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要用美元结算?”这些话卢拉是在中国说的!,以及为什么要用美元交易,别的不行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02年12月14日,对于卢拉?达席尔瓦来说,是一个最值得高兴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接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正式确认他为巴西第40任总统。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总统,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卢拉接过证书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2003年1月1日,卢拉?达席尔瓦在国会大厦举行隆重总统就职仪式,他庄严地从卸任总统手中接过绶带,正式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第40任总统。卢拉早年受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和拉美左派思潮的影响,曾是一位激进的斗士,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一直持批判态度,他曾毫不留情地抨击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前3次总统竞选中雀慎贺,卢拉激烈的“反美”言辞让华尔街的大亨们感到恐惧,使在巴西多有投资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心存忧虑。他们想方设法,动员一切力量反对卢拉当选。然而,卢拉在吸取前3次竞选失败的教训后,在2002年的第4次竞选中,开始改变激进的左派代表的态度,不再抨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经济政策,承认美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巴西经济的作用,主动改善与美关系。他还选择巴西自由党领袖做竞选搭档,以争取美国和国内外商界的认同。卢拉明智地看到了这些因素,开始以务实的态度与布什政府打交道,与美国建立和谐的外交关系与往来。早在2002年7月,卢拉就派遣经济顾问访问华盛顿向美国政府解释未来的经济政策以换取支持。12月他亲自出访华盛顿,会晤布什总统,重申承认债务、稳定经济的承诺,争取美国为巴西的“反饥饿运动”提供贷款。他当选总统后,又任命了符合美国和国际金融界意愿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巴有争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卢拉态度已有所软化,从坚决拒绝,到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美国原担心卢拉执政后对美立场强硬,在美国后院形成又一个反美核心,影响其实现全球战略。面对卢拉对美态度转向温孝链和务实,美国对卢拉的态度也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从开始“打压”、进而“默许”,到最后进行“拉拢”。
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之间的合作,是卢拉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巴西左派代表人物,对社会主义中国有着“天然的阶级情谊”。1974年巴中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和政治关系,并且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航天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功发射了两颗地球资源卫星,并正在继续研制第三和第四颗卫星。两国经贸关系近几年发展迅猛。中顷派国已经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2004年5月22日晚,巴西总统卢拉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随同卢拉总统来访的有420多名巴西企业家组成的巴西商务代表团,创下巴西总统出访随行人数的最高记录。除了庞大的商务代表团,与卢拉总统同行的还有外交部、发展工商部、旅游部、能源矿产部的多位部长。可以说,影响巴西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都来了。据统计,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79.89亿美元。5月23日,卢拉总统参加了巴西石油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揭幕仪式。这家石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20家石油公司之一。巴西石油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成立后,巴西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将从以前的每年200万桶猛增6倍,达到每年1200万桶。巴西将成为中国又一个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卢拉总统访华期间还接受了中国旅游局递交的“旅游目的地”文件,巴西有望成为中国公民的下一个旅游目的地国。
卢拉在评价他2004年中国之旅时说,这是“巴西政府一次伟大的旅行”。借着巴西总统卢拉访问中国的契机,中巴两国政府在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建立起广泛合作,这将极大地改变目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均衡状况,也将对两国自身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中巴两国签订多个合作协定标志着亚洲和拉美两个大国将在经济互补和双边合作方面更进一步寻求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中巴两国间的合作边远离国际经济旧秩序里的掠夺和依附关系,更冲破了美国凌驾于拉美国家之上的不平等的经济局面。《波士顿环球报》载文称,卢拉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再一次体现了卢拉“灵活务实”的外交谋略,卢拉政府积极的态度发展对华关系,这是由卢拉总统所确定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决定的。巴西对外关系研究所所长萨拉伊瓦指出,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即平衡外交、提升双边关系地位和(巴西)国际作用普遍化。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巴西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其中的大国发展关系。中国、印度、南非和俄罗斯被巴西列为重点发展关系的对象国。巴西这样做,欲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在经济方面,增加与上述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实现卢拉总统本人提出的改变“巴西贸易地理”的目标,减少巴西出口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在国际政治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沟通,通过国际作用普遍化的逐步实现,最终完成“巴西需要在世界上占据突出位置”的目标。卢拉以左派身份当选巴西总统后,在国际舞台上往往以第三世界代言人而自居。卢拉总统访问南非、印度、中国,以及对其他非洲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的访问,与印度、南非结成三国集团,在坎昆会议出面组织20国集团,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巴西为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
简介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金砖四国”图示、简介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金砖四国”(BRICs)一词最早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中首次提出,2003年10月,该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 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BRICs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其中: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芹凯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BRICs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 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颂灶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
高盛的这份经济报告,使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由此BRICs(译称 “金砖四国”)的称谓便风靡世界。
野首扮 2005年12月1日,高盛发布的新报告《BRICs有多稳固》(How Solid are the BRICs?)称,BRICs看起来确实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小)的进步要快。高盛由此调整预测:中国将在2040年超过美国(比2003年的预测稍快一些),而印度将在2033 年超过日本(比早先的预测稍慢一些,原因是日本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随着 “金砖四国”这一全新概念的诞生,韩国总统卢武铉(已故)率领上百名重量级政商人士展开“金砖四国外交”;G7财长会议2005年首度邀请金砖四国代表列席;日本丰田汽车等跨国企业的全球棋盘因此重新部署。从目前的情况看,金砖四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恰恰与“BRICs”一词的字母排序相反,中国遥遥领先,印度和俄罗斯次之,巴西则相对不温不火。从更宽广的视角看,至少前3国的经济表现足以傲视G7所有国家,俄罗斯和印度每年的经济“净增长部分”,便可超越当今的荷兰。据统计,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2800亿美元,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欧盟成员国的总和。
2009年6月14日至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首次“金砖四国”外长会议。会议期间四国外长就国际经济和金融状况、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问题、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组织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金砖四国”外长会晤结束后将签署联合声明,表明四国在世界发展和国际安全迫切问题上的统一立场。
汉英词典解释
BRICs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BRIC Countries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This year, sales of cars in the BRICs should overtake those in America.
而到了今年,金砖四国的购车数量应该会超过美国。
2.Brazil, another of the so-called Brics, was among the small group wanting a deal.
所谓金砖四国中的另一个国家巴西,是少数希望达成协议的国家之一。
3.The plan is meant to capitalize on the higher growth rates in the so-called "BRIC" countries of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公司的打算是在所谓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高速增长中有所斩获。
4.Thanks in large part to the BRICs, a record 65% of GM's sales in the first quarter were outside America.
多亏了在“金砖四国”的巨大销量,创纪录地占通用汽车第一季度销量的65%,这超过了美国。
5. Mature vehicle markets may be close to saturation, but there is huge unsatisfied demand in the big emerging car markets of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the so-called BRICs).
成熟的汽车市场可能已接近饱和,但是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即所谓“金砖四国”)的新兴汽车市场中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的需求。
关于“金砖四国”的研究报告
高盛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前景极好,四国将在2050年位列世界最强经济体。这篇研究报告是由高盛的全球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主持编写的。“金砖四国”都是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很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四个国家无论从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四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根据国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四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
据预测,这四个国家将拥有超过全球40%的人口和14.051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无论从任何方面讲,它们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四个国家,既不是像欧盟一样的政治联盟,又不是像东盟一样的贸易联盟。但是,这四个国家已经逐步开始开展政治合作,来加强其政治地位,比如影响联合国的决定;或者通过不成文的政治合作协议,来迫使美国让步。
《金砖四国之梦:通向2050之路》(2003年)
认为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已经或者正在改变自己的政治体制,以适应全球资本主义。高盛预测,中国和印度分别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制成品和服务提供者,而巴西和俄罗斯相应的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原材料提供者。鉴于巴西和俄罗斯可以为中国和印度提供所需的原材料,合乎逻辑的预测表明,金砖四国将更加广泛的合作。据预测,“金砖四国”将有能力组成强大经济集团,从而取代现在八国集团的地位。巴西盛产大豆和铁矿石,而俄罗斯有极为丰富且丰沛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早在冷战结束时或更早时期,组成“金砖四国”的各国政府就都开始了经济和政治改革,以使他们进入世界经济。为了竞争,这些国家曾同时强调了教育,引进外资,国内消费和国内产业的发展。研究认为,印度有潜力成为在未来的30至50年里“金砖四国”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和巴西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将晚于俄国和中国。
后续报告(2004年)
继其最初的2004年“金砖四国”研究报告后,高盛世界经济小组又发布了后续报告。这份新的报告将分析结果更推进了一步,并着重聚焦在这四国经济的发展将给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报告估计,金砖四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将从2003年的20%增长到2025年的40%。同时,他们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将从2004年的大约10%增至2025年的超过20%。而且,在2005年到2015年间,这些国家将有超过8亿(800,000,000)的人跨过$3,000的年收入门槛。据计算,在2025年这些国家将约有2亿(200,000,000)人的年收入超过$15,000。因此,市场需求的大回升将不仅仅影响必需品,也会影响到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报告指出,首先是中国,然后在十年之后是印度,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
尽管增长率结存果断地活跃朝向金砖四国的经济,高水平经济地区个人财富程度会持续超越平均金砖四国水平。 高盛证券估计到2025年六国集团G6[1]成员国地区的年收入会超过$35,000,反而只有二千四百万名金砖四国居民才有相同收入水平。 报告强调指出印度能源的大型无效率,及引人注目地提及金砖四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极小代表权。 过往矛盾凸显金砖四国的庞大人口,而且使金砖四国的总财富相当容易使六国高峰会成员国地区失色,及同时令年收入会保持于当今工业国家基准之下。上述现象会持续影响全球市场;随着跨国公司试图从金砖四国的取得优势,例如由金砖四国的庞大潜质市场生产廉价汽车及其他金砖四国居民负担得起的产品,来替代昂贵的奢侈汽车品牌。
中国——世界工厂
中央之国——中国堪称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引进外资额最高,成为全球最大企业集团的生产基地。拥有13亿居民的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充裕、廉价、可靠的劳动力驱动了中国经济繁荣,除了无以伦比的价格优势之外,就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不过,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下面也潜藏着危机。虽然中国央行制定了贷款限制措施,经济过热的隐患依然未能消除;城乡、个人收入之间的巨大剪刀差也令发展失衡,危及社会稳定;环境污染更加恶化。另外,中国股市缺乏独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政府操纵股市;原料不足、能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都为中国经济制造了瓶颈。
巴西——世界原料基地
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传统农业经济之外,生产、服务行业也日益兴旺,更在原材料资源方面占据天然优势。巴西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铁、铜、镍、锰、铝土矿蕴藏量,另外,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也呈上升趋势。巴西前总统、工人党领袖卡多佐制定过一套经济发展策略,为其后的经济振兴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这套经改政策后来为现任总统卢拉所发扬光大,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入灵活的汇率体系;改革医疗、养老制度;精简政府官员系统。然而,有批评家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工人党内部贪污受贿不断,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现任政府的统治根基。南美这块沃土之上的经济腾飞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机遇背后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立足于巴西市场的长期投资者因此而需要强韧的神经和足够的耐心。
印度——世界办公室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民主国家,6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使其股市规模空前壮大。在过去的20年间,印度经济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稳定成长,而在经济前台的背后,是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大军。据初步统计,西方企业在印度约2300万高校毕业生眼中越来越富有吸引力。 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当中,四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在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药业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世界上40%的“学名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药剂)是在印度生产的,这一行业带动个人可支配收入以两位数字的增长率飞速上涨,与此同时,印度社会出现了一批注重享受、乐意消费的中产阶级。另外,一些大的基础建设项目,如60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网络、兴旺发展的出口贸易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继力量。当然,印度经济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弱点,例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高额财政赤字、能源及原材料依赖性过高等。政治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变化、克什米尔地区局势紧张都有可能引发经济动荡。
俄罗斯——世界加油站
走过1998年金融危机的俄罗斯经济就像从灰烬里飞出的一只浴火凤凰,在新近国际信用评级当中,被著名的证券研究机构——标准普尔评为投资等级。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无疑为俄罗斯经济增添了双翼。这两大工业血脉的开采和生产控制了今天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并且创造了50%的出口贸易产值和40%的国家收入。另外,俄罗斯还是钯、铂、钛的第一大产国。与巴西的情况有些类似,俄罗斯经济的最大威胁也隐藏在政治之中。普京政府虽然在其五年任期内成功地将国民生产总值提升了30%,可支配国民收入也有明显增多,但政府当局在处理尤克斯石油公司一案所体现出的民主缺失却成为远期投资的毒药,无异于一把隐形的达摩克里斯剑。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能源丰富,如果缺少了有效遏制腐败的必要体制改革,政府在未来发展态势面前依然不能高枕无忧。如果俄罗斯从长远角度来看不满足于只做世界经济的加油站,当务之急必须致力于现代化改革进程,提高生产效率。投资者应该尤其密切关注当前的经济政策变化,这是除原料价格之外,影响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
[编辑本段]经济现状
2007年
综合国际经济权威机构的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到2007年已占世界外汇储备的3/4,“金砖四国”的中、俄、印三国都是“大户”。新兴国家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已由1990年的39.7%上升到2006年的4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0%。“金砖四国”中除“中国速度”的发展举世瞩目外,印度经济发展十几年来平均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7%左右,2007年高达8.9%。中、印已成为全世界投资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国家中的两个(另一个是当前最发达国家美国)。俄罗斯经济近7年来也保持了高速发展,GDP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8%,黄金外汇储备达4048亿美元,苏联解体时遗留的2000多亿美元外债,现已基本提前还清,重新跨入了世界十大经济体行列。巴西发展相对稍慢一些,2007年经济增长也达4.4%。
美林公司和凯捷咨询公司发表的《世界财富报告》指出:2004年,巴西有9.8万人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俄罗斯有8.8万人,增长4.8%;印度约有7万人,增长14.8%;中国约有30万人,增长4.5%。富裕阶层的崛起,使得对高档商品和各种金融商品的需求增多。
金砖四国 巴西:购置高档房产
在巴西,仅占人口1%的富人却拥有50%的国民收入,贫富人群收入差距之大堪称世界第一。富人多是铁矿或原油等相关行业的大企业经营者。他们在圣保罗或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置有豪宅,开着捷豹或沃尔沃等高级进口车。其中许多人还拥有两辆汽车,购买高档房地产的动向引人注目。
但令人注意的是,巴西的“养车费”足占年收入的10%不止,不少巴西人特别是广大的中产阶级的两辆车带给经济上的负担不言而喻。
俄罗斯:青睐奔驰轿车
俄罗斯许多富人是在前苏联解体后,在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靠收购能源相关企业起家的。俄罗斯富人占总人口的4%~5%。也有不少人是趁着前苏联解体后的混乱,从事贸易或非法经济交易而获得巨额财富的。
此外,由于近年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从事能源业的人群中也不断出现新富人。据说生活水平与欧美等同的新富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俄罗斯富人和新富人几乎都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大城市。
在高收入人群中,购买汽车等高档商品的现象引人注目。他们尤为青睐奔驰车。购买住宅的人增多也带动了汽车销售。俄罗斯是08年欧洲唯一汽车市场出现需求量涨幅的欧洲市场。
俄罗斯人对旅行的需求也日渐增大。在国内游客增加的同时,前往邻国土耳其和中国等地的出境游客也迅速增多。据统计,2004年前往中国观光的俄罗斯人比上年增长29.8%。
印度:加入瘦身俱乐部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年收入超过18万卢比的印度新富逐年增多。新富阶层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1985年的1.1%上升至2001年的7.3%。
随着高收入阶层的崛起,汽车、家电等贵重耐用消费品极为畅销。此外,由于印度人爱吃甜食,加之富裕阶层开始偏好欧美饮食习惯(偏爱高热量食物),因此运动不足和过度摄入热量导致肥胖现象增多。为了减肥,一些富人加入瘦身俱乐部,每月需交纳高额会员费。
中国:奢侈品需求增大
中国的富人以经济迅猛发展的沿海地区为中心迅速增多。从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5年中国400名富豪榜来看,多数人集中在沿海城市。
从行业种类看,富豪榜前10位中有7人是房地产相关行业经营者。可见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催生了许多富人。另外,从事新兴的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富豪,也挤入了排行榜前列。
在中国富翁中,购买了高档住宅的人占很大比例。他们也热衷个人旅行和全家旅行。据说,许多富翁都在香港购买金器、名牌服装、数字家电和高档化妆品,甚至还有人购买价格高昂的高级高尔夫球杆。
中国的富翁特意到香港购买奢侈品,是因为在内地购买会被征收较高税金,而且可能买到假冒产品。据香港旅游发展局调查,中国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一次的平均消费是5639港元,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
人们在外就餐的需求也在增大。中国人原本就讲究饮食,如今在节假日前往高档餐厅就餐的家庭正逐渐增多。此外,女性越来越爱美,对美容院、化妆品、名牌服装、首饰等的需求也在增加。
四国蕴含巨大商机
“金砖四国”的富人和新富当中,利用富余资金投资股市的现象很普遍。由于各国股价上升,其金融资产正迅速积累起来。日美欧的大型金融机构已开始进军这四个国家,希望能吸纳富人和新富们的金融资产。在人口众多的“金砖四国”,富人和新富阶层还有进一步壮大的余地,而且由于其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因此对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来说,这四国蕴含着巨大商机。
金砖代表未来的经济规模及重要性,依照这份报告,于2050年,这金砖四国的国内生产毛额总值将超越六大工业国,股市市值成长66倍,它们将拥有八亿的中产阶级人口,超过美国、西欧与日本中产阶级的总和,它们将在能源、天然资源、资本三大市场扮演主角,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消费市场。
关于“BRIC”一词的发明者--------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
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 2001年起,担任高盛投资公司(Goldman Sachs)首席经济学家。 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 University)和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
主要研究兴趣在外汇市场。前BBC的主席戴维斯(Gavyn Davies ,2001-2004)评价他为,在过去10年中世界上顶级的外汇方面的经济学家。
个人方面:已婚,有2个孩子,是英国曼切斯特联队(Manchester United F.C)的球迷,并在2004-2005年间,担任该球会的非执行董事。
金砖四国目前状况(2008年/2009年)
“金砖四国”峰会将在2009年6月中旬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举行, “金砖四国”在摆脱单一货币的依赖等问题上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金砖四国”力挺“超主权”货币
中国央行提议建立“超主权的国际货币”,得到了世界货币组织,联合国的支持和响应,尤其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四国”反应更为强烈.俄罗斯向G20峰会提交提案,希望IMF考虑建立一个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可能性.
人民币国际化动作频繁
中国在倡导”超主权”的货币的同时,人民币向国际化迈进的活动也十分频繁,中国已经与阿根廷,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白俄罗斯等5个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在此前,中国在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8个周边贸易伙伴签订了双边货币结算.此外,2009年4月8日,中国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金砖四国”地位看涨
在2003年首创“金砖四国”(BRIC)称谓的高盛公司调查显示,预估至2027年, “金砖四国”的GDP总和将超7大工业国(G7),时间比原先的预估提前将近10年.西方国家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风暴中受挫严重,相对让“金砖四国”的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速度很快,四国的地位也日益看涨.中,俄,印,巴四国都是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共同的利益和关切,也促进了共同的发展.
[编辑本段]2008年“金砖四国”经济运行比较分析
2008年,金砖四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数据都已出来了,四国GDP总计为87902.8亿美元,其中中国一家就占49.25%,俄罗斯其次,占19.06%,巴西第三,17.89%,印度居末,只有13.79%。
人均GDP方面,四国平均人均GDP为3087.56美元。俄罗斯由于2008年的国际油价长期处于历史高位,加上高达两位数的通胀率和卢布年平均汇率升值,突破1万美元,达11796.92美元,高居四国之首,巴西以8235.49美元紧随其后,中国以3312美元排第三,印度首次突破1000美元,以1022.34美元排最后。
人口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总量达到13.28亿,印度以11.86亿紧随其后,巴西1.91亿人,俄罗斯人口继续负增长,2008年还有1.42亿人。
经济增长方面,中国以9.0%高居榜首,印度以6.0%紧随其后,俄罗斯5.6%,巴西只有5.1%。
[编辑本段]批评与争议
在“金砖四国”的论题中,有很多不确定性与假设,表示这四国中的其中一个或全部可能无法达到所预测的发展。有些评论者认为中国和俄国缺乏完整的民主制度可能会在未来形成问题,但是中国目前政体下的资源分配,生产力提高的效率已经广为认知,同时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也在缓慢的进行中。中国大陆可能与台湾发生冲突是隐忧之一。同样地,俄国的人口正稳定地下降,可能对它造成影响。最后,对巴西的经济预测已经持续几十年了,但是到目前为止都不符投资者的期望。
金砖四国的贫穷人口广大。这也会对经济造成阻碍因为它会影响政府财务,增加社会不安,以及限制国内经济需求。国际冲突,国内的不稳定,政治政策,疾病与恐怖主义的爆发,都是可能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原因。最后,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对全球环境带来无法预测的结果。
认为地球承载力有限的论者认为,在现今的科技之下,金砖四国的发展将会有其限度。
[编辑本段]首次首脑峰会
在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近八年后,“金砖四国”所囊括的全球最大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终于携手正式亮相国际舞台。2009年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首次首脑峰会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
金砖四国首脑在星期二(6月16日)会晤结束后发表的声明中说,金砖四国峰会第二次峰会将于明年在巴西举行。文件中指出:“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对巴西方面发出的2010年在该国举行金砖四国峰会的盛情邀请表示欢迎。”
四国成员在金砖四国中的地位
国际舆论认为,在"金砖四国"中,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是中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内经济年均增长超过9%。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巴西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都根据各自国情进行了经济改革,俄、印的经济增长率近年来都在6%左右,巴西在3%至4.9%之间,均高于西方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1]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与会期间,四国领导人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重大紧迫问题交换了看法,进一步讨论了“金砖四国”未来对话与合作的前景。
巴西总统卢拉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说,“金砖四国”坐在一起开会就是历史性时刻。“‘金砖四国’的合作应该循序渐进,重点是要‘开好头,起好步’,”其实在峰会前一天的吹风会上,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吴海龙已经点出首次峰会的价值。
根据会议后发布的《联合声明》,巴西愿于2010年承办下一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
金砖四国峰会未必只是向美国发出强烈信号的临时性工具,”新加坡《联合早报》对“金砖四国”前途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金砖四国不仅关注克服金融危机的战略,而且谋划‘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新秩序。”[2]
声明强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中心作用。呼吁所有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共识。承诺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使其体现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声明表示,各方应共同努力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最贫困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向这些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力度,发达国家应兑现援助承诺,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开放市场和转让技术。声明表示,支持各国在能源领域加强协调与合作。声明重申,四国愿在关键的社会领域加强合作,增加国际人道主义援助,降低灾害风险。声明认为,当天发表的全球粮食安全声明,是四国通过多边努力为实现上述目标作出的重要贡献。声明还表示,四国强调并支持,在国际法治、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由各国协调行动和集体决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极世界。声明说,四国致力于推动多边外交,支持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方面发挥中心作用。为此,四国重申,需要对联合国进行全面改革,使其更具效率,更有效地应对当今全球性挑战。 声明指出,将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开放透明的方式推动四国对话与合作。“金砖四国”对话与合作不仅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1945年10月27日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内地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7岁时随全家移居圣保罗。卢拉只上了5年小学,很小就到街上擦皮鞋,12岁在洗染店学徒,14岁成为一家五金厂的正式工人。在此期间,他挤时间完成了车工课程。18岁时还因工伤失掉了一个手指。这段艰难的生活使卢拉后来经常受到巴西上流社会的嘲讽和挖苦,但也使他在从政生涯中拉近了和穷人的距离。在巴西政坛,卢拉一直被视为穷人的代言人,他比其他巴西政治家更能体会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1966年,在巴西共产党员哥哥的带领下,卢拉开始积极参加工会运动。1975和1978年,卢拉两次当选为拥有10万工人的ABC地区冶金工人工会主席,1980年2月,卢拉与一些工会领袖、学者和知识分子创建了劳工党,后当选党主席,并使该党很快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反对党。1983年,卢拉参与组建“劳工统一中心”。他领导的工会运动为加快军人告举独裁在1985年下台作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卢拉高票当选全国立宪议会联邦众议员。卢拉曾于1989、1994、1998年三次竞选总统。2002年10月,他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2003年1月1日任职,任期4年。他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卢拉上台后审时度势,放弃了前任的激进主张,推行务实路线,大力发展经济,鼓励投资和出口,这些积极稳妥的经济政策使巴西经济从困境中逐步恢复。他主张改变使巴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建立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降低利率、税制改革、增加出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恢复经济增长,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他承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大力解决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治安和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在外交方面,卢拉主张继续巩固南方共同市场,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坚决捍卫巴西的利益,加强同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经贸关系。一度有不少人对卢拉能否医治处于危机中的巴西经济表示怀疑。但卢拉在2003年上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让所有担心和怀疑不攻自破巴西国家袜指碧风险指数自卢拉政府上台以来持续下降了500多点,使巴西发行的国际债券升值,仅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的头11 天,外国投资者就购买了近7亿美元的巴西企业债券在较短的时间内,卢拉就在全世界面前成功地树立起了温和成熟的改革派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卢拉上任后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其执逗卖政重点,通过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最低工资及政府补贴等方式切实增加了中下阶层的收入。据权威研究机构瓦加斯基金会的调查,2003年至2005年,巴西贫困人口减少了19%。这些成功的措施为卢拉赢得了巴西基层民众的广泛支持。2006年,尽管竞选期间卢拉一度被政治金钱交易丑闻困扰,但最终还是在第二轮选举中成功获得连任。卢拉对华友好,重视发展中巴关系,2001年5月,卢拉曾以劳工党名誉主席身份率领该党代表团访华,回国后多次高度赞扬中国的快速发展,呼吁巴西学习中国的经验。2004年5月,卢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国媒体偏向卢拉积极评价,主要是因为卢拉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差喊家元首。他主导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开帆搭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卢拉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到现代化进程中开始走向发达国家的历史性变虚轿野革,他的功绩不可低估。此外,卢拉还为中国外交和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巴西卢拉在谈到饥饿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禁落泪,因为他想要让每一个巴西人都能够吃上闷扒饭,众所周知,巴西其实是一个很贫穷的国家,而且卢拉表示和十几年前一样,他要再次带领了自己的民众,终结这个国家的饥饿。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这个国家有很多的普通老百姓还吃不上饭,这对于卢拉来说就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一样,他希望在此次任期结束之后,能够让巴西人彻底摆脱饥饿,希望每一个巴西人都能够享用上咖啡,午餐和晚餐,能够像很多正常人一样能够一日三餐都能吃饱饭。
其实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最基本的,但是碧判对于巴西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吃饱饭已经成了最奢侈的一件事情了,后任总统卢拉在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不禁哽咽起来,揉了几下眼睛平复情绪之后接着说道,他从来都没有想到饥饿会再次来到这个国家,其实从社会成就的角度来说巴西已经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吃不饱饭呢,巴西粮食的供应持续恶化,已经有小部分的巴西人表示他们难以养活家人了,因为巴西正在遭受中度或者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相当于巴西的少部分人口已经在下降,其实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严重的。
而在这场会议当悔罩改中,后任总统卢拉再次承诺就任总统之后,他会全力的扭转这一局面,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民众因为吃不饱饭而失去生命,并且他还表示自己正在进行预算改革,并且他的新政策会优先考虑的是生存的问题,他要保证每一个孩子在睡觉之前能够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第2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能够吃上面包,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实现这个愿望。
读了《钱塘江大桥》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钱塘江大桥的雄伟壮观?
钱塘江大桥宏伟壮观。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钱塘江大桥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8月8日;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9月26日和11月17日铁路桥、公路桥建成通车;于民国26年(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炸毁;于民国37年(1948年)5月成功修复。
钱塘江大桥算自然美景吗?
不算自然美景,应该是人文景观。
钱塘江大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建成到现在已八十年,它见证了杭州的昨天与今天。
1937年11月17日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开通?
钱塘江大桥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修建的,大桥刚建成时日本鬼子就要来了,最初大桥担负了大量人员和车辆撤退任务,在鬼子就要临近大桥的时候,只好忍痛炸掉部分桥梁,当时茅以升说的,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抗战胜利后,钱塘江大桥修复,至今还在使用。
钱塘大桥是谁设计的?
茅以升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大桥
茅以升1916年毕业磨困冲于西南交通大学,他尺团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钱塘江大桥始建于1934年,此时,茅以升任茅以升任主任委员,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获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采纳。 1937年9月26日和11月17日铁路桥、公路桥建成通车,钱塘江大桥也成为了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钱塘江大桥地位?
作为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组织建造的公铁两用特大桥瞎歼,钱塘江大桥自然在中国桥梁史上有着崇高地位。这地位不但是因为大桥是第一,它的建设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造桥、炸桥、修桥的磨难,更因为钱塘江大桥的建造和维修过程中,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现代桥梁工程师,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桥梁人才的黄埔军校。
如武汉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汪菊潜、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梅旸春、九江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王同熙、郑州新黄河大桥的总工程师赵遂章、云南南盘江彩虹石拱桥总工程师赵守恒等都曾参加过钱塘江大桥的建造和修理。建造过程中浙大、清华、同济等几乎当时国内所有的大学桥梁专业在校生曾大批来工地实习,由此培养出我国第一代现代桥梁工程师。
钱塘江大桥是跨海大桥?
钱塘江大桥不是跨海大桥,是一座跨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距离杭州湾跨海大桥约200km。
钱塘江大桥(Qiantang River Bridge),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钱塘江大桥数据?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雄伟壮观。
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
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
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关于“为什么要用美元结算?”这些话卢拉是在中国说的!和为什么要用美元交易,别的不行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