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盈利能力持续下滑,67家房企预亏超千亿,以及2020房地产亏损排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因为居民收入降低导致消费降级,越来越多意向群体开始持观望态度。
8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5190亿元,房企业绩延续低迷。
据相关机构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百强房企业单月销售操盘金额达5190.1亿元,同比降幅达32.9%,环比基本处于持平状态,降幅收窄6.8个百分点。据专家介绍,现阶段在各地落实一城一策的重要节点上,供需两端也在进行积极调整,总体上而言,房地产行业进入到房屋销售提振关键时期,营销和交易环境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
同时根据其他机构发布数据显示,年内房地产市场百强房企销售额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销售额超超千亿的房地产企业比去年同期减少14家,只剩下10家。
房企业绩为什么越来越差?
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在国家坚持房住不炒政策之下,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属性在逐渐褪色,而各地烂尾楼风波,又让消费者内心充满惶恐。在各类原因综合影响下,现阶段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也不看好。
收入下降导致的消费降级。
在现阶段经济环境影响之下,很多普通群体都已经出现了收入下降的状况,甚至出现了被裁员的文化。这就导致哪怕本来有一定购房意愿,现在也只能选择先观望。
收入下降所导致的消费降级会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房地产市场只是其中一项。
消费者购房理念的改变。
曾经的购房群体,或出于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或出于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等各类目的选择购房,而现阶段有购房需求的人群购房理念已经发生极大改变。很多人不愿意承担高额房贷,更不愿意接受巨大压力,他们喜欢更随性的生活,不希望被房贷所束缚。
在各类因素综合影响之下,房地产市场愈发低迷是一种常态。虽然各地都在出台政策各专家也在为房地产市场托底,但事实上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依旧信心不足,大家依旧处于观望态势。房地产市场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回暖,依然是个未知数。
NO.1:恒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全国房地产龙头,岌岌可危,每天都有商票逾期,债券经被停止融资融业务,裁员60%,因不惜一切代价保交房导致金融机构恐慌,2家信托要求提前偿还贷款。 负债万亿级别,表外负债(商票等)千亿级别。
穆迪信用评级:公司“Ca”(倒数第二级),无抵押票据“C”(倒数第一级),评级展望“负面”。
NO.2:华夏幸福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2020房地产10强,河北龙头房企,负债总额4000亿,3月宣布资金链断裂,上半年亏损近100亿,截至9月4日,违约债务本息合计878.99亿元,账上几无可动用资金。
曾作为华夏幸福白衣骑士和最大金主的中国平安,计提损失359亿。
中诚信国际,已将华夏幸福从信用评级名单中除名。
NO.3:新华联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债务违约,抵押、质押、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资产账面价值总额454.58亿元。
NO.4:鸿坤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鸿坤地产业绩大幅下滑,经营性现金流腰斩,融资成本高且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债务压力和流动性问题开始显现。
NO.5:恒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NO.6:实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规模商票逾期未兑付,供应商、持票人赴实地总部维权。
NO.7:蓝光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号称“西南王者”,负债2000亿,曾一脚踏入千亿房企 。多地项目停工,据蓝光2021半年报,其账面可自由动用资金仅为3亿元。9月3日,蓝光控股股东蓝光集团所持股份全数被自然人顾斌竞得,成交总价仅为2亿元,平均每股价格为2元。
20.成飞建设: 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
NO.8:宝能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金交所理财产品逾期,员工讨薪。
NO.9:荣盛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16强,负债2500亿,近一年内股价腰斩。
踩中大部分红线。短期债务占比较大,偿债压力巨大。
上半年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2亿元,几近枯竭。
上半年频繁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已发布逾20份担保公告,担保规模巨大。
近期多个项目大幅降价抛售,环京和青岛等地房价折扣甚至低至五折。
美元债异常低迷,评级下调,外部融资遇阻,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荣盛发展的运营 和财务状况将将面临各种挑战,。
NO.10:泰禾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2000亿,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6.6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8.5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9亿元,总资产负债率91.81%。
8月28日,泰禾集团在中国院子召开记者招待会,老板黄其森亲自上台推销中国院子的房子。现场有烂尾楼业主上台,替全国数十万烂尾楼业主,给黄其森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百城千楼项目烂尾,十万业主无家可归。业主被泰禾保安打伤。
NO.11:天房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天房集团,曾是天津最大国有房企,于2018年爆雷,负债近2000亿。
天房发展,曾为天房集团所控股,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NO.12:建业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河南地王,河南本土最大房企,2020销售额过千亿,负债1500亿。
引信来自一封求助信——《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内容显示:受汛情、疫情影响,建业300多个地产项目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但需支付巨额运营成本,销售业绩出现下滑,销售及回款较原计划减少近30亿元,多处工地停工,累计各种经济损失逾50亿元。
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来自天灾:
建业资产负债率87.2%,净负债率92.6%,现金短债比1.93,踩中红线,被归为黄档企业。
穆迪将建业地产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
NO.13:三盛宏业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破产重整。
NO.14:协信远创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协信集团,曾为西南房地产地头强蛇,深陷债务危机后,引入投资者成立协信远创。
协信远创,负债700亿,逾100亿元债务逾期。
因为频繁的债务逾期,协信远创被联合资信等评级机构下调至垃圾级。
近期协信远创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NO.15:富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40亿贷款展期6个月,一年内到期债务595.76亿,三条红线天天踩。
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广州富力下调至B2、香港富力下调至B3;评级展望为“负面”。
富力曾吞并万达酒店,其酒店业务持续亏损。
NO.16:阳光100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阳光100,负债500亿,上半年收入仅为33亿元,年利息支出却超70亿。
多次债务违约,多地项目停工。
另有超百亿债务一年内即将到期。
另外,债券价格下跌较大,商票年化收益达到36%,受限资产占比高,网传区域裁员40%。
NO.17:新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新力,负债约800亿。一家神秘的房地产商,从江西起家,10年时间从0做到1000亿规模。
网上流传《新力地产老板张园林求救信》称,2019年新力控股创始人张园林欠下16亿港元高利贷,至今未能脱离债务危机。
每天都有子公司商票逾期,拖欠进度款被总包方停工。
更频频曝出大量票据到期无法兑付。
NO.18:中南建设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触碰三条红线。
NO.19:祥生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量参与民间借贷,多次列为被执行人。大规模裁员。
NO.20:新城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4500亿。
NO.21:金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20强,负债3000亿,债务相比2016年的1000亿暴增2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58亿元,应付债券为420亿元,有息负债总额1230亿元。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亿元。
NO.22:绿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一直踩红线,负债超万亿;绿地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40%-50%左右。
NO.23:花样年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花旗、瑞信私人银行不再接受花样年控股的债券作为抵押物,现在新发债券基本没有人买了。
NO.24:碧桂园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规模不亚于恒大,负债也是万亿级别,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打造“偏远郊区超级大盘”,2019—2020,碧桂园高溢价拿下大量三四线城市开发土地。由于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或流入少,房价虚高问题严重,市场风险极大。
投资巨大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深陷泥潭,几近停滞。
因高周转而导致的工地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不断,业主投诉维权不断,2020年房企综合满意度垫底——行业10分的平均水平,碧桂园只有4分。
近期碧桂园“品牌部”“雇佣军”活动频繁,神似爆雷前的恒大。
NO.25:融创中国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万亿级别,不但在22个重点城市花重金抢地,还在大量三四线城市,以高达50%以上的溢价拿地,创造多个地王。
市场传闻,融创跑到香港私募,报出两倍市价,把资本市场吓坏了。而且融创还在内部向职工融资借钱。最新消息是,它对万达毁约了。
孙宏斌的激进在房地产业最有名,但是他在半年报业绩会上突然变腔:“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会比较惨烈,安全放在第一位。”
中新财经3月31日电 (记者 庞无忌)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31日在北京发布《2022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称,2021年百强房地产企业营业收入均值达498.6亿元,净利润均值为5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3%、0.4%,增速较上年分别为增加1.6个百分点、减少1.5个百分点。
研究显示,2021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增长3.9%,市场份额微降至49.9%。未来稳健经营、行稳致远或将是房企发展的主旋律。
2021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达90802亿元、569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和1.6%。
2021年,二线城市仍是百强房企的主要销售来源。从50家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销售情况来看,一线城市受新房供应规模加大,在旺盛需求的带动下市场成交规模增长,销售额占比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至18.8%;二线城市占比为58.2%,仍是主要销售来源;三四线城市销售额占比23.0%。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加速出清、优胜劣汰的阶段,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小幅下滑,百强企业营收与净利润保持增长态势,但利润增长微弱,且增速放缓。
报告指出,竣工和结转稳步增长带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增长态势,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达498.6亿元,净利润均值达5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3%、0.4%,增速较上年增加1.6、减少1.5个百分点。
受新冠疫情、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各类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百强企业净利润率均值、净资产收益率均值较上年分别下降2.2、1.8个百分点。房企盈利能力下滑。
从负债水平来看,百强企业负债水平稳中有降,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三道红线”提出后房企积极应对,通过提前偿还债务、调整债务结构等方式缩减债务规模,目前均值已经基本合规。
报告指出,2021年百强企业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的均值分别为69.5%、77.1%,较上年分别下降0.6、3.6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为1.6,较上年上升0.1,整体稳中向好。(完)
尽管楼市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但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对市场信心仍不足。市场何时触底反弹是业界都在期盼的事情。
楼市利好政策加码的5月份,市场并未出现拐点。
记者根据克而瑞数据计算发现,今年前5个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操盘销售金额2.32万亿元,同比下降52.3%;权益销售额1.71万亿元,同比下降52.9%;全口径销售额2.64万亿元,同比下滑52%。
前5个月,销售额超千亿元房企仅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超百亿元房企有7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8家。
从5月单月业绩表现看,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为5192亿元,环比增长5.5%;同比下降59.8%。TOP50强房企中,除越秀地产、万达集团外,其余房企销售额均同比下滑。
这些数据都说明,楼市销售仍面临不小的压力。6月份,是房企冲刺半年度业绩目标的最后一个月,目前来看整体市场信心并不足。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个别资金紧张的开发企业存在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同时,疫情仍可能在局部地区出现反弹。房企盈利能力已经受到很大影响,预计2022年中报业绩很可能承受压力。
百强房企业绩大调整
龙头房企的销售压力不小。
数据显示,1~5月份,销售额排名TOP 10、TOP 11~30和TOP 31~50房企累计全口径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42.7%、52.1%及64%;权益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42.9%、51.3%、57.1%。
1~5月,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分别以2012亿元、1673亿元和1592亿元继续占据销售榜前三甲,但与2021年同期碧桂园、万科、恒大合计销售9142亿元相比,共缩水了3865亿元,同比下滑幅度为42%。
市场分化下,不同阵营企业数量产生了较大变化。
百强房企中,千亿元规模以上房企有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为几个阵营中减少企业最多阵营,销售额均值1759亿元;第一阵营(500亿~1000亿元)和第二阵营(300亿~500亿元)企业分别为9家和11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10家;第三阵营(200亿~300亿元)企业为12家,减少3家;第四阵营(100亿~200亿元)企业共3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3家。
百强房企销售门槛从去年前5月的125亿元降到今年的48.6亿元。最典型的是中国恒大,去年前5月销售额为2868亿元,今年前5月仅卖出了174亿元,同比下滑93.9%;在百强房企排名中从第三名降至49名。
前5月销售额同比降幅超过70%的还有阳光城、正荣集团、世茂集团、中南置地;降幅在50%~70%的有22家,如富力地产、龙光集团、祥生集团、禹洲集团、华侨城、弘阳地产、荣盛发展、融创中国等。
从5月单月业绩表现看,有2家房企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分别是越秀地产、万达集团。1~5月,越秀地产实现销售额346亿元,同比减少15.6%;5月单月销售额为99亿元,同比增长20.7%。
这次,万达集团重新跻身TOP50强房企阵营,前5月实现销售额186亿元,同比增长48.1%。
从5月销售额环比变动来看,TOP50强房企中31家房企出现环比增长;建发房产、中国铁建、美的置业环比涨幅超过50%。
在公开披露年度销售目标的规模房企中,多数企业截至5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30%,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25%,业绩表现较去年同期逊色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国进民退”在销售端也愈发明显。TOP50强房企中,国企和民企前5个月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1716亿元、2709亿元,环比分别增加15.9%、3.2%;同比分别下滑37.4%、64.2%,降幅分别较前值缩小6.3个基点、扩大1个基点。
中泰证券分析师陈立认为,国企表现优于民企反映了其较强的拿地能力及融资能力。由于去年二轮集中供地以来,央企国企持续为拿地主力,预计央企国企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6成百强房企零拿地
销售回款情况直接决定房企投资力度。销售压力下,房企拿地投资规模亦出现大幅收缩。
据中指院统计,前5个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4681亿元,同比下降64.7%,降幅比前一个月扩大8.8个百分点。百强房企中,仅有34%房企在2022年有土地入账,超过6成房企一块地未拿。
国企、央企仍然是今年土地市场“主力军”,绝大部分民企则继续“隐身”,只有一些区域深耕民企表现较为突出,如滨江集团、大家房产等。
克而瑞数据显示,前5个月,万科地产、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滨江集团、绿城中国占据新增土地货值前5强。其中,万科地产以累计新增货值865亿元占据榜单第一;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849亿元和616亿元。
龙头房企拿地座次出现明显调整。万科地产、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持续发力拿地的同时,融创中国、绿地控股等则暂未有土地入账。
从布局城市等级来看,二线城市成为房企最为热衷的区域,尤其是22个热点城市,其中又以长三角区域为拿地重中之重。数据显示,TOP50强重点房企前5个月在二线城市拿地占比超过60%。
与4月杭州、深圳等城市土地拍卖火热氛围相比,5月份有6个城市完成集中土地拍卖,但整体热度却在降温。其中,苏州首轮集中供地中,土地成交平均溢价率仅3%,广州平均溢价率仅有1.2%,济南和无锡溢价率也仅在1%左右,厦门和福州的二轮土地拍卖也明显遇冷。
5月单月,50强房企拿地金额不足400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降95%和70%。
尽管楼市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但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对市场信心仍不足。市场何时触底反弹是业界都在期盼的事情。
盈利能力持续下滑,67家房企预亏超千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0房地产亏损排行、盈利能力持续下滑,67家房企预亏超千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