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证协披露,今年首批IPO配售对象黑名单共有60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配售资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新股中签未缴款会怎么样?新股中签之后再缴款,不再像以前一样用现金购买新股。但是新股中签未缴款的现象更容易出现,这会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股中签未缴款会怎么样
中证协发布的三项修订后IPO相关自律规则,对于参与网下新股申购的投资者管理较此前严厉了不少。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股获配后未及时足额缴款的配售对象,将在一定时期内被限制新股申购。
中证协发布修改后的《IPO配售细则》中规定,在网下申购和配售过程中,主承销商发现配售对象存在违法违规或违反《IPO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行为,以及存在不符合配售资格的、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获配后未恪守持有期等相关承诺的、协会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应当及时报告协会,协会将其列入IPO网下投资者黑名单中。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在进行网下申购时,一旦获配成功,如果未及时足额缴款,对应的配售对象将被报告到中证协,将被中证协列入IPO网下投资者黑名单。这些配售对象将面临3个月至12个月禁止参与新股网下申购的限制。
也就是现在的股市新股规定,如果新股中签未缴款将会被列入黑名单,以后申购新股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新股弃购“常态化”的背后:弃购原因五花八门
来源:中国网 2017
在A股市场,打新一直是稳赚不赔,新股上市后动辄十几个一字板的神话也在不断上演。可新股中签却似“中彩票”一般难,因此凡中签者无不拍手称快。但却有这么一群投资者,出现了新股弃购现象,更为悲催的是还有不少人因为弃购而上了监管的“黑名单”。今年发布的全部六批黑名单中共有235个配售对象上榜——新股弃购出现“常态化”。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个人投资者应避免疏忽、机构投资者自身做好内控之外,监管部门同样应当积极应对。“建议适当延长交款时限,通过采取重罚、加大通知服务等多举措并举,减少弃购情况的发生。”
大型机构、知名牛散上弃购黑名单
10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称“中证协”)颁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黑名单公告》(以下称“《配售黑名单》”)(2016年第6号)文件,这是今年以来中证协第六次颁布《配售黑名单》。在该份文件中,中证协把今年下半年以来参与丰元股份、哈森股份、海波重科等12只新股并在网下申购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61个股票配售对象列入了监管黑名单,其中国信证券、国泰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等多家机构投资者均“榜上有名”。
据记者了解,中签新股弃购最主要为“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和“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两种情况。根据中证协今年1月8日最新修订通过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的相关规定,有效报价的网下投资者未参与申购或者获得初步配售的网下投资者未及时足额缴纳认购款的,将被视为违约并承担相应责任,主承销商将违约情况报中证协备案,协会将其列入黑名单6个月——换言之,上述61个配售对象自即日起,6个月内不能参与任何新股申购。
对此,记者致电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客服热线,得到的回复是,该基金产品违规属实,但放弃申购的具体原因不属于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范围。不过该工作人员随后对记者表示,上榜黑名单并不会影响基金产品的“打新”动作,在对网下申购作出限制之后,该基金产品依旧可以继续参与网上申购。
其实,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弃购行为并非市场个案,记者发现,中证协今年以来公布了六批《配售黑名单》,其中不乏诸多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中证协发布的全部《配售黑名单》中,自然人账户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记者发现,违规的自然人账户中不仅有多名知名牛散,亦不乏多位专业打新人士。例如,在10月18日最新发布的《配售黑名单》中,违规自然人账户有42个,占比近七成,而作为早期的牛散代表,陈学东、陈学赓两兄弟同时登榜,昔日的“权证大玩家”邹瀚枢也被“点名”。
就职于某券商的研究员张少峰(化名)认为,设置《配售黑名单》的根本初衷在于避免发行失败。他对记者表示:“网下配售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每个参与网下配售的投资者申购份额也会比较大,如果这些投资者出现大规模的弃购会导致发行失败,这比网上弃购的影响要恶劣很多。”
弃购原因五花八门
新股暴利神话让所有投资者羡慕不已,中签新股更是可遇不可求,相比而言,这些网下配售对象频频弃购新股的做法实在有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记者发现,对于配售违规的原因,黑名单中的机构投资者多以“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为主,而“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则大部分发生在个人投资者身上。
在保荐承销领域深耕多年的唐烁(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现行的发行规则,参与网下配售的投资者,需要在交易所新股申购平台上在询价阶段就输入相应的报价和对应的申购数量,但不需要准备申购资金。“因此‘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的违规操作者都是只在交易所系统上提供了一个价格,但未提供对应的申购数量。”而对于“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唐烁则解释称,即在网下申购成功后,未按时足额缴纳申购款。“这也是今年以来网下发行新股过程中自然人投资者普遍存在的弃购原因。”
对于配售对象频频出现弃购新股的行为,唐烁认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对表示,部分基金出现了大规模弃购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在最后申购或者缴款的时候出现了技术性问题。“这种情况就说明机构本身的内控和风控做得不甚健全,当然,作为整个基金的主要管理者,申购失误的时候基金经理也难辞其咎。”
“此外,对于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小型投资机构来说,存在跟风胡乱报价的情况,但是中签之后却突然发现手里并没有那么多(可供申购的)资金,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唐烁告诉记者。
而相比于“提供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的违规行为,出现“未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的情况最令承销商头疼。对此,有承销商表示,每每这个时候,投资者总是电话向投行诉苦,各种理由都有,车祸、生病、睡过头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请投行别把他们提交到中证协进入黑名单。
其实,不仅仅是网下配售,网上配售弃购的情况同样不胜枚举。其中,第一创业被网上投资者弃购65.3万股,杭州银行则有55.46万股被抛弃,而对于IPO新规正式实施以来发行股份数最大、中签率最高的江苏银行来说,更是有298.59万股遭遇弃购,作为联席主承销商的中银国际和华泰联合将以2054.24万元包销这被放弃的股份。据了解,这种网上弃购的违规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忘记或有事耽搁缴款,配售成功后在该缴款时没去缴款;另一种则是以为账户里资金足够,事实却是资金不足形成弃购。
对此,记者特地走访了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东吴证券、开源证券等多家券商营业部,了解到大部分券商都会在新股缴款当日电话联系所有的中签投资者,有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毕竟中签可是件难得的大喜事”。不过,即便如此,网上配售遭遇弃购的情况依然在持续——10月18日网上申购的新华网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发行结果公告》显示,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有16.51万股,放弃认购金额457.23万元。
解决弃购问题须对症下药
对于如何解决新股频频遭遇弃购的问题,本刊特约作者胡东辉曾撰文《IPO配售对象黑名单有点冤》(详见本刊第82期),在文章中,他表示新股申购T+2的缴款时限实在太短,建议改为T+4缴款,给投资者留出充足的备款时间。而与胡东辉观点类似,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对于申购者而言T+2缴款时间可能确实有些太短,建议延长交款时限。此外,他还建议监管部门“软硬兼施”,通过加大通知服务、采取重罚等多举措并举,减少弃购情况的发生。
张少峰则认为解决弃购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他对表示,网下申购机构之所以频频出现弃购,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大多为代客户持有资金、代客户申购,一旦机构手中不具有充足的资金,除了机构自营盘,其余的资管产品往往需要联系客户把这笔资金补足。“在T+2的条件下缴款时间十分有限,资金在交割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几道清算的手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无法缴款。所以对于参与网上配售的机构投资者,在申购之前应预留足够的资金,当遇到发行量比较大的股票,比如银行股时,这一点更需要注意。”
而对于网上的个人投资者的弃购原因,张少峰则认为很有可能是投资者对制度本身不是很了解,申购后忘记缴款,为减少这些无辜弃购情况的发生,个人投资者所属的营业部可以适当加大服务力度。
此外,加大监管力度也是外界谈到减少弃购行为的措施时屡被提及的话题。记者了解到,目前的弃购现象虽时有发生,但随着目前监管力度的加大,与早期的“恶意弃购”相比,目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唐烁对表示,前几年,部分询价机构会和上市公司、承销商结成利益联盟,在网下申购时,哄抬报价,促使其他机构不得不跟进报以高价。“而承销商在获得高额佣金后,在最后阶段,会将与自己结成联盟的券商报价剔除掉,令同盟避免被高报价套牢,承销商会以其他形式来与同盟分享利益,这就形成了弃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
在接受采访时,唐烁坦言,其实几年来监管部门对于投行业务的监管政策一直在趋严。“首先,在黑名单制度下,如果机构报价却没有缴款,随后就会被协会通报,在6个月内就失去了新股申购的资格;此外,现在新股的定价机制基本都是所谓的‘窗口指导’,将价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像之前询价之后再确定发行价格,现在询价与不询价基本没有任何意义了,最终发行就是23倍左右的市盈率,所以这就导致询价产生的特殊利益失去了生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2日深交所新股发行培训中,交易所指出如网下配售投资者同时申购两只及两只以上新股,只要其中一只出现弃购,当日其余申购均视为无效,这也就意味着网下申购的弃购行为将采取“连坐”的惩罚,无形中增加了网下弃购的成本。对此,申万宏源研究员林瑾认为,虽然投资者目前出现弃购的现象更多地是出于疏忽,而非主动“挑肥拣瘦”,但交易所采取“连坐”的惩罚也旨在警示网下投资者必须重视网下申购这一投资行为,不能因无需预缴款而就随意地浪费“资源”。
------
个案
嫌价格贵中签后想弃购
经耐心做工作才同意缴款“真不可思议,我们想中签中不到,有人竟然中签了不想要!”虽然步长制药正在上演打新股暴赚的神话,但是记者了解到,扬州竟然有一位股民中了签,但是却“不想买”。
“这次我们营业部就有位股民中签了步长制药, 这是一位老股民,年纪较大,也很少来营业部,我们想马上通知他,却发现他以前留的电话号码打不通了,后来我们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他,这位大爷却告诉我们,这个股价格太贵了,他不想要了,怕买了以后要亏本。”申银万国证券扬州营业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最近就遇上了这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原则,营业部工作人员耐心做工作,最终老大爷才同意缴款,从而避免了一次大的损失。事实上,虽然新股中签后基本都能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每只新股最终都会发生一些“弃购”的现象。以步长制药为例,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15.95万股,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8834股。不过,多数情况下,“弃购”都是因为股民不知道自己中签,而账户中余额又不够,所以被当作放弃处理了。
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扬州不少证券营业部都推出了给中签股民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的服务,一旦有股民中签,营业部会主动打电话提醒缴款。
“但在联系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因为换电话等原因联系不上的股民大有人在,很多时候为了联系上一位股民需要费不少工夫。”申银万国证券扬州营业部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已经与金融、产业、科技等形成相互支持促进的循环体系,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十三五”期间,河北证监局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服务实际经济能力,推动河北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据河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河北已形成包括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版、区域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更加凸显,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更加多样。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记者从河北证监局获悉,与“十二五”期末相比,截至2020年11月末,河北上市公司数量为60家(其中主板36家、中小板11家、创业板13),增加7家,全国占比为1.46%,居全国第14位,有6家企业IPO过会待发。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202家,增加104家,全国占比为2.45%,居全国第12位。区域股权市场(石交所)挂牌公司数量为673家,增加474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河北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049.7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1031.67亿元,增长100.01%。
河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2020年为例,河北证监局全年完成12家公司的辅导验收,年内首发上市3家,公开发行并晋级精选层2家,另有过会待发行企业6家,科创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精选层均有企业发行或过会,新三板精选层首批挂牌、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河北均有企业在列,康泰医学(医疗器械类)、润农节水(土木工程建筑类)、固安信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类)均填补了河北上市公司在相应行业类别的空白。
融资方面,“十三五”期间,河北股权融资额1908.15亿元、债券融资额2490.28亿元,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分别增加840.44亿元、1829.28亿元,分别增长78.71%和276.74%,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更加凸显。
河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河北证监局全面落实注册制改革要求,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截至今年11月末,全年河北直接融资986.28亿元,同比增长26.06%,其中股权融资457.25亿元、债券融资502.82亿元、资产证券化融资26.21亿元。
持续发力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
“十三五”期间,在河北证监局的努力下,河北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截至2020年11月末,河北新三板挂牌公司融资额由14.80亿元增加到67.69亿元,增长357.36%。区域股权市场挂牌公司融资额由2.50亿元增加到183.52亿元,增长约72倍。河北私募基金管理人127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520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加424.77亿元,增长446.04%。
在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方面,河北证监局持续发力。“十三五”期间,河北证监局严格落实“零容忍”方针,联合公安等部门对各类证券违法活动保持执法高压态势,稽查办案质效逐年提高。“十三五”期间,稽查立案14件,办结11件,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加6件和3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72件、行政处罚7件,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加53件和5件,分别增长588.89%和500%。采取日常监管措施295件,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15件,增长269%。
河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河北证监局快查办理“总对总”机制移送重大A类案件2件,办理案件9件,协查案件12件,协调公安部门处置暴力抗法1起。积极开展“股市黑嘴”“非法荐股”“场外配资”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开展宣传教育,广泛进行线索摸排,通过河北证监局在外网公示非法机构3批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河北证监局扎实强化精准监管、有效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业机构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其中,行政许可审批数量由“十二五”时期的196件大幅下降至36件。
据河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11月末,河北有证券公司1家、分公司39家、证券营业部252家,较“十二五”期末分支机构增加55家,增长23.3%;证券投资咨询机构5家;期货公司1家、分公司10家、期货营业部36家,较“十二五”期末分支机构增加9家,增长24.32%。
上市券商队伍有望添新员。近期,信达证券、财信证券等多家券商IPO进程均有新进展。
据证监会官网,信达证券将于6月30日上会。近期,财信证券IPO申报材料获受理,开源证券、华宝证券IPO相关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
拟上市队伍中的几家券商各有特色:信达证券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司(AMC)系第一家证券公司;财信证券注册地在湖南,与方正证券、湘财证券一同组成湖南本土三大券商队伍;开源证券以新三板业务见长;华宝证券作为中国宝武旗下证券公司,致力打造聚焦钢铁生态圈的特色券商。
近年,中小券商上市潮持续涌动。除上述四家外,东莞证券、首创证券、渤海证券IPO事宜也均在推进。
信达证券“冲A”
若IPO进展顺利,信达证券将成为国内继东兴证券、长城证券之后的第三家AMC系上市券商。
证监会网站显示,在6月30日的发审会上,信达证券是上会企业之一。公司拟登陆沪主板,保荐券商为中信建投证券。
成立于2007年9月的信达证券,注册资本15.11亿元,具有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资格等业务资格。据天眼查,中国信达(01359.HK)为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87.42%。
从行业排名来看,公司资产、业务情况多处于中上游。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021年度,信达证券总资产573.12亿,排名39/106;净资产120.02亿,排名50/105。
盈利能力上,据中证协口径,去年全年,信达证券营业收入25.77亿,排名42/106,位于中原证券(25.93亿)和西南证券(25.19亿)之间;净利润11.72亿,排名37/106,与之接近的是华创证券(11.76亿)。
主要业务方面,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均排名行业中上游。去年全年,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分别实现营收9.18亿、4.57亿,排名行业第39位、36位。不过,信达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排名靠后,去年实现1.04亿营收,排名39/47。
早在2020年,信达证券“奔A”就有动静。
当年8月初,中国信达公告称,拟拆分旗下控股子公司信达证券上市;同年12月初,中信建投证券完成对信达证券的上市辅导;12月下旬,中国信达称,此前向上交所递交了信达证券分拆上市的申请已获证监会受理。
据招股书,信达证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73亿股,募集资金投向进一步巩固传统经纪业务、扩大资本中介业务资金配置规模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信达证券动作频频,先有两名掌舵人履新,再是数十亿增资计划推出。
2019年5月,信达证券迎来新任董事长及新任总经理,信达资本原董事长肖林担任信达证券董事长,银河证券原首席财务官祝瑞敏担任信达证券总经理。
财信、开源等IPO进程推进
财信证券IPO进度更新。6月24日,证监会披露,财信证券IPO申报材料已于22日获得受理。公司拟登录沪主板,保荐券商为华创证券。
成立于2002年的财信证券,注册资本66.98亿元。截至去年年底,公司总资产超650亿元,净资产超140亿元,拥有全业务牌照。
财信证券股东背景强大,是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系湖南省唯一的省属国有控股证券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目前有三大股东,分别是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新余财虎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市润泽灯光音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6.49%、2.02%、1.49%。
从业绩表现来看,近三年,财信证券业绩逐年增长。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62亿元、21.06亿元和28.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6亿元、5.33亿元和8.39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同比大增逾五成。
业务上,财信证券在债券承销、固定收益投资、互联网金融等业务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和经营特色。从业绩贡献度来看,经纪业务是营收主力,去年全年该业务实现营收13.11亿元,占总营收的46%。
今年1月2日,财信证券官网宣布,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为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被认为是公司上市前的重要举动。
IPO获受理的开源证券,则以新三板业务见长。
开源证券是一家区域券商,总部位于西安市,控股股东为陕煤集团,实际控制人是陕西国资委。2015年,开源证券挂牌新三板,2018年摘牌,转向A股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开源证券新三板业务突出。据公司官网数据,北交所、新三板业务方面,开源证券持续督导公司数量超过600家,居行业第一,做市股票数量排名第一,2021年连续四个季度执业质量排名第一。去年11月中旬北交所开市之际,开源证券保荐同心传动等5家企业首批上市。
据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2021年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2021年度,101家证券公司中,申万宏源等20家证券公司为一档,开源证券得分152.85排第一,申万宏源、安信证券分列二三位。
2021年,开源证券营收27亿,利润总额6.81亿,同比下降4.76%和16.02%。
其中,做市业务营收7952.58万元,同比增长291.2%;衍生品业务营收3337.2万元,同比增长584.5%;证券经纪业务5.76亿元,同比增长109.76%。
不过,开源证券多项业务收入下滑。从2021年情况来看,资管、投资、投行业务营收下滑幅度均在两成以上。
行业排名上,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规模分别位于行业第56位、43位及42位;营业收入排名第47位,利润总额排名第64位,均位于行业中游。
首创证券等排队中
近年,中小券商上市热情高涨。除上述3家外,东莞证券、首创证券等均在推进IPO进程。
今年2月24日,东莞证券过会,七年IPO长跑成功上岸,公司有望成为年内首家新上市券商,A股第49家上市券商。
首创证券和渤海证券的IPO申请分别于2021年9月、12月获得受理,目前均处于预先披露更新。
也有券商IPO折戟。据证监会官网,万联证券终止审查决定时间为2022年3月16日。
万联证券原拟登陆沪主板,保荐券商为瑞银证券,早在2019年7月公司即完成招股书预披露。2020年4月,证监会发布对万联证券IPO的首次反馈意见。
然而,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等待后,万联证券IPO最终折戟。据公开报道,万联证券称,鉴于战略规划调整,经审慎考虑,并与发行申请相关中介机构充分研究,决定撤回本次A股发行申请。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重启A股发行申请。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华金证券、申港证券、东海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在筹备上市,目前处于IPO辅导备案中。
赞
Rpo配售黑名单股价不会涨,因为rpo配售是黑名单了,是对股价造成利空消息,这样股价就会跌,不会涨
中证协披露,今年首批IPO配售对象黑名单共有60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配售资格、中证协披露,今年首批IPO配售对象黑名单共有60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