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参与重组上市!2023年国企改革重点任务明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年国企改革概念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21年国资运营工作主要目标是:积极开展直接授权省试点。推动省属企业实现利润280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60%以上;同口径资产负债率同比再降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8%以上;原煤吨煤完全成本降至290元以下;资产证券化率较大提升。经济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率等投资回报指标明显提高,国有资本在新兴产业的布局比重大幅上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机制更加成熟定型,取得一批重大 科技 创新成果,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021年,省国资运营公司将实施“163”工程:“1”是继续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6是实施产业赋能、创新赋能、资本赋能、管理赋能、考核赋能、风控赋能“六大赋能行动”;“3”是开展“腾笼换鸟”、止损挽损、管理增效“三大专项行动”。具体为十大改革攻坚任务:一是试点直接授权,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向管资本转变;加强特殊机构建设;加大改革落实力度。二是优化国资布局,全面实施产业赋能行动。牵头做好顶层设计;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六新”引领转型;优化国有资本投向;纵深推进重组整合。三是强化引导激励,全面实施创新赋能行动。增加考核权重;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机制。四是加快资产证券化,全面实施资本赋能行动。用活用好存量上市公司;大力培育增量上市公司;强化考核。五是突出数智化驱动,全面实施管理赋能行动。实行数智化管理;健全“六定”长效机制;持续规范投资决策;强力推进瘦身健体。六是聚焦质量效益,全面实施考核赋能行动。突出行业对标;突出经济效益;突出补齐短板;突出底线考核。七是防范融资风险,全面实施风控赋能行动。加强流动性管理;强化债务融资管控;积极做好风险应对。八是加速动能转换,开展“腾笼换鸟”专项行动。持续大力推进;同步深化混改;剥离“两非”处置“两资”。九是激活存量资产,开展止损挽损专项行动。明确工作目标;坚持系统推进;突出亏损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十是降本减人提效,开展管理增效专项行动。系统加强组织领导;多管齐下管控成本;压缩开支降低费用;清化冗员降低成本。
(责编:candy)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中央企业要准确理解把握其重要意义和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以更坚强的决心、更坚定的意志、更大的力度推动落地见效,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作表率。
一、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
二、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巩固“压减”工作成果,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确保2022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
三、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务求改革实效。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集团公司要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推动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商业类子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岗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并支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骨干员工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
五、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
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2]
六、突出抓好“双百行动”等工程
充分发挥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改革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
七、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权,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法律依据】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国有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齐建、配齐建强、落实董事会各项权利,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等措施;
二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包括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领域集中,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加速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措施;
三是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设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渠道等措施;
四是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包括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面实行任期管理等措施。
中房网讯(刘敏/文) 1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2年国资国企工作,明确2023年重点任务。
其中,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国资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做好国资国企各项工作。要着力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强化目标引领、提振发展信心,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现金流严格管理,提高资本效率、劳动效率,指导企业积极布局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培育更多消费新热点新场景,发挥带动作用、服务地方发展。着力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落实市场化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强化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着力加大国企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力度,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着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大能源资源、粮食供应保障、战略性物资储备等领域布局力度,进一步突出实业、聚焦主业,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不断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着力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地方监管企业积极承担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密切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做好债务、房地产、金融、投资、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快健全风险监测防控工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着力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效能,进一步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加大国有资产监督力度,不断巩固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工作体系,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持续深化集中统一监管,以有力有效的监管更好保障服务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将加大对地方国资委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力度。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业内人士指出,行动方案公布进入倒计时,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将进一步明确。随着四批210户混改试点、“双百行动”、“区域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一系列改革举措加速实施,从中央到地方约千家试点企业启动改革,国企各项改革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改革大的方向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等。
在混改方面,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国家发改委透露了今年诸多重点安排,如深入推进四批210户混改试点,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以此打造混改升级版。今后国企混改将向主业主责范围外深化,向战略性投资方向深化,向经营机制深化,向垄断企业内部深化,向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深化,向管理层股权激励深化,并向国有资本收益功能深化,推出优先股等。
在重组方面,李锦认为,今年将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进行重组整合,未来央企和地方国企专业化、平台化、产业化重组将成为趋势,将主要集中于资源类、竞争类国企。
“资产证券化和股权激励也将成为今年国企改革最大看点。”李锦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上市,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加大市场化并购上市公司力度,推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和管理资本的重要载体。此外,随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的下发,央企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也有望大幅增长,为上市公司注入发展动力,为资本市场释放新红利。
信创双电合并什么时候:
信创双电合并大概在2023年。
2022年9月1日 , 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 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 ,会议明确提出, 支持鼓励上市公司与同行业头部企业在业绩、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对标、针对性赶超。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 鼓励更多企业和地区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 。
东吴证券表示, 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期的背景下,作为重要的科技型央企, 中国电子、中国电科 有望从产品业务、上市平台等方面展开合作 ,旗下上市公司将成为改革的先锋表率。 在产品业务协同方 面,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协同有望提供更完善的“PKS” 体系和信创整体解决方案,拓展市场渠道,促进相关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在上市平台协同方面 ,近年来,中国电科和中国电子多次将旗下重要资产注入上市平台,在国资委吸收合并、资产重组、跨市场运作等相关政策支持下,两大集团旗下资产证券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最新的改革方案,它主要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三年行动当中去。二是把近年来“1+N”的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三是把这几年在“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改革试点示范工程中基层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推广到下一步。
按照当前进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还有一个中心,即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两大任务: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
资产证券化是集人才、项目、资金为一体的专业化工作,必须抓住后备企业董监高这些“关键少数”,培养“产业链+资本链+价值链”的思维方式,对标上市标准,做实公司治理、规范运营、持续盈利和市场竞争的关键指标。
2021 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是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 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重大举措的再深化,确保三年行动落实落地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作出国资国企新贡献。
参与重组上市!2023年国企改革重点任务明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1年国企改革概念股、参与重组上市!2023年国企改革重点任务明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