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IIF:去年1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远远超过中国股市(新兴资本市场逐渐崛起)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IIF:去年1月 # 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远远超过中国股市
官方网址:
进入网站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IIF:去年1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远远超过中国股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兴资本市场逐渐崛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不知不觉中,2018年已经过去了一半。这半年间,全球市场从开局一片靓丽到如今处处“深绿”,只有美股“一枝独秀”,走势十分刺激。当此紧要关头,我们做一番梳理,回望动荡源头,展望下半年趋势,或许能带来一些希望和启示。
仅仅半年时间,全球市场氛围就从“屡创新高”变为“何处是底”,是哪些因素打乱了市场的脚步?这些因素会否在下半年继续影响全球市场?
仅仅半年时间,全球市场氛围就从“屡创新高”变为“何处是底”。回想一月份,全球股市纷纷走出了靓丽行情,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7.5%,为1987年以来最佳年度开局,上证综指上涨7.6%,香港恒指更是上涨了11%,德国DAX和法国CAC30指数则分别上涨了3.3%和4.4%。
而放眼当下的市场,几乎一片深绿,大家都想知道“何处是底”。美国股市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的回报为1.9%,欧洲为-2.5%,日本为-4.6%,中国A股为-17.7%,香港恒指为-3.2%,新兴市场为-7.7%。
“全球市场2017年的低波动性可以说是历史少见,过去十年间,波动性最低的交易日75%来自2017年,但大家都在等待盛宴什么时候出现转变。2018年市场的确发生了风格的转变,1月份仍在盛宴中,但在2、3月份开始调整,2018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已经经历了三波调整。”花旗银行个人金融银行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部主管吴晶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利率上行、贸易摩擦升级上半年美元资产“一枝独秀”
那么是哪些因素打乱了市场的脚步?
今年第一波调整发生在一月底二月初,当时美股行情突然“变脸”,连续多个交易日下跌,更进一步蔓延至外围市场,背后的导火索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快速攀升——该收益率一月份攀升了30个基点,并于二月份突破2.9%。收益率攀升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调整,美国经济数据保持扎实态势,油价今年以来大幅上涨,推高了通胀预期,而市场发现此前对加息的预期不足。10年期美债收益率于4月24日突破3%,为2014年以来首次。
吴晶晶指出:“大家可以看到,油价是今年迄今唯一大涨的全球资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上半年(截至6月30日)上涨了17.6%,再度引发市场对于全球通胀升温的担心,这是投资者担心的点和为什么整体市场有大波动的原因之一。”
除了油价,上半年另一个“赢家”是美元。自4月中以来,美元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由89.516的低谷节节攀升,并在5月21日突破了94关口,期间涨幅达5.4%。
进入6月后,美元指数多次上探95的关键水平。6月13日,如市场预期,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并预测2018年加息次数会增至4次,暗示加息步伐会加快。紧接着,欧洲央行同一周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决议,因表态偏鸽派,欧元走软,从而进一步对美元形成支撑。
美元的快速走强,也开始对新兴市场展现出惊人的“杀伤力”,原因是新兴市场高度依赖外部融资,强美元将增加其融资成本和外债负担,土耳其、阿根廷等“三高”(高赤字、外资债市参与度高、短期到期债务高)遭遇强美元“暴击”,纷纷陷入货币汇率暴跌和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
随着美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的分化不断扩大,不论是美国和非美发达市场之间,还是美国和新兴市场之间,利差水平都利好美元,形成了资金持续回流美元资产的循环。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之下,全球资金流向近期发生了转变。国际金融协会(IIF)6月2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股债近期吸引了资金的大幅流入。自4月以来,美国股票基金吸引了400亿美元的流入,债券基金吸引了80亿美元,目前全球股债基金配置中美元资产达到58%,为2016年以来最高。
与此同时,资金从非美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加速流出。据IIF统计,今年5月-6月期间,欧洲股票基金的赎回达170亿美元,债券基金遭遇了80亿美元的赎回。自4月以来,新兴市场债券基金遭遇了100亿美元的流出,为2016年美国大选以来最快的流出速度,同期新兴市场股票基金遭遇了90亿美元的赎回。
下半年美元或暂结快速走高势头减轻非美货币压力
那么这些因素下半年会否继续影响市场呢?
高盛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8年下半年投资者可能“日子也不太好过”,预计市场将继续受到利率上行和贸易摩擦的困扰。
“利率水平上行和贸易摩擦升级引发了2018年的股市波动率上行,今年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已上涨44基点,我们预计年底将进一步上行至3.25%。”高盛美国首席股票策略师David Kostin在报告中指出。
不过,也有观点称,下半年美元可能无法维持上半年走强的态势,从而减轻非美货币所承受的压力。
“下半年的波动性肯定还是很大,所以尽量要用多元化配置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未来12-18个月内,还不是‘现金为王’的时候,因为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增长之中,总体还是超配环球股票,一些增长较快的地区,包括新兴市场和亚洲股票,还是我们的配置重点,接着就要以固定收益资产去做一些对冲。另外我们认为,美元可能会在下半年开始疲软,这将给一些新兴市场资产创造机会。”吴晶晶说。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美元的强势年末会有所缓和,一来美国中期选举到时已结束,二来随着欧央行政策收紧的临近,市场对欧元的看法年底可能出现改变。
在吴晶晶看来,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过后或者到相对后期,全球贸易摩擦存在和缓的可能性。另外,油价的涨势也预计有限,那么通胀上行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下半年美元可能无法维持快速走高的趋势,只要欧洲政治风险有所缓和,美元可能会稍微疲弱。” 美盛环球资产管理西方资产管理投资组合分析师傅云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兴市场因此可能会迎来转折,中期比较看好亚洲的印尼和印度的债券。“目前10年期印度国债的收益率有7%-8%,那么还有5%左右的利差。”他说,吸引力不单单是这一点,我们认为其货币未来有反弹空间,那么未来的总体回报还是较有吸引力的。
近日,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显示,6月中国境内债券市场资金流出额约为25亿美元(约合167.5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值远远低于2-5月的债券通月均资金流出额464亿元人民币。
7月22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最新的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32890.27亿元,环比减少950.42亿元。
比较来看,6月海外资本减持人民币债券额度与过去3个月相差无几,并未因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加深与人民币汇率低位徘徊而进一步扩大。
“市场普遍预期,随着近期中国出台一系列提升海外资本投资境内债券便利性的措施,加之中国经济重回稳健增长轨迹,全球资本已开始重返人民币债券市场。”一位香港地区某银行外汇交易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但是,随着下半年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导致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扩大,如何遏制海外资本持续减持人民币债券卷土重来,对相关部门而言是一大挑战。
“尤其是海外资本减持人民币债券,与人民币汇率投机沽空存在着日益紧密的关联。”上述外汇交易员指出。究其原因,今年以来,不少海外投机资本将减持人民币债券与资本流出挂钩,炒作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达到沽空人民币汇率获利的目的。
“4-5月人民币汇率的快速贬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3月份全球资本减持人民币债券,投机资本抓住机会炒作资本流出与人民币快速贬值。”上述外汇交易员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这种投机沽空行为。
4月下旬,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2-3月中国跨境证券投资阶段性调整属于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市场的自然反应,但它没有改变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的格局。今年一季度,国内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资金保持顺差,支撑中国跨境收支和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跨境证券投资短期波动不代表外资流动的总体格局,更不能代表外资的长期投资意愿。随着市场对一些短期因素的消化和预期的释放,境外机构对中国证券投资将会回归稳态,长期价值投资仍然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她强调。
此后,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措施,包括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等。
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向记者表示,目前海外投资机构不再将中美利差视为投资人民币债券的主要依据。他们意识到,即便年底美联储将基准利率大幅调高至3.5%-4%,令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4%,若美国通胀率仍保持在6%以上,投资美债的实际回报率(名义收益率通胀率)是-2%。相比来看,尽管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徘徊在2.8%附近,但鉴于中国通胀率保持在2%左右,投资中国国债的实际回报率则是0.8%,仍高于美债。
夏春认为,下半年海外资本重返人民币债券市场,还有两大助推因素:一是中国经济重回稳健增长轨迹,中国国债更具投资安全性;二是全球投资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比例依然偏低,未来有巨大的结构性增仓空间。
谁在减持人民币债券?
“坦白说,我们低估了中美利差倒挂对全球资本减持人民币债券的冲击力度。”一位华尔街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透露。
今年初,尽管市场普遍预期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将导致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甚至倒挂,但当时多数海外资管机构认为,此举不会触发全球资本大幅度减持人民币债券。
2月份海外资本通过债券通渠道减持351亿元人民币债券,但金融市场起初对此并不在意,因为当时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人民币汇率触及年内高点6.3,投资机构仍预期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
“甚至不少投资机构认为,2-3月海外资本流出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当时欧美资管机构风险偏好骤降,将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转回欧美本土避险。”上述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分析。
在他看来,真正引发海外资本减持人民币债券的两大根本原因:一是3月中国遭遇疫情,导致外贸景气度降低,人民币汇率持续回落,人民币债券失去套利资本的追捧;二是3月美联储扣动加息扳机,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持续加深,倒逼部分海外非法人理财产品阶段性撤离人民币债券。
过去3个月,减持人民币债券的主要以海外非法人理财产品与套利资本为主,他们对人民币汇率下跌与中美利差倒挂最为敏感,尤其是在投资人民币债券的汇兑收益与无风险利差双双回调时,这些海外资本就会迅速减持离场。相比而言,海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没有出现明显的减持动作。
王春英在4月下旬表示,证券投资项跨境资本流动出现调整,是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市场的自然反应。随着市场对一些短期因素的消化和预期的释放,境外机构对中国证券投资将会回归稳态,长期价值投资仍然是主要的考虑因素。3月下旬期间,债券项下外资净流出比中旬环比下降39%,4月以来进一步缓和,且部分交易日恢复资金流入。
但是,这种自然反应被某些海外投机资本利用,成为炒作资本流出压力扩大与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的重要题材。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4月中旬-5月中旬,人民币汇率一度从6.36快速下跌至6.81,累计跌幅达到约4500个基点。
“这造成某种恶性循环,导致5、6月海外资本持续减持人民币债券。”上述外汇交易员指出。具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导致海外投资机构将人民币债券资产折算成美元计价资产后,出现金额较大幅度减少,因此不得不持续削减人民币债券避险。但此举又给海外投机资本炒作留下更多的操作空间。
“尽管过去5个月海外资本减持人民币债券的规模,不足以影响中国资本跨境流动均衡态势,但如果相关部门无法遏制投机资本的沽空策略,中国债券的全球配置吸引力将被削弱。”上述外汇交易员指出。
重塑海外资本投资信心
为了提振海外资本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信心,并遏制新的投机沽空人民币汇率行为,相关部门迅速对症下药。
5月底,央行联合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6月30日起施行。
7月4日,中国央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引导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连接,参与境内利率互换产品投资,有效满足境外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要求。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前者主要针对海外资本配置人民币债券占比较低的状况,通过进一步简化海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的程序,吸引他们加快配置步伐;后者则大幅度化解中美利差倒挂所造成的利率风险与利差损失。
一位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在这些新措施发布后,他们正重新评估人民币债券的配置价值。
“2-5月期间,在缺乏利率互换衍生品对冲中美利差倒挂风险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减持部分人民币债券避险。未来我们若能通过买入利率互换衍生品,解决利率风险与利差损失问题,就可以采取长期持有加利率风险对冲的策略,锁定稳健投资回报。”上述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他还表示,尽管上半年海外资本出现阶段性离场,但多数资管机构仍看好人民币债券的配置潜力。一是中国境内债券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避险资产属性;二是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高通胀、外贸逆差扩大、外汇储备持续缩水、经济衰退压力增加等问题,中国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人民币债券的投资安全性更加凸显;三是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债券的比重仍然偏低,提前加仓人民币债券能获取资本流入的投资红利。
随着中国经济重回稳健增长轨迹,海外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正加快配置人民币债券的步伐。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导致美债价格下跌(美债收益率上涨)的情况下,他们更需要加快储备资产分散化配置,以缓解外汇储备规模缩水压力。
相比而言,在美元迭创新高的影响下,全球套利资本与非法人理财产品重返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步伐,略显迟缓。
在夏春看来,市场开始意识到,人民币债券在剔除通胀与汇率因素后,仍具有较高吸引力,下半年这些资本或将重新加仓人民币债券。若美联储受制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而放缓加息步伐,美元指数将冲高回落,全球套利资本又将重新返回新兴市场,而中国无疑是他们的投资首选。
国际金融协会( IIF)经济学家Jonathan Fortun表示,未来数月多个因素将影响全球资金流动,其中全球通胀见顶时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将是两大焦点。若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更多资本将流入A股与人民币债券,作为对冲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重要避险举措。
“全球资本持续加仓人民币债券的趋势,不会因上半年阶段性离场而扭转,因为资管机构都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稳健增长,长期加仓人民币债券,才能更有效地分享全球经济发展红利。”上述对冲基金经理直言。
一、美国债务上限的历史数据
以下是美国 *** 借款上限历史数据的总结。(单位:10亿美元) 统计日期 债务上限 债务上限相当于GDP比例 2011年 2010年 14,290 92.1% 2009年 12,100 84.1% 2008年 10,610 70% 2006年3月 8,965 70.3% 2004年11月 8,184 69.2% 2003年5月 7,384 68.9% 2002年6月 6,400 61.9% 1997年8月 5,950 71.0% 1996年3月 5,500 72.1% 1993年8月 4,900 74.1% 1990年11月 4,145 70.9% 1989年11月 3,123 56.5% 1987年9月 2,800 58.7% 1986年8月 2,111 47.7% 1985年12月 2,078 48.1% 1984年10月 1,824 45.8% 1984年7月 1,573 40.2% 1984年5月 1,520 39.9% 1983年11月 1,490 41.5% 1983年5月 1,389
二、全球债务历史新高为什么会历史新高 具体是什么原因
国际金融协会(IIF)日前发布的全球债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务从2017年12月31日的238万亿美元,增长超8万亿美元,至历史新高2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全球债务历史新高是怎么回事_为什么债务历史新高 目前,全球债务已经占全球GDP的318%,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是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全球债务占GDP比率首次增长。 基于该趋势,IIF董事总经理Huan Tran警告称,虽然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放缓,凭借延期和再融资,债务数额尚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全球经济增长正失去动力,同步复苏告终。
更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将增加借贷成本,或将导致债务违约激增。IIF高级主管Sonja Gibbs则表示,由于债务和融资成本增加,少数几个发达经济体的 *** 债务危机风险加大,凸显了日益恶化的全球债务威胁。
IIF也表达了对新兴市场的债务担心。一季度,新兴市场债务增加了2.5万亿美元,创下58.5万亿美元的新纪录。
其中巴西、沙特、尼日利亚和阿根廷的 *** 债务增幅最大,阿根廷和尼日利亚美元再融资风险较高。 非金融企业负债总额最大 根据IIF发布的追踪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家庭、 *** 、非金融机构债务总额为飙升至186万亿美元,这其中家庭负债总额为47万亿美元,非金融机构债务总额为74万亿美元, *** 部门负债总额为67万亿美元;而金融部门负债上升至61万亿美元,创记录高位。
由上述数据可知,非金融企业负债总额已经超过金融企业,成为负债总额最大的部门。 其中,在地域上来看,非金融公司债务在加拿大、法国和瑞士创下历史新高,美国 *** 债务与GDP的比例上升至101%。
过高的债务持有量,容易引发信贷风险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几百万亿的负债持有量仅仅是一串数字,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概念。如果把范围缩小一点,全球的经济体看做成一个企业,那么债务持有量的上升可以看出企业举债扩张。
这个例子就很容易被读者所理解,企业举债扩张无疑是加重了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资金流断链,就会引发财务危机,严重时企业可能面临停产倒闭。 然而全球经济相对一个企业而言要更为复杂,全球债务持有量上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和 *** 一直在不断的借款,换个角度讲就是,债务的清偿方面遇到了问题。
虽说在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债务问题可以通过延期和再融资得到解决。然而,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各经济体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将会增加。
以美国为例,利率和信贷同步增长,借款成本也随之增加,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违约数量。 IIF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新兴经济体债务总量增加至58.5万亿美元,受利率指标上升的影响,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浮动债券持有人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而成熟经济体对浮动利率债券的依赖性更高,因此全球债务持有量的上升不得不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 首页 → 九号娱乐 → 今日热点 → 全球债务历史新高是怎么回事_为什么债务历史新高 全球债务历史新高是怎么回事_为什么债务历史新高 相关下载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2018/7/13 9:12:4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嘴强王者人气:46 第 2 页 全球债务最高的国家 全球债务最高的国家 据国外媒体统计,如果把全球所有国家 *** 债务加在一起,总量已经高达63万亿美元。
而且,这个规模还在不断的上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全球各国的债务规模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债务规模的分布情况: 美国和日本合计占全球债务总额一半 据统计,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已经达到20万亿美元的水平,占全球债务总额的31.%。日本紧随其后,占全球债务总额的18.8%,其中债务占日本GDP239.3%。
美国和日本合计差不多背负了全球一半的债务。 其他国家较多的有中国(7.9%)、意大利(3.9%)、法国(3.8%)、英国(3.7%)、德国(3.8%)、加拿大(2.3%)、印度(2.5%)、巴西(2.2%)。
各国占全球债务的比例 全球债务最多的五个国家 排名前五的国家,累计债务总额合计为41.6万亿美元,占了全球的66%。美国和日本毫无悬念的排名前两位。
其中,美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达239.3%。中国排名第三,总额为4.97万亿美元。
意大利和法国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三、全球债务历史新高 受影响最大的是哪些国家
国际金融协会(IIF)每个季度都会对外公布新的全球债务总额,但每次公布的结果都有一个共同点——创历史新高,这次也不例外。
国际金融协会(IIF)日前发布的全球债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务从2017年12月31日的238万亿美元,增长约9万亿美元,至历史新高2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目前,全球债务已经占全球GDP的318%,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是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全球债务占GDP比率首次增长。
基于该趋势,IIF董事总经理Huan Tran警告称,虽然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放缓,凭借延期和再融资,债务数额尚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全球经济增长正失去动力,同步复苏告终。IIF高级主管Sonja Gibbs则表示,由于债务和融资成本增加,少数几个发达经济体的 *** 债务危机风险加大,凸显了日益恶化的全球债务威胁。
IIF也表达了对新兴市场的债务担心。一季度,新兴市场债务增加了2.5万亿美元,创下58.5万亿美元的新纪录。
其中巴西、沙特、尼日利亚和阿根廷的 *** 债务增幅最大,阿根廷和尼日利亚美元再融资风险较高。 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处在2011年以来的最强上行态势之中,但全球的负债压力令IMF原本对经济的乐观展望蒙上阴影。
IMF在近期报告提及,目前,全球债务规模已经膨胀至超过十年前金融危机的高位,而且,世界经济的债务风险正加剧,许多经济体或是在融资状况收紧时更难偿还债务。 事实上,“这些债务永远无法偿还,也无法在利率正常化时融资”。
IIF董事总经理Huan Tran警告称,“ *** 、企业和个人可能无法偿还债务,或者只是付利息”。不过,债务经济是目前世界经济的通用模式,但是长此以往的后果就是会让全球经济增长正失去动力,同步复苏告终。
这一点在美国经济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IIF数据显示,美国 *** 债务与GDP比飙升至101%,要远高于像加拿大、法国等国家,而且,美国目前的发债举措正在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影——债务增速加快,而美联储加息增加借贷成本,可能导致债务违约激增。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在今年4月份估计,今年的联邦预算赤字将达8040亿美元,从2020年开始每年的赤字规模更是将超过1万亿美元,同时,像美国的大规模减税、增加 *** 开支及包括基建等预算等在未来几年会给美国增加巨量的债务没有统计在内。
IMF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和平时期的债务膨胀程度从未如此之高,但现在高水平的家庭债务加深并延长了一个国家经济的衰退,目前,美国国内的家庭债务正处于经济衰退前的水平,并创造了一系列大量的经济陷阱”,下面的图表可以帮助读者朋友理解这个过程的发生原理: 也就是说,低利率或负利率会导致 *** 不负责任的赤字支出,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债务从2006年的120万亿美元变为现在的247万亿美元的原因了。 对此,冯格雷耶斯(Egon von Greyerz)认为,世界经济的以下五大风险或正在酝酿之中,最重要一点这些都与债务和货币问题密切相关: 全球债务膨胀—这些债务永远无法偿还,也无法在利率正常化时融资;全球无资金储备的负债高企—这笔负债永远无法兑现;全球中央银行们的资产负债表超额—都是无力偿还的;美国资不抵债—只有被高估的美元在苦苦支撑;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只有在量化宽松政策下才能生存—这不是长远之计。
这张美元图片请欣赏一下/ 图片来源Metamag 美元脱离金本位后,利用美元储备货币地位获得货币信用特权,通过奢侈的印美元来购买全世界的商品,进而形成贸易赤字和对世界的资本输出(也含通胀),但这样做的前提是 *** 负债率处于低位,但今天,正如IIF报告指出的那样,其负债率已经处于约101%的高风险值上,如果继续按以往的套路,则意味着美元和债务需要继续扩大发行。 资料来源WIND 而当债务规模和债券价格继续下跌的时候,则意味着美国财政或将会走向债务危机(利息支出增加),而债务危机就意味着美元会慢慢丧失货币信用红利(据IMF报告显示,美元的国际储备份额目前已经下跌至五年最低水平就是最好的注脚),这更意味着美国经济会丧失靠发债驱动经济的底牌,换句话说,欠债上瘾的美国经济将会收到“病危通知书”,而以上发生的事实或就是让美元(货币信用)紧张的事,要知道,信用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战略制高点,货币的信用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事实上,以美国的高企债务只是全世界债务的一个典型案例,并且,受美国债务策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似乎都将经济循环的希望寄托在债务身上,比如,日本的公共债务总额已达到该国GDP的200%,而像印度、越南等近年经济增速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其债务隐患的风险或远高于其亮眼的经济指数。
四、2009年美国欠债多少
2009年全球 *** 债务36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占3/4,其中美国占比约1/2(大约18万亿美元)。
*** 债务(亦称公债)是指 *** 凭借其信誉, *** 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按照有偿原则发生信用关系来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也是 *** 调度社会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并借以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 债务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 *** 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 *** 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 *** 债务。
*** 债务(Governmentdebt)分为中央 *** 债务和地方 *** 债务。中央 *** 债务即国债,是中央 *** 为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一种债务。除中央 *** 举债之外,不少国家有财政收入的地方 *** 及地方公共机构也举借债务,即地方 *** 债务。由于中国地方 *** 尚不能举债,因此中国的 *** 债务即为国债。
美国公债最早起源于美国建国初期大陆会议发行的战争公债。1789年联邦 *** 成立后,把以前的内外债连同未付利息一起,都按票面价值换成了联邦 *** 长期国债,总金额约为0.75亿美元。此后,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的影响下,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赤字政策 *** 经济复苏,大量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再加上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支付了巨额的军费,到1946年,美国公债总额达2694 亿美元。二战后,美国公债除少数年份有所下降以外,从总的来说,其数额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1950年美国公债为2567亿美元,1960年为2900亿美元,1970年为3826亿美元,1980年为9307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公债增加更为迅速。50年代年平均增加1.1%,60年代年平均增加4.7%,70年代平均增加14%,而1981-1985年则每年平均以19.28%的速度递增。到2009年美国公债达1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公债的二分之一。
五、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债券评级降低事件
[近百年来首次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标准普尔下调美国3A *** 信用评级至AA+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
标普指出,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 *** 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普所预期的举措以维持中期债务稳定。同时,标普维持美国短期 *** 信用评级“A-1+”不变,评级展望负面。
美国债务违约警报解除后,另外两大评级机构穆迪与惠誉均维持美国AAA信用 *** 评级,惟评级展望均为负面。其中穆迪指出,在四种情况下可能调降美国信用评级,分别是未来一年美国财政政策自律性变差、2013年未采取进一步财政改革措施、经济增长前景严重恶化以及美国 *** 借贷成本较目前水平显著上升。
六、怎样看待美国的债务信用评级下降
美国 *** 信用评级下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美国 *** 信用评级下降的消息终于还是来了,其实照我看美国早就是一个空壳了,为啥还能维持AAA的评级标准?实在是令人费解。目前美国 *** 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GDP的100%。而标准普尔仅仅将美国 *** 信用评级从AAA降低到了AA+,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给标普以赞扬,因为他是第一个敢这么做的,另外两家评级公司穆迪和惠誉仍然维持美国AAA的评级,标普是跨出第一步的人。更有趣的是美国 *** 的反应,消息发布之后美国财政部立刻表示,标普肯定把数据给算错了,多算了2万亿美元的债务。2万亿可不是个小数目,中国全国税收总额都达不到2万亿美元的规模,而这么大的数字可能会被算错吗?从标普开始公布 *** 信用评级以来,美国人就一直是AAA,这次历史性的降低,意味着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标普是怎么说的。标准普尔在公开的新闻稿中对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债务上限法案表示认可,但对国会和 *** 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表示“悲观”,严厉批评美国政治系统瘫痪,认为他们无力将法案落实,实现长期的债务稳定。标普这是在批判美国民主体系的效率低下吗?民主党和共和党一定要在最后截止日期之前几小时才能达成协议,双方都想要把秀作足,而最终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其实人人都想得到:提高债务上限。因为他能做的也只剩下这个了。我还想问问中国的那些经济学家,美国国债还是你们所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吗?
*** 信用遭降级,这对寅吃卯粮的美国 *** 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好债券的利息是很低的,垃圾债的利息最高,因为垃圾债最可能违约。这会直接导致融资成本的提升,这是因为美国 *** 发行的债券信用将降低,债券价格将下降,发行同样的债券必须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才会有人来买。标普的突然袭击让本就暴跌的欧美股市继续大跌,所以很多投资者对标普非常不满。但是标普其实只是大声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而已,而且他也说的很含蓄,他只是说皇帝没有穿外套,还没敢说皇帝是在裸奔。穆迪和惠誉则根本不敢出声。
美国 *** 信用降级会不会导致美元指数大跌呢?这个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因为欧洲也不比美国好多少,美元指数中欧元的权重最大,所以现在还说不准美元指数会怎么走。投资者抛售美元难道购买欧元吗?欧元也一样烂啊!这就像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个情节,唐伯虎准备卖身葬父,此时跑来一个家伙说要卖身葬全家。唐伯虎火大,立马把自己手臂打断,这样可以更惨一些。那人也火大,直接把自己打死,因为这样最惨了。美国和欧洲现在就是这俩人互相比惨。
中国可能会有不少人感到高兴,因为美帝终于要完蛋了,但我提醒一句,一个人从壮年开始,身体走下坡路,但是到死还有好几十年,因为还有一个漫长的老年期,美国也一样。我们可以把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AAA评级看作是一个开始,衰落的道路是漫长的,同时是不可逆转的,不要幻想什么中兴,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接下来美国人能够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印钞票,这是历史上每一个遭遇财政危机的 *** 都会做的事情,而中国人还会继续将自己的血汗贡献给美国人,然后换取那一点不断贬值中的绿纸片。因为咱们的 *** 的特色是:就算东西都烂了要扔掉了,也不会分享给你吃的,这才是中国特色。
七、中国为什么会成为美国的最大债务过呢
中国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零 “两房”终获美国 *** 出手搭救,这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两房”债权人松了一口气。
然而美国 *** 的出手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将创历史新高,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或将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债权人套得更深。 “只要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在,那么不是这里损失,那里也会损失。”
社科院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昨天表示,被美国国债深套, *** 财富基金或外汇储备出海抄底不成,反成“垫被”的不只是中国,这是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同困境,“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 “两房”获救的悖论 公开资料显示,“两房”共持有5.4万亿美元的未清偿债务,约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40%。如果“两房”破产倒闭,全球金融市场将出现大幅动荡,那些“两房”的债权人处境可想而知。
对于美国 *** 的救助计划,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分析认为,这意味着2008年美国 *** 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历史新高,与“两房”资产组合有关的信用风险,大部分将转移到美国 *** 的资产负债表上。新增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可能缩水,从而给国际债权人造成资产损失。”
而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5038亿美元。 “不是这里亏,就是那里亏,羊毛都是出在我们身上。”
张斌形象地说,“毫无疑问,在美国爆发的这场次贷危机中,包括中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国家,成了强有力的买单者。”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的看法较为乐观。
他表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采用“持有到期”的策略。存量美国国债市值降低,这对于持有债券不到期就转手的投资者来说有损失,但官方储备管理通常是持有债券到期收回本息。
买还是不买“都是亏” 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国央行目前正为如何处置所持美国国债感到左右为难:如果央行停止购买美国债券,其原有投资将陷入亏损,因为购买美国国债收益率仅3%;如果继续购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也将导致亏损。 “除了收益率损失外,央行所持美元债券还将遭受汇率损失和价差损失。”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陈勇称。 尽管遭遇多重风险,央行目前却无法停止继续购买美元债券,因为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引发中国原有投资进一步损失。
陈勇表示,这一两难处境是人民币汇改滞后所造成的,由于结售汇机制,央行不得不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也不得不持有巨额美元债券资产;而美元一旦恶化,“我们是大户”,风险自然更大些。 *** 上周五报道称,因在美国公债和抵押贷款市场的投资价值缩水,央行已经开始与中国财政部就充实其资本金的方式问题进行了会谈。
该报称,财政部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将其他 *** 机构的债券转至央行。报道还称,由财政部注资将降低央行独立性。
财政部对人民币升值一直抱反对态度,这或将对央行产生一定影响 “仅仅是冲击的开始” 在张明看来,持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后,中国已被美国资本市场深度套牢,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零。他分析称,中国 *** 很难通过多元化外汇储备来规避风险。
如果中国每年不购买1500亿美元左右的机构债,而改为购买其他金融产品,将会面临其他问题。例如,如果中国 *** 购买更多美国国债,将会导致国债收益率下降;如果购买更多企业债,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将会上升。
当然,中国可以转而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欧元资产太贵,日元资产收益率太低。
任何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都高于美国。 “如果我们不下决心纠正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冲击,‘两房’危机可能仅仅是冲击的开始。”
张明说。 外管局出手的尴尬 不仅仅是持有巨额美元债券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投屡战屡败,但中国外储出海的步伐依然“矫健”。据财经网报道,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外管局已在近50家英国上市公司分持1%以下的股权,这些公司既包括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英国天然气公司、吉百利、英国电力公司、联合利华、乐购、传播公司等,还有力拓、必和必拓亦名列其中。
而此次外管局上阵,外汇储备的大规模出海欧洲似乎运气也并不好,恰恰赶在“欧元区的危机”,变身成了“欧元或英镑资产”。就在这个8月,欧元区的“次贷问题”开始浮现,长期坚挺的欧元和英镑大幅跳水。
统计显示,自8月11日-9月8日间,欧元兑人民币贬值5.45%,兑美元贬值4.74%。
IIF:去年1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远远超过中国股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兴资本市场逐渐崛起、IIF:去年1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入远远超过中国股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