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三大因素拖累日本经济复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动力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曾经有经济学家说过,日本如果遭遇经济危机,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那么为什么日本经济的复苏这么困难呢?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家面积极为狭小,它的国内生产力和可用资源总共就那么多,如果说靠内需来拉动经济的话,首先日本就不满足这一点。
今天我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日本经济复苏极为困难,首先我们都知道宏观经济的发展目标为四个目标,就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从经济增长角度来说,俺妹今天上台以后所提出的安倍经济学,不仅没有拉动日本国内的经济增长,反而使日本经济一度滞后。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充分就业,当代的日本年轻人普遍的安于现状好逸恶劳,并且老一辈人不给新一辈人机会,所以在充分就业这一方面,日本也没有得到满足。同时日本本国人口老龄化极为严重,这就导致了日本国内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并且有大量的老年人在消耗日本国内的本有资源。
虽然我们常说,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日本国内的科技发展水平确实高,但是他的经济方面却有赖于经济全球化,那么如果日本失去了美国这个强有力的后台,他还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的经济增长吗?我想是不会的。
还有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啸地震频发,每当出现自大型自然灾害,日本国内就难免遭受重大损失。结合这多方面的原因,日本的经济复苏就极为困难。
消费税的提升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日本的经济萎缩其实是由来已久,而这一次又赶上了新冠疫情,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虽然在2020年 第三季度依靠中国出口市场迅速恢复,日本的经济有所恢复。但是 由于日本的疫情仍在持续,市场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经济复苏还是难度非常大的。日本 经济学家认为想要回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水平都要用数年的时间。
日本的经济萎缩时日已久,这一点可以从1995年 的GDP总量 到2019年的GDP总量就可以看出来,1995年 日本的的GDP总量是5万亿美元左右,到了2019年竟然没什么变化。 20多年没有变化,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已经是停滞不前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首先日本是一个对于出口依赖很严重的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就是工业产品 ,但是现在日本的制造业正在逐渐的没落,而且逐渐被我国的制造业所超越,这对于日本来说打击是相当多大的。
第二点是日本的人口负增长严重,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就意味着缺乏劳动力,而且赡养老人对于整个社会都一个沉重的负担,家庭消费必然下降,那么又缺乏劳动力又消费增长,经济增长势必受到很大限制。加上日本上调了消费税,虽然一直宣传说消费税上调不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但是日本经济 的下降还是超出了预期。消费税的上调对于大部分的日本家庭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从整体来看,日本经济增长处在较低的水平 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日本的贫富差距是很大的,高税率对于有钱人来说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一定会减少消费。
日本媒体曾说过, 日本目前的GDP降幅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 消费税上调、中美贸易争端再加上疫情是导致日本经济萎缩的主要因素。 本来日本想靠着中国在新年后经济有所增长,因为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日本旅游最大的客源国,其中许多游客在日本购物。但 随着国外游客骤减,日本国民出行也急剧下降 ,旅游及相关服务业营业额骤降,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破产企业越来越多,日本的经济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格多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简单回顾一下战后至今日本经济史:战后复兴期(1946—1955),高速增长期(1956—1973),低速增长期(1974—1990),长期萧条期(1991—2001),缓慢增长期(2002—至今)。这个划分虽然比较粗放,但大致也能勾勒出战后日本发展轨迹。
战后复兴期,日本实行经济民主化三大改革: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及禁止独占,劳动民主化。工业生产上实施倾斜生产方式:在资金原料能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重点发展煤炭,生产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增产的钢铁反馈煤炭业,以此为杠杆,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但论这一时期推动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根本原因,还得数朝鲜战争和美国援助,日本人称之为“朝鲜战争特需景气”。美国在日本的战争特需采购从第一年的卡车到第二年的汽车零部件再到第三年的武器,日本的出口业正是发迹于此。
高速增长期,提一个人,大来佐武郎,1954年他提出“大来设想”,主张以加工贸易(进口原料能源,出口工矿制成品和设备)发展经济,受到广泛认同也为政府接受,“贸易立国”就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此间的日本先后经历了“神武神气”、“岩户神气”、“伊奘诺神气”,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1955年的日本为中进国,还不是工业化国家,但这个时期的日本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全国上下弥漫着工业品的味道,三种神器(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和新三种神器(彩色电视机、空调、汽车)就诞生于此。中国早些年的“四大件”跟这个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日本将国强与民富处理地很好,1960年,时任首相池田勇人发布“国民经济收入倍增计划”,规定GDP年均增速为7.8%,人均国民收入增速为6.9%,眼光相当长远。
低速增长期,这是日本经济走向成熟的时期。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暴露了日本经济的脆弱,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以水俣病为代表的四大公害病逼迫日本人反思经济发展方式的得与失。庞大的顺差引来了无数的贸易摩擦和指责。说句题外话:现在的中国像极了当时的日本。在这个背景下,1981年,铃木善幸在其施政演说中强调,“科学技术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由此“科技立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此时的日本GDP增速在5%左右,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的3%相比,已是高速。
长期萧条期,日本的噩梦,至今都还没醒过来,这就是”失去的十年“。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等五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于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签署的协议。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的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日本国内的股市、房地产价格大幅增长,加速上扬,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最高点38915.87日元,此后开始下跌。1990年10月1日(黑色星期一),股价跌破2万日元,市值蒸发270万亿日元,黑色星期一敲响了日本泡沫经济的丧钟,走向崩溃。
实际上我对于,单单一个协议,一项金融政策就导致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崩溃,是抱有疑义的,但貌似学界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这就是非理性繁荣?在没有理性的环境里,希特勒就可以轻而易举发动一场世界大战,而这与民族与国度无关。
缓慢增长期,这个争议比较大,有学者认为现在的日本仍处于失去的日子里,也有人认为日本已经渐渐走出阴霾,莫衷一是。新世纪的日本GDP增速保持在2%左右。这十年中值得一提的人,非小泉纯一郎莫属。在中国,小泉往往是舆论批评的焦点,但在日本,他可是国民偶像少妇杀手。从01年到06年在任的1980天里,小泉大力改革,包括财政行政和社会改革,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全世界也给予了小泉以及日本最大的关注。小泉之后,再无小泉。
三大因素拖累日本经济复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动力是什么、三大因素拖累日本经济复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