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东芝在广东东莞的新硬盘生产线正式竣工,优先考虑中国市场_东芝硬盘在哪里生产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东芝在广东东莞的新硬盘生产线正式竣工 # 优先考虑中国市场
官方网址:
进入网站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东芝在广东东莞的新硬盘生产线正式竣工,优先考虑中国市场,以及东芝硬盘在哪里生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答案是:硬盘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走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这种类型的硬盘集中在服务器系统中,而消费类设备也越来越多地转向固态硬盘。为了满足该地区的需求,东芝准备在中国组织生产用于服务器系统的硬盘。
正如《日经亚洲评论》所解释的,现在东芝仅在菲律宾生产此类硬盘,尽管它在中国也生产消费级硬盘。消息人士称,在中国的新生产线将由已经在广东拥有生产线的TDK参与。
在 2020 至 2025 财年期间,东芝打算将数据中心硬盘的产量翻一番。预计到 2025 年,其市场份额将从 17% 增加到 24%。与固态驱动器相比,硬盘驱动器在单位存储成本方面仍具有优势
当地时间5月5日,据媒体报道,为了恢复机械硬盘产能,日本东芝打算在中国开始生产HDD机械硬盘,来满足存储需求的增长。预计最早会在6月份出货样品,7月份实现量产。
计划在截至2026年3月的年度内将其产能翻一番。目标是在2026年3月将机械硬盘的市场份额从今年Q1份额的18.7%扩大到略高于24%。
东芝硬盘这么好被收购的原因有企业自己的思量,比如说此举也是为了通过被收购促进两家公司的合作,提高其所在整体硬盘市场的份额。
东芝公司存储设备部的总经理Scott Maccabe表示,“许久以来,我们一直探索进入企业空间,并努力开阔增加市场份额。正是在这种逻辑的指导下,我们认为收购磁盘驱动器业务比自主研发更加合理。这次收购也正是从战略性和策略性的角度出发执行的。”
东芝有1.8英寸磁盘驱动器线,而富士通则没有;富士通有企业级磁盘驱动器生产线,而东芝则没有。尽管两家企业都有2.5英寸磁盘驱动器,但Maccabe说“富士通会平衡所有业务重叠以提高效率和扩大规模,这样就可以生产更多种类产品。”“我们致力于以产品说服每一个客户。”
希捷睿品才用的是模块化接口 主要贵在这里了~
------------------------------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在线交谈或者追问---------------------------------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DISK(碟碟)-百度知道硬盘问题服务 QQ-316008101
是在中国代工的啊···,东芝在日本本土生产的配件很少,大部分在国内代工,毫无悬念;硬盘也是在中国代工生产的,而代工点在中国分别有上海和杭州,各个代工厂商生产不同的东芝产品。其实国际的众多大品牌比如惠普、苹果、Sony、DELL大部分配件,组装都是在国内代工,原产的很少,不过像富士通、西门子就没有在国内代工。
2004年年底之前,东芝拥有3个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分别在日本青梅厂、杭州东芝和菲律宾东芝。2004年年底,东芝关闭了菲律宾工厂,原因是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亏损严重。2005年5月,东芝关闭青梅厂,青梅厂转为试验产品生产线,青梅厂以前以生产13英寸以下的笔记本电脑为主,目前这些产品将由杭州厂生产。东芝的举动表明,如果杭州厂的竞争力不够,那么也会关闭,全部外包生产。
东芝预测2005年其笔记本电脑销量大约650万~700万台。目前杭州的基地年产能大约为300万台。东芝有大约有400万~450万台需要外包。东芝最大的代工伙伴是仁宝,其次是英业达,最后是广达。仁宝最大的客户也就是东芝,东芝给仁宝的订单大约为250万~300万台之间,包括大部分商务机型、彩色外壳的M50、A3等。英业达和东芝合作由来已久,但是英业达有下滑的趋势,因此东芝只是将少数消费类笔记本电脑订单交给英业达,如宽屏的 M30。总量大约在100万台左右。东芝给广达的订单是试探性的,只有1款15英寸笔记本电脑,总量大约为70万台。也许是东芝看到广达客户都是超级大厂的原因,所以才下单这么少。此外,全球10大笔记本电脑厂家中,东芝是最后一个下单给广达的。
美国,似乎已经习惯用制裁的方式,打压各国的 科技 公司,只要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或者是有超过美国的可能性,那么必然就会受到美国的打压,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被美国用国家机器打乱了市场。
最近两年,被针对最多的就是中国企业,从华为到小米,一大波中国 科技 公司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尤其是华为,直接被美国孤立,不仅得不到任何芯片,甚至就连一些设备的元器件都无法购买,而中国,并不是美国针对的唯一国家,在华为之前,已经有许多公司被美国制裁,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在美国的制裁下倒下,甚至有的公司越过越好。
美国无理制裁的行为,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最出名的就是日本东芝事件,东芝公司曾经是日本有名的半导体公司,掌握着全球最顶尖的 科技 ,当时,东芝公司为了开拓市场,就来到了苏联。
此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期间,苏联为了发展自己的静音潜艇,于是以需要制造大型船只为借口,希望进口东芝的数控机床,当时, 社会 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被美国严格限制,一些重要的设备根本无法出口到苏联,但是东芝公司还是接下了订单,并最终将机床拆分运送到了苏联,这件事最终被美国得知。
此时的东芝公司半导体水平,已经超越美国,借此机会,美国开始对东芝公司进行制裁,对东芝实行2-5年的禁令,1988年,东芝公司被禁止对美国出口产品,当时的美国是东芝公司最大的消费国,没有了美国市场,东芝几乎一蹶不振,而日本的半导体行业,也因为这次制裁备受打击,日本的半导体行业也因此停滞不前,最后被韩国超越,那么被制裁的东芝最后怎么样了呢?
东芝并没有彻底被打倒,反而开始另辟蹊径,放弃了欧美市场,转战中国,东芝也因此起死回生,90年代初,东芝的广告已经在中国出现,而到2001年,,东芝和中国企业的合资子公司,在中国生产冰箱,东芝的家电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如今,东芝的内存,机械硬盘等,同样也备受市场青睐,东芝通过中国市场,彻底起死回生,美国虽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却并没有完全将东芝彻底打倒。
而与东芝不同,有一家企业在美国的制裁下,不仅没有如东芝那样损失惨重,反而在市场上越发活跃,甚至成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这家公司就是我国的海尔。
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尔电器在中国市场上几乎所向披靡,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海尔电器的身影,渐渐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海尔,于1999年进入美国市场。
刚进入美国市场,海尔电器就遭遇滑铁卢,曾经被美国杂志调侃为,一年只能卖出50台高端电脑,一直到2005年,海尔才在美国市场打开局面,从此海尔在美国就一发不可收拾,销售量突飞猛进,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巨大份额。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本国企业当然不甘心自己的市场,被一家外来公司占领,甚至美国政府竟然也开始打压海尔,多次对其进行,刁难它的套路,直到如今美国依旧还在使用,海尔前后遇到过3次制裁。
第一次海尔为了发展空调生产线,于是打算直接收购一家美国企业,省钱又方便,然而,美国却开始阻止它的收购计划,最终收购计划破产,海尔也丧失了在空调领域扩张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制裁更加直接,中国产品从来都是以物美价廉出名,海尔的电器也同样如此,因为这个原因大受市场欢迎,严重威胁到美国本土的企业,于是美国直接对海尔的产品增收关税。
为此,海尔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结果令美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海尔的销量不仅没有下跌,反而还出现了上涨,可见海尔电器的质量的确不错。
而第三次发生于近几年,此时的海尔已经连续7年,销量增幅在20%以上,国外的营收占比达到42%,其中美国市场就占到36%,每年至少从美国赚走20亿美元。
尽管多次对海尔制裁,但是它的生意却越来越好,美国对此也无能为力,当然,因为海尔只是家电,并不涉及太多高 科技 领域,所以美国对它的制裁没有太过严重。
除了海尔之外,还有一家公司被美国制裁后,在美国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它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疆,大疆如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无人机市场的霸主,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后,将美国曾经的几家无人机公司打败,甚至还收购了著名的哈苏。
美国多次对其进行制裁,但是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美国的军方,都离不开大疆的无人机,因此多次制裁不仅没有打击到它,反而让它在美国的生意越来越好,而价格也水涨船,美国还拿它没办法。
那么华为在美国的制裁面前,会不会同样起死回生呢?如今,华为所受到的制裁,算得上是最严重的制裁,与当初东芝所受的制裁不相上下爱,不同的是,当时的日本更加依赖美国,而且整个日本经济有着巨大的泡沫,有着美元霸权,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这才让东芝虽然在半导体领先,但是却依旧几乎被美国毁了,而美国如今还想用一样的套路对待华为,希望让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无法兴起,显然已经行不通了。
首先,中国并不是曾经的日本,虽然依旧受美元霸权的影响,但是却不可能被美国随意拿捏,此外,华为在5G上的实力,让美国并没有能力一击必胜,中国5G实力已经超越美国,谷歌前CEO施密特还表示,中国5G已经超过美国十年,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却足可见华为5G的实力,因此,即便是美国制裁,全球也有很多国家的5G建设,需要华为帮助。
此外,华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业务在美国,但是欧洲业务占更大比例,并不需要完全靠美国市场,而且中国市场也足够庞大,不像日本那样,没有太大能力消耗本国产品,完全依赖欧美市场,所以,华为只要度过眼前的芯片危机,极有可能一飞冲天,也就是说,美国的制裁或许不仅没用,还有可能成就华为。
关于东芝在广东东莞的新硬盘生产线正式竣工,优先考虑中国市场和东芝硬盘在哪里生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