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CICC:维持东亚银行中性评级目标价10.4港元(东亚银行牌价)

2023-03-08 19 adminn8
CICC:维持东亚银行中性评级目标价10.4港元(东亚银行牌价)

站点名称:CICC:维持东亚银行中性评级目标价10.4港元(东亚银行牌价)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CICC:维持东亚银行中性评级目标价10.4港元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CICC:维持东亚银行中性评级目标价10.4港元,以及东亚银行牌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新东方股价涨了多少

财联社8月31日电(记者程孟齐)“如果你被当前的不确定性所迷惑,或者被不可控的未来所挫败,那就来东方挑选一个直播工作室吧。”这句话出自董宇航之口,用来介绍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张小蒙的新书《韧性》,似乎也道出了转型中的新东方的心声。而且“新东方转型”三个字也出现在了视频标题的显著位置。 8月30日,新东方上涨近28%,收于29.15港元,股价创6月17日以来新高。8月31日下午,股价继续上涨7%,一度站上30.95港元高位,市值超过300亿港元。对于正在“转型”的新东方来说,股价三个月上涨5.5倍,市值重回300亿元,是否意味着转型成功?有了新东方在线的直播,股价能否站稳30港元以上? 营收下降40%,员工下降90%。 新东方在线最近的股价上涨与其2022财年年报有关,该年报也透露了转型后的一些进展。 截至2022年5月31日,新东方在线2022财年总营收为8.99亿元,同比下降36.7%;净亏损5.34亿元,同比减少67.8%;非K12业务已实现盈利。新东方在线表示,2021年下半年开始探索直播电商业务。其中,以农产品为核心的直播电商新业务“东方精选”进展显著。 在财报中,新东方在线的K12教育和学前教育收入下降最为明显。受“双减”政策影响,新东方在线K12教育收入下降62%至3亿元,学前教育收入下降76%至1900万元。同时,大学教育板块成为新东方在线最大的收入来源,2022财年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6%。 值得注意的是,新东方在线在报告期内大量裁员。截至2022年5月31日,其拥有910名全职员工和390名兼职员工,去年同期为6437名全职员工和5044名兼职员工。 东方精选近期的业绩并没有体现在年报中。 新东方的线上直播电商业务超出预期,“东方精选”已经实现盈利,现金流为正。预计从2023财年开始,“东方精选”将可能成为新东方集团的主要增长动力。新东方在线也在财报中表示,鉴于新的电子商务业务的潜力,新东方在线已将战略重点转移到这一新分支的发展上。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电商业务在6月爆发,而最新披露的年报截至5月31日。因此,东方精选直播工作室走红后的业绩不计入报告期。 新东方在线CFO尹强在2022财年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俞老师说允许东方精选一年亏损1亿,没想到今年还能盈利。” 尹强说,过去三个月,东部的GMV应该在20亿左右,日均GMV在2100万左右。最新财报显示,直播业务的毛利率为37.8%。利润率远高于纯直播或MCN公司,主要是因为东方选择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上没有可比的模式。它不是一家纯粹的直播公司,也不是一家MCN公司,从而节省了市场成本和主播分成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精选近日推出独立App,已在各大应用平台上线。第三方数据显示,该app累计总下载量接近20万。尹强表示,目前东方精选仍以Tik Tok为主,因为Tik Tok的流量和未来发展空间都很大,但公司未来的整体战略仍将是多平台、多渠道、多产品。也有业内人士表明,东方选择app的战略意义大于经济效益。 30多港币的新东方在线估值高吗? 从目前的股价表现来看,新东方在线的转型是成功的。 2022年6月1日,新东方在线的开盘价为3.7港元,而8月31日下午,其股价已经站上30港元,三个月内上涨了5.5倍。然而,新东方在线2020年的历史峰值为43.45港元,市场上很多投资者疑惑,在“双降”影响平仓的情况下,30多港元的新东方在线已经够贵了吗?毕竟业绩发布后,有多家券商上调了新东方在线的目标价,但最高也就2字头。 例如,CICC将新东方在线的目标价上调至26港元。CICC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新东方在线已完成转型调整,未来将继续围绕直播电商、高校业务和机构业务运营,以直播电商业务为主要增长动力。其保留的业务在过去是盈利的。直播电商业务具有不买流量、主播成本比传统多渠道(MCN)机构低、自营产品盈利能力更高的特点。银行认为公司盈利确定性提高。 万宏源证券表示,“双降”对新东方在线的影响已经完全清除,东方精选和分直播间有望保持高增长。同时,就业难以刺激学历需求,进而带动考试和培训需求回暖。预计新东方在线大学生业务有望企稳回升。招商证券表示,继续看好东方精选的商业模式。此外,由于增长前景疲软,它降低了教育业务的目标市盈率。整体目标价由20.9港元上调至22.8港元,维持中性评级。 万宏源表示,通过SOTP估值,在中性假设下(直播电商业务采用9倍PS(自营占比提升带动收入提升),大学生业务采用15倍PE),新东方在线目标企业价值为264.93亿港元,对应目标价26.43港元。 网上新东方的股价已经超过了上述券商给出的最新目标价,股价在达到30港元的峰值后也不够激进,退到了29港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靠直播间业务支撑股价和估值的新东方在线转型成功是否言之过早?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取决于未来9个月东方精选的毛利率能否稳定在目前水平,以及GMV能否超越近3个月的业绩。还要看东方精选直播工作室和app的客流量,自营商品的占比。

中金一季度职工薪酬

CICC(601995)8月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回答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人:公司利润增长率交了吗?公司工资是分红的很多倍。公司考虑过投资者的利益吗?考虑到公司是国企,应该为国家和投资者创造价值。 CICC董秘:您好,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并不相同。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可以理解为以前年度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工资总额。一季度工资= 2021年底应付工资+2022年一季度应计工资-2022年3月底应付工资。季度工资包含在损益表的“业务和管理费用”中。公司薪酬制度由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底根据实际业绩进行调整,符合行业惯例。感谢您对CICC的关注! 投资人:秘书长您好:贵公司一季度盈利16.6亿,但是工资几百亿。请问薪酬是否合理,是否涉嫌掏空国有资产,是否损害小股东权益。如果你的公司认为一季度的盈利是股市造成的,是否可以实行市场与薪酬的正相关比例,追究业绩亏损的责任,并从基金经理处追回一定份额的薪酬?如果是超额盈利,多给点奖励!目前贵公司股价跌破发行价,分红只有0.71%,而贵公司全体员工却过着奢侈的生活。请说明合理性! CICC董秘:您好,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并不相同。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可以理解为以前年度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工资总额。一季度工资= 2021年底应付工资+2022年一季度应计工资-2022年3月底应付工资。季度工资包含在损益表的“业务和管理费用”中。公司薪酬制度由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底根据实际业绩进行调整,符合行业惯例。感谢您对CICC的关注! 投资人:贵公司第一季度应付薪酬超过112亿元,位居行业第一,远超高科技的RD行业。请说明整体高薪的必要性?在利润分配上,员工工资的比例远远超过同行业其他公司。是否严重损害股东利益? CICC董秘:您好,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并不相同。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可以理解为以前年度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工资总额。一季度工资= 2021年底应付工资+2022年一季度应计工资-2022年3月底应付工资。季度工资包含在损益表的“业务和管理费用”中。公司薪酬制度由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底根据实际业绩进行调整,符合行业惯例。感谢您对CICC的关注! 投资人:你好,秘书长。2022年一季度,CICC人均薪酬接近100万元,薪酬总额超过100亿元,远高于实体经济。据了解,贵公司员工出差住宿标准较高,高于一些政府机关发布的局级领导住宿标准。出差高标准住宿有什么必要性?如何有效控制员工薪酬和员工报销以保护股东利益?疫情时刻,国家已经减衣缩食,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那么,公司的员工到底做出了什么贡献,才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呢?希望公司能积极回应。 CICC董秘:您好,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并不相同。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可以理解为以前年度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工资总额。一季度工资= 2021年底应付工资+2022年一季度应计工资-2022年3月底应付工资。季度工资包含在损益表的“业务和管理费用”中。公司薪酬制度由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底根据实际业绩进行调整,符合行业惯例。感谢您对CICC的关注! 投资人:你好,秘书长。你的公司如何评定员工的工资?为什么一个月总收入81000多?这么高的员工薪酬,有没有经过中证协研究决定?对于利用中国汇金公司的垄断地位获得的高额利润,CICC应该向员工支付如此高的薪酬吗? CICC董秘:您好,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并不相同。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可以理解为以前年度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工资总额。一季度工资= 2021年底应付工资+2022年一季度应计工资-2022年3月底应付工资。季度工资包含在损益表的“业务和管理费用”中。公司薪酬制度由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底根据实际业绩进行调整,符合行业惯例。感谢您对CICC的关注! 投资人:现在的经济环境在下滑,而你们员工的工资却在逐年提高,远远高于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你们公司的这个行动是不是违背了共同富裕?CICC打算如何实现共同繁荣?如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如何化解金融领域利润上升与实体经济低迷的矛盾?能否进一步惠及实体经济? CICC董秘:您好,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并不相同。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可以理解为以前年度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工资总额。一季度工资= 2021年底应付工资+2022年一季度应计工资-2022年3月底应付工资。季度工资包含在损益表的“业务和管理费用”中。公司薪酬制度由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底根据实际业绩进行调整,符合行业惯例。感谢您对CICC的关注! 投资人:贵公司一季报中,工资支出明显大于利润。合理吗?另外,公司是国企。工资应该由人民监督吗?对那个小男孩停职有法律支持吗?你们公司相关负责人体验过百济神舟的新品吗? CICC董秘:您好,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并不相同。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可以理解为以前年度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工资总额。一季度工资= 2021年底应付工资+2022年一季度应计工资-2022年3月底应付工资。季度工资包含在损益表的“业务和管理费用”中。公司薪酬制度由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底根据实际业绩进行调整,符合行业惯例。感谢您对CICC的关注! 投资方:CICC第一季度净利润16亿,员工工资112亿。这个国企14亿人都有份。为什么他们的工资那么高?革命先烈的血是留给每一个中国人的! CICC董秘:您好,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与一季度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并不相同。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可以理解为以前年度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工资总额。一季度工资= 2021年底应付工资+2022年一季度应计工资-2022年3月底应付工资。季度工资包含在损益表的“业务和管理费用”中。公司薪酬制度由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底根据实际业绩进行调整,符合行业惯例。感谢您对CICC的关注! CICC 2022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0.71亿元,同比下降14.53%;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11.49%;扣非净利润16.0亿元,同比下降12.69%;负债率86.49%,投资收益-59554.76万元。 该股最近90天被11家机构评级,买入评级6家,增持评级3家,中性评级1家;机构过去90天的平均目标价为44.99。近三个月融资净流出3243.81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368.66万,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过去五年的财报数据,证券之星的估值分析工具显示,CICC (601995)在行业内具有卓越的竞争力护城河,盈利能力良好,收入增长良好。该股好公司指数3.5星,好价格指数3星,综合指数3星。(指数仅供参考,指数范围:0 ~ 5星,最高5星) CICC的主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股权销售与交易、自营投资与交易、财富管理、投资管理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活动。

为什么H股的价格那么便宜?

港股便宜的原因:

1、T+0交易制度,是交易灵活,对庄家没有过度的保护。

2、没有涨幅限制的情况下,投资者更为理性,不会出现暴增暴涨的局面。

3、内地的投机者过多。港股更遵循经济规律。

4、内地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比较大。港股相对较小。

还有其他比较复杂的因素。

H股也称国企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因香港英文——HongKong首字母,而称得名H股。)H股为实物股票,实行“T+0”交割制度,无涨跌幅限制。中国地区机构投资者可以投资于H股,大陆地区个人目前尚不能直接投资于H股。在天津,个人投资者可以在中国银行各银行网点开办“港股直通车”业务而直接投资于H股。但是,国务院目前尚未对此项业务最后的开闸放水。个人直接投资于H股尚需时日。国际资本投资者可以投资H股。

海底捞预告净利润下跌90%,券商下调目标价?

是的。3月2日,海底捞开盘下跌,随后转涨,受2020年业绩预告的影响,午盘多空对决激烈,一直在涨跌之间震荡。海底捞业绩公布后,券商先后下调海底捞目标价。其中,中国银河将海底捞评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54港元,相当于较昨日收盘价格(68.85港元)下降21.57%。

花旗表示,海底捞去年下半年业绩令人失望,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55港元,对应20%的下行空间。中金将海底捞目标价下调3%至79.55港元,他们认为海底捞的预测低于预期,因翻台率尚未复苏,而新店扩张速度超预期导致成本上升。

扩展资料

海底捞预告净利润下跌90%

3月1日晚间,海底捞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预期2020年度净利润相较2019年下降约90%,2019年海底捞实现净利润为23.47亿元。此外受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出现汇兑损失约2.35亿元。

海底捞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因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消费场所实施的限制对营运造成重大影响。

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一度停业长达46天,净利润亏损9.65亿元。以此计算,2020年下半年海底捞已经扭亏为盈,盈利约为12亿元。但仍没有恢复疫情之前的水平,据财报显示,2019年下半年,海底捞的净利润为14.34亿元,意味着海底捞2020年下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6.3%。

中国银行发行港币必须和什么挂钩

183.4万播放  |  00:54

183.4万播放  |  00:54

一分钟了解港元

港元[gǎng yuán]

中国香港的法定流通货币

港元或称港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流通货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其正式的ISO 4217简称为HKD(Hong Kong Dollar);标志为HK$。

10元钞票和各种硬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20元及以上港币纸币由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发行。现行流通的钞票面额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硬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1元=10毫=100分。在香港,“毫”是“角”的意思。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3家香港发钞银行于2018年7月24日公布,推出2018版港币新钞票系列。

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中文名

港元

外文名

Hong Kong Dollar

别名

港币

监管

香港金融管理局

发钞行

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相关视频

5151播放|04:07

中信证券:维持百威亚太(01876)“增持”评级 目标价28港元

智通财经

2.6万播放|04:38

为什么香港使用“港币”,而不是直接用人民币?

唯物观up

5026播放|02:05

光大证券:首予名创优品(09896)“增持”评级 目标价25港元

智通财经

5001播放|01:23

安信证券:维持颐海国际(01579)“买入-A”评级 目标价34.66港元

智通财经

5026播放|04:42

家中有这种铜币的,价格已经过百万,买家可能会选择上门收购

华夏古玩经纪人

5031播放|02:01

招商证券(香港):维持比亚迪股份(01211)“增持”评级 目标价387港元

智通财经

5000播放|01:29

国盛证券:维持奈雪的茶(02150)“买入”评级 目标价8.8港元

智通财经

5002播放|02:03

中泰国际:维持海吉亚医疗(06078)“增持”评级 目标价52港元

智通财经

5000播放|01:45

中金:予中国移动(00941)“跑赢行业”评级 中国电信(00728)目标价3.68港元

智通财经

5008播放|01:37

中金:维持奈雪的茶(02150)“中性”评级 目标价升至7.3港元

智通财经

查看更多

简介历史背景港币纸币港币硬币汇率汇率制度2010版港币港元保卫战TA说

简介

香港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因此使港币成为体系健全、币值稳定的货币之一。虽然港币发行历史不算长,区域也不大,但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另有新款紫色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硬币则由金融管理局负责发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发钞银行在发行任何数量的港币时,必须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兑换汇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记入外汇基金账目,领取了负债证明书后才可印钞。这样,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钞票的式样都有版权。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权持有人的许可前,都不能任意复制钞票的式样。在香港多年来有几家机构因为未得钞票版权持有银行的批准而在广告上运用,结果被判支付巨额罚款。

虽然港元只在香港有法定地位,但在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区的很多地方也接受港元。而且,在澳门的赌场,澳门元以外只接受港元。

香港的第一张纸币是1845年由东方汇理银行发行,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能真正的普遍流通。直到1857年,香港政府准许用纸币支付费用,随之许多银行相继开始发行钞票,到1865年有5家银行发行的钞票得到了香港政府的认可,但5元以下的钞票除非特别许可不得发行。真正以港元为货币单位是在1935年11月。

1945年以后,香港地区流通的货币是由三家银行发行的,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有利银行,1元以下的由政府发行。到1959年有利银行被汇丰银行收购,这一时期的港币钞票均由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5元以下硬币由政府发行。1994年中国银行开始在香港地区发行钞票。到2012年为止香港地区有三家银行发行钞票,即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在香港地区发行钞票的三家银行对老版钞票一般不宣布停止流通,而是回笼后不再投放,使其逐步退出流通。自1993年起,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的新版钞票将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图案均由狮头和紫荆花图案所代替。旧版钞票仍可使用,但将会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2010和2018版港币的防伪特征主要有:雕刻凹版印刷[1]、高透光水印[1]、胶印对印、微缩文字、荧光条码[1]、动感光亮图案[1]、开窗安全线[1]、隐形数字[1]等。

历史背景

港元的起始

据考,香港是最先把通货称为“圆”的地方。本来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初,采用英国的货币。但因为当时与中国大陆的贸易主要以银作为单位,使各地的银圆:包括墨西哥鹰洋及中国大陆的银圆都在香港自由通行。后来,政府为更有效规管当地的通货,而采用了银圆为基本通货单位,而银圆一词亦由原先的形容词变成量词。1863年香港首次发行官铸货币,并于1866年在香港成立铸币厂。当时香港生产的一圆银币,都会印上“香港壹圆”四字。这个通货的名称亦由香港传回中国大陆、日本及韩国,并成为各地通货的单位名称。后来铸币厂于1868年关闭,香港改以其他银元作为法定货币。

1935年,因为美国等地的银价上升,引起中国及香港的白银外流。香港政府在1935年11月9日通过货币条例,公布以「港元」作为香港货币单位,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16港元兑1英镑。(中国是在香港通过以港元为货币前的五天,即11月4日宣布放弃银本位,改发法币。)1937年8月1日,终止了各种银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为法定货币。二次大战日本占领香港时,强行以日本军用手票代替港元。战后港元才恢复法定地位。

港元最初与英镑挂钩,但是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减弱,更曾一度大幅贬值,影响香港经济。香港政府于是在1972年6月英镑作自由浮动后,改为将港元以美元挂钩。最初汇率为5.65港元兑1美元。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动。直至1983年,由于香港前途问题引发的信心危机令港元汇价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兑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当时的财政司彭励治宣布港元汇价与美元挂钩,定为7.80港元兑1美元,一直维持。

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乃于2002年起自行印行拾元钞票,并于2007年以试验性质改为塑胶钞票。而港元中的硬币则全部由金融管理局负责发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2009年3月13日,为提高内地和香港(以下简称“两地”)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密切两地经济金融联系,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公布了利用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建立两地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相关细则,对两地支付互通安排的业务范围、内地银行通过两地支付互通安排汇往香港银行的支付路径、两地跨境退汇业务的报文格式和两地跨境转汇业务收费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纸币

香港最初的纸币是在1845年由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在1935年政府通过货币条例以前,很多银行都有发行纸币,但这些纸币主要作商业上的交易。政府只接受部分银行的纸币为合法通货。1935年以后,政府授权汇丰银行、有利银行(其后被汇丰银行并购)及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其后辗转易名为渣打银行)发行五元以上的港元纸币。而面额一元及以下的港元纸币则由香港政府发行。香港政府在1975年发行五元硬币后,五元纸币停止发行。1990年代政府发行十元硬币,银行之后亦停止发行十元纸币。后来,中国银行亦成为香港其中一间发钞银行。2002年,政府再度由金融管理局发行十元纸币。

政府在1995年前曾发行一分的纸币,其目的为方便找赎及用作缴付公共服务账单的仙额。这些纸币在1995年10月1日之后不再被接受为合法货币。

10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20元及以上港币纸币由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发行。流通的钞票面额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

关于CICC:维持东亚银行中性评级目标价10.4港元和东亚银行牌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