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信号!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上涨,北京、上海涨幅居前,以及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16年6月,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报告显示,100个城市中,有73个城市的房价是上涨的,但房价涨幅高低有所差异。涨幅最高的不是北上广深,到底有哪些城市?各城市房价涨跌情况如何?
中国指数研究院7月1日发布《2016年6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调查数据显示,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181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32%,73个城市环比上涨。
6月涨幅前十位城市
数据显示,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73个城市中,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南京、厦门、嘉兴、温州、廊坊、佛山、武汉、合肥、昆山、兰州。
上述十个城市的环比涨幅继续超过四个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中,深圳房价环比上涨1.97%排名第十五位,北京房价涨幅为1.96%紧随其后,不过上海房价的环比涨幅为1.17%已排在二十名开外,广州房价环比上涨0.53%排在四十七名。
深圳的涨幅仍然居于首位,同比上涨51.95%,不过涨幅收窄了6.87个百分点;其周边的东莞、惠州涨幅超过30%,紧随其后;南京、苏州等9个城市涨幅在20%-30%之间;武汉、保定等6个城市涨幅在10%-20%之间。
部分热点城市政策收紧
中指院指出,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热点城市收紧政策持续升级,从控需求、调供应方面稳定楼市发展。
南京已官方表态,为缓解局部区域供应偏紧状况,将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加大商品住宅上市供应;
合肥将在七月开始执行针对购房者的差别化信贷政策,提高首付门槛;针对土地价格过快上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高价拿地的开发商必须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的一个月内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让金;
苏州政府此前也紧急出台了土地"限价令",引导房企理性拿地,防止土地市场过热。
为什么这些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快?
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和地价过快上涨,或多或少受到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的影响。
1、主要原因是政策因素。一线城市出台了不同力度的约束性政策抑制了一线城市的价格上涨。从限购、限贷政策看,二线城市目前的宽松程度也最大,所以导致房产市场活跃;
2、需求方面。一线城市整体成交量增速继续放缓,南京等二线热点城市政策收紧效果显现,成交量较上月有所回落,但同比涨幅仍维持在高位。
中指院认为,未来随着地方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地实施,热点城市楼市过热现象将得到控制,百城整体房价涨幅或将继续趋缓。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7-0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楼市小阳春到底有没有出现?统计局近日发布的4月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3%,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8.6%。不过,数据还显示,4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8.86,比3月提高0.67点。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延续微涨态势,但总体较为稳定。
无独有偶。央行5月11日发布的数据表明,4月住户存款减少7996亿元,而以按揭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了4389亿元,后者数据去年同期为4165亿元。这意味着报复性买房现象虽未出现,但确有部分新增贷款用在购房上。
4月新房价格上涨城市增加12个
从数据来看,4月整体楼市价格稳中有升。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4月份,有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4%,涨幅比上月均扩大0.2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同比来看,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分析称,4月份,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因疫情积压的住房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各地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延续微涨态势,但总体仍较为稳定。
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4月一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均有所扩大,新房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增加至50城,较3月增加12城;二手房房价上涨城市增加至37个,较3月增加5城。除广州外,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涨幅均超过1%,分别为1.1%、1.2%和1.7%。
某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4月份销售行情继续转好,各地项目供应节奏加快,高端项目也积极入市,所以客观上会带动房价结构因素的变化,进而带动一手房价环比涨幅的扩大。
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环比微增
从投资来看,尽管前四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3.3%,但是国家统计局给出的4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8.86,比3月提高了0.67点。
数据显示,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3103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1-3月收窄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4238亿元,下降2.8%,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前四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40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增速比1-3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21043万平方米,增长3.8%。房屋新开工面积47768万平方米,下降18.4%,降幅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5248万平方米,下降18.7%。房屋竣工面积19286万平方米,下降14.5%,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709万平方米,下降14.5%。值得注意的是,前四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7004亿元,同比下降10.4%,降幅比1-3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8730亿元,下降2.5%;利用外资23亿元,下降31.6%;自筹资金14875亿元,下降5.2%;定金及预收款13990亿元,下降18.9%;个人按揭贷款7601亿元,下降5.4%。
从土地市场来看,1-4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0%,降幅比1-3月收窄10.6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699亿元,增长6.9%,1-3月下降18.1%。
在业界颇为关注的楼市交易方面,数据显示,前四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3月收窄7.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7%,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32.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29.1%。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比1-3月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6.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37.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34.5%。
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255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4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453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17万平方米。(记者 冯善书)
北京西城区校场五条平房房源 上海浦东栖霞路,房源稀少,中介挂出了“空白板” 上海浦东东昌路,在售房源多为豪宅 深圳福田,带双实验学位的国城花园,一直备受市民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曹晨 段久惠
一线城市一向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显示,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年末“翘尾”行情。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这波“翘尾”行情中,优质学区房成为领涨的主力。
一线城市房价再度领涨,楼市调控也悄然而至。上海昨日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北京:“一夜暴涨40万”
只是个案
北京楼市价稳量增,被业内称之为迎来了“翘尾”行情。另一方面,近日一则北京海淀学区房“一夜暴涨40万”的消息备受各方关注。证券时报记者从多位学区房销售中介人士处获悉,岁末年初北京学区房成交量较大,此前的优质房源消化殆尽。价格方面,北京学区房的确有小幅涨价趋势,相比一年前涨幅在5%左右。“近期,由于带看量和成交量大增,导致业主议价空间较小。但‘一夜暴涨40万’的海淀区知春里房源只是个案。”中介人士说。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西城区的多个学区房源,一位中介人士告诉记者,“金融街学区教育资源首屈一指,小户型十分抢手。”谈及房价近期是否上涨,“房价较为平稳,但近期的带看量和成交量很大,业主议价空间较小。”上述中介人士还告诉记者,虽然西城区实行多校划片政策,但整体教育资源属于一流。“近期成交量明显放大,原因与今年4月进行入学信息采集有关,许多有需求的客户选择在春节前把房屋定下来。”记者随后又来到了与该房源一街之隔的宣武门外大街,该区域属于西城区广内学区,相比金融街教育资源属于“二流”,但地区房屋均价也在每平方米11万元以上。一套总价仅为285万元的房源吸引了记者注意。不过,该房屋为平房,面积仅有16平方米,折合单价17万元以上。
“我就是北京海淀业主,学区房价格的确明显上涨,当然之前也跌过了,相比其他一线城市,北京也就是复苏。”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记者。对于北京楼市目前的特征,他进一步分析称,北京楼市最近基本平稳,少数区域上涨,成交开始活跃。“北京房价上涨的原因很简单,疫情导致的资金与需求回流,特别是学区房的需求大涨,出国教育不可能了,只能选择国内。此外,北京的限竞房供应出现转变,不限价成为主流,购房者也逐渐意识到价格会有变化。另外,最大的原因是之前北京房价出现下跌,北京房子的性价比高了。”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全国来看量价回升的区域集中在长三角以及大湾区,北方地区的楼市回暖尚不明显。不过,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各项资源丰富。而疫情之后,北京房地产市场交易量集中释放,市场改善型需求明显增加。他认为,目前北京楼市政策调控力度仅次于深圳,只要房价在相对合理区间,调控政策不会加码,但会细微调整如在限售以及购房条件上。“如果不出现像深圳楼市那样的异动,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
从全国房地产调控看,调控政策越来越细化和局部化。不过,北京急需解决的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上海:“暖冬”
燥热行情迎来调控
沉寂了3年的上海楼市,在2020年迎来量价稳步提升,成交量一路攀升。尤其是去年11月和12月上海楼市“暖冬”行情燥热,市场升温明显。
“学区房行情太火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市民王女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说,“看房的时候,房东要涨5万元,我也没犹豫,还好定了,要不距离现在不到半个月,那套房的总价又涨了40多万元。”她介绍,2020年12月底她果断出手购置了上海浦东内环一套面积33平方米的双学区旧房,成交价格约450万元,半个月过去,同小区同户型的数套房源挂牌总价已经涨到了490多万元。
“充足的供应给年底交易创新高奠定基础。”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介绍,2020年12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22.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9.1%,创下2020年内交易新高。与此同时,尽管上海新房的供应与成交在增加,记者了解到,一些热门板块的稀缺户型、学区房源供不应求,一房难求。
此外,同策房产咨询统计,2020年12月上海新开楼盘超30个,20余个项目认筹率超100%,13个项目认筹数量超1000组。数月之前,上海新房市场人气最高的一个项目出现13人抢一套房,而该项目首套房参与摇号,验资就得700万元,买二套房验资甚至要1300万元。不过,卢文曦也认为,当前上海楼市是结构性不平衡,热点板块、热点楼盘认筹高,相反,远郊刚需盘认筹就低一些。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当前市场成交中,刚需、刚改是绝对主力,上海楼市是经历3年低迷后的需求释放。“周期性力量、疫情下避险与改善需求、抗通胀需求、旧改放量、公民同招教育改革、人才落户放松,这六大力量综合作用下,才形成当前楼市的热度。”
燥热的上海楼市行情也迎来了新的调控,上海昨日晚间发布《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对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增值税。《意见》强调严格商品住房销售管理。严格新建商品住房销售方案备案管理。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销售“一价清”“实名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选房制度,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购房需求。调控政策的出台,有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广深楼市的翘尾行情
深圳楼市刚刚走过“魔幻”的2020年。进入2021年,深圳新房市场再次被前海的“网红新盘”搅动。不过,记者发现此次龙光前海天境和天健悦桂府的打新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都要先在i深圳APP上进行购房意向登记,才能在相应公众号线上提交资料。前海这两个“网红新盘”是今年首批采用全市统一购房登记系统的豪宅新盘,该系统大概率将在今年全面铺开,购房者的资格审查将更为严格。
一二手房的价格差导致打新热的出现。另外一边,深圳二手房价格依旧坚挺,去年12月最后一周深圳二手房网签量更达到4866套,环比上涨104.8%。虽然近两周的网签量已经回落至2000套以下,但“翘尾”行情显示出了购房者和业主的心态。
“我和中介跟业主谈了3天,业主一分钱也不愿意降。”叶小姐是一位刚需置业者,她在南山南油片区看了好几个楼盘,看中这个片区房源所带的学位,“现在带一个稍微过得去的学位的二手房,价格都非常坚挺,挂牌价高得离谱,诚心卖的房源也少。”
不仅是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城市广州,楼市也走出了“翘尾”行情。据上海易居研究院的统计,去年四季度一线城市的房价重新领涨,广州成为去年四季度表现最为活跃的一线城市。去年12月,广州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涨幅均为0.7%,位居70大中城市次席。
深圳和广州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记者采访多位广州、深圳的市场观察人士、中介人士与购房者,从他们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广州楼市更多是在平稳两年多之后城市价值再被发掘,市场步入上升通道。而且,深圳和广州市场冷热不均的情况都十分明显,广州天河、黄埔和南沙区域的楼市表现更“热”。
“2018年我在海珠区昌岗买的二手房,现在的价格跟当时买的价格几乎没什么变化。”麦先生在广州生活多年,他对于自己当时的决定显得有些后悔,“朋友在当时选择了天河公园旁的二手房,均价已经从当时的每平方米8万元涨至现在的12万元。”
广州的楼市“热”也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广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在本月初表示正在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在19日公开了一封由天河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发布的《关于严厉打击哄抬房价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提醒信》。文中指出,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参与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散布虚假房源、虚假广告、虚假销售消息的,将依法查处,追究其法律责任。
深圳和广州所面对的微观环境和调控压力全然不同,这也将左右两座城市后续的政策走向。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广州房价的升温是人才引进政策、深莞溢出效应,以及“价格洼地”补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去几年来三四线城市房价主要受益于棚改红利,二线城市主要受益于人才新政。但随着棚改热潮消退以及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一线城市的价值重新凸显。当然,一些东部二线城市的房价仍有多项利好支撑,但尚不及一线城市的聚集效应。
中新财经2月22日报道,“2022年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势减弱,同比涨幅总体回落。”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楼市出现止跌信号。
资料图:一处正在建设的住宅区。(无人机拍摄)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房价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一线城市二手住宅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
另外,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4%,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1个百分点。
“房价指数出现重要信号,即在此前连续四个月下跌的基础上,1月份数据已经止跌。”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环比跌幅处于持续收窄态势,后续完全有转正可能,即走出此前房价持续下跌的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划了重点——“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即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9个和55个,比上月分别减少11个和8个。
“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政策出现相对宽松、信贷供应量明显增加,以及本轮房价下调速度快导致的春节前后部分购房者看到市场出现性价比较高项目,开始入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解释称。
资料图:城中区某商品住宅楼。孙睿 摄
一线城市率先企稳
“分城市看,环比上月,各线城市价格均修复,一线城市修复较快,1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平均环比止跌转涨,重点省会城市及三线城市房价停止下跌或跌幅收窄。”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
1月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新房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0.6%、0.5%和0.5%;至于二手房的价格,北京、上海分别上涨0.5%和0.6%,广州、深圳分别下降0.2%和0.5%。
“北京新房、二手房涨幅均位居前列,在当前行业景气度偏低的情况下,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率先触底回升。”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表示。
“市场最大的压力城市依然是三四线城市。”严跃进表示,随着三四线城市首付政策调整等利好,后续也有反弹的可能。
资料图:市民在房地产售楼部挑选商品房户型。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信贷政策改善助力“小阳春”
对于1月楼市变化的原因,许小乐认为,去年四季度以来金融信贷环境边际改善促进市场量成交筑底,量的积极表现向价格端传递,减缓了房价下跌压力。
“出现本轮楼市明显下调的核心原因是信贷政策的收紧。政策基本面出现了见底,包括降准等各种有利于刚需和改善购房者的真实需求的政策不断出现。”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来,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有接近40城市发布了稳定楼市的政策。
虽然1月受疫情影响,成交活跃度降低,但住房信贷环境持续改善,叠加南宁、自贡、福州等部分城市出台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提供购房补贴等稳楼市政策,均带动市场预期改善。
报告认为,2月房贷利率下降空间加大,放款周期加快,预计后期信贷环境保持宽松;贷款支持性政策可能由公积金向商业贷款传导,政策调整由低能级城市向高能级城市过渡,利于实质性降低购房成本、释放购房需求。
严跃进认为,随着市场交易的复苏,后续价格方面也会有积极的表现,即不会过快下跌。总体上“政策底-市场底-企业底”的传导机制很清晰,后续市场基本面有进一步趋好的可能。
“随着房贷逐渐缓和,市场在2022年3-4月有望逐渐企稳。”张大伟认为。
信号!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上涨,北京、上海涨幅居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信号!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上涨,北京、上海涨幅居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