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卓创资讯:1月份猪价持续下跌,2月份短暂触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年一月份猪价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是的,据介绍,去年12月份至今,全国猪肉价格呈现震荡上涨走势,2021年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每公斤52.99元,环比和同比都是上涨。这主要是南方市场腌腊灌肠全面启动,加上元旦节日提振,消费终端整体需求有较大提升。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年前消费端对猪肉需求相对旺盛。在节后需求归于平淡,供应也会有所减少,供需两低的情况下,价格将会整体走低。
卓创资讯猪肉行业分析师马丽媛认为,到2021年底生猪存栏量将恢复到80%,2021年需求提升幅度有限,预计2021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将呈现持续下降的一个走势,均价将明显低于2020年。
扩展资料:
有关数据显示:
2015年-2019年,我国生猪产量呈现波动下降状态,2019年我国生猪产量实现4225.31万吨,较2018年同比下降21.25%。主要原因在于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我国生猪产量降低,生猪价格创历史新高,价格过高导致人们对生猪购需求降低导致的。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生猪产能过度下降影响,猪价持续高位运行,猪肉产销缺口预计同比扩大32.7%。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生猪产量2838万吨,较2019年同期下降10.80%。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资讯-专家:预计2021年猪价向下走 均价低于2020年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显示,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1
农业农村部12日发布,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
从生产方面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光华:去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49亿头,同比增长10.5%。这些存栏生猪会在之后的6个月,也就是今年的1月份到6月份,陆续出栏上市。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猪肉市场供给必然处于高位。
从消费方面看,根据对部分屠宰企业的监测,2月第2周屠宰量为330万头,3月第1周增加到480万头,但与春节前每周平均620万头的屠宰量相比,下降很明显,表明春节后的猪肉消费明显偏弱。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光华:当前的生猪生产和供给充足,但需求收缩,阶段性过剩较为明显。
生猪价格持续下行 养殖企业陷入亏损
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显示,目前,受供应增加和消费季节性减少双重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行,价格处于2020年以来的低位,养殖企业陷入亏损。
监测数据显示,2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4.06元,已经跌破平均养殖成本线,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150元,上周又跌到每公斤13.21元。
而猪肉批发市场上周均价为每公斤18.42元,环比跌3.3%,同比低52.2%,已连续4周下跌。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点,养殖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光华: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3、4月份猪价可能跌至每公斤12元左右的谷底,养殖亏损程度还会加大。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能够紧盯市场、控制成本、防好疫病、踏准节奏,挺过近期生猪生产经营相对困难的阶段。
生猪价格持续走低 四项举措稳定生猪生产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受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养殖场户很有可能会加速淘汰 能繁母猪,为此,将采取四项举措,调控生猪产能,稳定生猪生产。
一是强化预警。持续跟踪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月度存栏信息,加强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在3、4月份市场供应宽松时期顺势出栏肥猪、不压栏。
二是稳定政策。督促地方保持用地、金融、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杜绝在政策上出现反复,稳定行业预期,坚定行业信心。
三是稳定产能。及时出台有针对性保护基础产能的措施,防范过度淘汰能繁母猪的风险。
四是防好疫病。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加强检疫、调运、屠宰等环节监管,扎实推进分区防控,统筹推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防止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逆转生猪稳产保供形势。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光华:紧盯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督促地方严格落实省负总责要求,根据需要适时研究出台地方临时补贴救助措施,加强与冻猪肉储备调节政策协同,形成调控合力。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2
今年3月份以来,受整体猪源供应充足,猪肉消费动力不足,叠加饲料成本再创高点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生猪市场漫长的下跌周期仍在继续磨底。据卓创资讯监测,3月上旬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参考12.32元/公斤,较2月下旬均价下滑1.50%。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消息称,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行,养殖企业也陷入亏损。目前生猪价格处于2020年以来的低位,养殖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150元。
进入3月,生猪养殖行业的亏损仍在继续加剧。据卓创资讯监测,3月上旬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值持续下滑,盈利均值为-273.02元/头,环比2月下旬下降9.28%。
农业农村部:目前猪价正处于第三次价格下行探底过程中
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显示,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生产方面,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屠宰方面,2月第2周屠宰量为330万头,3月第1周增加到480万头,但与春节前每周平均620万头的'屠宰量相比,下降很明显,表明春节后的猪肉消费明显偏弱。
“去年底4.49亿头的生猪存栏会在之后的6个月,也就是今年的1月份到6月份,陆续出栏上市。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猪肉市场供给必然处于高位。当前的生猪生产和供给充足,但需求收缩,阶段性过剩较为明显。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如是说。
在生猪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在2月份已经跌破平均养殖成本线,猪肉批发市场均价也已连续4周下跌。
在陈光华看来,猪价的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3、4月份猪价可能跌至每公斤12元左右的谷底,养殖亏损程度还会加大。本轮猪周期自2020年全年到2021年初高位运行后,已经在2021年6月下旬和10月第二周经历过两次下行探底,现在正处于第三次价格下行探底过程中。
“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能够紧盯市场、控制成本、防好疫病、踏准节奏,挺过近期生猪生产经营相对困难的阶段。”陈光华说。
市场悲观情绪短期仍将加剧?
从刚刚过去的周末来看,全国猪价以弱稳为主。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3月13日,国内生猪均价11.86元/公斤,比上一日下跌0.01元/吨。
从期货盘面来看,自俄乌事件以来,生猪期货已由2月21日的14210元/吨跌至3月11日的13130元/吨,下跌幅度达7.6%。方正中期期货饲料养殖组组长侯芝芳告诉记者,生猪期价目前已经升水排列,反应市场预期已经发生转变,周期见底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从当前生猪市场的利空因素来看,格林大华期货生猪分析师张晓君表示,目前国内多地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终端消费低迷,白条走货欠佳。同时,当前生猪去产能不及预期,养殖产能也仍将继续兑现。
从利多因素来看,张晓君说,首先是俄乌局势推升原料成本,猪粮比下行压力仍存,后续收储预期不减,当然若收储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则收储利多仍然有限。其次是国内养殖利润再进入深度亏损,养殖户抗价情绪升温,北方部分屠企增加分割入库比例,冻品库容率持续提升。
“此外,我国能繁母猪数量在2021年6月份达到4564万头,达到了年内最高水平,7—8月份都保持在4500万头以上。按照猪的生长繁殖规律,能繁母猪数量能显著影响10个月后生猪的供应量,因此对应2022年3—5月份母猪的潜在供应量会达到峰值。预计2022年5月份之后随着生猪供应量的减少,生猪价格有望逐步企稳。”侯芝芳说。
在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高级分析师徐盛看来,总体而言,目前生猪供需博弈剧烈、下游需求不足而供应充足,中长期去库存仍需时间,而随着饲料价格上涨,预计短期内市场悲观情绪或将加剧。建议短期投资者可逢回调买入2205合约并在反弹后止盈,长期投资者可以等待市场情绪最悲观后再择机入场做多。
张晓君表示,后市生猪价格的走势仍需继续关注国家收储时间窗口、终端消费变化、行业产能去化速度、新冠疫情防控和生猪疫病防控等多重因素。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3
据财经网报道称,农业农村部近日给出公告称,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这个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3、4月份猪价可能跌至每公斤12元左右的谷底,养殖亏损程度还会加大。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能够紧盯市场、控制成本、防好疫病、踏准节奏,挺过近期生猪生产经营相对困难的阶段”。
从生产方面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
猪肉批发市场上周均价为每公斤18.42元,环比跌3.3%,同比低52.2%, 已连续4周下跌。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点,养殖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
陈光华介绍说,此轮猪周期,生猪价格自2020年全年到2021年初高位运行后,已经经历过两次下行探底。第一次是在2021年6月下旬,第二次是在2021年10月第2周, 现在正处于第三次价格下行探底过程中。
020年全国生猪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属于猪周期顶部周期阶段,2021年生猪价格则下行明显,处于周期下行阶段,价格走势季节性显著。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最高点为1月14日36.78/公斤,环比涨幅8.88%,同比降幅0.81%。最低点是10月8日10.54元/公斤,环比降幅21.57%,同比降幅达66.68%,较今年最高点跌幅71.34%。前期猪源相对紧缺,2021年初生猪价格呈高位运行,后因养殖端补栏积极造成生猪过于充足,从而导致猪价10月份逐渐探底后触底反弹。截止至2021年12月27日,全国生猪均价16.26元/公斤,环比降幅9.52%,同比降幅54.40%,与往年生猪价格走势相反。其主要因为市场猪源依旧充沛,需求难以支撑。那具体供需是如何?
2.能繁母猪存栏量增至高位回落
从供应来看,据卓创资讯166家样本企业监测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加,图2所示7月份达到年内高峰590.96万头,较年初上涨34.23%,同比涨幅58.16%。随7月份过后开始触顶回落,反应养殖端或情绪略微恐慌,而加快能繁母猪淘汰进程。截止到2021年11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达512.50万头左右,较2021年最高点跌幅13.28%, 较年初1月份涨幅16.41%,供应方面来看2022上半年生猪存栏或依旧充足。卓创资讯根据猪周期和能繁母猪样本监测存栏推算,或2022年4-5月份到达生猪价格低洼区。那需求是怎样?
3.生猪开工率走势震荡上行
从需求端来看,2021年全国开工率呈回落后略微震荡上行走势,上半年最高点出现在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开工率达35.09%,环比增幅58.63%,春节前备货情绪提振全国生猪市场。随后开工率呈直线下滑走势,最低点于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七)开工率达12.73%,较高点降幅63.72%,环比降幅43.22%,反应市场需求被提前消费后逐渐转弱。截止至12月24日开工率达34.37%,较高点降幅2.05%,同比涨幅31.28%,随天气降温和腌腊需求提振,需求或逐步利好。但因今年春节提前,需求或被提前透支,卓创资讯预计2022年1月开工率或震荡上涨后回落。
4.2022年或猪周期触底回升
综合而看,根据卓创资讯监测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推算,2022年上半年供应依旧较为充足。2022年生猪价格低点导致开工率仍有提升空间,需求虽比往年提振,但难改供给大于需的现状。卓创资讯预计上半年生猪价格或延续下滑趋势,据2021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反应及10个月成长周期推算,或到2022年5月份之后产能逐步缩减,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生猪价格或逐步回升。
从今年一月中旬开始至今,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已持续3个多月。两年前的6月,是上一轮生猪养殖业盈利的高点,那时一头猪能赚到1000元,那目前养殖户的效益如何?是不是又遭遇了“价高伤民,价低伤农”的猪周期的怪圈
猪价跌破成本 养殖户一头猪亏300元
吴景森在天津市宁河区经营着一家存栏40头母猪的小型养殖场,每年出栏生猪700头左右,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对着体重日渐增大的肥猪愁眉不展。他说,生猪价格从年初的每斤7.5元一路下滑,目前生猪的出栏价格已经跌破五元,是近八年来的最低点。
吴景森说,猪价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累计降幅三成以上,本轮猪价下降速度和幅度都出乎意料,也是他养猪十几年当中没有遇到过的,价格下滑直接带来的是利润下滑,去年一头猪可以赚二三百元,行情最好的2016年每头猪的收益更是超过了八百元。而如今生猪养殖已经跌破成本线,饲料费、防疫费用以及管理、人工费加起来,养殖成本每斤在6.2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现在出栏一头猪亏损300元。不仅如此,由于猪价持续下跌,前来收猪的经纪人也越来越少,这天中午他一连打了三四个电话才约来一位猪经纪。
天津市宁河区生猪经纪人 陈勇贵:你这猪我捡大的挑,我给你四块八毛钱,现在市场的猪好收吗?有的是。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全国生猪价格从2018年1月第二周每斤7.69元,连续下跌16周,5月第一周每斤是5.3元,累计跌了31.1%,同比跌了31.1%,猪粮比价已经跌破成本线,生猪养殖开始出现全面亏损。
产能过剩 养殖户自救止损
采访中养殖户纷纷表示,猪价跌的太快,即便现在减产也跑不过猪周期。那么这一轮“猪坚强”为何倒下?生猪价格为何急速变脸?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养殖户都是在2017年扩大了养殖规模,河北唐山的石广强就是其中一员。
记者见到石广强的时候,他正在扩建的养殖场指挥工人干活,尽管是去年投资3000多万建的新厂房,但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之所以工程进展缓慢,和石广强的犹豫情绪有关。
河北省唐山市生猪养殖户 石广强:早早建成也上不了猪,上猪也是赔钱。
石广强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价格,扩栏一头母猪他要赔近5000块钱。所以索性先不扩栏,但新建的厂房空着也不是事,所以就有一搭没一搭先做些基础工作。
而他的失算源于2016年猪肉价格的高企,当时每头猪的净利润能达到一千块钱左右,看到这样的行情,2017年, 他憋足了劲准备把原来的700多头母猪扩栏到2300头,还没等扩建的厂房落成,猪肉价格就一路下跌,扩栏的事只好先放一放,而像他这样的情形在当地并不少见。
和石广强停止扩栏止损观望不同,赵军涛只能从自己的生产规模下手,减少亏损,现在自己的养殖场拥有2000多头母猪、出栏量最高能到6万头仔猪,从今年开始,出货量明显减少。
河北唐山市富远种猪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赵军涛:去年,每周能出栏1200头左右,今年我们只能是六七百,下降一半。
量价齐跌使得赵军涛措手不及,现在只能采取自救行为,计划淘汰三分之一左右的母猪。
河北唐山市富远种猪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赵军涛:淘汰一些产能低下的母猪,提高一些劳动效率,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在这种行情上能生存下来吧。
猪价总体呈周期性下降 继续大跌可能性不大
猪周期频频伤农,怎样才能提前抵御猪周期的风险,做到有备无患呢?下面是业内人士的观点↓↓↓
专家指出,由于前期高价刺激了2016年、2017年生猪的补栏,特别是大型养殖企业产能扩张较快,中国7家上市养殖企业2017年出栏量同比增加30%,今年以来生猪产能更是处于高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生猪出栏19983万头,同比增长1.9%,猪肉产量1543万吨,同比增长2.1%。
农信互联生猪分析师 夏晨丰:养殖效率的提升,就会导致2018年甚至2019年生猪供应整体呈现一个稳步增加的状态,进口仍然处于一个高位,占总体供应的3%左右。
专家分析,由于市场供给充裕的局面短期内仍将持续,预计今年的猪价总体处于周期性下降通道,但是猪价继续大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卓创资讯农业研究院研究员 王程程:消费面整体处于相对偏弱的态势,屠宰企业鲜品销量同比减少10%以上,对生猪消化速度缓慢,市场供大于求状态难有改观。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 唐珂:预计今年的猪价总体处于周期性下降通道,呈低位振荡走势,但继续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表示,破解“猪周期”除了推进规模化养殖,还需健全大数据等信息服务,加快完善猪价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尽可能为有关部门和养殖户应对市场提供更多的信息。
养猪不易,别乱找风口!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表示,大家千万不要追风口,养猪特别不容易,特别是养健康的猪,有机的猪,品牌的猪,那是高科技,我经常跟他们讲说,养猪是高科技,高风险。
中国曾经有一个钢铁企业,当年钢铁亏损的时候,圈了很多地,准备养猪,我说你们连钢铁都做不好,还想养猪,要真养好的话,更不容易,记得网易丁磊就说我也要做,过了多少年,他才养出来,他是不容易的,所以千万不要追风。
而且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懂养猪是什么,以为农民能干的事儿,我当然我能干成,可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个里面科技含量比较高,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说包括中国人老讲风口,我觉得还是扎扎实实,在自己能够擅长的行业里面做才可以,你乱找风口的话,真的,风吹下来,掉下来的就是你,不是猪肉。
关于卓创资讯:1月份猪价持续下跌,2月份短暂触底和2021年一月份猪价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