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银监会出手了!渤海银行因违规发放商品房贷款被罚款1660万元_渤海银行处罚2018

2023-03-03 47 adminn8
银监会出手了!渤海银行因违规发放商品房贷款被罚款1660万元_渤海银行处罚2018

站点名称:银监会出手了!渤海银行因违规发放商品房贷款被罚款1660万元_渤海银行处罚2018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银监会出手了!渤海银行因违规发放商品房贷款被罚款1660万元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银监会出手了!渤海银行因违规发放商品房贷款被罚款1660万元,以及渤海银行处罚2018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严惩违规输血房地产 渤海银行等被罚350万

9月11日,北京银保监局披露了4张罚单,均剑违规“输血”房地产,4家金融机构合计被罚350万元。

受罚的4家机构中有两家为信托机构。具体来看,中信信托因为“信托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被罚款30万元;建信信托因“信托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违规向不具备二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被罚款90万元。

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监管趋严。5月,中国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23号文),此后房地产信托中4种变相为不满足“四三二”条件的房地产项目融资输血的做法,已被监管叫停(“4”是指该项目在信托项目发行时需要保证至少四证齐全: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3”是该地产类项目的总资金中必须至少有30%的资金来自于融资方;“2”是该地产类项目的融资方至少拥有二级以上的开发资质)。进入6月份后,受23号文影响,虽然地产信托发行规模有所收缩,但仍未达到监管预期。6月底、7月初,多家信托公司收到银监窗口指导,要求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

其他两家受罚机构为北京银行和渤海银行。具体来看,北京银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或投资股权、个别个人商办用房贷款违反房地产调控政策、同业投资通过信托通道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被罚款110万元。渤海银行北京分行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为保险公司股东违规增资提供增资,被罚款120万元。

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银行机构“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要求持续推动重点领域问题整治。其中,在宏观政策执行方面,银保监会明确列出了房地产行业政策相关的各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未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等。8月末,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表示,因部分城市房价过热、房地产信贷规模过高的原因,监管将展开房地产贷款业务专项检查,尤其针对银行通过表外、同业等渠道输血房地产市场的违规行为,将面临监管严格处罚。

银行千万级罚单8成涉房 金融强监管态势延续

经济参考报5月25日消息,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多次“喊话”,对房地产金融保持监管高压。地方层面,广东、合肥、深圳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涉房信贷政策持续“打补丁”,进一步围堵资金漏洞。在“房住不炒”基调下,银保监系统对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毫不手软。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披露银行业机构罚单546张,罚金8.37亿元,近半数罚单为涉房、涉地信贷违规。业内人士预计,在房地产金融受到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加强贷款全流程管控、防止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等领域仍是未来监管重点。

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密集落地

近期中央和地方层面密集发声,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深圳、合肥等多个热门城市多次给政策“打补丁”,围堵资金漏洞、规范市场秩序已成为多地楼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一个月内,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房地产金融多次发声。央行副行长李波5月22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表示,要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靶向调控的作用,针对房地产金融等特定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银保监会5月20日发文表示,对顶风而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干扰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的投机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央行5月11日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房住不炒”,明确表示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此外,银保监会农村银行部日前就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监管向各地征求意见,其中强调社团贷款不得投向房地产业。基金业协会近期也已叫停基金子公司备案房地产供应链类产品。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例如,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广东省)第一次例会表示,广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将强化风险监测与防控,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合规管理。浙江银保监局近日表示,将与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共同查处打击各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文要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首付资金来源、最低首付比、偿债收入比、贷款资质的审查,严肃查处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对银行进行了自查,个别城市还在一定范围组织了监管检查。

在“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政策导向下,监管机构针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商业银行违规向房企放贷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多家银行高管都重申,今年将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的管控力度。

交行行长刘珺透露,个人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的排查情况是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个人经营贷用途管理。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和用途监控,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违规领域。建行副行长吕家进表示,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积极开展项目合规性审查,严格把关项目投向和资金用途。

多银行违规操作领高额罚单

随着政策持续收紧,对于房地产金融的监管力度也保持高压。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会针对银行业机构披露罚单546张,千万级以上罚单10张,其中8张罚单涉及房地产贷款,涉房贷款相关罚金总额超过3亿元。

其中,华夏银行被罚9830万元,罚金最高,违规案由涉及“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部分理财资金违规投向土地储备项目”。渤海银行罚金9720万元紧随其后,案由包括“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等。中国银行因“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款或置换股东购地借款”“理财资金违规用于土地储备项目”等被罚8761万元。

“近期银保监会密集披露罚单,表明国内金融强监管常态化、对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态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监管部门一再重申银行贷款严禁违规挪用,为何总有银行明知故犯?周茂华表示,这要从供求两端找原因,一方面,国内房地产贷款额度大、信用锁定期限长、利率较高、银行收入稳定,房价稳步增长令抵押品相对安全,房地产不良率低,银行房贷风控管理成本低;另一方面,部分购房者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加杠杆”投机炒房,资金具体使用流向存在监控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一位银行信贷部人士告诉记者,监管机构始终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但贷后进行资金用途干预并不容易,“试图将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的企业往往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在多个账户间转移,这就导致原放款银行难以监督资金流向。”

涉房信贷监管仍是“重头戏”

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银行领域监管重点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在信贷投放等领域的督查力度会进一步提升,处罚警示力度将加大。

周茂华认为,下半年银行监管重点还是信贷业务领域,“商业银行盈利贡献的重头业务仍是信贷业务,此外,国内部分银行违规开展业务问题治理难,需要一个过程。”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称,下一步,监管层除了继续防范各种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还可能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同时提高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此外,在严格约束房地产企业信贷融资、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对地产企业股权融资以及普通债券融资(含美元债)进行一定限制。

对于严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周茂华表示,稳健经营、提升风控能力、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应健全管理制度,培育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同时进一步优化现代结构。

任涛建议,银行应积极顺应监管导向,将信贷资源投向普惠小微、制造业、科创类、绿色信贷企业,保持在监管导向较为明确领域的信贷投放权重平稳上升。

758家银行被罚,174人被终身禁业,罚没超19亿元!2021年银行机构处罚一览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12月,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针对银行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共开出罚单 4023张 , 罚没金额合计约 19.15亿元 。其中,银保监会开出罚单 24张 ,罚款金额合计约 6.79亿元 ;派出机构开出罚单 3999张 ,罚没金额合计约 12.36亿元 。

2021年全年,有 758家 银行(含分支机构)、 2590名 相关责任人被处罚。其中,有 174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8人被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终身。

派出机构开出的罚单及罚款情况如下:

(注:以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统计口径)

1

758家银行被罚

2021年,有 758家 银行(含分支机构)被处罚,罚没合计 约18.67亿元 (不含个人处罚)。其中, 罚没合计超千万元的有15家 。

具体来看:

2021年,在 3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 (含分支机构)中, 国家开发银行 合计被罚款 1405万元 , 进出口银行 合计被罚款 8720.6万元 , 农业发展银行 合计被罚款 1697万元 。

2021年,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含分支机构)合计被罚款约 4.15亿元 。

在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收到的罚单(不含个人处罚)中, 农业银行 收到的罚单最多,为 129张 。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金额最大的一张罚单由银保监会开出。2021年5月, 中国银行 因存在“向未纳入预算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3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银保监会罚款 8761.355万元 。

2021年, 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含分支机构)合计被罚款约 7.07亿元 。

在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收到的罚单(不含个人处罚)中, 光大银行 收到的罚单最多,为56张。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大的一张罚单也由银保监会开出。2021年5月, 渤海银行 因存在“地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贷款不合规、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等34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银保监会罚款 9720万元 。

2021年, 86家城市商业银行 (含分支机构)合计被罚款约 2.09亿元 。

城市商业银行中 ,最大的一张罚单由北京银保监局开出。2021年9月, 北京银行 因存在“违规收费,理财和同业投资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等违法违规事实,被北京银保监局罚款 820万元 。5名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20万元。

2021年, 358家农村商业银行 (含分支机构)被罚,罚款合计约2.4亿元。

2021年,有 4家农村合作银行 (含分支机构)被罚,罚款合计 320万元 。

2021年, 1家省联社和103家农村信用社 (含分支机构)合计被罚款 4917万元 。

2021年, 166家村镇银行 (含分支机构)合计被罚款 7798.74万元 。

2021年,有 5家民营银行(含分支机构) 被罚,罚款合计 1785.58万元 。

2021年,有 12家外资法人银行 被罚,罚款合计2817.95万元。2021年5月,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因存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未记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贷款支付及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部分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18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银保监会罚款 1120万元 。

2021年,有 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含分支机构)被罚,罚款合计 42万元 。

2

信贷业务违规占比较高

梳理2021年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在被处罚的758家银行中, 信贷业务违规 仍是存在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占比超过七成。

贷款“三查”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是违法违规的重灾区。其中, 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多用途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仍是监管处罚的重点。

除了信贷业务违规外,银行机构还因存在其他违法违规问题被处罚,具体来看: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还因“违规收费,理财业务违规,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等被处罚;

股份制商业银行 因“理财业务违规,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被处罚;

城市商业银行 因“关联交易未按要求进行审批,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等被处罚;

农村商业银行 因“转嫁经营成本,违规开展重大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不规范”等被处罚;

农村信用社 因“违规分红,员工异常行为排查不到位,转嫁抵押评估费”等被处罚;

村镇银行 因“逆程序授信,提供虚假数据报表,大额风险暴露超标”等被处罚。

3

2590人受罚

174人被终身禁业

2021年,有 2590 名相关责任人被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处罚,合计罚款约 4471.6万元 。

因对所在银行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负直接责任, 174人 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还有 144人 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15年。

有 8人 被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终身, 53人 被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1—10年。

4

各地处罚情况

2021年,开出罚单数量最多的地区为江苏、黑龙江、山东,分别为 347张、259张、254张 。

罚款金额合计最多的地区为浙江、上海、江苏,分别约为 8871万元、8325万元、7962万元 。

※统计数据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网站, 以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统计口径 ,如有出入请以官方数据为准。

编辑、数据、制表 韩业清 冀晓航

制图 张帆

江苏8家银行均因贷款管理问题遭银保监局重罚

12月24日,江苏银保监局发布了20张关于银行的罚单,涉及到江苏8家银行。他们均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其中主要原因是银行贷款流向股市、房市,违反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银行业贷款资金管理问题的管控,但还有一些银行存在侥幸心理,不予以重视,并以身犯险,终遭处罚。

江苏8家银行均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

8家银行分别是江苏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常熟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其中被罚款最多的是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被罚款150万元;其次是招商银行盐城支行,被罚款85万元。

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因以贷转存、虚增存贷款规模;贷款三查不到位,贷款资金被挪用;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行为,遭银保监局罚款150万元,3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其中2名被罚款10万元,1名被罚款8万元。

招商银行盐城支行因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流入楼市,授信资金用途管理不到位问题,遭银保监局开具3张罚单,罚款85万元,2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其中1名被罚款5万元。

华夏银行镇江支行因贷后检查监督不到位导致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被挪用,遭银保监局罚款80万元。

常熟银行因部分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遭银保监局罚款75万元,4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均被罚款5万元。

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因贷款"三查"及贷后管理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遭银保监局罚款70万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镇江市分行因未有效监督贷款使用情况且个人经营性贷款被挪作购房首付款,向购买主体结构未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遭银保监局罚款55万元。

渤海银行盐城分行因营业部负责人未经任职资格许可实际履行高级管理人员职责,贷款资金用途审查不严格,遭银保监局罚款55万元,2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并均被罚款5万元。

平安银行盐城分行因个人信用贷款资金流入股市遭银保监局罚款30万元,1名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

相关政策规范银行资金管理行为

国家监管局严格规定银行贷款资金需要用于合法途径,不得进行炒房、炒股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2020年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就贷款管理问题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固定资产、股本权益性投资;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用途。

国家监管部门为起到对银行业的警示作用,针对此次8家银行因贷款管理不当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行为,较以往加大了对银行的处罚力度。

在我国监管部门从严治理银行业贷款管理的环境下,各个银行都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促进银行业良性发展。

渤海银行被挤兑了吗

没有。

2023年2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渤海银行涉违规发放商用房贷款等五项违法违规事实,并不是被挤兑。

2023年2月17日,渤海银行总行被罚款430万元,渤海银行分支机构被罚款1230万元,合计罚款1660万元。

银监会出手了!渤海银行因违规发放商品房贷款被罚款1660万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渤海银行处罚2018、银监会出手了!渤海银行因违规发放商品房贷款被罚款1660万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