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长期储能需求推高钒价,钒钛股份等公司积极布局钒产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钒储能上市公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是
钒钛股份当然是蓝筹股,它是资源类的蓝筹股,他主要是经营凡钛和,凡钛合金目前主要是以凡电池研究和开发为重点
近日,钒钛股份公告称,公司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就提高攀枝花钒钛之都钒产业引领能力,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实际上,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的合作由来已久。自2021年以来,钒钛股份就与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产品及服务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一个是世界最大的钒生产企业,一个是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服务商,双方的合作有怎样的战略考量?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赶趟”钒电池风口
仔细来看,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分别是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两者多番紧密合作或是为了赶上储能钒电池发展的东风。
钒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它和锂/钠/氢电池不同,正负极都是液体,只有中间的隔膜是固体。也就是说,钒电池的本质是一种液态蓄电池。
说起钒电池,估计很多人都不甚了解,更多是一脸懵,还以为是刚出的新事物。其实这种电池技术已经存在三十多年,其研究、开发与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可以说,钒电池是和锂电池、燃料电池等同一时代的技术。不过,后来锂电池凭借着密度高、体量小率先出圈。
现如今,在“双碳”背景下,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占比在快速提升,需要增加储能方案来稳定电力产出,而风光储能的方案主要是三种,液流电池、热储能电池、氢能电池。
全钒液流电池安全性较高、寿命长、扩容性强等特点明显,能够在大规模、大容量的场景发挥比较优势。有人曾用一句话总结钒电池的特性:比它安全的,装不过它;比它能装的,安全没它强。
这种优势正好吻合了大规模、中长时的储能场景,钒电池也凭借此正在成为电化学储能大家族中的“时髦新秀”。
除了性能优势之外,我国发展钒电池还具备原料自主可控的优势。与锂资源不同,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钒储量地。2021年中国钒矿产量占全球钒矿总产量的68%。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会受制于人。
数据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
钒电池是大型长时储能方面较为理想的产品,随着我国储能的发展和钒电池性能的上升,钒电池在储能中的渗透率将快速上升。据国际能源署和国家能源局数据推断,液流电池全球市场规模未来将超过万亿,在中国的市场也将达到千亿水平。
光大证券研报也指出,麦肯锡预计2025年全球长时储能(8小时以上)累计装机量将达到30-40GW,2040年将达到1.5-2.5TW(是目前全球储能系统装机量的8-15倍)。
钒电池这都要起飞了,作为钒电池产业链的资深玩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所以才有了上述两家公司的多番合作。
推动钒电池储能商业化
不过,看似前景良好的钒电池行业,当前也面临诸多难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问题。由于其产业链的不完善,其目前初装成本是是锂离子电池的2倍以上,跟成熟的铅酸电池相比更是没有价格优势。
数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当前储能系统中,钒液流电池的投资成本高达2.5-3.5元/WH之间,远高于三元储能0.8元/WH左右的成本。
其次,钒电池虽说寿命长,但体积也大。由于钒元素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钒电池能量密度仅为12~40Wh/kg,低于锂电池的200~300Wh/kg,仅为后者的1/10。
如果和锂电池相比,要存一样的电,钒电池的体积一般要大5倍以上,因此在消费电子快速发展的这十几年锂,钒电池始终是默默无闻的。
此外,钒电池的技术尚未成熟。当前钒电池电解液成本占到40%,电堆成本占到35%,效率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上种种难题,或是因为当前钒电池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不够完善。CNESA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液流电池(基本为钒电池)在国内新型储能领域的渗透率仅为0.9%。
而当前全球最大的钒制品生产商和领先的液流电池生产商的强强联手,是钒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绑定。在实际项目落地叠加龙头公司加快布局的背景下,或会推动钒电池储能的商业化进程。
随着钒电池装机量不断上升,规模效应将引致产业链各环节放量降本,使得钒电池成本中枢不断下移,与其他电化学储能方式成本更加接近,带来的成本优势将使钒电池市占率加速上行。成本较高问题得以解决,钒电池也就离商业化不远了。
总的来说,钒钛股份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大连融科三者之间的合作是为了赶上钒电池的东风,此次合作或将助推钒电池储能商业化。
攀钢钒钛
公司主要从事钒制品、钛渣和钛白粉的生产、销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2021年,公司与大连博融签订合作协议,将公司的多钒酸铵原料加工成钒储能介质,并全部用于其参股公司参与的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项目。这也是国家能源局批准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工储能示范项目。
协信集成
GCL集成主要从事太阳能材料、太阳能设备、太阳能发电安装系统、新能源发电设备、分布式发电及其配套产品等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在钒电池领域,公司与隐晦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风电、光伏和储能项目。
核二氧化钛
公司是国内著名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主要从事金红石型钛白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钒电池领域,公司与四川威力德合作,与四川威力德签署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围绕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在前期,CNNC钛业和伟力德将重点开发甘肃省的钒资源,并尽一切努力获得国内外优质矿产资源。
河钢股份
公司主营钢铁,是国内品种规格最全的棒材和冷热轧板深加工企业。在钒电池领域,公司已建成1000吨/年高纯钒生产线和1000吨/年钒电解液生产线。产品质量获得国内外顶级钒电池厂商认证,并应用于5KW+5kw/20kwh光伏-钒储能系统。
储能钒矿龙头股票有:
1、攀钢钒钛,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公司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3.37%,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20年的105.39亿元,最高为2021年的140.6亿元。
2、安宁股份:安宁股份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29.43%,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19年的13.75亿元,最高为2021年的23.03亿元。
3、河钢股份,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河钢股份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10.97%,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20年的1076.57亿元,最高为2021年的1496.26亿元。
钢铁业结束巨额盈利时代,鞍钢何去何从?
鞍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鞍钢股份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22亿元,同比减少74.88%。
目前,鞍钢正在把注意力转向钒钛等新兴产业,并在第二届进博会上举办了“新时代钒钛新材料解决方案”论坛。而在人事上,鞍钢集团近期发生一把手调整,曾任大连市长的谭成旭履新鞍钢董事长。
行业形势遇冷
鞍钢集团官网介绍,鞍钢集团于2010年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
鞍钢官网披露,10月29日下午,鞍钢召开2019年1-9月经营活动分析会。鞍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成旭指出,通过与行业对标分析,鞍钢集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对照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仍有差距,对此要保持清醒认识。
鞍钢集团总经理戴志浩强调,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不折不扣完成降杠杆减负债任务,加强资金风险防范工作,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严控投资项目风险。
近年来,鞍钢这一共和国工业长子业绩强势增长。
2018年,鞍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157.7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在处理各项 历史 遗留问题112亿元基础上,实现报表利润20.7亿元,同比增利68亿元,两者均创 历史 最好水平。
当年,鞍钢品牌价值635.28亿元,比上年增值64.73亿元,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55位;位列2018《财富》世界500强第428位,实现 历史 最好排名。
鞍钢股份方面,2018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51亿元,比上年增加14.70%;净利润79.52亿元,比上年增加19.80%。
步入2019年,行业急转直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9月份,会员企业销售收入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总额1466亿元,同比下降32.0%;销售利润率4.6%,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1月1日,国内十大重点城市三级螺纹钢(Φ25mm)平均价格为3805元/吨,毛利仅为349元/吨,较去年同期的利润空间收缩了68.5%。
鞍钢股份2019年半年报显示,鞍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10.74亿元,同比增长仅0.42%,实现归母净利润14.25亿元,同比下滑67.91%。
前三季度,鞍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76.23亿元,同比出现下滑0.24%,实现归母净利润17.22亿元,同比减少74.88%。
鞍钢股份在半年报中称,钢铁产能过剩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国内供需矛盾仍突出,市场竞争激烈。钢铁行业原燃材料价格上涨、环保运行成本上升,给钢铁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加。
中钢协指出,今年以来受巴西淡水河谷矿山溃坝和澳大利亚港口飓风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由年初的69.03美元/吨上涨到7月份的119.51美元/吨;加上废钢、焦煤价格上涨以及环保成本、物流成本上升,钢铁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制造成本上升8%-10%,致使大部分企业效益同比下降。
押注钒钛
行业形势急转直下,鞍钢加速转型。
其中,激发“三个动力”,即资本推动、改革牵动、 科技 驱动。构筑“三大事业”,即做强做精材料事业、持续升级矿产资源事业、择优发展工业服务事业。实施“六项工程”,即党建工程、品牌工程、人才工程、绿色工程、智慧工程、幸福工程。
鞍钢转型的一大重点即钒钛产业。
11月6日,鞍钢集团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举办“新时代钒钛新材料解决方案”主题论坛。攀钢有关领导表示,将借助钒钛产品巨大的市场空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的优势,坚定推进钒产业升级、钛化工升级、钛金属升级、钒钛绿色制造。
据介绍,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以五氧化二钒、高钒铁、钒氮合金、钒铝合金为代表的钒系列产品,是世界最大的钒制品供应商,中国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商,中国最大的钛渣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电子工业、有色金属及涂料油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畅销国内外市场。
攀钢钒钛2019年半年报显示,攀钢钒钛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71亿元,同比增长7.19%,实现归母净利润11.50亿元,同比增长4.31%。半年报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上涨主要是主营业务产品的销量和原辅材料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所致。
但是,攀钢钒钛2019年三季报显示,攀钢钒钛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3.79亿元,同比减少2.69%,实现归母净利润14.10亿元,同比减少31.1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5亿元,同比增长58.42%。
其中,攀钢钒钛2019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9.8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6.57%。
鞍钢集团官网显示,10月25日下午,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谭成旭同志任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去其辽宁省大连市市长职务;免去姚林同志的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上任之后,谭成旭密集前往多家单位考察。今年10月30日,鞍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成旭到攀钢调研。
谭成旭强调,在新形势下,攀钢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市场意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找差距,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实力。
与宝武再生交集
前往攀钢调研的谭成旭,刚刚上任鞍钢集团董事长不久。
官网显示,10月26日,履职第二天的谭成旭第一时间深入生产现场,先后来到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采场、鞍钢化学 科技 公司针状焦生产车间、鞍钢股份炼铁总厂新2号高炉现场调研。
10月28日上午,谭成旭到鞍山钢铁调研,先后来到鞍钢股份炼钢总厂四分厂、热轧带钢厂2150生产线、冷轧厂2130生产线、鞍神高强 汽车 钢生产线、冷轧厂1号3号镀锌生产线、大型厂高速重轨生产线等生产现场,实地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措施、产品市场开拓等情况。10月28日下午,谭成旭到鞍钢矿业开展调研,听取该公司关于生产经营情况的汇报,并深入生产现场,实地了解矿山生产工艺、安全运行等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上任方才十多天的谭成旭,在本月初还前往位于上海的宝武集团,同中国宝武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德荣,中国宝武总经理胡望明进行座谈。
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双方围绕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增进企业间交流合作等内容展开交流,一致表示,在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鞍钢集团与中国宝武要不断深化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谋求多领域携手发展,实现互惠共赢。
宝武钢铁集团号称我国最大、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其由原宝钢和武钢联合重组而成,产能规模70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模不如宝武,但鞍钢同他一样均为国资委下属的中央企业,且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以钢铁为主营业务的央企,而宝武近年来正在对国有钢铁企业展开大局的横向整合。
2018年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曾表示,鼓励钢铁、煤炭、电力企业兼并重组,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集团,优化结构布局。
官方消息显示,姚林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开放式的对标交流,把“真经”取回去,认真审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真正把学习体会转化为战略规划,转化为工作举措,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姚林还称,希望把此次交流作为双方深化合作的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多领域、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危机和挑战,实现携手共赢。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11月,鞍钢集团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中组部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戴志浩将出任鞍钢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同时免去他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党委常委职务。
戴志浩是一名“老宝钢”人,曾担任宝钢国贸规划部副部长、宝钢股份副总经理、宝钢集团副总经理等职务。2017年2月,戴志浩任宝钢股份董事长,直到调任鞍钢方才卸任这一职务。
日前,钛白粉龙头龙柏集团和CNNC钛白均披露了布局钒电池产业的公告。业内人士表示,钒电池在安全导向的中大型储能领域潜力巨大,是当前主流锂电池路径的重要补充。预计2025年钒电池在新型电化学储能中的占比将提升至15%以上。
储能领域发展前景向好。
储能领域的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防范电力生产事故二十五条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使用三元锂电池和钠硫电池,不得阶梯式使用动力电池。
业内人士表示,在新政策背景下,以钒电池为基础的液流电池将成为电化学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此政策利好消息提振,钒电池板块近期表现亮眼。东方财富数据显示,6月28日至7月15日,攀钢钒钛股价涨幅超过60%。
“目前钒电池主要应用于储能领域,发展前景向好。”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钒电池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10000-20000次循环,是锂电池的近10倍。”
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钒电池的电解液残值高达70%。制造-使用-回收产业闭环形成后,整个生命周期成本会大大降低。申宏远说,中国的钒产量占世界的66%,资源端有保障。
张翔说,钒电池初期投资成本高,目前是锂电池的两倍左右,能量密度低于锂电池。
国泰君安认为,钒电池行业目前正处于从导入期到成长期的过渡阶段。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完善,钒电池的成本将会降低,有望在储能领域脱颖而出。
上市公司加快布局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钒电池产业。
龙柏集团日前发布公告称,为提高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推进公司铁精矿提钒产业化,全资子公司龙柏四川矿冶有限公司拟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钒钛铁精矿碱性球团湿法工艺创新示范项目。
白龙集团表示,公司储备了铁精矿湿法提钒的成熟技术。此项投资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的钒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时,公司电池材料研究所正在进行钒电池技术研发,并储备相关技术。未来,公司将根据钒电池的市场情况,积极推进钒电池材料的产业化。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公司进入钒电池材料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CNNC钛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Velide签署协议,双方将出资设立甘肃泽通Velide钒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推进钒资源开发、钒电解液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落地。合资公司将通过控制钒矿石来源,应用尖端技术提取低品位钒原料,降低钒电解液价格。
此外,钒产品供应商钒钛此前表示,将加强与钒储能产业链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钒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积极融入钒电池储能产业链。6月13日,攀枝花钒钛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钒在储能方面的应用是公司拓展在非钢领域应用的方向之一。公司将综合考虑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努力发挥现有生产线产能,稳步推进产能扩张工作。
钛白粉龙头企业纷纷进入钒电池行业,反映出钒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据研究机构EVTank近日发布的《中国钒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2年中国将有大量钒电池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装机达到0.6GW,2025年钒电池新增规模达到2.3GW,2030年达到4.5GW。届时,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405亿元。
关于长期储能需求推高钒价,钒钛股份等公司积极布局钒产业和钒储能上市公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