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Twitter更是进一步“节流”:三个印度办事处中有两个关闭,员工被要求在家办公的简单介绍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Twitter更是进一步“节流”:三个印度办事处中有两个关闭 # 员工被要求在家办公
官方网址:
进入网站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Twitter更是进一步“节流”:三个印度办事处中有两个关闭,员工被要求在家办公,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疫情爆发后,美国各大科技公司最先反应过来,纷纷要求员工在家远程办公:
Amazon、Facebook最先确认西雅图全员全部在家办公
随后Facebook让湾区的员工也在家办公。算上西雅图的人,总共有1.7万名员工WFH
微软要求其旧金山和西雅图总部将近5.4万名员工在家中工作
谷歌要求西雅图的4500多名员工尽量选择家中工作
苹果公司更狠,直接建议在总部的所有12000名员工全部在家办公
这些科技巨头合计起来,已经有超过10万员工开启WFH模式(5月中旬数据)。
甚至允许永久在家办公也不是新鲜事了
美国当地时间5月12日,twitter首席执行官Jack Dorsey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们如果愿意,可以选择永远WFH,即使是疫情结束之后。
Dorsey还在邮件中表示,twitter不太可能在9月之前回归办公室,今年之内所有的面对面活动也将被取消。最后,还将原本的家庭用品补助升级成了$1000现金补助。这一次,twitter成为了第一家宣布可以永久WFH的大型科技公司。
实际上,不止科技行业,金融行业也已经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前几天,efinancialcareers发文称50%的高盛员工未来可以永久WFH,主要包括Tech和Data相关的岗位。未来金融业和科技业的差别将越来越小。
工作新形态出现的时候大家首先会看到很多问题,除了工作方面可能出现的时间管理,跨部门协作,工作效率的问题,还有个人方面也会有存在感低,孤独感,倦怠感等种种问题。在公司上班时,中午可以和老板、组员一起吃吃喝喝,无形间加强了沟通和了解,还会谈工作的事情和公司八卦、小道消息,这是没有放在台面上的关系交流。
远程办公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裁员优先,升职在后。目前的永久远程职位一般都有要求:一般是较高级别的工程师(可独立工作)、在公司有良好考评记录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几年,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职责基础,其他可替代性强的职位如果可以远程的话,就像其他答主所说的,你可以远程,他也可以远程,成本为王。
如果一些工作管理的问题能够被新技术解决的话,远程办公作为一种可行的成本降低的方法,加上疫情长期化的社会环境,互联网行业的远程办公的常态化实际上已经离我们很近了。作为个人,如果未来在远程办公化的企业中工作,一定要时常问自己,这个岗位真的非我不可吗?
马斯克称只有员工足够优秀才配远程或在家办公
马斯克称只有员工足够优秀才配远程或在家办公,本月,在马斯克向一些特斯拉高管发出电子邮件的消息后,Twitter重申了其允许员工在家工作的承诺。马斯克称只有员工足够优秀才配远程或在家办公。
马斯克称只有员工足够优秀才配远程或在家办公1
有志于成为Twitter老板的埃隆-马斯克说,做"优秀"工作的Twitter员工应该被允许继续在家工作。但马斯克澄清说,他强烈倾向于回到办公室工作,并将与管理人员确认远程员工对公司的积极贡献。马斯克在回答关于他对该政策的立场的问题时说:"如果有人只能远程工作,而且他们很出色,那么解雇他们是没有意义的,绝对不赞成那些疯狂的事情。"
这一回应是在今天与Twitter员工举行的线上全员会议上作出的,会议期间,这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首次向未来准员工发表讲话,并回答了预先提交的问题,由Twitter的一名高管宣读。这次会议是在马斯克试图以440亿美元收购的情况下举办的。
在家工作的问题很可能是由马斯克最近对特斯拉的政策采取的强硬立场引起的。本月早些时候,马斯克向特斯拉高管人员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主题是"远程工作不再被接受",告诉员工他们每周必须在特斯拉实体办公室工作至少40个小时。
在前首席执行官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的领导下,Twitter在2020年宣布,如果员工愿意,他们可以选择无限期地在家工作。
"如果我们的员工所处的角色和情况能够让他们在家工作,而且他们想永远这样做,我们会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发言人表示。本月,在马斯克向一些特斯拉高管发出电子邮件的消息后,Twitter重申了其允许员工在家工作的承诺。
马斯克称只有员工足够优秀才配远程或在家办公2
据新浪科技,当地时间周四马斯克与推特员工进行了交流对话,在员工会议上马斯克表示,任何裁员都将根据绩效标准考虑,只有“优秀的贡献者”才应该被允许远程或在家办公,推特当务之急是提高收入并改进产品,马斯克没有说明他是否致力于收购推特的问题。
下面我们看看马斯克与推特员工视频通话时回答的一些问题:
1、为什么喜欢推特
马斯克给出的答案是:“我喜欢推特。”“我从推特学到了很多。”“推特是将信息传播出去的好途径。”“有些人用头发来表达自我,而我使用推特来表达。”
2、关于言论自由
应该允许人们说他们想说的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推特应该推广他说的话。
用户有权过滤掉他们不想看到的内容,不能冒犯用户,还要让他们获得娱乐和信息。
马斯克重申了之前的观点,如果能让10%的极左和极右感到不满,那说明推特在做正确的事。
谈到包容性和多样性,马斯克认为最具包容的做法就是让所有人类都使用推特。
马斯克推崇严格的精英制度。
3、如何与推特员工建立信任
如果有人将有用的事情做好了,那很棒。如果不是,那我就会想:他为什么呆在这家公司?
4、马斯克喜欢员工到公司办公室工作
马斯克要求特斯拉员工每周到公司工作40小时,不愿意的就离开。也就是说特斯拉反对远程办公,但对于推特远程办公马斯克有不同的看法。
知情者透露,马斯克开会时说:“特斯拉制造汽车,造车是没法远程进行的。”
收购之后推特会执行怎样的'远程办公政策?马斯克没有提供细节,不过他说如果有员工工作表现出色,远程也未必不可。与此同时马斯克强调,他强烈偏向亲自到场工作。
5、推特会不会裁员
推特是否裁员取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
马斯克称:“是否裁员取决于一点,即公司需要变得健康起来。现在推特的成本超过营收。”
马斯克还说,员工人数要合理,否则推特无法增长。他认为:“任何一个有意义的贡献者都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6、对成为推特CEO并不感兴趣
对于是否成为推特CEO马斯克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让推特产品朝特定方向进化,不在乎头衔。
7、外星人
马斯克谈到了外星人和人类意识,他说自己并没有看到外星人存在的实际证据。
8、希望推特日活跃用户达到10亿
马斯克认为,如果推特获得实质成功,日活跃用户有可能达到10亿。
2022年一季度推特的日活跃用户约为2.29亿。
马斯克认为,帮助人类文明和意识进一步发展也是衡量推特是否成功的一个衡量标准。
9、员工担心裁员
美东时间下午一点左右,马斯克与推特全体员工的会议结束。
大多员工对会议的反应是负面的,他们在Slack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员工们对裁员、远程办公感到担忧,他们觉得马斯克接手之后推特对内容审核的关注度会下降,推特会制定更多推崇包容性、多样化的措施。
马斯克称只有员工足够优秀才配远程或在家办公3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参与了推特全体员工会议。
当地时间6月16日上午,马斯克以视频形式和8000多名推特员工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问答。这是他表态要收购推特后首次与员工交流。
会议中,他谈论了推特的未来增长、潜在裁员、远程办公、向微信“取经”等,但并未就收购本身作出表态。
为推特设立10亿用户目标
对于推特的未来,马斯克强调,“我希望推特为更好、更持久的文明做出贡献,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实的本质。”他补充说,希望这项服务能够帮助人类“尽可能多地了解宇宙的本质”。
马斯克提到,希望将推特用户数量拓展至10亿,这将是当前用户数量的近四倍。他还补充说,他在特斯拉亲力亲为,预计在推特也会如此。不过他表示并不会“沉溺于”担任CEO一职,首要任务是推动产品改进。
在推特的具体运营上,马斯克再次重申了他对于虚假账户、言论自由的看法和解决方式等。
此外,他表示希望为推特添加支付功能,使得用户将能够通过该服务进行汇款。
就在不久前的采访中,马斯克曾对微信赞不绝口。本次会议中,他再度提及微信,并称赞微信和TikTok都是有抱负的,微信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中国以外没有类似微信(应用),如果我们能在推特上重现这一点,将是个巨大成功。”
就推特员工较为担忧的远程办公问题,马斯克说道,他对此持开放态度,因为开发软件不同于制造汽车。不过他强调,不在办公室办公可能导致“团队精神”的缺失,还是希望人们愿意更多地进入办公室。
彭博社在报道中指出,这一说法表明,马斯克软化了他对于远程办公的立场。
马斯克直接回避了推特是否会裁员的问题,但他提到,“现在,成本超过了收入”,“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情况。”
交易是否继续?
对于能否完成收购交易这个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马斯克并未提及。不过,据彭博社报道,在场并没有人向马斯克问及这一问题。
《纽约时报》写道,马斯克本次参会,意味着他正准备完成这笔重磅收购。
马斯克在会议上的表现,基本吻合了市场判断。
此前的6月13日,推特CEO Parag Agrawal向员工宣布马斯克将于6月16日参与推特全体员工会议,随后外界便预测,马斯克会在本次大会上重申收购推特的决心。
在此之前,马斯克的收购意图一直受到多方质疑,因为他私有化推特一案充满了太多变数。
4月14日,马斯克向推特发出440亿美元收购邀约,仅10天后,推特官宣接受马斯克对其私有化。正当外界已经开始探讨马斯克将如何改造推特时,不确定性却纷至沓来。
期间,马斯克多次针对推特发布负面言论,从商业模式到审核政策都数落了一遍。后因质疑推特自行披露的虚假账户占比,马斯克搁置了该交易。
近日,马斯克又表示,如果推特不能提供有关垃圾邮件和虚假账户的真实数据,就会终止收购。
经过长达数周的僵局,6月8日,推特终向马斯克妥协,表示将提供全部推特用户发布推文的数据流。
本次之后,推特员工内部似乎分化出了不同阵营。《泰晤士报》报道,本次会议结束后,一些推特员工表示感到振奋。他们说,马斯克先生并没有敌意,而且似乎对产品颇有远见,尽管有时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但也有不少人抱怨说,马斯克并未正面回答他们所提出来的问题。
至美股收盘,推特跌1.66%,报37.36美元/股。
文|和光
2月14日,在线 旅游 平台携程集团宣布,将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携程将于3月1日开始,每周三、周五,公司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实行或逐步推行1-2天的混合办公。携程方面透露,这次全面推广“3+2”等工作制,将覆盖该集团全部员工(约3万人),不分男女、不分值岗、不做薪资调整。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感觉“很爽”,很羡慕别人家的公司,发出了“如何让老板不经意间看到这条微博”的呼声;但也有网友担心这样会让工作和生活更分不开。
居家办公真的利好员工吗?欧美公司是如何安排居家办公的?国内要推行居家办公,需要哪些制度安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01企业和员工通过弹性取得平衡
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国内一些网友看到居家办公,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变成24小时待命,如果要加班,怎么算加班费。而美国一些上班族则是哪怕是降薪,也要居家办公。
去年7月,美国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做了一项线上调查,这项调查显示,美国的白领非常喜欢居家办公。只要可以居家办公,一些人宁愿降低薪酬、少休假或增加工作时长。这项调查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只要能居家办公,65%的人愿意降薪5%。问卷里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居家办公,你可以放弃什么?人们回答这个问题时,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可以一年不使用Netflix、社交媒体或者亚马逊,还有人说可以放弃联邦或地方的投票权。
居家办公可能会让员工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与同时,到手的工资也会变少,这是欧美国家一些公司正在发生的变化。2021年8月,谷歌对外宣布员工可以申请永久居家办公,得到批准后,薪水最高可能下降25%。
居家办公的模式原本就起源于欧美国家,一向重视员工福利和权益保障的欧美企业为何突然转向?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减薪反映出的反而是欧美企业已经相对成熟的居家办公政策。
首先,员工拥有相当大的自主选择权。企业在推出居家办公时并非一刀切,而是设置了不同的模式。员工可以选择永久在家、一周几天在家的混合办公制,当然也可以来单位办公。不同的模式,也有相应的考核和薪酬方案。
像谷歌等一些公司做出的减薪25%的方案,针对的也是永久在家的员工。换言之,如果像携程一样,只是一周选择几天居家,那薪酬不会有变化。这种动态薪酬方案综合考量的是员工家庭所在地的税收政策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我们用更加清楚的例子来说明就是,如果选择在北京居家办公,就按照北京的薪酬水平;如果回到自己的小县城,那就按照当地的水平。不只谷歌,Twitter、Facebook、Amazon等公司采取的也是类似的政策。
具体到每天的工作时间,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安排与公司协商。有的公司甚至允许员工上午带孩子,下午、晚上才工作。
从这就能看出,企业和员工通过弹性工作制取得平衡,企业通过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保障员工的选择权,是居家办公能顺利推进的第一步。
其次,从考勤方式来说,公司一般会要求员工在工作时间随时待命,办公软件处于在线状态,最终结合工作成果综合考核。
疫情以来,对于大众普遍抱怨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被打乱这一问题,有些公司也采取了一些暖心的小方法,比如给员工发送一小时午饭时间的日历提醒、额外安排一天的自由休假时间等。企业和员工在博弈的过程中,员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减少薪酬来换取生活便利,企业则减少了相当一部分成本。当然,这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2016年,荷兰立法要求保障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场所的权利,其中就包括居家办公。法律要求劳动者向企业提出居家办公申请时,企业可以拒绝,但是必须要以书面的方式进行解释。2020年1月,芬兰也颁布了类似的法律。
02 改变意识,健全法律,改革企业管理模式
在携程之前,国内大部分上班族对于居家上班的切身感受几乎都来自于疫情。2020年2月3日,也就是部分企业开工的第一天,全国近两亿人开启了“云办公”。虽然因为国内本土疫情很快就被控制,我们很快就结束了居家办公,但这一模式的优劣也引发了广泛思考。
站到 社会 的角度,要推行居家办公,不啻于打破一个旧的 社会 系统模式,塑造一个新的 社会 生态系统,这需要个体、企业和政府改变意识、健全法律、改革管理模式。
虽然对于居家办公,上班族也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但总体上大部分还是乐于拥抱这种新模式的,但是企业管理者显然不这么想。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居家办公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下降,也害怕企业文化会被稀释。在疫情里短暂的居家办公期间,不少企业还趁机取消了员工的交通补贴、餐费补贴,变相降低劳动者福利,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员工的抱怨和不满。这就相当于在员工和企业管理者挑起了一场信任危机。
这背后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转变意识,抱着双赢的思维, 探索 出一套适合居家办公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妥协、协商达成一致。
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都值得借鉴。比如,日本一些企业把交通补贴转化为在家办公补贴,用于支付居家办公产生的水电费、仪器设备等费用,不仅合理而且更人性化。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法律上保障二者的合法权益。以网友最关心的加班、24小时待命为例,我国《劳动法》对于劳动者每天、每周最长工作时间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居家办公必然会带来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模糊,这会不会导致员工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发生工伤,又该如何界定?这些都需要法律进一步明晰。
有研究认为,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居家办公可能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德国等国家开始讨论通过立法来确保国民在家办公权;在美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很多企业为了吸引员工重返办公室,推出了很多政策,比如举办派对、准备礼品、提供免费午餐和儿童日托,甚至是免费瑜伽课,不过这些政策还是没法对抗居家办公的魔力。
如今携程面向全公司推出“3+2”混合工作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将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
关于Twitter更是进一步“节流”:三个印度办事处中有两个关闭,员工被要求在家办公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