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关于华民股份光伏布局降10亿投资HJT特种硅片项目的信息

2023-03-08 14 adminn8
关于华民股份光伏布局降10亿投资HJT特种硅片项目的信息

站点名称:关于华民股份光伏布局降10亿投资HJT特种硅片项目的信息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华民股份光伏布局降10亿投资HJT特种硅片项目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华民股份光伏布局降10亿投资HJT特种硅片项目,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捷佳伟创蹭HJT电池风口定增25亿,连遭“问询”股东高位已减持10亿

捷佳伟创为何要在业绩发展向好时,切入到另一细分领域呢?问询函及时发现了疑问。过去几年,公司毛利率不断下滑,存货尤其是发出商品增长较快。

《投资者网》谢莹洁

作为晶体硅光伏设备的制造商,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捷佳伟创”,300724.SZ)看到HJT电池概念大热,突然决定转入该细分领域。

10月末,捷佳伟创终止了部分IPO募资项目,并将剩余2.87亿元募资调整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11月末,公司宣布定增募资不超过25.03亿元,其中五成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一系列动作之后,公司终于如愿以偿站上风口,而此时问询函也如期而至。

HJT电池快速爆发

时至年末,HJT电池概念股仍在飙涨。阳光电源、上级数控等相关企业的股价年内涨幅达到500%左右。

以HJT电池为重要业务之一的通威股份传来消息,已完成60亿元定增,头部私募高瓴资本、易方达基金、睿远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都赫然在列。

捷佳伟创终于按捺不住了,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多次强调在该领域的目标:“公司追求的是高效和超高效的HJT整线设备技术,这确定了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根据2018年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主要有:自动化设备、制绒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中的设备。全文并未提及HJT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HJT电池也被称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光伏发电设备。具有工艺流程短、工序少、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其制造工艺区别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中一道重要工序为非晶硅薄膜沉积。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异质结电池经历30年左右的发展 历史 ,产业化脚步已临近,2020-2021年有望成为HJT投资元年,2022年进入快速爆发阶段。

但直到HJT站上风口,捷佳伟创才有了实质性的布局动作。

10月28日开始,捷佳伟创宣布终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业化项目”及“国内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并将上述项目募资余额2.87亿元调整用于新项目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募投必要性被问询

变更前次募投项目后,捷佳伟创又在摩拳擦掌。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背后紧盯。

11月27日,捷佳伟创发布募集说明书,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212万股,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25.03亿元。

其中13.3亿元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6.46亿元用于先进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和5.2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余下投入于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化项目(9.99亿元)、二合一透明导电膜设备产业化项目(3.34亿元),目的是新增HJT等高效晶硅电池工艺技术设备的产能,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1%、38.9%。

切入热门领域的捷佳伟创迅速引来资本爆炒。12月17日,该股以156.88元/股的收盘价创上市来新高,本月累计涨幅达到50%,年内涨幅超300%。

“新项目与现有产品及研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是否导致主营业务的变化或技术路线的变化;效益测算的谨慎性和合理性,说明新增资产未来折旧预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次研发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12月11日,捷佳伟创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

“前次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延期、变更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对本次募投项目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变更后募投项目的区别。”

即便捷佳伟创执意要求开展新项目,公司也完全可以依赖自有资金。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有货币资金16.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500万元,其他流动资产4051万元,长期股权投资1.1亿元。

不仅如此,捷佳伟创今年还为客户提供担保,对外担保合计达到14.3亿元,部分担保对象与公司前五大客户重叠。

深交所要求就上述情况说明本次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担保事项形成的原因、新增大额担保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否涉及营销策略或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担保对象是否有具有足够支付能力等。

光鲜业绩背后的问题

如果不是深交所的一纸问询函,捷佳伟创漂亮业绩背后的引忧,或许也难浮出水面。

2017年至2019年,捷佳伟创营收从12.43亿元增加到25.2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54亿元增加到3.82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0.84亿元,同比增长71%;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32.18%;基本每股收益为1.4元。

但事实上,其盈利能力已现下滑趋势。三季报显示,其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7%、14.4%,而在2018年及2019年同期毛利率为41%、33.7%,净利率为23.8%、18.7%。

“近年来,半导体掺杂沉积光伏设备、自动化配套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60%和12%左右,近三年一期毛利率分别为38.8%、38.4%、28.3%、22.4%和39%、42.29%、36.24%、26.55%,持续大幅下降。”深交所要求就此说明,上述设备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持续下滑风险。

毛利率下滑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季报显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只剩16.23%,相比2018年同期减少6.7个百分点;公司应收账款达到16.51亿元,短短一年就增加了13亿元,而公司财报称这是由于会计规则变更。

上述情况是否是议价权下滑的征兆?与公司布局新业务有无关联?《投资者网》近期就相关问题联系到公司方面,但仅得到“董秘已收到邮件”的回复,再无下文。

如果捷佳伟创正面临市场环境的降温,那么这次定增扩产,未来也或许存在市场无法及时消化产能的问题。

公司也在定增方案中坦陈,“公司存货达到32.56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发出商品占比达到70%。若下游客户取消订单或延迟验收,公司可能产生存货滞压和跌价的风险。”

深交所因此问询,存货持续增长、存货周转率持续较低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收入规模相匹配,发出商品占比较高、发出商品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和合理性。

而另一面,股东们正忙于减持套现。

Wind数据统计,公司今年以来4名股东(伍波、张勇、富海银涛、2019年员工持股计划)合计减持1297.6万股,约合市值10亿元。

上述两名高管减持理由是“出于个人资金需求”,不过其似乎并怎么不缺钱。截至目前,二人没有过质押动作;2019年年薪均达到92万元。(思维 财经 出品)

五创循环和华民股份的关系是什么

湖南华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代码:300345

证券简称:华民股份

二〇二二年八月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欧阳少红、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高先勇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栾洪财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本报告中如有涉及未来的计划、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本公司提醒投资者认真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并特别注意以下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公司耐磨件业务的下游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对水泥建材、冶金矿山等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经济短期内面临的形势仍较为严峻。如果宏观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公司下游行业不景气或者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尽管目前公司执行了较为严格的信用政策,且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但若宏观经济环境、重要客户经营状况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的应收账款可能无法收回而产生坏账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应收账款可能进一步增加,若公司不能严格控制风险、制定合理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将会影响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可能使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或较高坏账风险,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公司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完善和细化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销售人员的考核管理制度,同时,强化对客户信用的风险评估和跟踪管理,调整销售方式和控制销售节奏,努力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3、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黑金属材料,包括废钢、铬铁、锰铁等。公司主要产品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占比较高,且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将会对公司的成本和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在未来的经营期间内,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偏离预期,且公司成本管控不力或公司无法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及时传递给下游客户,则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及盈利水平下降,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保证合理库存,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合理控制成本。

4、核心技术人才流失与短缺风险

作为一家致力于新材料技术开发与应用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优秀专业人才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保证。随着行业内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尽管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但仍然存在人才流失风险。未来,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还会面临上述人才短缺的现象。

为此,公司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管理制度建设,并不断完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激发核心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避免或减少人才的流失。

5、限电影响生产经营的风险

2021年8月和9月,国家发改委陆续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和《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述政策目标指导下,各地相继出台限电限产举措。目前限电政策对公司生产经营尚未造成重大影响,如若未来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或进一步收紧相关限制性政策,则可能对公司以及公司上下游企业生产活动造成限制,进而对公司的原材料供应、产品需求、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6、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的风险

建湘晖鸿为公司控股股东,合计持有公司股份88,259,1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00%。其中,累计被质押股份88,259,100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00.00%。若因控股股东资信状况及履约能力大幅恶化、市场剧烈波动或发生其他不可控事件,导致公司控股股东所持质押股份的质押状态发生变化,将会引发平仓风险或被强制过户的风险,从而导致公司面临控制权不稳定的风险。

公司向实际控制人定向发行股票事项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未来发行完成后,可有效降低控股股东质押比例。长江商报记者 蔡嘉

上位实控人已有一年,欧阳少红控制下的华民股份(300345.SZ)终于有了新的资本动作。

日前华民股份披露,公司拟以自有资金5600万元收购建鸿达集团持有的鸿新新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新科技”)80%股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本次交易中,标的鸿新科技整体估值为7354.55万元,较其账面净资产溢价126%,不过鸿新科技目前尚未实际开展经营,正在推进“年产10GW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项目”环评批复及建设事项。

对于华民股份而言,此次交易属于公司由耐磨材料向光伏材料布局的关键一步,也是欧阳少红去年8月拿下华民股份控制权后推出的首笔对外并购。

自2012年上市后,华民股份经营状况欠佳。2019年在欧阳少红和原实控人卢建之的共同推动下,华民股份开始布局双主业,但依旧未能扭转业绩颓势。2017年至2021年,公司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今年一季度续亏。

不仅如此,目前华民股份的控股股东、欧阳少红控制的建湘晖鸿多次质押公司股份。8月16日晚间,华民股份披露,建湘晖鸿的质押率达到100%。

视觉中国图

标的成立仅7个月项目尚在建设中

光伏材料行业,成为华民股份新的探索方向。

日前,华民股份披露对外收购方案。公司拟以自有资金5600万元收购建鸿达集团持有的鸿新科技8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鸿新科技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收购是华民股份去年易主欧阳少红后,首次推出的对外并购,而交易标的也属于华民股份的关联公司。

公告显示,目前,华民股份的实控人、董事长欧阳少红持有交易对方建鸿达集团30%股权,并担任建鸿达集团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其配偶刘平建持有建鸿达集团65%股权。同时,华民股份的董事罗锋持有建鸿达集团5%股权,并担任建鸿达集团总经理,公司监事谭忠明担任建鸿达集团副总经理。

作为交易标的,鸿新科技于今年年初成立,迄今仅七个月。据介绍,鸿新科技致力于成为光伏产业链上游单晶硅棒及单晶硅片材料环节专业化制造商。目前,鸿新科技尚处于建设期,未实际开展经营,但其正在推进“年产10GW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项目”环评批复及建设事项。待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鸿新科技将形成“硅料再生循环利用+单晶硅棒/硅片”的产业布局。

华民股份对此次布局光伏材料寄予厚望。根据评估,截至今年7月末,鸿新科技整体估值为7354.55万元,较其账面净资产增值126%。最终,交易双方确定鸿新科技的整体估值为7000万元,其80%股权的交易价格为5600万元。

同时,建鸿达集团作出业绩承诺,2022年至2024年,鸿新科技各年度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750万元、1450万元、16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3800万元。

今年前七月,鸿新科技已经实现营业收入2942.88万元,归母净利润278.63万元。其中,鸿新科技的唯一子公司鸿新达海从2022年4月开始点火生产后,利用技术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业务快速发展并开始盈利。

两次易主扣非净利连亏五年

资料显示,华民股份此前为红宇新材。2019年,红宇新材原创始人朱红玉家族退出控制权,湘晖系掌舵人卢建之入主,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卢建之曾经的合伙伙伴欧阳少红出任公司副董事长。

2020年7月,红宇新材正式更名为华民股份。然而三个月后卢建之就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调查,此后因涉嫌受贿被逮捕。在此背景下,去年8月,欧阳少红出手,耗资6000万元拿下华民股份控制权。

事实上,在卢建之和欧阳少红的推动下,华民股份也曾试图转型。2019年公司曾计划收购铂睿智恒75%股权布局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但以失败告终。2020年华民股份收购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66%股权,努力开拓智慧城市新业务,依旧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业绩。

数据显示,自2012年上市,华民股份仅在2015年和2019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其扣非后净利润也仅在2015年正增长,2017年至2021年,公司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今年一季度,华民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953.77万元,同比减少0.37%;净利润36.1万元,同比减少91.52%;扣非后净利润-92.69万元,同比减少130.27%。

在此背景下,将光伏材料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欧阳少红意在借此机会带领华民股份脱离困境。但由于光伏行业本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且技术壁垒较高,对于当前的华民股份而言,能否通过此次收购突围尚存未知数。

值得关注的是,华民股份大股东、目前由欧阳少红控制的建湘晖鸿已多次质押公司股份。8月16日晚间,华民股份披露,建湘晖鸿持有的公司股份存在解除质押及再质押的情形。目前,建湘晖鸿合计持有公司股份8825.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质押率为100%。

华民股份扣非五连亏拟跨界光伏 欧阳少红质押率100%再推并购突围

长江商报新闻APP

华民股份光伏布局降10亿投资HJT特种硅片项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华民股份光伏布局降10亿投资HJT特种硅片项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