未结束,未来联邦基金利率仍有上涨空间,人民币依旧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在美国加息、海外利率走高的背景下,如果国内利率进一步下调,强化降息预期,人民币汇率很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因此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时候,央行利率下调空间受限,对债券资产价格波动带来不利因素。
此外,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的通胀预期下降,市场主体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或有所放缓,全球风险偏好上升,股票市场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下跌,资金流出。
4.经济前景改善提升风险偏好。
目前,我国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变化是影响债券市场更为重要的因素。前文所述的理财产品“赎回浪潮”、人民币汇率变化最终都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状况。
从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势要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对利率变动起到正向作用,不利于债券资产价值上涨。
具体来看,首先是“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国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不再判定次密接,对密接管理也从“7+3”弱化为“5+3”。这说明我国的防疫工作追求更加科学精准并有所放松,促使由于封控而导致的经济停滞的市场预期减弱。其次是“地产十六条”的发布,强调“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16条具体措施,有助于缓解房企的项目交付和资金压力,促使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的预期减弱。这两个基本面利空因素对债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催化债券资产价值下跌。
5.债券市场去杠杆。
债券市场投资者可以以低利率回购借入短期资金,再买入较高收益率的长期债券,赚取期限错配的利差,从而在债券市场加杠杆提高收益。
从银行间市场日均回购成交量与债券市值的比值可以看出,当前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与2016年上半年处于同一历史高位水平。说明债券市场的杠杆风险值得中央银行关注,而在2016年下半年,央行推升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进行了去杠杆操作,这无疑可以复制到当前债券市场波动情形中。央行一旦开始去杠杆,告诫债券市场不要搞资金空转,通过期限错配利差套利的投资者利润空间会迅速缩小,促进其出售债券来偿还短期资金。因此债券价格会大幅下降,并且短期利率会大幅上升,债券市场杠杆最终下降。
债券市场前景展望
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需要跟踪宏观经济变化,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合理提高流动性资产的占比,来应对流动性冲击。
1.债券市场杠杆步入正轨。
11月开始,DR007利率甚至要低于央行的7天逆回购利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过度宽裕,导致投资者倾向于借入短期低利率资金,拉长久期,债券市场的杠杆率急剧上升。而在近期的央行去杠杆操作后,DR007利率和央行的逆回购利率回到过去正常的区间范围。相信央行去杠杆已进入尾声,债券市场杠杆回归正轨,债券资产价格在短期波动后可以逐渐稳定下来。
2.美国货币紧缩预期降温,市场情绪回暖。
美国通货膨胀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市场预期有所下降,美元指数回落到106左右,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小。央行上浮利率维持汇率稳定的动力下降。此外,国内疫情又开始出现反复的迹象,再次加剧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因此短期利率不具有继续上升的汇率驱动因素。
3.谨慎乐观、未雨绸缪的政策态度。
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三季度我国经济明显回升,总体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可以预见,第四季度央行将采取谨慎稳健的态度,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程度上升,不会超发货币,不搞“大水漫灌”。债券市场稳定后也难以恢复到今年上半年的状态。
4.中长期相互配合的财政、货币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视野放到2023年,我国的经济将以温和的速度开始逐渐回温,而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扩大需求,是一种常见的政策手段,而这也同样需要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总量上、结构上的配合调节。因此2023年货币政策不会持续性收紧,而是会稍微宽松,维持一个合理的低利率水平促进财政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刺激经济稳步发展。债券市场在2023年有希望进一步回暖,但是否能恢复如初仍需持续关注。
(谭小芬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何嘉宇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的资助)
债市行情受资金面的“信仰”影响较大
开源证券固收研报认为,短期看资金面紧张情况或将过去。后续公开市场操作节奏上,大概率略微放量,且随着月末效应过去,资金面可能出现明显恢复。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在近日参加研讨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积累金融风险,有些领域的泡沫已显现。未来这种情况是否会加剧,取决于今年货币政策要不要适度转向。如果不转,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中长期更大的经济、金融风险。但货币政策也不能“急转弯”。
对于近日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及相关人士的讨论,债券市场也作出了相关反应,债市近日悲观情绪弥漫,期现券双双走弱,现券收益率大幅反弹,短券受流动性影响更大,成为重灾区,部分品种升幅近10bp。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也放量下跌,市场信心明显不足,周五午后T2103跳水,现收窄跌幅至0.13%,仍在近一个月低位整理。
“我们认为这些并非是货币政策即将全面‘转向’的信号,而更侧重于对资产价格风险的提示。”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在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下,近日市场表现为股债“双杀”。债市方面,在资金面紧张叠加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下,导致利率债收益率上行。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覃汉认为,债市下跌核心在于资金面的“信仰”受到冲击,货币政策的从“不急转弯”到“适度转向”,市场看到的只是“半杯水”。“不急转弯”的定调,市场似乎只看到了“不急”;而“适度转弯”的描述,市场似乎只看到了“转弯”。债市大的波动主要来自于情绪对信息的放大反应。
广发证券研报认为,目前来看不能确认央行态度已经转向,近日对冲力度下降主要是因为是前期大量投放资金,流动性超宽松推升市场加杠杆,央行方面有精准调控维稳防风险的诉求。后续仍要观察临近春节后资金缺口出现央行对冲情况传递出的信号以及疫情发展对政策态度的影响。
国债收益率下行至3.0%的判断不变
整体而言,今年1月债市行情并不理想,资金利率出现抬升,利率债进入盘整态势,信用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其中短久期品种信用利差缩窄较多。面对货币市场的变化,业内人士指出,近日公布的2020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1%,单月连续7个月较快增长,前值增长15.5%。在货币政策和经济复苏态势并未有大的改变之前,当前市场向好趋势和逻辑未变,指数短期调整后仍有再次拉升的可能。
然而,由于“原地过年”等政策导致供需一定程度上产生错配,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向下超预期可能性变大。国信证券分析师董德志认为,前段时间市场曾表现出的资金债“牛”不值得过高期待,资金面充裕推动的债市反弹接近尾声。春节后,以工业品价格主导的通胀预期将成为债市驱动主线。
覃汉指出,债市主线逻辑切换到基本面走弱,做多长端仍是占优策略。资金利率已经明显脱离“合意”中枢,下一阶段均值回归概率更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央行继续维持“地量”投放,资金面应该是维持在均衡水平,很难回到前期低点。债市主线已经切换到基本面走弱,做多长端利率仍是占优策略。
在具体操作上,太平洋证券分析师陈曦指出,基于2021年债券市场整体震荡市和二季度之后存在牛市可能性的判断,建议在市场情绪恐慌、十年期国债3.15%以上时,加大长久期的配置力度。
1、债市下跌对股市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基本上没有相关性
2、国债的暴跌会带来什么影响
国债暴跌意味着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上涨,一般市场是将国债收益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基准利率的上涨意味整个市场融资成本和风险情绪的上升
3、国债价格下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
国债的定价公式即对未来每期的利息和最后一期的本金进行贴现,贴现率可视为国债利率,因此分母的利率上涨,则总的价值下跌,即国债价格下跌
他国购买减少,资金流通不够.企业倒闭,经济萧条.经济不稳定因素也增多了,人
4、最近债券下跌的原因是什么,近期债券价格为什么下跌
一般情况下,债券基金下跌与债券收益率下降有关。债券收益率受利率影响比较大。利率上升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下跌;当利率下降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上涨。
当前债券收益率已经回到到中性以下水平,经济周期依然处于“衰退”趋势之中。尽管宽松政策可能在短期内驱动收益率下行,但资金成本刚性和转型大格局意味着2015年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有限,大概率处于震荡格局。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2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实际上对债基形成利好。但部分债基出现小幅下跌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其投资的个股出现了下跌。
5、利率下跌对债券价格有何影响?为什么?
看了你的第一段我就有疑惑了,据我所知,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自古互唱反调,即:债券市场牛市则股票市场熊市,反之亦然;再者,利率下降意味着债券的投资回报将会减少,人们会倾向减少对债券的投资,那何来“利率降低债券价格升高”的说法呢?
以上仅个人观点,与楼主同问坐等解答。
6、最近企业债券不断下跌说明了什么
影响债券型基金净值下跌的是债券市场行情的走低,而这主要是贷款利率的下降造成的。这是错的。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 贷款利率下降,债券基金收益就会高,这是对的。
7、债券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
鲸选财经复制这一段,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
从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R=[M(1+rN)—P]/Pn
可得债券价格P的计算公式P=M(1+rN)/(1+Rn)
其中M是债券的面值,r为债券的票面利率,N为债券的期限,n为待偿期,R为买方的获利预期收益,其中M和N是常数。那么影响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偿期、票面利率、转让时的收益率。
1.待偿期。债券的待偿期愈短,债券的价格就愈接近其终值(兑换价格)M(1+rN),所以债券的待偿期愈长,其价格就愈低。另外,待偿期愈长,发债企业所要遭受的各种风险就可能愈大,所以债券的价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债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债券的名义利息率,债券的名义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债券的售价也就愈高。
3.投资者的获利预期。债券投资者的获利预期(投资收益率R)是跟随市场利率而发生变化的,若市场利率高调,则投资者的获利预期R也高涨,债券的价格就下跌;若市场的利率调低,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这一点表现在债券发行时最为明显。
一般是债券印制完毕离发行有一段间隔,若此时市场利率发生变动,即债券的名义利息率就会与市场的实际利息率出现差距,此时要重新调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为了使债券的利率和市场的现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了。
4.企业的资信程度。发债者资信程度高的,其债券的风险就小,因而其价格就高;而资信程度低的,其债券价格就低。所以在债券市场上,对于其他条件相同的债券,国债的价格一般要高于金融债券,而金融债券的价格一般又要高于企业债券。
5.供求关系。债券的市场价格还决定于资金和债券供给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企业一般要增加设备投资,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资金而抛出债券,另一方面它会从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公司债,这样就会使市场的资金趋紧而债券的供给量增大,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而当经济不景气时,生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将有所下降,金融机构则会因贷款减少而出现资金剩余,从而增加对债券的投入,引起债券价格的上涨。而当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往往会引起市场资金供给量的变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汇率跟随变化,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涨跌。
6.物价波动。当物价上涨的速度轻快或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出于保值的考虑,一般会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黄金、外汇等可以保值的领域,从而引起资金供应的不足,导致债券价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当人们认为政治形式的变化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时,比如说在政府换届时,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规划将会有大的变动,从而促使债券的持有人作出买卖政策。
8.投机因素。在债券交易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赚取价差,而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机构大户就会利用手中的资金或债券进行技术操作,如拉抬或打压债券价格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动。
债券市场现在分化:利率债波澜不惊,信用债被抢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用债 债券、债券市场现在分化:利率债波澜不惊,信用债被抢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