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西递科技曾经寻求海外融资,如今转向创业板其净利润在两年内飙升了8倍,但85%的收入来自海外的简单介绍

2023-03-06 6 adminn8
西递科技曾经寻求海外融资,如今转向创业板其净利润在两年内飙升了8倍,但85%的收入来自海外的简单介绍

站点名称:西递科技曾经寻求海外融资,如今转向创业板其净利润在两年内飙升了8倍,但85%的收入来自海外的简单介绍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西递科技曾经寻求海外融资 # 如今转向创业板其净利润在两年内飙升了8倍 # 但85%的收入来自海外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递科技曾经寻求海外融资,如今转向创业板其净利润在两年内飙升了8倍,但85%的收入来自海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靠卖数据线起家,年入34亿的绿联科技拟赴创业板IPO

中新经纬6月16日电 (牛朝阁)近日,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深圳市绿联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绿联”)的创业板IPO已获受理。据招股书,2021年绿联实现营收34.46亿元,同比增长了25.88%,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0.37%。其为何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自有产能受限,增收不增利

绿联成立于2012年,早年在华强北以一根数据线起家,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联的五大系列产品中,传输类产品为营收大头,达到12.3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5.93%,而音视频类产品、充电类产品、移动周边类产品和存储类产品则分别实现收入8.73亿元、7.88亿元、3.32亿元和1.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38%、22.91%、9.66%和4.63%。

绿联在生产模式上采取的策略是以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外协生产金额占比分别为75.78%、76.10%和75.62%。

据公开资料,自2019年起,绿联就一直尝试自建工厂,希望改变过于依赖上游供应商的局面,可由于数码配件产品迭代周期快,技术生产力并不能保证自有产能的质量和价格,其自有产量对总产量的占比从2019年的24%降至2021年的21%。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自有产量分别为1637.90万件、1678.43万件和2064.07万件,占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4%、21%和21%,呈下降趋势。

自有产能提升的瓶颈直观体现在了净利润增长上,净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增收不增利是绿联2021年的现状。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的营收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以及34.4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9.80%。

而与亮眼的营收表现相对的是净利润增速的下跌,同期,绿联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以及3.05亿元,2020年和2021年同比上年增速分别为34.8%和-0.3%。

对于2021年净利润增速,绿联招股书解释,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2021年度,绿联 科技 因员工股权激励计入的股份支付费用合计为3333.70万元,较2020年度增加了2404.93万元;二是职工薪酬有所上升;三是采购相关材料的成本有所上涨;四是2021年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加6147.94万元。

在招股书中,绿联此次冲击创业板拟募资15.04亿元,其中5.51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0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2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4.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近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绿联的经营对电商平台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管理政策等一旦发生变化,则会对绿联的营收产生负面的影响。

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绿联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2.41%、82.35%和78.14%,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毛利占主售业务的毛利比率分别为91.20%、88.48%和84.31%。

“线上平台经营存在风险,如果平台由于市场竞争、经营策略变化或电商平台所属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环境而造成其市场份额降低,而公司未能及时调整销售渠道策略,可能会对公司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如果电商平台对平台卖家注册管理政策、销售政策、结算政策、平台费用率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未能及时应对相关变化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亦会对公司收入及盈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绿联在招股书中的特别风险提示中提到。

此外,绿联的近半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2年,绿联主营业务境外销售占比分别为 43.49%、47.38%以及46.09%,其中亚马逊都是绿联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来自亚马逊的营收金额分别为6.41亿元、9.78亿元和11.4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1.39%、35.83%和33.41%。此外,2021年,京东和天猫以20.11%和16.01%的营收占比位列第二和第三。

绿联在招股书中提示,公司在财务上或面临物流成本大幅增长的风险,但中新经纬注意到,运输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正在连年缩减。

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1年,物流成本分别为30682.80万元、39512.32万元和43680.98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为23.37%、23.36%和20.23%,呈下降趋势。

绿联 科技 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费、快递费及运费险。其中运输费主要为产品运输到京东仓、菜鸟仓、亚马逊海外仓等的相关物流费用,快递费及运费险,主要为国内直邮费用、国际直邮及海外仓到用户端的物流费用。

高瓴资本持股近10%

据招股书,至2021年7月31日,绿联的前四名股东分别为张清森、陈俊灵、绿联咨询和高瓴锡恒,分别持股50.30%、19.28%、14.24%和9.37%。

据公开资料,2021年4月,绿联的创始人张清森、联合创始人陈俊灵分别将自己原有的3.7%和1.85%的股份,以2亿元和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高瓴资本旗下的高瓴锡恒,据招股书中的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这笔3亿元属于两位公司创始人的私人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2021年6月,高瓴锡恒再次向绿联领投了2.5亿元,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和坚果资本等机构投资者分别跟投了2000万元、1500万元和1500万元。

由于绿联长期以来鲜少融资,却在2021年上半年突然引入机构投资者注资,这在当时一度被视为绿联上市的信号。(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牛朝阁:niuchaoge@chinanews.com.cn) (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创业板取消不能借壳限制,你怎么看?

2013年11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明确了借壳上市与IPO标准等同以及不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的政策。而在2015年1月8日对《重组办法》修订的微访谈中又重申了这一规则,当时证监会相关发言人给出的回答是:创业板定位于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和其他成长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同时面临创业失败风险,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并承担投资风险。为了有效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避免创业板上市公司成为炒作对象,本次《重组办法》明确了不允许创业板上市公司借壳上市。

也就是说,不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是为了不让创业板公司成为炒作对象。因为创业板普遍的市盈率都比较高,而且市值相对较少,借壳上市的门槛较低,一旦被炒作,将会积聚较大的风险,这是监管层推出这一限制政策的初衷。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一政策正成为扼住创业板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喉咙。

科创板的推出将会促使监管重心放归市场,并对现有的政策进行松绑

科创板的推出应该说是承载了国家大力发展 科技 创新和资本市场开放两大任务的战略举措,同时也预示着资本市场监管态度的转变和改革。而科创板的核心是注册制,而注册制的核心则是信息披露。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的重点工作将由实质性审查转向合规性审查,而此前的实质性审查的职责将转交给交易所和相关的中介机构。强化现有中介机构的中介责任,使得其真正承担起保荐人和中介的真正职责,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完整和全面的信息。投资者则根据公开的信息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判断,将选择权重新交回到市场的手中。

这同时也代表着监管方向的改变。从IPO的通过率和政策的不断松绑来看,放松监管是大势所趋。2019年1月至5月份,A股上会企业共计42家,通过率高达90%,而2018年的IPO通过率只有60.4%,全年只有110家企业成果过会。

政策方面,易主席上台以后,证监会推出了一系列开放和松绑的政策,比较重磅的就是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九项政策措施和优化借壳指标并取消创业板借壳限制这两大政策,一个是对外,一个是对内。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推进创业板重组上市改革,也就是放开创业板此前不允许借壳的限制。而创业板不允许借壳是有 历史 背景的。

根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10月推出,到2013年的8月的近5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达61.54倍,几乎是同期主板的两倍以上。而中国的投资者向来就喜欢炒作小盘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几乎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标的,这使得创业板在发展的前5年的日均换手率居高不下,这使得监管层十分担忧。

真是经历了发展初期的疯狂炒作,监管层才于2013年出台了政策封死了创业板借壳上市的口子,尝试通过这样的方式抑制市场的风气。但即使在这样的政策之下,创业板的市盈率在2013年初后就开始触底反弹,一路飙升至2015年最高的近140倍,可见市场的疯狂。如果证监会没有出台这样的政策,在当时的监管环境下,多少创业板上市公司要通过借壳上市或者拟借壳上市的资本动作进行运作?创业板的操作风气又会高涨到什么程度,都无法想象。

那时至今日,为什么监管层又会想放开创业板借壳上市的口子呢?实体经济环境又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改变?

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滑是推动政策出台的主因

要想知道政策放开的原因,我们得把目光放回到创业板的运作上面来。个人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经历了近4年的调整,创业板的估值已经回落到 历史 低估区间;二个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首先我们看看创业板指数的情况。

自2015年被市场疯狂的追捧后,创业板指数从 历史 最高的4037.96点一路曾下滑到1184.91点,最高跌幅达64.72%。而在2015年6月2019年6月20日期间,创业板累计跌幅高达57.13%,跌去了2024.09点。

市场就是一个钟摆,在市场低点和高点之间来回摆动,涨的再高也有要回归的时候,创业板也不例外。经历了长达4年的调整后,创业板指数目前的点位和估值已经相对比较合理。目前创业板的PE在48.02倍,低于 历史 的平均值50.24。

但是估值的回落并不一定要放开政策,反而是市场消化高估值的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就像2011-2013年一样,创业板也进行了深度的调整,3年间创业板的跌幅达到了38%,创业板指数更是创出了 历史 的低位585.44点,整个指数的估值也下滑到了25倍左右的低估区间。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监管部门不但没有放松创业板的监管政策,反而在2013年底加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的监管。那这一次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出现了大幅下滑。

根据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创业板739家上市公司已有70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披露率为95.9%;而根据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当时市场预测创业板2018年净利润增速为-51%到-26%。而从实际的数据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跌幅远超市场预期。2019年4月30日,7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18年的年度报告,其整体实现营收1.36万亿,增速为15.9%;实现净利润336亿,增速为-65.6%。

相比2017年-10%的净利润增速,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可谓是一片绿油油,主要的亏损原因来自于“商誉减值”,而“商誉”众所周知就是来自于非同控的并购重组。而创业板的商誉主要就产生在2015-2017年,这三年年均新增商誉超过2500亿,而且要知道这三年的市场估值都是不低的,也就是说这些商誉的水分比较高。在实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相当多的上市公司都无力支撑,更何况是这些业绩承诺虚高的并购项目呢?特别是一些轻资产的行业,文娱和 游戏 类等项目就更加明显了。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贸易战又在2019年重新打响了,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如果政策再不松绑,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恐怕将难以扭转现在的局面。根据国信证券最新的一份策略报告显示,2019年4-5月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连续下滑,其中5月的增加值数据已经下滑至5%,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陡增。

面对这么复杂的国际形势,必须要在政策上给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手脚进行松绑,让盈利能力较弱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够主动自救,积极寻求优质的资产装进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平台和优势,扭转公司的经营情况。这是个人认为监管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因为政策再不支持下,创业板很多上市公司的2019年相信也会非常难过,通过配合信贷及资本市场的政策,向市场传达一种信心,鼓励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就在科创板马上要呼之欲出之时,监管部门突然发出消息,取消创业板不能借壳的限制,而之前只有主板市场才具备借壳上市条件。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项限制的解除,也是肯定了创业板的地位,说明创业板地位与主板更接近了,这是一件好事。

面对创业板取消不能借壳限制,一些股民拍手叫好,他们认为,这是对中小创是天大的利好,因为中小创连跌4年,普遍跌幅高达70%以上,未来的机会是大于风险。而只要中小创后市逐步走稳、走强,就能够给股市带来赚钱效应,A股指数未来也将重新走牛。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表示,创业板一旦取消借壳限制,使绩差股没有了退市之虞,甚至还有被“借壳”转让出去的机会。届时创业板中的绩差股,特别是“壳资源”股反而会被市场所投机炒作。如此增大了创业板的投机性,并不利于价值投资的回归。

对此,我们认为,监管部门此时取消了创业板的借壳限制,主要有三个难言苦衷:首先,原来创业板是禁止借壳重组上市的,但时间一久,创业板出现了很多经营困难的公司,其中有不少是带病上市的,有的是被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恶意掏空的公司而面临生存困难,甚至面临退市风险。

如果真的要强制这些上市公司退市,就会遇到一个棘手问题,那就是投资者会损失惨重,就会有投资者为之前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买单,这是极不公平的。而投资者面对自己财富的灰飞烟灭,那个人心中不恼火,不喊冤屈?所以,取消对创业板不能借壳的限制,可让投资者通过“借壳重组”,尽可能的避免损失。

再者,科创板马上要开出来了,由于科创板是国家扶持的板块,又是T+0设置,还有就是设有20%涨跌限制,这无疑会吸引走大量主板、中小创资金流向科创板,导致创业板板块严重失血。为让不让创业板市场人气消失殆尽,监管层通过取消借壳限制,来适当剌激场内投机资金继续留下创业板内投机炒作。这在制度上也是给创业板的一个补偿。你科创板可以短线投机优势,我创业板也有“壳资源”题材也可以炒作。这有利于均衡两个市场的交易热度

最后,科创板主要面对高新 科技 产业,而创业板是要打造中国的纳斯达克,从IPO制度设计上科创板更加灵活,但科创板上市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必须符合上市标准,而有些高 科技 公司并不具备科创板上市条件,但又想在资本市场融资的,那就通过“借壳重组”的方式在创业板上市,这样创业板某些壳资源被激活,也符合盘活存量资产改革的逻辑。

监管层取消创业板不能借壳上市,主要基于几个方面考虑:创业板 历史 上沉淀下来绩差企业如果真的退市,投资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而通过“壳资源”就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科创板马上出来了,取消创业板不能借壳,可以让创业板还保留一点对外的吸引力。更关键的是,以后在科创板无法上市的科创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的“壳资源”照样达到上市的目的。这为解决小型 科技 公司融资,提供了另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盘活了创业板的壳资源。

既然原本是不允许的,那为何突然就变卦了?朝令夕改,言行不一,公信力何在!话变就变,说改就改,如此任性,绝非市场之福。

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良好的市场,有进有出方是常态;只吞不吐的结果,就是十年原地踏步。人人都想博一把就走,留下的烂摊子,继续甩锅,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不要说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亦或是为了平衡科创板的注册制影响;想左右逢源,两全其美,结局往往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退市,当然不能一退了之。可奇怪的是,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最高的罚款仍是六十万,最严的监管只是市场禁入。这样的惩治力度,由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看到了“必须涨上去!!!”五个大字外加三个感叹号。

6月2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版的征求意见稿,拟允许创业板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了。

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这样的重大举措,目标很明确,就是让股市必须涨上去!

大家看到,上一轮上证指数从2440点到3288点的上涨,其实是创业板领先的,但是到4月22号,为了慢牛的需要和配合科创板上市的需要,一轮如长虹贯日的上涨戛然而止,“居然自动按了暂停键”,并且回调了涨幅的一半多,甚至直接威胁年线这条生命线!这个过程中,刚刚从过去几年熊市中爬起来解套的散户投资者亏损惨重,重新陷入绝望的深渊!新入市股民也亏损累累,简直有被请君入瓮的感觉呀!

经过两个月的调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外部环境也出现了有利的变化,我们需要一轮新的牛市周期!主流媒体、券商、机构都已经开始全面唱多,资金风向标北向资金也已经开始大规模流入,股市应声上涨!央行资金也源源不断增加投放!

在一系列外部变化及操作后,股指特别确实出现了上涨的倾向,特别是上证50,涨幅很大。

但是,细心的投资者一定会发现,创业板并没有同步跟进大幅上涨,甚至有走弱的迹象。

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只涨上证50或者沪深300,显然不是一个完整的牛市。

又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顺天应人,利好创业板的政策就出来了!

果然,创业板也不负众望,今天早上大幅高开2%,最终收盘上涨1.72%

股市新一轮上涨已经来了,利好会一波接一波推出,我也只能说到这里了,还在装睡的小伙伴快起来一起捡钱吧!

我对这种更改很失望,可能也会给市场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有的人认为这是利好创业板,而我为何看到的是创业板的上市公司问题很严重??

一、朝令夕改,制度缺乏严肃性:

创业板在成立之初,就规定了上市公司业绩连续亏损的,将会直接退市,而现在竟然又取消了借壳上市的限制,也就是说,本来要退市的创业板公司现在可能不用退市了,可以成为壳资源卖给想上市的公司,我觉得这是对过去制度的一种践踏,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只会让市场感到失望,也纵容了创业板公司的不务正业、不思进取!!!

二、市场资源错配,严厉的退市制度又“落空”了!

创业板取消借壳上市的限制,意味着很多垃圾公司原本要退市的,现在又可以苟延残喘的“活”下去 ,这对整个市场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在我看来,亏损连连、问题多多的上市公司就不应该继续留在市场,该退的就必须退,要不然,这个市场很难形成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随着科创板即将上市,原本以为严厉的退市制度即将实行,但是现在看来恐怕要落空了,从侧面也反映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问题很严重,市场规模看来很难“瘦身”了,哎......

三、加重了市场的投机氛围:

我们平常总是说要倡导价值投资的理念,现在创业板取消借壳上市的限制,很显然,将助长市场炒作垃圾股的风气,A股的投机气氛将愈演愈烈,这与监管部门平常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是相违背的,监管部门没有对市场形成正确的引导,不得不说让人很失望!!!

创业板原来设计是禁止借壳重组上市的,但随着创业板存量公司的累积,创业板出现了很多经营困难的公司,其中有不少是带病上市的,有的是被大股东利用各种手段掏空公司而面临生存困难,甚至面临退市风险。如何处理这些公司就成为一个棘手的事情,全部退市,投资者损失惨重,虽然不敢有太多的怨言,但是财富的灰飞烟灭那个心中不恼火,强制退市下,就成为投资者为违规违法行为买单。

另外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大量分流主板IPO资源,尤其是一些 科技 股大量前往科创板,毕竟即报即审,又是注册制,可以以更高估值IPO,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资金,创业板IPO资源面临一些尴尬。

因此创业板的发展壮大面临一个瓶颈,深圳广东方面也有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建议和内在要求,毕竟科创板与创业板制度方面已经失去优势,但是如果创业板也跟随科创板注册制改革,恐怕会冲击主板走势,带来的是主板的大幅波动,作为一种激励措施,放宽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

有关方面就创业板改革提出四个方向,就包含放宽并购重组,包括优化创业板首发条件、扩大包容度; 建立双重股权架构企业上市制度;完善创业板再融资制度; 完善市场并购重组功能,

证监会本次创业板改革就是对这一改革的回应。促进创业板公司不断转型升级,拟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科创板主要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板也是希望打造成中国纳斯达克,IPO制度没有科创板灵活,但是通过并购重组政策的放宽可以吸引部分高 科技 公司利用创业板平台做大做强自己,科创板上市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必须符合上市标准,有些公司并不具备科创板上市条件,那就通过并购重组去创业板上市,这样的话创业板某些公司就会被激活,也符合盘活存量资产的改革逻辑。

如何吸引并购重组,那就是可以募集配套资金,这是并购重组最大利好,有了资金就可以发展壮大,这对于某些小型 科技 公司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些公司具有一定 科技 实力,但缺少资金支持,发展面临瓶颈。

个人觉得有几个因素。1、创业板优质企业少,不少公司没有投值价值,已经沦为壳,而且比例还不小。如果不放开重组,那么创业板未来会逐渐边缘化,不符合各方利益。2、深交所 上交所两个市场,要有平衡,如果都跑上交所科创板了,深交所就悲剧了。3、不少创业板公司已经深陷质押风险,但是公司主业已经无力回天,松绑重组可以化解市场金融风险,这也符合各方利益。 4、科创板推出在即,选择这个时候公布,管理层有抬高科创板估值之嫌。无论管理层出于哪种目的,创业板松绑重组,对于投值者来说,都是好消息,毕竟还有个盼头,不至于等死……

创业板取消不能借壳限制,是垃圾股最后的疯狂,也为创业板股票开辟了一条新的通到,其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股的最后疯狂

随着上市制度的常态化,科创板的开闸,IPO不再是横在各企业上市路上的障碍,以前要排三五才能上市的 历史 已经不存在;另一方面退市制度的趋严,股市的优胜劣汰规则开始发挥威力。IPO和退市制度的逐步正规,导致垃圾股壳资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时间越久,壳资源的价值越低,最后的命运只能是退市。所以说,创业板取消不能借壳限制是垃圾股最后的疯狂。

2.为创业板股票开辟一条新通道,为解决大量退市股票做准备

创业板的设立本来的目标就是与现在科创板一样,企业间的竞争是残酷的,一家企业成长起来的背后,不知道倒下了几百家同类型的企业。比如说腾讯称霸之路上,大大小小的公司倒下了多少,这是必然的结果。创业板中的企业也一样,经历几年的发展后,存在大量垃圾企业等待退市的命运。如果放开借壳的限制,无疑给了他们另一条路可走,为将来退市制度正规后,大量退市潮出现做准备。

3.能被借壳的只是少数,切莫去赌小概率的事

一方面审核制IPO现在上市速度并不慢,另一方科创板注册制开闸,因此,现在上市的通道已经被打通,借壳付出的代价并不比直接IPO低多少,虽然放开了借壳限制,但是,能被借壳上市的企业不会很多,所以,这是利好,但只是利好很少很少一部分创业板股票,大多数股票的命运不会改变。

总结: 股市交易重在稳定性,不要因为有利好就盲目去赌,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投资的思路是在合适的时间买入正确的股票,只做自己看懂的,有把握的机会,这样在股市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问题就等于是退市问题,等于创业板可以永不退市。创业板的公司可以被借壳,那就是可以不退市,只要反复借壳,就是永不退市,这不能用浴火重生来形容!可以用洗牌重新开台来形容,因为借壳后的公司,熬几年,还是不行,所以,不是重生,而是洗牌重来。所以,每一次借壳就是洗牌重新玩。

既然可以借壳就等于可以永不退市,那么,永不退市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修改成创业板公司可以被借壳?如果严禁借壳,严格退市,又会怎样?

一,严禁借壳,严格退市。如果是这样,结果就是,很多持续亏三年的创业板公司直接退市,退市的后果就是,买了这些公司的股民,有可能永远套在里面,大部分人都是辛苦钱买进去,如果有100家创业板公司退市,每个公司几万股东,那么退市将会套牢几百万人不得解套。这个影响巨大。

二,为什么要修改为创业板公司可以被借壳?那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不让几百万人永久深套,可以借壳,可以洗牌重新玩,这样就没有怨言。本来这是买退市股的人的初衷,他们就是要赌一把运气才买到连续亏损的公司,可以借壳,就是允许这批人自由选择,爱怎么玩自己定,也可以不玩,而不是强行清退。

二,不退市的意义是什么?考虑到公司上市经历漫长多年的排队等待,退了也等于前面努力白费。另外,对于热爱买退市股的人来说,退了一个,他们还会买下一个,不如放在市场,由市场决定。

创业板取消不能借壳限制,你怎么看?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利好大于利空的,但是一切都是有两面性的!

从利好的角度来看,创业板取消了不能借壳的限制,是给予了许多小市值的,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一个“解脱”的机会,同时给予了那些想要跳过IPO审核,复杂的程序而上市的优质公司来说,又是一个机会。

其实造成的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循环!简单的说,就是,你不行,那么你走,把位置让给有能力的公司接替,而不要等到退市了而一无所获!!

同时,这项限制的解除,也是肯定了创业板的地位,说明创业板的价值更与主板靠近了,这是一件好事!

那么弊端也是有了,许多游资,短线资金,又可以“壕无人性”地炒作创业板的“壳资源”了!对于以前只能对主板壳资源的炒作,现在扩充到了创业板的个股,许多个股其实已经被游资盯上了!

当然了,事物终究有两面性,这个消息对于创业板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而对于目前的A股来说,其实天时地利都具备,差的就是人和,也就是信心。那么在这个时候释放一个利好,其实是有助于股市回暖的!

要知道的是主板的上涨,上证50以及权重股的上涨其实只是一个指数行情,而不是一个赚钱行情。只有中小创的走强,其实才是带动散户赚钱效应激发的趋势,所以此次的创业板取消不能借壳限制,看似利好许多壳公司的创业板个股,但另一方面也是刺激了中小创的上涨,可能会激发出所谓的赚钱效应,让A股真正脱离底部区域!

总之一点,记住了,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中小创跌了4年,普遍跌幅达到70%以上,未来的机会是大于风险的!

无论是买大白马股也好,绩优股也罢,都不是无条件的去买,涨幅过大了或者进入熊市了,这些优质股照样会下跌。因此,投资者应该顺势而为,低价时买进好股票长抱不放,而不是高价时大肆采购!只有见识而无胆量的人是赚不到大钱的!

新规下,创业板中签什么时候卖出收益最佳?

第一天。因为在目前的新规下,创业板中签上市以后的前五个交易日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所以一般建议在中签上市的第一天进行卖出的操作。因为,通过比较第一天的价格与当前的价格,上市第一天的价格是明显高于当前的价格的,尤其是上市时间比较长的会更加的明显,这说明,第一天之后的总体股价是呈下行趋势的。这个可以类比于以前新股开板以后,股价会调整一段时间然后回归理性。因此,第一天是短期高点的逻辑依然成立。

IPO和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关系

1,中小板块即中小企业板就是指流通盘大约1亿以下的创业板块,这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因为有些企业的条件达不到主板市场的要求,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场进行上市。中小板市场是创业板中的一种过渡,在中国的中小板的市场代码是以数字002开头的。

2,创业板又叫做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内场,指的是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以及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以及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这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并且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的是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而且成立的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并不突出。创业板在2009年的10月23日正式开市。

3,IPO的全称是首次公开募股,指的就是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ipo新股定价过程分成两个部分,首先需要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股票的价格。

中签

香港证券交易所会对新股进行随机分配,但是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认购到新股份额,如果分到了,那么就叫做“中签”。中签的结果会在新股正式上市的前1个交易日的上午进行公布。投资者可以在自己的持仓里查看,同时证券公司也会发短信和邮件通知。港股的中签率对散户是非常友好的,因为港股实施的是优先保证一户一签的分配政策,尽量保证每个申购者都能抽到一手,然后剩余的股票再根据递减原则进行分配的公平分配机制。而对于散户来说,打新中绝大部分的股票,散户申购超过一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第二手开始中签率会变得极低。但是也有少数股票值得多申购,所以最好的策略是每支都申购一手,因为港股打新中一手中签率是比较高的,平均中签率超过了50%。

什么叫做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各国的称呼不一。在有些国家叫二板市场,有些叫第二交易系统、创业板市场等等。它是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

美国的纳斯达克是创业板市场的典型,素有高科技企业摇篮之称,培育了美国的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等等,对美国以电脑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美国前几年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纳斯达克巨大的示范作用下,世界各大资本市场也开始设立自己的创业板市场。1995年6月,伦敦交易所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另类投资市场;1996年2月14日,法国设立了新市场;1999年11月,香港创业板正式成立。

从海外的情况看,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主要区别是: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规定,以免高成长的公司因盈利低而不能挂牌;提高对公众最低持股量的要求,以保证公司有充裕的资金周转;设定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如两年内不得出售名下的股份等,以使公司管理层在发展业务方面保持对股东的承诺。此外,创业板使用公告板作为交易途径,不论公司在何地注册成立,只要符合要求即可获准上市。

有些投资者担心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会对主板市场形成资金分流,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理论上讲,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品种如果不能持续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突破,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会陷入停滞。因此,只看到市场扩容,看不到它给市场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和题材,是一种短视行为。实际上,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投资对象和风险承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在通常情况下,二者不会相互影响。

中小板与创业板,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中小板创业板的区别

1.挂牌条件

①盈利指标要求

中小板:近三个会计年净利润为正,累计超三千万,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失前后较低者作为计算依据。

创业板: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近一年净利润至少达到伍仟万元,近两年营收增长率高于30%。

②净资产要求

中小板: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比例低于20%。

创业板: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

③股本总额要求

中小板: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五千万元。

创业板: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④券商督导期要求

中小板: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两个会计年。

创业板: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三个会计年。

2.风险警示条件

①连续亏损

中小板:两年。

创业板:两年,在披露其后首个半年报时。

②审计报告为否定或无法表示

中小板:一年。

创业板:一年,在披露其后首个半年报时。

③未改正财务报告中重大差错

中小板:未按时改正,且公司股票已停牌两个月。

创业板:未按时改正,规定期限届满后次一交易日。

④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

中小板:连续20个交易日不符合上市条件,提出解决方案获交易所同意,恢复交易当天。

创业板:连续10个交易日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在其后首个交易日。

⑤股本总额变化,不具备上市条件

中小板:一旦发生,即暂停上市(不再风险警示)。

创业板:知悉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时进行风险警示。

二、上市条件

1、中小板上市条件

(1)主体资格:同主板

(2)财务与会计:同主板

2、创业板上市条件

(1)主体资格:

a.主体类型: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b.经营年限:持续经营三年以上;

c. 主营业务: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最近两年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d.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两年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e.实际控制人:最近两年内没有发生变更

(2)财务与会计

a.净利润、收入: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b. 股本总额: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c.资产: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

d.其他: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扩展资料: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与主板市场不同的一类证券市场,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等需要进行融资和发展的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的创业板的市场代码是300开头的。

创业板与主板市场相比,上市要求往往更加宽松,主要体现在成立时间,资本规模,中长期业绩等的要求上。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参考资料:创业板百度百科  中小板百度百科

西递科技曾经寻求海外融资,如今转向创业板其净利润在两年内飙升了8倍,但85%的收入来自海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西递科技曾经寻求海外融资,如今转向创业板其净利润在两年内飙升了8倍,但85%的收入来自海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