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包含比亚迪上周保险量破3万,特斯拉被五菱赶超专家:2月车市将明显回暖的词条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比亚迪上周保险量破3万 # 特斯拉被五菱赶超专家:2月车市将明显回暖
官方网址:
进入网站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比亚迪上周保险量破3万,特斯拉被五菱赶超专家:2月车市将明显回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说实话,有难度!
比亚迪有技术,核心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傲视群雄,绝对不输特斯拉。比亚迪在电动 汽车 技术上申请的专利数也远超特斯拉。
比亚迪还有业内最完善的配套部件(配件)生产链,连自动化生产线都是自研,在总体成本控制方面好于特斯拉,在同价位的车型中性价比明显高于特斯拉。
比亚迪电动 汽车 的总体性能、颜值和特斯拉相比,不落下风,只能说各有千秋,至少不输特斯拉。
但在安全性上,比亚迪全系标配刀片电池,远远优于特斯拉的三元电池。
全方位比较,比亚迪都不差于特斯拉。但比亚迪的销量为什么远远低于特斯拉?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其实在2019年以前,比亚迪一直是全球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冠军。
2018年,比亚迪卖出52.07万辆,特斯拉24.5万辆;
2019年,比亚迪卖出45.1万辆,特斯拉36.8万辆;
2020年,比亚迪卖出42万辆,特斯拉49.95万辆。
2018年以来,比亚迪的销量并没有什么增长,而特斯拉自从在上海建厂以后,销量迅猛增长,迅速超过了比亚迪。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品牌建设和售后服务质量提升。在很多中国车友的心中,特斯拉自带光环,高逼格,是新能源 汽车 的标杆。2020年特斯拉销量才超过比亚迪。就销量而言,特斯拉单车型看似销量很大,可特斯拉也就一款主打车型model 3。相反,比亚迪产品线丰富,但没有突出的爆款车型,也就是没有抓住消费者的痛点。虽然总销量两者差距不大,但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所以比亚迪在精益技术的同时,市场营销和服务质量有必要大力改进。这一点,要向特斯拉学习,努力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比如建立淘宝一站式服务。很多人就是因为售后服务不贴心,放弃甚至反对比亚迪。如果比亚迪建立周到的淘宝一站式服务,让车主遇到任何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的话,一定会增强品牌凝聚力。品牌和优质服务是比亚迪必须跨越的两座门槛。
2.深入研究消费者痛点,打造高性价比爆款车型。这方面,比亚迪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汽车 首要的是好看,颜值是第一个买点。比亚迪全系的龙颜设计就是一个可喜的开始。其中汉就是比亚迪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案例。前脸、侧面和内部空间都很好,但后背的辨识度和视觉效果还有待提高,后悬挂也有改进的空间。另一款车型比亚迪唐,虽然总体设计效果很好,性价比也不错,但为什么没有成为爆款,我觉得跟外型颜值有关。SUV的主要客户群是男性,而中国男人比较偏爱大气、霸气的外形。所以,唐的外形(主要是前脸和后背)有必要作一点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用标配DMI和选配全时四驱进一步提高车的性价比和适用性。改进之后的比亚迪唐完全有可能成为继汉以后的又一款爆品。
汽车 的另一个卖点是安全。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给整个 汽车 行业敲响了警钟。今后国家对 汽车 安全一定会有一个强制性要求。主要是防碰撞、防自燃和防车内空气污染。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经断绝了自燃的可能,树立了行业的新标杆,这一点做得很好。防车内空气污染有行业标准,比亚迪可以比行业标准稍高一些。我觉得对比亚迪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动防碰撞系统(主动安全系统),这是自动驾驶的基础。 汽车 一点火,防碰撞系统就自动待机,在任何车速的时候,只要有碰撞风险,系统自动介入,最大限度保障不发生事故。
第三,比亚迪车型太多,除了高端的汉、唐和中低端的宋DMI和秦DMI,建议取消所有月销量低于1000的燃油车型(订制除外)。同时,打造一款入门级车型F3DMI,低配7至8万,高配不超过9万,主打超高性价比,主要用来取代10万以内的轿车。前景不可限量,完全可能达到年产销百万。
3.加紧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建议高端车型和华为合作。华为的技术和影响力有目共睹,有华为加持,比亚迪一定可以提升品牌信誉度和销量。
随着特斯拉在上海设厂生产,新能源 汽车 的淘汰赛开始了,比亚迪必须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核心技术研发,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做好产品和服务。我相信,经过一两年的艰苦努力,比亚迪完全可能超越特斯拉!
特斯拉中国1月下跌35%,欧洲更是消失,特斯拉自身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不重视,崩盘是迟早的事,更别说特斯拉涉及国家安全层面的风险。支持比亚迪,长城,吉利,小鹏,蔚来,等国内得企业,总比支持个独资美企强
我觉得这个是迟早的事,比亚迪技术全面,主要部件供应链基本都是自己的,又是一个喜欢埋头钻研的理科男,看他这几年进步神速。
我开了比亚迪唐DM,又买了特斯拉Model 3,经经过长时间的了解,含泪说一句: 比亚迪跟特斯拉之间差一个“蔚来” ,奉劝看上比亚迪的车主三思,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我入手的第一辆 汽车 就是比亚迪唐DM,之所以买它的原因是我同学在比亚迪工作,他极力推荐买它,直到他开了一辆比亚迪DM回村,我彻底心动了,为了它我砸锅卖铁入手了一辆同款,别说唐DM的性能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确实不错。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加上对 汽车 的了解日渐加深,我开始喜新厌旧了,后来在特斯拉最火的时候,我果断转阵营,跟爱国没关系,就是喜欢Model 3,再加上别具一格的营销,开上它特别有面子,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今时过境迁,特斯拉彻底迎来国产化,感觉被玩坏了一样,忽高忽低的售价、刹车失灵事件、店大欺客的态度,开始让国人清醒,原来他们也是“为割韭菜而生”,美誉度和信任度持续在下探,难道他们想重蹈桑塔纳、捷达的教训吗?
回头再看比亚迪,发现他们还是在埋头苦干,随着汉EV系列诞生,热度越来越高,不管是颜值还是技术上都有了明显提高,那一刻感觉国产车要起势了,然而现实给我一记闷棍,不得不承认,它跟特斯拉比起来,某些方面还是有差距的,谈超过为 时尚 早。
为了避嫌,我就拿比亚迪汉EV跟特斯拉model3作对比,深入浅出地聊一聊这个话题,看看他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懂车的人会说,比亚迪汉EV定位是中大型轿车,而model3不过是中型轿车,这不是拿拳王泰森跟邹市明做比较吗?确实单纯从车型来看,汉EV对标的是model s,按理说model3不配跟比亚迪对比,但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 价格!
如果只说价格因素,比亚迪汉EV只能低下头跟特斯拉model3做比较,甚至有的“4儿子”还拿这两款车做试驾测试对比。
新手小白买车看3样:颜值、大小和价格。
老司机买燃油车看3样: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
评判电动车好坏看3样:电动机、电控和电池,行业内叫“三电”。
燃油车是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而电动 汽车 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要完成这个过程,燃油车靠发动机驱动,电动 汽车 就靠电动机(俗称马达)运行,可见电动机的地位。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电动机:一种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另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异步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 ,是比亚迪完全自主研发,其优点是噪音小、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和调速范围大。但缺点是过于依赖稀土资源,而稀土本身就是战略资源,因此造价成本高,电动机转子为永磁体,在高温、高速的恶劣环境下容易退磁,这是材料的瓶颈。
就整体而言, 永磁同步电动机利大于弊, 特别是在家用电动 汽车 领域,优势喜人,因为比亚迪研发目标就是朝轻量化发展,最直观的就是:对手特斯拉model3也开始使用永磁同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特斯拉的 是由我国台湾富田电机提供,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修方便、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驾驶环境。但缺点是体积庞大、偏笨重、功率密度不高和调速范围小。
就整体而言, 异步电动机利弊参半, 豪车特斯拉之所以选择它,主要还是为了契合自己的造车理念,要适应高速激烈的驾驶体验,将异步电动机高时速、高效率发挥到极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避开稀土这个战略资源。 (全球储量最大的稀土资源在我国,特斯拉也怕卡脖子)。
那大家会问电动机最直观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比亚迪汉EV采用 永磁同步电动机,百公里加速3.9秒。
国产model3标准续航版, 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百公里加速则需要5.6秒。
特斯拉model3高性能全驱动版, 采用异步电动机+后永磁同步电动机,百公里加速只需3.3秒。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百公里加速就是个“弟弟”,被比亚迪汉EV按在地上摩擦,尽管前者也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但它只用了一个电动机,有点像绿皮车,动力全靠车头带。而汉EV采用的是两个电动机,有点像动车的构造,所有车厢都在发力,而且双电动机能提供四驱更稳定的抓地力。
有些人如果非要拿model3顶配来做对比,那百公里加速也只是比汉EV快了0.6秒而已,但是model3售价33.99万元,而汉EV起售价22.98-27.95万元,前者比后者高配还贵6万多块。
电动机小结:如果价格相当,在电动机的使用上,比亚迪稍占上风。
有了电动机这个马达提供机械能,接下来就不得不说纯电 汽车 的核心:电控系统。
电控系统犹如燃油车的变速箱,甚至地位还要强于它,因为用电的总没有机械稳定牢靠,而电控系统又控制着整车的能耗、充放电的时效、电动机的监控等,可见它有多重要。
比亚迪的电控系统:
它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在国内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撼动,但是跟特斯拉的电控技术相比,差距还是有的,有人说比亚迪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和电池衰减这几块,还不行。
个人对这种看法不置可否,充电效率确实跟电控系统有关,但比亚迪快充的速度比特斯拉还要快20分钟左右,至于电池衰减,主要还是受限于电池的材料。大家应该懂,我国很多高 科技 技术,都受限于材料本身,并不是软技术不行,而是硬件跟不上。
特斯拉的电控系统, 是自主研发的,这也是特斯拉一直拿来吹的地方。
有人甚至吹捧特斯拉电控技术一骑绝尘,鲜有对手,凭借这套电控系统,可以对上千节电池集中控制和管理,间接让其充电效率高效、利用率增加,增加续航里程,延缓电池使用寿命。
就电动 汽车 而言,电动机和电控系统,决定了电动 汽车 在爬坡、加速和高速行驶的能力,同时要应对频繁启停、加减速的变化。
如果只从驾驶体验来说,比亚迪汉EV和特斯拉model3的表现差不多,在电控系统方面两者旗鼓相当。
看看现在车企卖的电动 汽车 ,宣传的卖点是什么?
续航里程!续航里程!续航里程!
而谈到续航里程,电池就是绕不开的弯,很多人之所以还在观望,就是担心车企吹嘘的500公里续航里程达不到,最致命的还是电池的使用寿命。
用过手机的人都知道,往往一个手机退休不是因为手机落伍不能用,99%换手机都是因为手机的电池,刚买的时候充一次电用两天,用了一年后,一天要充3次店,没充电宝都不敢出远门。
而在电池方面,比亚迪跟特斯拉再一次走的不同路线:
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完全自主研发。
优点:安全性能好,磷酸铁锂晶体中的P-O键稳固,哪怕遇到高温、挤压、碰撞、针刺的情况,电池自燃起爆的概率较低,而 汽车 开在路上,碰撞是难免的。
缺点:刀片电池并不是新事物,尽管解决了安全问题,但本质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只是将电池扁平化,类似于刀片形状,但其能量密度低、在低温下就是弟弟,因此这个争议从没停过。
特斯拉:三元锂电池,是从日本松下电器采购的
优点:电池能量密度大,电压高,与同等重量、体积的电池相比,它的容量更大,这也是续航里程的关键因素。
缺点:安全性能差,怕高温,如果发生碰撞,造成挤压、撞击,就会引发电路短路,间接导致自燃起爆,而电池起火,整车就麻烦了,就算灭火,整车电路受损也是不可逆的。
从整体安全性方面: 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要比特斯拉的三元锂电池安全 !
有人开玩笑,只要电动 汽车 起火,首先想到就是特斯拉,毕竟特斯拉电池的安全隐患是高于比亚迪,这是不假的事实,另外说到续航,比亚迪还真不一定输特斯拉。
说完了电动 汽车 的三大件:电动机、电控和电池,我们聊聊其它的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评价比亚迪和特斯拉。
正是这一事故,给一度被热捧的无人驾驶技术泼了一次凉水,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人驾驶真的可靠吗?我买车不自己驾驶,为何不叫出租车呢?
无人驾驶事故确实如晴天霹雳,但无人驾驶技术这个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全球无人驾驶领域,特斯拉的技术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可自行全程驾驶,就问牛不牛。
哪怕是无人驾驶一哥的特斯拉,目前它还是依靠算法和 汽车 周围的几个摄像头来实现,在没有雷达的帮衬下,还是有很大的隐患。
但是不得不肯定一点,特斯拉在 科技 这块有它的独到之处,毕竟它身处在著名的硅谷。按目前自动驾驶等级来分,特斯拉已经达到L2级,部分功能已经达到L3。
而比亚迪,在8年前就提出遥控驾驶,但跟自动驾驶还是有很大差别,目前它还提留在L2级别。
当然无人驾驶不光只是车企的事,有些互联网公司也参与其中,如华为、百度,毕竟无人驾驶需要硬件,也需要软件。
单纯说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是领先比亚迪的,毕竟特斯拉刚出生就定位的高 科技 ,要想占到 科技 的制高点,无人驾驶就绕不开。
我最开始接触比亚迪,是从BYD三个字母开始的,当时觉得这个车标很LOW,又低端,直到后来推出朝代系列,才对这个品牌的认识有改观,但先入为主的观念需要时间来消磨。
比亚迪最开始的定位就是走量,想着国人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在低端这块一直不肯丢手,尽管比亚迪现在做大做强,但中低端产品在市场的保有量一时半会也消化不了,因此提到比亚迪,绝大多数人还是觉得是国产低端车。
说句不好听的,同样20万的比亚迪和特斯拉,配置一样,你是老百姓会选哪?
之所以建议大家选比亚迪要三思,主要还是根深蒂固的面子思想,在国内开车面子还真是绕不开的话题。
当初我看同学买唐DM,我就跟风买了一台,亲朋好友劝我不要入BYD的坑,说新能源 汽车 还不成熟,花27万买宝马3系燃油车不香吗?为什么要去买比亚迪,还是新能源,不出多久就会后悔。
确实车买回,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在跟唐DM相处期间,我觉得电动 汽车 给我的推背感、百公里加速感,这是燃油车给不了的,最起码同样的价钱是给不了的,我在乎的是开车的感觉,不是面子,所以我不是很后悔。
但我依然要劝大家,买比亚迪要三思,当你开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还是会后悔的,毕竟国产车就是国产车,再高端依然是国产车,一旦特斯拉降价,也是这个价钱,做为比亚迪的车主,心里不躁动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人性。
而特斯拉的老大马斯克,一开始就把它定位成高端车型,就是给 社会 精英开的, 并把第一批 汽车 以11万美元的高价卖到“硅谷”各阶层 科技 精英的手里,借他们的手进一步推波助澜,为此奠定了特斯拉高端的品牌地位。
特斯拉 model S最低售价85.99-105.99万,可以买3-4量宝马3系,看看这个价格你还爱吗?
特斯拉国产后,价格一降再降,就算贴着比亚迪,同等条件要选,100个人,99个还是选特斯拉。
这也是很多高端车型进军国内市场的套路,越贵越有市场,卖便宜,老百姓越觉得质量差,毕竟国情不同,被山寨货搞怕了,大家只能从高价格上去找心理安慰。
比亚迪,从低端进入高端,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特斯拉,从高端涉足低端,注定顺风顺水,因为它们太懂国人的心理了。
单纯说品牌力:特斯拉完胜比亚迪!
通过电动 汽车 三大件“电动机、电控和电池”来对比,比亚迪完全不逊特斯拉,但是在无人驾驶和品牌美誉度上,特斯拉更胜一筹,如果要谈超过特斯拉,先学学蔚来的营销思路吧。
不卑不吭地说,特斯拉也不是神车无可挑剔,前不久的刹车门事件,失控时速的问题还是在发生,就算可以吹的无人驾驶,也没有到最高级别,无非就是比比亚迪领先一些而已。
随着比亚迪汉的诞生,比亚迪也开始涉足中高端市场,并且赢得该有的好评,尤其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至于品牌美誉度,这个就交给时间,只要一个企业坚持自主研发,埋头苦干,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想想我们的两弹一星在什么情况下研制出来的,就知道我们国人的智慧和能力。
为什么说比亚迪跟特斯拉中间差一个蔚来?
营销!营销!营销!
懂得自然懂,不懂得讲了也不懂。
现阶段不要再谈比亚迪是否能超过特斯拉,对于一个干实业的车企,脚踏实地才是王道,当然车企要成长,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但我依然要说,如果是为了情怀比亚迪可以买,如果想找性价比高的好车,买比亚迪之前还是三思,不是说它不好,而是有比它更好的车。
一定会。
制造业如同长跑,行稳而致远。
比得不是谁冲劲儿足,而是谁厚积薄发自主可控。
结硬寨打呆仗,是比亚迪王传福的特质。
天马行空无限遐想,是特斯拉马斯克的标签。
一个专注专心专业,十几年盯住一个城墙口(新能源 汽车 )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已成为业内唯一一家具备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 科技 硬核牛企;
一个边买车,边玩儿火箭,还得空玩玩儿比特币,还有星链计划、火星移民计划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大呼“此人是神不是人”。
有违常识,必有幺蛾子。马斯克有分身术?三头六臂?比王传福多长了几个脑袋?还是智商精力已经进入机器人级别?
显然都不是。马斯克在前台秀肌肉谈情怀,背后,一定有股不同寻常的强大力量。
没关系,你马斯克有后台,王传福也有啊,我们中国的政策支持和海量市场就是王传福和比亚迪的后台和靠山。
在电动化智能化数据化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比亚迪和特斯拉之争,其实也是新能源新 科技 的中美两国内核之较量。
你说谁能赢?
我坚信,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比亚迪。
永远超不过!!!水军满天飞的比亚迪除了会吹牛炒作、贬低攻击同行外,还有什么?一个低性能的磷酸铁锂电池换了一个封装形式就变成了所谓的“刀片电池”,仿佛已经冲出了宇宙……
比亚迪若不收敛拔苗助长的水军营销,用不了多久一定会像华为一样被水军玩死!!!
比亚迪水军超过特斯拉。中国车企里面,水军最多的就是比亚迪,为什么,因为比亚迪小散股东最多,帮比亚迪各种吹各种中伤友军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未来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超越特斯拉是 历史 的必然,但这个企业不是比亚迪也是 历史 的必然。
汽车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一直都是倍受重视的。而我国由于工业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虽然在 汽车 领域一直算不上强国,但消费力在那摆着,因此也是名副其实的 汽车 工业大国。而我们如今的目标就是由 汽车 工业大国向 汽车 工业强国迈进,这自然离不开中国自主 汽车 品牌的推动。
在主流的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由于很早就聚焦新能源 汽车 ,因此在新能源领域拥有了异常雄厚的技术基础,电池、电机和电控这核心的“三电”技术领域有着独到的优势,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垂直一体化的绿色新能源生态体系,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装配,几乎全由比亚迪一己之力完成。这样的优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非常少有的。
至于特斯拉,是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代表,虽然成立的 历史 并不算长,但是凭借新能源 汽车 的风口,特斯拉已经站在新能源车“金字塔”的顶端。不过,有关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到底是福还是祸,这需要消费者凭理智去判断,毕竟特斯拉的“刹车失灵”事件到现在也没有最终的定论,而特斯拉目前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召回,所以选择特斯拉还是要谨慎的。
言归正传,比亚迪和特斯拉其实并不是同一类型的企业。比亚迪以电池起家,比如刀片电池,不起火、续航高、又安全,这样的研发能力是特斯拉之流望尘莫及的。不仅如此,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半导体领域、云轨技术以及新能源 汽车 (包括新能源乘用车以及新能源商用车)等领域都有自己的技术优势。
比如,现在全球火热的半导体业务,IGBT4.0、SiC等确保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不可忽视的竞争力;比亚迪的电动大巴早已收获海外市场,在国内也同样做得风生水起;还有云轨云巴,也是切实改变未来城市样貌、引领城市交通变革的技术之一。即使不提这些,单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而言,除了上面提到的刀片电池,比亚迪DM-i以及DM-p混合动力系统同样也是热门,尤其是DM-i超级混动,正在成为比亚迪的新名片。
反观特斯拉,即使聚焦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但是特斯拉的电池组是外购的,使用的是松下、LG或者宁德时代的;电机则是由fukuta(台湾富田电机)提供;电池管理技术也是特斯拉通过收购得来的。如此来说,在新能源核心领域,特斯拉并没有独立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而是一个组装工厂。特斯拉所擅长的,除了埃隆·马斯克本人带来的光环之外,还善于构想、善于画饼、善于构建宏伟蓝图,但最终能否实现,还要看具体情况,不过眼下确实唬住了很多人。对了,忘了提一句,特斯拉并不是正儿八经的车企,而一个 科技 公司。
Elon Musk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过特斯拉的三个主要竞争力: Engineering(工程设计),Manufacturing(产品制造),Software(软件能力) 。不妨就从这三方面与比亚迪进行比较。
Engineering(工程设计) :车辆的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外观、内饰、动力操控等等,这方面比亚迪最近几年进步很大,可以说与特斯拉各有千秋。电池的工程设计方面,特斯拉最早把数千节18650电池集成起来,不得不说有想象力也有能力,而比亚迪去年推出了刀片电池,也很有竞争力。这方面,Tesla与BYD算是平手吧。
Manufacturing(产品制造) :特斯拉超级工厂名声在外,尤其是在工厂自动化方面,应该说是引领了智能制造的潮流,马斯克说过所谓“制造机器的机器”——“We made the machine that made the machine that made the machine. We’d like to outsource less,” Musk remarked. “This makes it quite difficult to copy Tesla.”——这确实是别家很难效仿的。而比亚迪的制造能力也不弱,很多人也知道,比亚迪是全产业链生产,可以说除了不做玻璃和轮胎,车上的所有东西都能自己做。比亚迪2020年产销量4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20万辆,而特斯拉2020年销量是50万辆,全部是新能源车。这方面,从账面数字看BYD弱于Tesla。
Software(软件能力) :不要说比亚迪,目前所有车商,包括新势力,软件能力都与特斯拉有较大差距。特斯拉最牛的是他的基于大数据和神经网络的软件在持续迭代进化,这个速度是其他厂商难以望其项背的。大众CEO迪斯2020年曾说过:“特斯拉就像一个神经网络,通过持续收集数据,并做到每两周改善一次性能,为客户提供一次新的驾驶体验,当今没有其他 汽车 制造商能做到这一点”。这方面,BYD很难追赶Tesla,如果BYD与其他互联网或 科技 企业联手,也许还有机会。
不存在反超一说,比亚迪一直是新能源产业引领者,特斯拉一直在跟随比亚迪的脚步!
十几年前,比亚迪就在光伏领域投入巨资,特斯拉也做光伏,不过却是近几年的事!
十几年前,比亚迪就深度介入储能领域,并成为闻名遐迩的全球第一储能方案解决商,并占有美国光伏储能的大部份市场。前几年,特斯拉也跟随比亚迪做储能,却在美国找不到市场,只有远走澳洲练手储能业务。
十年前开始,比亚迪就全面进入商用车领域,电动客车、电动叉车名扬世界,各种电动清扫车、卡车、物流车也飞速发展。特斯拉几年前才开始做电动卡车,至今无法量产。
乘用车领域,比亚迪连续八年蝉联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冠军,特斯拉营销高调,却始终难以突破比亚迪的压制!
技术决定发展,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个具有新能源 汽车 全部核心技术的企业,仅此一点就足矣傲视全球!特斯拉没有一二十年时间,技术难以赶超。
技术路线也是如此,比亚迪各种技术路线齐头并进,未来如何演化都立于不败之地。特斯拉则只能外购拼装技术门槛最低的纯电动车,如果未来不及预期,随时可能倒塌!
又到月初,新能源车企们的2月成绩单陆续出炉!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车企们交付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在2月份,车企们的成绩单都有哪些亮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TOP 1:比亚迪
排名第一的依然是新能源的领导者,比亚迪汽车,2月销量193655辆,上年同期88283辆,同比增长119%,虽然2月份比亚迪未能延续前几个月单月交付辆破20万辆的辉煌,但表现依旧强势。在2月份,比亚迪秦PLUSDM-i冠军版的上市,将插混车型的价格直接打到了10万元以内,到了3月初,比亚迪唐DM-i也将推出中期改款车型,新车型加持之后,3月份的比亚迪也极有可能迅速回归20万辆以上的正常水准。
TOP 2: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2月销量为30086辆,同比增长253%,环比增长195%,
2月份广汽埃安再次突破3万辆,数据实属惊艳,这也是广汽埃安自2022年10月份以来第4次突破3万辆大关。这可能和埃安自1月份开始推出的系列刺激销售的政策有关,比如限时交付激励5000元/台,3年0利息,超低首付的限时金融补贴政策等,看来确实起到了刺激销量的作用。当然,网约车市场也功不可没。
TOP 3: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2月交付量为16620辆,同比增长97.5%
在2月份,理想汽车的销量再次破万,这已经是理想汽车第6次交付量破万,同时也是连续三个月位居新势力品牌交付量第一名。而理想L7也将于3月份正式开始交付,看来2023年理想汽车的月交付量将很快轻松突破2万辆阵营。但说实话,理想这个交付数据已经略显疲态,在前期订单消化完毕之后,理想L9以及L8还能否延续月销破万的强势表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TOP 4: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2月交付新车12,157台,同比增长98.3%
蔚来汽车2月份也实现了销量破万,相比一月份8506台的销量,也算是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如今蔚来似乎也出现了比较大的瓶颈,想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怕是需要第二代ES8等车型尽快交付才行。这段时间对于蔚来汽车来讲是新老更替的阵痛期,坚持就是胜利。
TOP 5: 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2月交付10073 辆,环比增长 67.44%,同比增长 41.53%
作为2022年的车市黑马,哪吒汽车去年的表现也可谓抢眼,但自12月份开始,就呈现出了销量急刹车的趋势,时隔2个月,哪吒汽车终于再次实现交付量破万。意味着哪吒汽车通过调整已经找回了以往的节奏。当然,2023新能源车型的竞争会进一步内卷,期待哪吒能拿出产品力更强的车型。
TOP 6: 腾势汽车
腾势D9 2月共交付7325辆,环比增长13.76%。
自腾势2022年10月开始交付以来,销量始终稳步上升,1月份销量6439台,在MPV市场仅次于丰田赛那,差距只有区区200台,2月份的销量是否能超越塞纳,很值得期待,个人认为拿下销冠问题并不大,毕竟这是一台产品力均衡的车型。随着纯电动版本开始交付,3月份腾势D9的销量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TOP 7: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2月交付量6010辆,环比增长15%。
1月份继特斯拉之后,小鹏汽车也对旗下的车型进行了降价以及车型精简,但依然没能拯救小鹏汽车持续走低的销量状况,这就显得非常尴尬。看来小鹏汽车真的该从自身的产品力方面审视一下原因了。这里我只说一点,中国人买车最注重空间,纵观小鹏的车型,有一款空间很出色的吗?不要老是用欧洲市场的思维来造车,多注重一些实用性,或许就不会这么尴尬了。
TOP 8:极氪汽车
极氪2月交付汽车5455辆,同比增长约87%。
相比2022年12月份11337台的销量,极氪汽车的销量也呈现了不太理想的趋势。不管是极氪001也好,极氪009也罢,都是相对小众一些的车型,救市可能要靠极氪X了。
TOP 9:长安深蓝
2023年2月长安深蓝SL03交付量4103辆,环比下降33%,相比1月份长安6137台的销量,长安深蓝2月份的销量直接跌至4000台,属实有点不太理想,年销售40万辆的目标还是遥遥无期的状态,有点过于自信了。
TOP 10:smart
smart 2月交付3616辆,环比增长14%,作为吉利和奔驰家的孩子,背靠戴姆勒的优良血统,smart的销量也处于稳定的增长中,不过和预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实我更关心的是订阅服务这个模式能不能走得通,毕竟这可能是以后盈利的一大方向,但想让消费者接受就不太可能了。
TOP 11: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2月共计交付新车3,198辆,环比增长181%.
深陷销量低迷阵营的,除了小鹏汽车,还有零跑汽车,零跑汽车的销量仍是一言难尽,但3月1日,零跑推出了C11增程,2023款纯电C11、T03等四款车型上市,其中销量担当T03价格低至5.99万元起,价格下调,车型改款升级之后,零跑汽车的销量能否得到一些救赎呢?让时间给我们答案。
TOP 12:创维汽车
创维汽车2月交付1476辆,环比增长24.2%。
创维汽车的市场表现始终给人不温不火的感觉,尽管其旗下车型加持了比亚迪的DM-i技术,但市场的认可度和存在感依然是比较低。
TOP 13:问界汽车
华为光环加持的问界,也进入了销量的瓶颈期,2月问界的交付量3505台,环比下滑21.68%,问界是1月份特斯拉降价后,率先做出降价回应的新能源车企,最高降幅3万元,但在绝对的产品力面前,问界的降价措施显然并没有达到刺激销量的效果。
TOP 14:岚图汽车
2月交付量1107辆,环比下滑28.49%。
同样不温不火的岚图汽车,2月份的销量依然呈现的是下滑的趋势,作为东风旗下的高端电动品牌。尽管梦想家的推出确实给岚图品牌带来了一定的热度,但对于品牌销量的提升,确实还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春节过后的一段时间内车市出现小幅度的低迷也属于正常的现象,主要受国人传统的节前报复性消费,春节前消费透支这样的影响所造成,所以在车市恢复正常之后的3月份,才是车企们竞逐2023销量的开端。未来会怎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小号撩车N,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国内7月份的 汽车 销量数据,乘用车整体卖了150万辆,同比下跌6.2%,环比下跌4.9%,下滑主要受上游芯片供应短缺影响。不过在新能源这边,风景依然是独好:7月销量达到22.2万辆,环比下降3.2%,同比增长169.4%;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4.8%,1-7月渗透率10.9%,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同时7月30,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支持新能源 汽车 加快发展,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鼓励方向。8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美国在2030年销售的所有新车中将有一半“电动车”。同时在很多行业都有一个规律,一旦某个新物种的渗透率开始突破10%,其后便会开始加速发展,国家制定的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20%的渗透率大概率会超额完成。
7月比亚迪乘用车全系销售共计56975辆,同比增长89.4%,环比增长14.5%;其中新能源占比创新高达到88%,7月新能源销售共计50057辆,同比大涨262.7%。同时其中DM插电混动和EV纯电基本上是平分秋色,都卖出了2万多台。
具体来看,比亚迪有三款纯电车型进入了TOP15,分别是汉EV的5592辆、秦PLUS EV的5342辆和元EV的3785辆,下半年还有元PLUS EV、海豚、改款唐EV等新车上市,比亚迪纯电增长的势头还很足;其中汉EV+汉DM的7月销量达到8522辆,上市一年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0万辆,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成绩。
最关键的就在于DM-i车型了,最近比亚迪接到投诉,很多等了4个月的客户(实际上还有更久的)至今仍没提到车,目前DM-i车型主要有秦PLUS、宋PLUS和唐,部分准车主等不下去了,想要4S店退回定金,但由于已经签订购车协议定金无法退还,且协议中没有规定交付时间,因此这些准车主非常尴尬。再加上前段时间曝出的“昆仑战役”,很多人质疑比亚迪搞地域歧视,提车不公平,中间还有去广西提车广东上牌的案例。
对于DM-i的产能,据比亚迪的介绍,新的厂房刚刚建好,还需要招聘培训工人,并且刀片电池和部分零部件也在提产能中,因此预计到9月份开始DM-i的交付量才会开始明显大幅提升。
相比纯电动车,DM-i超级混动是一个能完全颠覆燃油车的技术,无论是纯电的驾驶感受、比“两田”更低的亏电油耗以及与燃油车同级的价格,都是很多人等DM-i车型的原因。同时比亚迪还即将发布一款F5 DM-i车型,动力系统和秦PLUS DM-i一样,但配置和价格有望拉低到8.5万元左右起售,如果产能没有问题,年底比亚迪仅DM-i系列车型就可能完成月销8万甚至10万的神话。
7月特斯拉的国内销量仅为8621辆,相比之下6月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达到了28138辆,环比暴跌69%。其中Model 3卖了6477台,Model Y仅为2144台。
不过特斯拉中国7月仍生产了3万多台新车,批发量达到32968辆,除了内销的8千多台,其余的24347辆新车全部出口到欧洲为主的地区,环比增长385%。
对此特斯拉一位内部人员解释道:特斯拉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的出口量会明显增多,1、4、7月的出口占比都比较高;另外特斯拉已经将上海工厂定义为其主要的 汽车 出口中心,需要同时向欧洲地区等市场供货。
当然出口只是一个挡箭牌,关键还是7月特斯拉国内的订单不够了,因此特斯拉在7月8日推出27.6万元的单电机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Y,比在售的长续航全驱Model Y一下便宜了7万多,但续航至少了69km,同时加速也只慢了0.6秒,磷酸铁锂电池还更安全,一下又“收割”了至少两三月的Model Y订单;Y的订单够了,3的怎么办?7月30日,标准续航版的Model 3突然降价1.5万元,因此可以推断接下来的8、9月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会迎来一波暴涨。
7月,理想凭借ONE一台车实现了8589辆的成绩位列新势力第一,可见其改款后的产品力提升明显,定位也十分准确,同时理想也在8月12日在港股上市,募集更多的资金为后续车型和自动驾驶研发等项目准备。
小鹏也突破了8000辆位列第二,其中P7的销量超过7成达到6054台,何小鹏说的小鹏P7销量过段时间会超奥迪A4看来并不是痴人说梦。同时其第三款车型P5和G3改款车型即将上市,有望进一步拉升销量。
蔚来则交付了7931台位列第三,不过其平均成交价大约在42万左右,销量的含金量最高,并且8月12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仅”净亏损了5.87亿元,现金储备高达483.2亿元,并且NT2.0平台的ET7将于明年一季度如期交付,并且明年还将发布两款基于NT2.0平台的新车,蔚来布局和发展在提速。
7月广汽埃安的销量达到10604辆再次破万,并且官方称订单达到16000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外还公布了一项关键数据,上半年个人用户占比达到了77%,可以说基本摆脱了对出行市场的依赖。
这里对比一下同样在起步阶段依赖B端市场的北汽新能源,曾经一度连续7年获得国内新能源车的销冠,现在销量连续暴跌,上半年累计销量只有6959辆。
潮水退去,终于看出是谁在裸泳了。
最后还有一些声量不错但销量却并不如意的车,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华为相关的极狐和赛力斯了,前者搭载了华为的操作系统并且HI版本搭载了华为ADS自动驾驶系统,4月的一段自动驾驶路试视频引发了全网的轰动;后者则和华为结合的更为深入,除了华为的车机系统,车上的音响系统,一套三合一电驱都由华为供应,最关键的是其在华为的渠道的售卖,可以说流量是肯定不缺的。
可是二者的销量足以令华为的光环黯然失色,根据网友整理的中汽协终端销量,极狐的销量仅为324台,而就在不久前极狐阿尔法S还和比亚迪EV撞过一次并且撞赢了,其车身结构安全性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但尽管如此,大家仍不买账,总结原因还是产品力比较一般,外观内饰设计没有太多高级感,但价格却来到了25.19-34.49万元的区间,华为HI版更是来到了40万左右,在特斯拉不断的背景下,极狐的定位十分尴尬。
另一个则是赛力斯SF5了,7月终端销量仅为507台,在华为如此大力的宣传以及超强的渠道下,这个成绩显然是十分令人失望的,并且赛力斯产能爬坡已经几个月了,据了解7月份小康可能生产了2000多台赛力斯,但只卖出了500台左右,可见消费者并不认可赛力斯的产品,大咖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设计方面,外观缺乏新势力的未来感,同时内饰缺乏豪华感,网友调侃中控黑边都能“停航母”了。
总体来说,虽然大家都支持华为,但毕竟是动辄20多万的大额消费,没有人会因为几个部件或渠道而选择一台车,而对华为来说其“不造车”想做博世这样的Tire 1供应商的道路无疑变得十分艰辛,哪天实在没办法亲自下场造车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电动网
11月全球新能源车市再破100万辆!特斯拉Model Y突破10万辆夺冠
第一电动
回答于 2023-01-08
11月,特斯拉Model Y突破1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最畅销车型,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宋Plus和特斯拉Model 3。在TOP20畅销车型榜中,中国车型占14席,其中比亚迪车型占据7席。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宏光MINIEV在内的A00级小型车销量正在下滑,11月奇瑞小蚂蚁和奔奔E-Star销量大降并跌出榜单。
比亚迪销量22.7万辆,遥遥领先夺得冠军。特斯拉在11月多轮降价后,销量仍然与比亚迪相差7万辆,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大众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销量超3.8万辆,被大众和宝马超越跌落至第四。
前11月,比亚迪销量超161万辆,以领先特斯拉47万辆的优势夺冠,第三名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仅43万辆。长城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排名已跌至第20,预计其将无缘进入2022全年畅销品牌TOP20。
根据Clean Technica数据,继9月突破100万辆后,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达1,060,285辆,同比增长47%,环比上涨13.7%,占整个汽车市场的18%(较10月上涨2个百分点)。
其中纯电动车同比增长45%,插电式混合动力同比增长49%。许多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将在今年年底结束对PHEV的激励,预计12月欧洲的PHEV销量将达到峰值,这将有助于未来一个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
1-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8,809,018辆,环比增长13.7%。随着各大车企在年底的冲量,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近千万辆。
特斯拉Model Y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新能源车
特斯拉Model Y销量再次突破10万辆,环比大涨128.9%,超越宋Plus夺得销冠,特斯拉Model 3销量超4.5万辆,环比上涨59.7%,位居第三。五菱宏光MINIEV销量3.2万辆,环比下降22.5%,排名降至第四。位居第五的比亚迪汉销量与宏光MINIEV仅差6辆,其有望在12月超越后者。
比亚迪海豚销量再创新高达2.6万辆,环比上涨2.7%,排名再升一位至第七。比亚迪秦Plus销量2.5万辆,环比下降20.8%,排名下降四位至第八。比亚迪海豹销量超1.5万辆,环比上涨36.3%,排名跃升至第12,预计其在12月将跻身前十。而长安LUMIN销量11,020辆,环比下降8.2%,排名降至第15。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宏光MINIEV在内的A00级小型车销量正在下滑,11月奇瑞小蚂蚁和奔奔E-Star销量大降并跌出榜单。得益于德国市场的优惠政策,大众ID.3、沃尔沃XC40和福特Kuga/Escape PHEV再次上榜。
前20名之外,还有几个车型值得说一说。宝马i4销量达到创纪录的7,488辆,是其连续第四个月创纪录的销量。继Ioniq5取得成功(上个月销量为7,849辆)之后,现代汽车正在大力推出新款Ioniq 6,这款号称“韩国保时捷”的车型仅在上市的第三个月就交付了4,287辆。
在大众汽车集团的母公司中,奥迪Q4 e-tron的销量为6,812辆,这是近创纪录的一个月,主要归功于产量的提升以及它在韩国和中国等市场的推出。作为沃尔沃最近BEV增长的亮点,沃尔沃酷炫的兄弟车型Polestar 2在11月的销量为6,900辆,这是其连续第二个月创纪录。
1-11月,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稳居冠亚军,宋Plus首次超越宏光MINIEV夺得季军。埃安Aion Y和Aion S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其中Aion S超越奇瑞QQ冰淇淋和小蚂蚁,排名上升至第12。
第16名现代Ioniq 5落后于14名奇瑞QQ冰淇淋不到1500辆,这款韩国车型可能会在12月跃居两位。福特野马Mach-E保持着第20强的位置,同时起亚Niro(BEV+PHEV)正从其新一代车型中获利,瞄准了20强的位置,前者20强的位置有可能不保。
比亚迪22.7万辆夺冠,理想蔚来再次上榜
品牌方面,11月比亚迪销量22.7万辆,环比上涨4.3%,遥遥领先夺得冠军。特斯拉在11月的多轮降价后,销量环比上涨94.6%至15.6万辆,与比亚迪相差7.1万辆。得益于在欧洲市场的大卖,大众汽车销量4.5万辆,环比上涨18.1%,夺得季军。
宝马销量4.1万辆,环比上涨32.3%,跃升至第四,而曾位居第三的上汽通用五菱销量3.8万辆,环比下降16.9%,11月被大众和宝马超越跌落至第五。
梅赛德斯-奔驰销量逼近3万辆,环比上涨9.9%,超越广汽乘用车,位居第七。上汽乘用车销量2.6万辆,超越现代排名第九。其中科莱威CLEVER销量8,100辆。
随着理想L9和理想L8销量的提升,理想汽车11月再次上榜,跻身第17。第19名蔚来汽车从其轿车系列中成功获利。预计中型轿车ET5的产量将在12月大幅增加,这家新势力将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再创纪录。
此外,第13名奥迪销量20,425辆,创历史纪录,得益于奥迪e-tron(6,812辆)的成功。福特同样表现出色,11月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5,992辆,部分原因是德国对福特Escape/Kuga PHEV的需求达到了峰值。同时,野马Mach-E有大量订单积压,因此即使福特Escape/Kuga PHEV将在2023年初停产,这款运动型跨界车仍将继续争夺前20名的位置,以便助力福特的销量再创新高。
由于QQ冰淇淋和小蚂蚁销量的下降,奇瑞汽车11月销量12,285辆,环比下降32.8%,排名下降7位至第20,如若其销量持续下滑,奇瑞很可能在12月无缘进入畅销品牌榜前20。
1-11月,比亚迪销量超161万辆,遥遥领先,特斯拉销量超114万辆,与比亚迪相差超47万辆,位居第二,第三名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仅43万辆。上汽乘用车销量超20万辆,超越起亚位居第九。位居第八的奇瑞销量正在下降,预计12月将被上汽乘用车超越。
得益于长安LUMIN、深蓝SL03的热卖,长安汽车销量逼近20万辆,超过吉利和东风位居第12。凭借沃尔沃XC40销量的大涨,沃尔沃整体销量超16万辆,超越奥迪跻身前15。
缺乏主力车型的长城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前11月排名已经跌至第20名。长城寄予厚望的欧拉闪电猫销量还没开始上量,估计2022年长城汽车将跌落全球畅销品牌榜TOP20。
写在最后:从目前比亚迪和特斯拉公布的2022全年销量来看,比亚迪销量186.8万辆,以领先特斯拉55万辆的优势夺得2022全年销冠。2023年已来,特斯拉再次大幅降价,售价逼近20万。相反,比亚迪却在涨价,其还能继续高歌猛进吗?特斯拉能通过降价超过比亚迪吗?期待它们后续的市场表现。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李艳娇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阅读原文
有用
|
分享
大家还在搜
新能源车近年突破
特斯拉新能原车20万左右
特斯拉又涨了几万了?
特斯拉2021卖了多少量车
特斯拉2021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特斯拉有可能降到20万吗
特斯拉y为啥销量很高
特斯拉ModelY销量
——
已经到底了
——
文/宋双辉
乘联会公布了1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再次成为亮点,虽然上半年增速同比下降了-43%,但是下半年强势反弹,11月批发销量达到了18万辆,同比增幅超过128%,预计下半年整体增速将达到70%。
其中表现最好的,自然是头部三家企业——五菱、比亚迪和特斯拉,11月销量都突破了2万辆,而明星车型依然是 宏光MINI EV和Model 3,分别卖了33094辆和21604辆。
考虑到Model 3的价格是宏光MINI EV的十倍,所以特斯拉这个销量成绩更让人感到惊讶,毕竟国产Model 3月销量破1万不过是3月份的事情,没想到这么快就进入2万辆俱乐部了。
一款国产Model 3能卖2万多辆啥概念?蔚来ES6(2386辆)、小鹏P7(2732辆)、理想One(4646辆)和比亚迪汉EV(7482辆)四款车加起来一个月都卖不过它。
在整个11月轿车销量榜单中,Model 3已经快进入前十名了,超过雅阁、思域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凯美瑞和迈腾已经被它踩在脚下了。
而在豪华轿车销量榜单中,虽然乘联会没有把特斯拉算在内,但是很明显,月销量不到2万的奥迪A6、宝马5系们早已经无法超越Model 3了。
前11个月,特斯拉凭借一款Model 3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11万辆,全年纯电动车销量冠军肯定是没跑了,这还不算即将交付的Model Y以及出口欧洲的Model 3。
为啥特斯拉年底的销量这么好?利好因素不少,比如北京新放出的2万个家庭电动车指标,还有上海外地牌照限行引发的电动车抢购潮。当然直接原因很可能是改款的Model 3即将交付,所以全国低价处理了一批展车。
不管是宏光MINI EV还是Model 3的热销,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现阶段纯电动车要想热销,便宜是王道。
说好听点,叫做性价比高,即便它们的车机系统不如新造车三强智能,但是比汽油车划算就是最大优势,3万块钱买台续航100多公里的电动车,抑或是30万买台续航500多公里的电动车,都很划算。
Model 3国产销量这么火爆,也为特斯拉的股价飙升贡献了不少力量,毕竟在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拥有如此强劲的需求,说明特斯拉不止是虚火。
12月8日,特斯拉的股价也再次创造了纪录,收盘价659.880美元,总市值达到了6160.22亿美元,是三个丰田汽车的市值总和。
资深科技分析师Gene Munster甚至预测,特斯拉的股价未来三年能达到2500美元,总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和苹果公司看齐。
马斯克的身价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今年一年增加了1000亿美元,是富豪榜上财富增长最快的人。
不过凡尔赛王子马斯克本人却毫不在意这些,昨天出席《华尔街日报》CEO峰会的时候,老马说,“钱是啥?不过是数字而已。”
嗯,你开心就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刚刚拿到2月的上险数据,简要的把整体的情况做个梳理。过去的2月份对于我们来说一个非典型的春节,2月总体的数据129万,可以追溯到2018年的160万才能可以比一下。不过3月到底怎么样,还真的挺难说。
备注:估计2021年的上险走向,会和2018年比较相似
图1 从2018年高点之后最强的2月
01
新能源汽车上险数据
我先调重要的讲吧,我关注的几个企业单独拿出来说:
1)特斯拉
虽然特斯拉负面缠身,但是不断降价对消费者吸引力,形成了有效的订单,所以2月份一共上险1.8万台,其中Model 3 13395台,Model Y 4645台。这主要是特斯拉销售区域集中在大城市,今年回家的人少,该买车的都提前下手了。特斯拉是少数2月比1月多的企业,估计Q3是加紧交付的关键节点,突破2万+是可以预期的。
备注:按照零售9.7万台左右,特斯拉2月份市占率重新回到20%左右,去掉A00的这个数据更可观
图2 特斯拉2月上险数
2)比亚迪
比亚迪的数据很有意思,总共上险9209台,其中BEV 为6907台,PHEV为2302台。其中PHEV的数量由于后续DM-i的推出,使得短期内到了一个低点。现在就两台车汉PHEV和唐PHEV,等DM-i的秦 PHEV上来这种聚集于相对高端的情况会被打破。
图3 比亚迪PHEV的情况
BEV里面2月份走量的还是汉EV,但是如之前所料,汉EV的需求最高点可能已经过去了。当然可以观察到为滴滴开发的D1,上升到了近1000台。这堆BEV的产品序列里面,e网部分怎么调整销售方向,王朝系列全部集中于汉EV的情况何时改观,值得关注。
图4 比亚迪EV的情况
这是比亚迪汉EV的上险数据,之前的订单池是否消耗得七七八八,主要看后续3-4月的上险情况。
图5 比亚迪汉EV的上限数据
3)新造车企业
上险数据里面收到春节影响,主要的新造车都有不小的影响,如下所示,蔚来5739台,理想2291台、小鹏2345台和威马808台。蔚来的交付量稳定和之前产能限制积压下来的存量订单有关系,按照三家的预测3月份新增的订单可能并不是特别积极,大家都在平衡订单池的情况。
备注:我估计今年新能源汽车总量除了A00以外,私人的增量会以小幅度上升为主,随着合资车企降价和促销来一波,对于这个市场是零和博弈,谁能抢多一些真不好说
关于比亚迪上周保险量破3万,特斯拉被五菱赶超专家:2月车市将明显回暖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