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202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亮点出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2023-03-08 8 adminn8
202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亮点出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站点名称:202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亮点出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202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亮点出炉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2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亮点出炉,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

1.加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名城、保护名城”的共识。

2.进一步落实“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积极推进城市建设重点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的步伐,疏解旧城区人口和功能,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创造良好条件。

3.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批后,应尽快编制相关规划。主要包括: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旧城内道路系统的调整规划、旧城建筑高度控制的调整规划、第五批、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等。

4.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法规,包括《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规定》等,作为法律依据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

5.研究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房屋产权改革和产权交易、人口外迁与疏解、房屋管理和修缮的相关政策等。

6.旧城内危房改造不宜采用房地产开发的方式。

7. 除政府财政投入外,多渠道筹集资金,初步建立历史名城保护的资金保障机制。

8.各区要进行试点,探索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维修、整治、利用的有效途径。

9.加强对继承和发扬名城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研究。

二00二年九月

历史名城文化的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应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重点保护北京市域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文物古迹、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旧城整体和传统风貌特色、风景名胜及其环境,继承和发扬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1)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

(2)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

完善市域和旧城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体系。

重点保护旧城,坚持对旧城的整体保护。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法。

在 *** 主导下妥善处理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

防止片面性,解决“建设性破坏”所引发的矛盾,疏解居住人口,消除安全隐患。

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重塑旧城优美的空间秩序。

(4)坚持积极保护的原则。

合理调整旧城功能,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强化文化职能,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发展活力,促进文化复兴,推动旧城的可持续发展。

(5)坚持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与创新的原则。

加速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制化进程,调整和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的机制与体制。

方法措施

(1)分析总结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特点,确定合理的城市社会经济战略,并通过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上予以落实。

城市要不断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也不可能当做博物馆·,不可以让它的生产和生活停顿凝固。

对于名城保护规划来说,重点在于如何控制和引导而不是排斥发展,保持城市的活力与繁荣。

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发展战略就要考虑保护城市中大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之并行不悖。

大跃进时期在古城内大办街道工厂,以后又把发展经济与发展工业等同起来,认为只有办工业争产值才是发展经济,这样的“发展”显然是不适合的。

研究城市历史上的兴衰规律,寻找与保护工作相得益彰的经济发展战略,比如发展传统产业、旅游事业,利用历史古城知名度大的特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处理与保护有干扰的工业项目时注意选址位置,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2)确定合理的城市布局、用地发展方向和道路系统,力图保护古城格局和历史环境,通过道路布局和控制建筑高度展现文物古迹建筑和地段,更好地突出名城的特色。

古城内集中了较多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建筑的高度和形式往往要受到诸多制约,规划布局要为保护古城、保护文物古迹创造先决条件。

(3)把文物古迹、园林名胜、遗迹遗址以及展示名城历史文化的各类标志物在空间上组织起来,形成网络体系,使人们便于感知和理解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许多文物古迹在遭受一定的破坏以后丧失了相互间应有的空间关系和联系,看起来像是孤立而不相关的。

规划应把文物古迹、园林名胜以及各类提示性标志物(如古树名木、碑刻、标牌等)在空间上组织起来,形成网络,从而给人们的欣赏创造有机的空间线路和逻辑线索。

洛阳规划建立历史标志物的体系,日本东京组织散落的文物点建立文化旅游步行道,这些都是可行的好办法。

(4)通过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处理好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关系,使它们的整体环境不失名城特色。

文物建筑巾于陈旧、体量小等原因非常容易淹没在新建筑的汪洋大海中,如何使人们发

第57页

现它们,如何突出它们而提示名城的特色,保护规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道路的选线、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和重要古建筑之间的视廊控制,突出地层现文物古迹。

比如苏州的北寺塔是宋代留存下来的古塔,规划把城市主干道正对该塔,使之成为古城内十分醒目的重要景观和主要的视觉中心之一,并控制几个主要视线通廊,如要求作为拙政园内借景、作为城市标志从沪宁线上可以看到它等;北京的大钟寺原在城郊不显眼的地方,开辟北三环路时把它的大门展露在这条城市环道上,很好地提示了它的存在。

(5)规划保护范围,制定有关要求、规定及指标,制止建设性破坏。

只有通过在城市规划中划定各类保护及控制区并制定出相应的各种要求和规定、控制指标,并通过规划管理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不致于在建设中被破坏。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

1. (一)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危房,允许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逐步进行改造和更新,并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2. (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已于2002年2月由市政府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二)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内: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前街,地安门内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陟山门街;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什刹海地区,国子监地区,阜成门内大街,东交民巷;有4片分布在外城:大栅栏,东、西琉璃厂,鲜鱼口地区。

(三)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占地面积为1038公顷,约占旧城总用地的17%。其中重点保护区占地面积649公顷,建设控制区占地面积389公顷。

(四)《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强调必须以“院落”为基本单位进行保护与更新,危房的改造和更新不得破坏原有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须遵照执行。

(五)《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对保护区内的建筑保护和更新分为六类进行规划管理:文物类建筑、保护类建筑、改善类建筑、保留类建筑、更新类建筑、整饰类建筑,须遵照执行。

(六)《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对保护区内的用地性质变更、人口疏解、道路调整、市政设施改善、环境绿化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对策和措施,须遵照执行。

3. (一)在旧城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基础上确定北京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其中,在旧城内继续补充历史风貌较完整、历史遗存较集中和对旧城整体保护有较大影响的街区进行保护;在旧城外确定一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或村镇,使其得到有效保护。

(二)旧城内第二批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为:皇城、北锣鼓巷、张自忠路北、张自忠路南、法源寺。

(三)旧城外确定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海淀区西郊清代皇家园林、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石景山区模式口、门头沟区三家店、川底下村、延庆县岔道城、榆林堡、密云区古北口老城、遥桥峪和小口城堡、顺义区焦庄户。

4. (一) 应保护旧城内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特色

(1)皇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北京旧城整体保护的重点区域,内含紫禁城、太庙、社稷坛、北海、中南海及14片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

(2)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东城区,南至鼓楼东大街,北至车辇店、净土胡同,东至安定门内大街,西至赵府街,总面积约为46公顷。该地区与什刹海、南锣鼓巷、国子监等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相邻,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护旧城整体风貌和沿中轴线对称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3)张自忠路北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东城区,南至张自忠路,北至香饵胡同,东至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总面积约为42公顷。该街区有和敬公主府、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孙中山逝世纪念地等多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4)张自忠路南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东城区,南至钱粮胡同,北至张自忠路,东至东四北大街,西至美术馆后街,总面积约为42公顷。该区域处于皇城与东四三条至八条保护区之间,现有胡同格局完整,有马辉堂花园等文物保护单位。

(5)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宣武区,南至南横西街,北至法源寺后街,东至菜市口南大街,西至教子胡同,总面积约20公顷。该街区内有法源寺、湖南会馆、绍兴会馆等文物保护单位,街区整体风貌保存较好。

(二)旧城新增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占地面积约249公顷,约占旧城总面积的4%。

(三)旧城外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色

(1)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海淀区,包括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等,即清代的“三山五园”地区,是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

(2)卢沟桥宛平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是国家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地,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革命纪念意义。

(3)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石景山区西北部,金顶山路与京门公路之间,为京西古道。在模式口大街以北,传统村落的风貌保存较好,并有承恩寺、田义墓、法海寺等文保单位。

(4)三家店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河北岸,三家店村中现存多处文物,与煤业发展有关的建筑群、会馆等成为此地独特的景观,具有浓厚的京西地方特色。

(5)川底下村历史文化保护区:是门头沟区斋堂镇的一个自然村,房屋依山而建,村中现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其建筑艺术相当精湛,风貌相当完整。

(6)榆林堡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延庆县康庄镇西南,元、明、清时期是京北交通线上的重要驿站之一,其平面呈“凸”字形。

(7)岔道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延庆县八达岭镇,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军事据点和驿站,其紧邻八达岭长城,至今原有城墙、城门尚在。

(8)古北口老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密云区古北口镇的东北部,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存药王庙戏楼、财神庙、古关址等文物和南北大街,风貌较完整。

(9)遥桥峪城堡、小口城堡历史文化保护区:遥桥峪城堡位于密云区新城子乡东部,建于明万历26年(1599年),此堡呈方形,南面正中一座城门,至今保存完好。小口城堡位于密云区新城子乡北部,距遥桥峪城堡约4公里,是明代戍边营城,城墙“北圆南方”,保存完好。

(10)焦庄户历史文化保护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属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1943年,当地党组织和群众,利用地道和日寇周旋作战,创造了抗战时期闻名的“地道战”,被誉为“人民第一堡垒”。

(四)北京第一批、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合计共有40片。其中,旧城内有30片,总占地面积约1278公顷,占旧城总面积的21%。

(五)旧城第一、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的总面积为2617公顷,约占旧城总面积的42%。

(六)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经市政府批准后,必须尽快组织编制各保护区的保护规划。

第六章

京城之脊申遗正酣,壮美中轴线能否惊艳世界?

从小在北京长大,一下学就和小伙伴们跑进天坛公园去玩耍。每年春游最盼着坐上大巴、带上午餐,去野三坡、密云水库之类的远郊景区远足。如果老师定下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同学们那个激动劲儿,头一天晚上都睡不好觉!但学校经常图省事只带我们去交通方便的北海或颐和园,听到这个消息,小伙伴们都会大失所望……然而直到岁数大了以后才意识到,这些小时候去过无数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那可不是一般的公园,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法国的凡尔赛宫、希腊的奥林匹亚宙斯巨像、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土耳其的阿提密斯神殿、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秘鲁的科斯科古城、巴西的巴西利亚……哪个地方不让人心向往之?可咱家门口这么多世界遗产,我们怎么无动于衷呢?最近在几个朋友中做了个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忙于奔波,几年都不会到这些地方去一次,这对于在帝都生活的意义来说,真是要大打折扣的。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范畴。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大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世界遗产国际公约》进行筛选,以保护对全世界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一旦贴上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这处景区或城市就会成为全人类公认的最具价值的记忆资产之一,成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更会成为价值连城的 旅游 目的地。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总部位于法国巴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旨在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最近看到一条消息,北京市刚刚通过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北京中轴线申遗这件事早就知道,为中轴线保护立法显然是要让国际上看到北京申遗的决心和诚意,中轴线申遗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从辽、金到元、明、清,北京算是五朝古都。北京古代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中轴对称。中轴线最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紫禁城、天安门、前门都在这条线上,所以中轴线也被称为“北京的脊梁”。

中轴线一词最早出自建筑大师梁思成。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古都免受战火洗礼,被完整保存了下来。新中国定都北平,更名北京,随之而来的是新北京的城市建设问题。1950年,梁思成出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城市规划。为了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梁思成邀请留英归国的年轻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同他合作。

知道梁思成的人很多,但知道陈占祥的人却很少。陈占祥留学英国,师从制定战后“大伦敦规划”的导师阿博克隆比,参与过英国南部三座城市的规划工作;不到三十岁,他就进入英国皇家规划师学会,是其中的第一位中国人。

梁思成与陈占祥合作,给北京市政府提交了一份2.5万字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

建议写到,“由都市计划的传统上看,中国的城市,除却特殊受地理条件之约束者外,没有不有中轴线的,建筑物都是有广阔的空间衬托的。”

1951年,梁思成在其《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再次提到中轴线:“北京的体形大部分是由于实际用途而来,又曾经过艺术的处理而达到高度成功的。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个中心而部署的。但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梁思成和同为建筑师的夫人林徽因就独立开展了对北京城市的远期规划工作,提出了 历史 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的系统方案,甚至为古城墙特别设计了一个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北京古城墙高大宏伟,墙基宽24米,顶部宽10米,墙高8米,梁思成在宽阔的城墙上面设计了空中花园,供市民休闲。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休闲;秋高气爽的时节,可遥望西山、俯视全城。

“梁陈方案”中更为重要的内容是反对苏联专家提出的在长安街沿线建设首都新行政中心的建议,梁思成巧妙地提出了一个新城规划思路,即在西郊五棵松规划一条与中轴线平行的新中轴线,围绕新中轴线建设北京新城和新的行政中心。古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用宽阔的大道连接,如同扁担将政治和文化两个中心联通起来。这样既可以完整保护古城遗迹,又可以放手建设新城。

梁思成自费印制了100多份方案,送给北京市政府各部门领导,并且亲自致信周恩来总理,据理力争。但遗憾的是,这份方案未被采纳,中央采纳了苏联专家的意见,不仅在长安街沿线大规模建设行政大楼,还最终将北京建设成一座大型工业城市。

按照苏联专家的规划,老北京的古建筑阻碍交通,也不利于大兴土木,身居高位的郭沫若等人坚决要求拆除城墙、牌楼。身为 历史 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的郭沫若认为,古城墙是为防御外敌入侵而建的防御工事,如今已失去了功用;古城区是封建帝王的遗迹,属于“封建余孽”,新中国不应保留;城墙破旧,修复需要经费,而从城墙上拆下的砖可以用来建楼铺路。

为了保护古城墙,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奔走呼号,他们甚至亲自跑到拆除现场去阻止,林徽因曾愤然表态:“如果拆了城楼,我就在城门上吊。”但建筑学家的努力无济于事。1953年,北京开始逐步拆除牌楼,城墙,看着这些 历史 遗迹轰然倒下,梁思成痛苦不已,据说他曾向郭沫若哭诉:"总有一天你会知道你错了。"林徽因为此气得肺病加重,开始吐血,她住院后拒绝治疗,不出两年就去世了。

如今,当我们走进欧洲许多 历史 文化名城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些城市大多将老城和新城进行相对分离的规划,有的是相隔一条河,有的是相隔一条大道, 历史 与现实和谐共存,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年梁思成设计思想的影子,其实这不过是城市规划科学的一个常识罢了。

北京市新近划定的中轴线文化遗产是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 历史 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 历史 建筑群,包括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

中轴线上并非都是古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许多重要建筑,如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即原中国革命 历史 博物馆),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也都建在中线或中轴线两侧,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等现代建筑也建在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

尊重 历史 ,回归常识,我们才能留住我们共有的记忆资产。

由于疫情管控,故宫博物院于5月12日再次闭馆。期盼解封之后,再游故宫景山,领略中轴线之壮美。

关于202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亮点出炉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