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包含俄罗斯航天集团:俄罗斯新型北极卫星初步设计将于2026年开始的词条

2023-03-08 44 adminn8
包含俄罗斯航天集团:俄罗斯新型北极卫星初步设计将于2026年开始的词条

站点名称:包含俄罗斯航天集团:俄罗斯新型北极卫星初步设计将于2026年开始的词条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俄罗斯航天集团:俄罗斯新型北极卫星初步设计将于2026年开始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俄罗斯航天集团:俄罗斯新型北极卫星初步设计将于2026年开始,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苏联专家命名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27日发布消息表示,接下来飞赴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载人飞船为“联盟MS-22”号,该飞船将以航天学理论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字命名。

俄航天集团在社交平台Telegram频道上称:“‘联盟MS-22’号载人飞船计划于2022年9月21日发射,飞船将获得一个专属名称,以此来纪念俄罗斯科学家、发明家和太空探索理论创始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9月17日是齐奥尔科夫斯基诞辰165周年。”

消息显示,搭载该艘载人飞船入轨的“联盟-2.1a”号运载火箭上将喷涂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肖像,并写有“齐奥尔科夫斯基诞辰165周年”字样。

俄航天集团表示,为“联盟”号飞船命名已经成为传统。2022年3月“联盟MS-21”号飞赴国际空间站,该飞船被命名为“谢尔盖∙科罗廖夫”,为纪念苏联火箭航天系统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2011年4月和2021年4月,“联盟 TMA-21”号和“联盟MS-18”号载人飞船分别以世界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名字命名。SpaceX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认为,苏联火箭航天技术的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是一位杰出的设计师,周二是科罗廖夫诞辰114周年的日子。在推特上回应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纪念苏联设计师科罗廖夫诞辰消息时,马斯克用俄语写道:“他是一位杰出的设计师。”

在科罗廖夫的领导下苏联在1950年至1960年间制造了首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了首个地球人造卫星,把第一个人送入了太空,首个自动站到达月球并完成人类首次在太空行走。

俄政府公布高新技术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

2月16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发布《俄罗斯和国外高新技术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根据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安德烈·别洛乌索夫指示,由经济发展部与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国家技术创意中心、权威部委、头部企业联合拟定,研究了世界人工智能、物联网、5G网络、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分布式账本技术、电能传输与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统技术、电能储存系统制造技术、新材料和新物质技术、未来航天系统共10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俄罗斯在上述领域与领先国家存在的差距、具备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面临的风险。鉴于涉及国家机密,俄罗斯政府为大型企业确定的16个发展方向中的某些方向,比如新一代微电子与电子元件制造、量子传感器等未被纳入白皮书。

人工智能

2015~2019年,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从2.25万项增长到6.37万项。俄罗斯申请者每年提交的申请数量大约为100~140项。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 科技 论文发表总量中,俄罗斯作者的比重为1.5%(2020年数据)。专利和论文发表数量方面领先的是中国和美国。

2021年,美国政府对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发明的投入为15亿美元,到2026年将增加到320亿美元。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却由美国的大型数字化集团掌握:亚马逊公司(2020年投入427亿美元),Alphabet公司(276亿美元),微软公司(193亿美元),苹果公司(187亿美元),Meta Platforms公司(原Facebook公司,185亿美元)。中国的投入不详,但是仅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三家公司2020年的研发总投入就达到160亿美元。

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最为庞大的市场包括生物统计系统(全世界市场总容量为366亿美元),不同自主化水平的航空和公路交通(分别为274亿美元和233亿美元)。俄罗斯国内主要的人工智能研发企业有Yandex公司、VisionLabs公司、NtechLab公司、俄罗斯储蓄银行、VK公司、МТ公司、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

白皮书作者指出,俄罗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是拥有超级计算机。定期更新的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榜单2021版中,俄罗斯共有7台超级计算机入围,其中Yandex公司的“切尔沃年基斯”超级计算机在计算能力上排名第19位。俄罗斯研发企业能够制造世界级产品,但是必须刺激部门用户的需求。俄罗斯在该领域的主要短板是在电子元件方面比较落后。

物联网

与物联网领域相关的全世界发明专利申请总数中,俄罗斯占0.2%,科学论文发表数量的比重占1.5%。对该领域投入最多的是中国和美国。2020年全世界物联网的总投入为7420亿美元,据IDC预测,2024年前这一指数将以每年11.3%的平均速度增长。

该领域的世界头部企业包括美国的微软Azure、亚马逊AWS、IBM Watson、PTC、谷歌云、思科,中国的阿里云和百度。俄罗斯的公司有МТС公司、“信号旗”通信公司、Megafon电信公司、俄罗斯电信、俄罗斯技术集团等。物联网正在进入工业、农业和住房公用事业等行业,用于生态监测、消防安全、气象监测等领域。与国外竞争者相比,俄罗斯企业的主要优势是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更为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数据存储和监测领域的解决方案以及支持俄语用户等。劣势是主要的硬件解决方案基于国外元件制造。

5G网络

在全世界5G移动通信网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总数和科学论文发表总量中,俄罗斯分别占0.1%(2019年)和1.8%(2020年)。5G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由大型通信运营商的设备生产商负责:中国的华为和中兴,瑞典的爱立信、芬兰的诺基亚和韩国的三星。上述企业占据了全世界移动通信设备市场份额的95%。2020年,它们的总投入达300多亿美元。到2026年底,5G市场总容量可能增长100多倍,达6679亿美元。

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5G网能够保障 社会 经济部门和领域向更高的技术发展水平过渡,这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和灵活性、降低事故率等。现在,已经出现了巨大差距:美国、中国和韩国5G的注入水平已达15%~20%,而俄罗斯国内这种技术仅仅在部分试点区域内得到落实,而这些试点的真正启动还要等到2024年。届时,无论是在5G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还是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的服务准备程度方面,差距可能达到极限。

量子计算

全世界与量子计算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总数和 科技 论文发表总数中,俄罗斯分别占1.5%(2019年数据)和4.7%(2020年数据)。从总体指数看,该领域的领先者是中国和美国。量子计算的世界市场正处于形成阶段。最近5年,其市场容量将达到10~20亿美元,再往后15~30年可能增长到4500~8500亿美元。无论国家,还是大型集团都在对该领域技术的发展进行投资,特别是美国的谷歌、IBM、微软、霍尼韦尔公司。俄罗斯国内从事该领域技术发展的企业有俄罗斯原子能集团、俄罗斯量子中心和高校。

据评估,在量子计算领域,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俄罗斯在技术上落后7~10年。到2025年~2030年,量子计算机大规模应用的时候,俄罗斯的非量子技术优势将不复存在。但是当前的工作用量子设备暂时还不能超越传统的超级计算机(量子优势指的是量子计算机解决某些特殊任务的速度要比传统计算系统的速度高出数个数量级)。

量子通信全世界与量子通信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总数和 科技 论文发表总数中,俄罗斯分别占1.1%(2019年数据)和4.4%(2020年数据)。而且在大气和太空通信线路方面,俄罗斯占50%。目前,美国、欧洲、英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布设多节点干线和城市光纤量子网络。俄罗斯从事相关工作的是俄罗斯铁路、俄罗斯电信等公司。

量子通信

对于工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该领域的技术可以保证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规律保护数字数据,这在网络威胁增长以及量子计算机研制有望(借助量子计算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破译现有的加密算法)的情况下颇具现实意义。

分布式账本技术

全世界与分布式账本技术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总数和 科技 论文发表总数中,俄罗斯分别占0.2%(2019年数据)和2.1%(2020年数据)。该领域的领先者是美国和中国。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包括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 科技 和杭州复杂美 科技 公司以及美国的IBM和英国的nChain公司。据预测,到2030年,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可能保证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1.8万亿美元,其中有9600亿美元来自供应链管理,商品与服务监测领域,4300亿美元来自金融领域。俄罗斯国内应用这种技术的单位有联邦税务局、俄罗斯储蓄银行、诺里尔斯克镍公司、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等。

电力传输技术和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统技术

能源过渡是世界经济日程上的优先事项之一。欧盟各国、中国和美国已经宣布向碳中和能源过渡。许多国家制定了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平衡表中比重的计划。

全世界与电力传输技术、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统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总数和 科技 论文发表总数中,俄罗斯分别占0.8%(2019年数据)和2%(2020年数据)。该领域的领先者是中国、日本和美国。在俄罗斯国内,很多企业从事该领域的产品和元件生产,比如俄罗斯网络、俄罗斯原子能集团等公司。根据众多路线图、战略文件和规划文件定下的目标,到2035年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将达12吉瓦;到2030年电动交通工具的生产总量将提升到73万辆,并为其配套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等。

电能储存系统制造技术

储能系统(各种蓄电池等)研制技术领域,俄罗斯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和 科技 论文发表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1.2%(2019年)和2.2%(2020年)。已有20多个国家宣布将禁止使用内燃发动机类 汽车 ,包括挪威(从2025年开始),德国(从2030年开始),法国(从2040年开始),英国(从2050年开始)以及斯洛文尼亚、比利时、印度、新加坡等国。从专利申请和 科技 论文发表数量来看,俄罗斯在氢技术领域做出了更加突出的贡献。俄罗斯原子能集团正在仔细研究俄罗斯“吉工厂”——锂离子蓄电池生产工厂建设项目。

新材料和新物质技术

全世界与新材料和新物质技术(超轻材料、超固体材料和记忆材料等)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总数和 科技 论文发表总数中,俄罗斯分别占0.8%(2019年数据)和4.3%(2020年数据)。世界上从事这些技术开发的有大型电动交通工具生产商(特斯拉、大众、梅赛德斯、宝马、丰田)和金属产品制造商等。各经济部门应用最为急需和需求最大的是增材制造、聚合复合材料、稀土金属及其产品获取技术、锂技术等。俄罗斯在该领域的最大优势是稀土金属获取技术(2019年占世界申请专利数量的4.9%)。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设备进口国是中国和美国。俄罗斯的稀土金属储备占世界储量的比重大约为17%,探明原料总量位列中国之后排在世界的第2位,但是开采量仅在世界上排名第7位。

未来航天技术

全世界与未来航天技术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总数和 科技 论文发表总数中,俄罗斯分别占3.9%(2019年数据)和5.1%(2020年数据)。根据这两项指标,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是中国和美国。俄罗斯在未来地理信息系统研制(29%)和新一代航天器制造技术领域(4.2%)的专利数量占有最大份额。

拥有这些技术储备的国家将获得长期的战略竞争力。未来航天技术的运用为农业、林业、矿产资源开采、建筑、交通和物流、信息和通信、教育、国家管理等领域附加值的增长开辟了巨大机会。俄罗斯正在国家2022~2030年航天信息技术综合发展规划框架下发展这些技术。该规划的落实应该能够保证卫星通信、数字广播和高速访问互联网覆盖俄罗斯全境,包括北极地区和北方海路,促进发展物联网服务(马拉松物联网)和地球遥测服务。

风险

毫无疑问,从上述技术领域的大部分参数看,美国和中国已经与其他国家拉开了很大距离。从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积极性指标看,俄罗斯的排名分布于第7、8到19位之间;从专利申请积极性指标看,俄罗斯的排名位于第4、6到第20~30位之间。如果中国发表一篇 科技 论文平均需要两项专利申请的话,那么俄罗斯的这种比例关系约为1:5。

配件和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包括开展研究和发明工作所必需的设备),高水平专业人员不足,新兴公司数量极低(与领先国家相比)和独角兽企业——私营高 科技 公司(市场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实际上的完全缺失阻碍了俄罗斯技术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大学和科研机构,包括预算拨款的机构在内,它们的大部分创意和发明流向了国外,并以高加价产品和服务的形式返回俄罗斯。

世界上这些新技术市场形成过程中的先行者是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特斯拉、Meta、英伟达、腾讯、三星、阿里巴巴、SpaceX等大型公司。俄罗斯参与上述进程的公司都是有国家股份参与的大型公司,包括俄罗斯储蓄银行、俄罗斯电信、俄罗斯原子能集团、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俄罗斯网络、俄罗斯石油、俄罗斯铁路、天然气工业公司。目前,如果没有国家的积极协调和支持,俄罗斯企业进军国外市场的梦想就无法实现。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当代世界,即使是最强大的“玩家”也需要采用开放创新商业模式开展业务,组建可以将资本价值扩大数倍的财团和生态系统。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升空 俄罗斯公布登月计划 欧空局探索星爆星系

3月30日,国际空间站“远征65组”宇航员参加发射前训练,哈萨克斯坦。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俄国宇航员奥列格·诺维茨基和彼得·杜布罗夫将于4月9日乘坐“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为期191天驻站任务。本次任务中使用的飞船被命名为“加加林”号,以纪念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

3月31日,NASA 公布一张新照片,“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展开4个起落架。“机智”号已完成飞行前准备工作,预计4月8日进行首次试飞。根据计划,它将在一处长宽约10米的空旷地面上起飞,以每秒1米速度攀升至3米高度,然后悬停30秒拍摄周围高视角照片。这将是人类飞行器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起飞。

4月2日,NASA 公布一张天王星(Uranus)观测数据合成照片,靠近南极区域的粉色巨型光斑是天王星发射的X射线能量流。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天王星的X射线,推测可能来自星环或极光。天王星是太阳系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人类对其了解很少,迄今只有一个探测器飞掠过天王星。

4月5日,美国的“天鹅座”货运飞船停靠在空间站外,远景是地球大气层顶的气辉。当天,宇航员手动操作 SpaceX “载人龙”飞船移动至和谐号节点舱的顶部接口,为即将抵达的新一艘“载人龙”飞船对接做准备。国际空间站将在4月进行2次宇航员交接工作,俄“联盟”号飞船和“载人龙”飞船将各运送一批宇航员抵达空间站。

4月5日,NASA 公布一张“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落地后的新照片,顶部太阳能电池板已经展开。4月3日,“机智”号在火星表面度过脱离火星车后的第一个夜晚,它通过机载太阳能电池系统为内部元件持续供热,成功抵御火星夜间达-90 的超低温。“机智”号下一步将测试旋翼性能,从每秒50转逐步提高至每秒2400转的高转速。如果测试顺利,预计于4月11日进行首次飞行。

4月6日,俄罗斯“联盟-2.1а”火箭运载至发射台,拜科努尔航天中心。4月9日,“联盟 MS-18”号载人飞船将运送3名远征65组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意味着空间站驻站人数在未来一周达到10人,部分宇航员需要在临时睡眠舱中休息。远征65组宇航员将在空间站驻留191天,完成棉花根系培育、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研究等超过100项太空实验。

4月8日,“毅力”号火星车与“机智”号火星直升机自拍合影。这张照片由“毅力”号机械臂末端的广角相机拍摄合成。“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已成功解锁2片旋翼,准备于4月11日进行首次动力飞行。它将升空至距离火星地面10英尺高度,然后返回地面,整个过程预计耗时90秒。“机智”号依靠太阳能提供电力,飞行过程中旋翼叶片转速达到每分钟2537转,约为普通直升机的5倍。

4月9日,欧空局公布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室女座 M61 星系照片,螺旋臂上红色光点是正在诞生新恒星的区域。这是室女座最大的螺旋星系之一,距离地球约5200万光年,直径与银河系相似。科学家认为该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质量约为太阳500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天文观测数据显示,M61 星系正在以爆发性的惊人速度形成恒星,因此也被归类为“星爆星系”。

4月9日,俄罗斯联盟号火箭搭载“联盟 MS-18”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3名远征65组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哈萨克斯坦。本次飞行为“联盟”号飞船执行2021年首次载人任务,飞行约3个小时后顺利抵达国际空间站。新一批3名成员中包括2名俄宇航员,他们将在驻留期间完成50项太空实验,并在7月执行俄国“科学”号(Nauka)实验舱对接任务。

4月11日,一名游客正在参观莫斯科航天博物馆,俄罗斯。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飞行60周年纪念日,莫斯科航天博物馆举行专题特展,展出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进入太空时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返回舱、 历史 文档和私人物品。本次展览的筹备工作耗时2年,全俄超过30家博物馆参与提供展品。苏联太空计划主要由俄罗斯继承,俄宇航局计划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

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返回舱在莫斯科航天博物馆展出。

4月12日,俄罗斯总理访问莫斯科航空学院,纪念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60周年。当天,俄总统普京主持召开俄航天领域发展工作会议,他指出航空项目发展与国防工业存在直接联系,俄国必须在21世纪保持太空强国地位。莫斯科计划于2025年至2040年分三阶段实现登陆月球计划,包括发射月球轨道器、建设月球基地等。

4月12日,俄总统普京在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着陆点博物馆亲自种下一棵松树,萨拉托夫州。

4月14日,SpaceX “奋进”号(Endeavour)载人龙飞船即将安装至运载火箭,肯尼迪航天中心。这艘飞船曾在2020年执行 SpaceX 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并成功回收,预计4月22日将再次运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 NASA 首次批准使用回收飞船执行载人发射任务。“奋进”号预计飞行23小时39分钟后与空间站自动对接,届时站内宇航员人数将增加至11人。

4月15日,美国宇航员维克多·格洛弗正在参加欧空局的“时间感知”研究实验,国际空间站。这项实验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类时间感知能力的影响。根据实验描述,宇航员将通过 VR 眼镜看见一个随时可能消失的蓝色方块,宇航员需要一边读数一边估算方块存在时间。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人类在微重力环境下更倾向于低估距离长度,因此推断相同环境下人类可能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快。

4月19日,“机智”号(Ingenuity)无人直升机在火星地表投下影子。“机智”号成功完成第一次动力控制飞行,飞行高度达到3米,悬停30秒,成为第一个在外星球上实现可控飞行的人类飞行器。“机智”号重约1.8千克,搭载一个底部黑白摄像头和一个水平方向的彩色摄像头,主要任务是勘查周边环境、帮助规划火星探测车的行驶路线。

4月19日,“机智”号火星直升机首飞后顺利着陆。

4月20日,SpaceX 星舰原型机 SN15 竖立在发射场上,得克萨斯州。SpaceX 计划4月22日进行第5次高空飞行测试,SN15 星舰原型机将垂直升空至1万米高度、完成翻转并直立着陆。星舰原型机前4次试飞均因着陆或空中爆炸而失败。NASA 上周宣布与 SpaceX 签署29亿美元订单,委托后者在2024年之前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制造月球登陆飞船。

4月22日,一枚搭载36颗英国 OneWeb 商业通信卫星的“联盟-2.1b”火箭准备就绪,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本次任务发射日期为4月25日,计划部署36颗卫星进入距地面450公里的近极地轨道。这是 OneWeb 公司第6批卫星发射,预计将让在轨卫星总数增加至182颗。OneWeb 计划2021年内开始为英国、加拿大、北欧等高纬地区提供卫星宽带服务,2022年底前完成648颗卫星组网。

4月22日,“机智”号无人直升机在火星地表投下影子。“机智”号22日成功实现第二次动力控制飞行。本次飞行步骤比前次更为复杂,首先需上升至5米高度,然后倾斜5度向侧方移动2米,旋转向多个方向聚焦镜头,最后返回原点着陆。整个过程共耗时51.9秒。“机智”号下一次试飞将尝试升空至50米高度。

4月23日,SpaceX “猎鹰-9”号火箭搭载“奋进”号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东部时间4月24日凌晨5点,“奋进”号飞船顺利运送4名宇航员抵达国际空间站。NASA 公布消息透露,本次载人飞船任务过程中遭遇一次太空碎片撞击警告,所幸最终避过碎片未发生事故。欧空局估计近地轨道上目前有1.28亿个尺寸大于1毫米的太空碎片。

4月23日,俄罗斯新空间站首席设计师展示一件科学动力模块舱模型,莫斯科。当天,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宣布目标在2026年向新空间站派遣第一批宇航员。俄罗斯新空间站的第一个模块将在2025年发射,这是供空间站使用的科学动力模块舱,能够通过机器人在空间站外部进行太空实验。预计新空间站所有模块在轨组装工作将在2035年完成。

4月23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准备就绪,海南文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和”核心舱最早于4月29日上午发射,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将正式进入在轨建造阶段。中国空间站项目计划2021年至2022年进行11次发射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预计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4月24日,“奋进”号载人龙飞船正在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奋进”号成功将4名宇航员运送至国际空间站,这艘载人龙飞船曾经在2020年11月执行首次载人任务,这是它第二次执行运送任务。新一批宇航员将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预计完成超过200项科学实验,包括通过人体组织芯片(Tissue Chips)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类 健康 的影响。

4月26日,“联盟-2.1b”火箭搭载36颗英国 OneWeb 公司商业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联盟”号运载火箭在升空4小时后成功将新一批卫星部署至近地轨道。本次任务总载荷约5808千克。英国 OneWeb 公司以“加加林”作为本次任务代号,以纪念人类首位宇航员进入太空60周年。

4月26日,NASA 公布一张仙后座A(Cassiopeia A)超新星爆炸X光照片,蓝色气体是爆炸时候产生的放射性钛元素。这颗超新星位于银河系,距离地球约11000光年,是已知最年轻的超新星残骸之一,天文学家在350年前首次观测到它爆炸产生的强光。4月21日,天文学家宣布首次观测到恒星爆炸后产生钛元素的证据。这项发现将为研究恒星爆炸理论提供新的线索。

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海南文昌。“天和”核心舱在发射494秒后成功进入距离地球约370公里的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中国迄今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达22.5吨。本次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在轨建造阶段,预计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4月30日,欧空局发布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天箭座“项链星云”照片。这是距离地球约1.5万光年的一个行星状星云,中央存在两颗和太阳相似的恒星,其中一颗恒星在1万年前膨胀为红巨星并吞噬了另一颗恒星,而被吞噬的恒星依然在红巨星内旋转运行,从而形成如同“项链”一样的独特星云结构。

5月2日,SpaceX“坚韧”号载人龙飞船成功溅落于墨西哥湾,美国佛罗里达州。2日凌晨2时56分,“坚韧”号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返回地球,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顺利完成往返。本次返回任务原计划4月28日执行,但是受天气影响多次推迟,最终选择在夜间溅落于墨西哥湾着陆点,飞行耗时共6.5小时。

俄罗斯航天集团:俄罗斯新型北极卫星初步设计将于2026年开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俄罗斯航天集团:俄罗斯新型北极卫星初步设计将于2026年开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