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退核之路充满矛盾!德国关闭最后三座核反应堆,以及德国关停核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推动德国放弃核能的是其能源政策——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能源需求量很大。日益短缺的常规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使德国非常重视能源安全问题,继而转向发展再生能源。可是德国不像北欧各国,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也不像南宏逗余蔽滚欧国家,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所以,在放弃核能之前,德国在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上一直在努力,但也遇到了不少阻力,走到了一个瓶颈。而放弃核能,有种指蚂破釜沉舟的感觉。福岛核事故之后,80年代前建造的8个反应堆统统关掉,其他几个堆也会在2015年起逐渐关闭。
战争、杀戮何时休?——《在柏林》
课文中,老妇人的三个儿子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了,战争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楚。对无辜的受害者犹太人而言,这场战争也是同样的残忍恐怖。电影能够再现历史,能承载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美丽人生》就用幽默的笔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一、在纳粹集中营里做游戏
在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中,小男孩乔舒亚不仅活着走出了犹太人集中营,而且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只是在集中营里做了一场游戏。为什么他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乔舒亚的爸爸圭多是犹太人,妈妈多拉是意大利人,一家三口在小镇上经营一家书店,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德国法西斯军队打破了这种温馨幸福,他们强行抓走了具有犹太血统的圭多和乔舒亚,妈妈多拉为了和丈夫儿子在一起,也跟随他们去了纳粹集中营。
在那里,圭多和多拉每天干着极其繁重的活儿。残暴的德军把老弱病残拉出去枪杀,把孩子送去毒气室毒死,乔舒亚只是因为不爱洗澡而侥幸逃脱的孩子。
在随时都可能被枪杀而死去的纳粹集中营里,坚强的父亲给乔舒亚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骗乔舒亚说这只是一场游戏,妈妈在到处找他,只要他不被抓腊察到,累积到1000分就能赢得一辆大坦克。乔舒亚单纯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他天真地以为所有的苦难都只是一场游戏。
最后,圭多被德军枪杀了,而乔舒亚迎来了英美联军的坦克,他以为那就是父亲所说的奖赏,他最终成了赢得这场游戏的玩家。
通过乔舒亚一家三口的故事,我们看到了法西斯是怎样打破人们的美好生活、残杀无辜生命的。《美丽人生》在轻松幽默的叙事中揭露了人性的残暴,让人们记住了战争的残酷,更加珍爱和平的生活。
二、被魔鬼接管的城市——切尔诺贝利
乌克兰北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切尔诺贝利,它以前也拥有鸟语花香、蓝天白云,森林郁郁葱葱。可是现在除了士兵外,没有人敢住进这座城市,因为它已经“被魔鬼接管了”。有人也许只是因为嘴馋吃了几口果树上的苹果,就会得病,甚至因此丧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啊!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最严重的核事故。因为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核电站的4号反应炉爆炸起火,核反应堆全部被炸毁。大量强辐射物质飘散到空气中,导致4000人死亡、320万人遭到核辐射。30多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的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大量的辐射物质,土壤、果树、建筑上都沾着大量的辐射尘埃。
发生核爆炸事故后,第一批赶到现场救援的是消防员指扮。当时他们穿着衬衣和T恤就冲进了火场,因为没有提前做好足够的防护措施,他们的皮肤沾上了许多放射性物质。事后,他们被送往莫斯科专门的放射医学部治疗。可是在十几天内,他们接二连三地去世了,照看他们的医生也一个个生病、去世。400伦琴的辐射就会使一个普通人丧命,更何况这些消防员受到了1600伦琴的辐射。
城镇上的居民在核事故发生的30小时内,就被排列成20多公里的1000多辆大巴车转移走了。当时政府告诉他们马上就轮逗茄能回来,但是在这30多年里,他们却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园。
切尔诺贝利曾经是苏联最重要的核技术区之一,更是每个搞核工业的人都梦想的地方,可是后来它却成为一座恐怖的鬼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场人为的大灾难,使得白俄罗斯损失了485座村镇,其中70座村镇永久性地埋于地下,10万以上白俄罗斯人的死因与放射性物质有关。10万年后,核辐射对这片区域的影响才会完全消除。
三、借德国哲学家的眼睛理解世界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里说,德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一方面,它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曾崇拜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对犹太民族进行了扫荡式的疯狂大屠杀;另一方面,“人道记录不佳”的德国在哲学领域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出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马克思、恩格斯等“精神巨峰”。
这些“精神巨峰”会给我们提供哪些精神食粮?他们是怎么看待世界、看待人类的呢?让我们通过这些哲学家的眼睛去理解世界吧!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尼采
尼采这句话是在鼓励我们做真正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于是就去模仿别人,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可是到头来却发现别人的路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又开始陷入迷茫。尼采告诉你:只要坚持做真正的自己就好。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尼采
同学们听过一个成语叫“欲壑难填”吗?它的意思是说人类的欲望像深谷一样难以填满。尼采提醒我们去认清自己:我们很幸运,出生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我们还想拥有体面的长相、时尚的衣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很多很多的钱,等等。我们的欲望太多、太难满足了,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续不断,让人心烦意乱,所以尼采说人类最喜欢的是自己的欲望,因为物质可以满足,但是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这些哲学语录是不是给你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仅仅几十字,背后却蕴含着许多道理。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或者你本身就是一个哲学迷,那可以尝试去读一读德国哲学家的作品,他们一定会让你对世界和人类的看法更加深刻、独到。
四、让你胖得心甘情愿的德国美食
德国美食特别实在,不仅分量足,还以肉食为主。生活在德国的人们爱吃香肠、烤猪肘,爱喝啤酒,高热量的食物是他们的最爱。假如你来到德国,我相信你即使冒着长胖的风险也会品尝以下食物,要减肥?回头再说吧!
各种口味的香肠
德国号称“香肠之国”,它有1500多种不同口味的香肠,即使每天吃1种,也要4年才能尝完!牛肉、猪肉、蔬菜、水果都可以做香肠。我们吃香肠一般会切片,德国人吃香肠花样可就多了,烤着吃、腌着吃、煎着吃,整根做面包馅儿串起来吃,搅碎抹到面包上吃。香肠的名字多以地名来命名,像巴伐利亚白香肠、法兰克福香肠,等等。
当地人最喜爱的大概要数著名的小吃咖喱香肠。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烤好或煎好的香肠浇上番茄汁、咖喱粉,辛辣、酸甜、芳香,刺激着人们的味蕾,咬破肠衣后浓郁的肉汁充满唇齿之间,再配上薯条和面包,一定会让人产生幸福的感觉。
做“按摩”的烤猪肘
猪肘子在德国可以和香肠平分天下。来到德国,你一定不能错过慕尼黑烤猪肘,它可是做过“按摩”、皮脆肉嫩的烤猪肘。慕尼黑烤猪肘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要给猪肘做“按摩”。在猪肘上倒上啤酒,用温柔的手法揉捏,再倒上啤酒,接着撒上盐,让猪肘“休息”一下。“休息”时,你还可以继续“按摩”它以促进啤酒与盐分吸收。
然后,让猪肘享受烟熏,再蒸15分钟“桑拿”以去除多余的油脂。
最后,把猪肘放进烤箱里烤熟,这道慕尼黑烤猪肘就做好啦。经过烤制的猪皮香脆而有嚼劲、肉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食用时浇上酱汁,别提多过瘾了!
黑森林蛋糕
假如你喜欢吃甜食,这道美食绝对是你的菜!这道响当当的甜品,可是德国妇女们自己发明的,值得领取一个“甜食杰出贡献奖”。
黑森林是德国的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位于巴登-符腾堡州。每年樱桃丰收时,黑森林的妇女们就会绞尽脑汁地开发樱桃大宴,把樱桃做成汁、酿成酒,加在蛋糕的奶油里。如果樱桃还没有用完,她们就把樱桃汁、樱桃酒与面粉混合,做成蛋糕坯,还在蛋糕坯的夹层里塞满樱桃,为了尽可能多地吃樱桃,真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所以,最正宗的黑森林蛋糕是指用产自黑森林的樱桃汁、樱桃酒做成的奶油蛋糕。我们通常以为黑森林蛋糕就是撒了巧克力屑的奶油蛋糕,这可委屈坏了黑森林蛋糕啊!为了避免人们对它的误解,德国人专门在法律中规定:“黑森林蛋糕的奶油中必须含有黑森林樱桃汁”。看,就连对美食都有严格规定,日耳曼民族严谨的基因真是名不虚传!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难题,如何解决能源匮乏的问题迫在眉睫。核能作为一种重要能源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而想要拥有核能就得有发电站,因此核电站的兴建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核电站是指通过适当的装置将核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基础设施。核电站的系统和装备是由两个重要部分构成,核岛和常规岛。核岛是指核的设备和系统,常规岛则是指常规的设缓携备和系统。
核电站一般情况下都是修建在海边的,而之所以这么做则是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核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在海边用水方便,同时还能够避免淡水资源的浪费,毕竟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利用过的水是不能够循环利用的。
其次就是因为沿海地区对于电力的需求更大,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沿海地区相对来说经济更为发达,建设了大量的工厂。把核电站建立在海边,能够方便工厂的供电。还有就是考虑到安全性,因为核电站的许多设备和物质都是具有一定放射性的危险物品,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发生泄漏,那么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害。
今年备哪码以来,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能源紧缺问题,煤炭、电力、原油、天然气等的供应不充分。这一系列问题也导致市场经济受到影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黎巴嫩因为燃料耗尽从而使得全国大范围内停电;印度煤炭紧缺,价格从每吨60美元疯狂飙升到每吨200美元,整个翻了三倍不止;孟加拉的天然气价格更是“涨疯了”,交易价格在30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毕竟马上冬天就要来临了,也实属没有办法;英国则是各种能源短缺,缺电、缺油、缺天然气等等。
德国作为欧洲的大国,也没有逃脱能源危机的命运。但是目前德国却宣布将在2022年关闭三座核电站,这也是德国仅存的三座核电站。这一举动不禁让大家感到惊讶,毕竟之前德国将近四分之一的电力都是依靠核电站提供的。同时德国还计划在2038年之前关闭所有煤电厂,2050年之前不再使用天然气。
不过虽然核能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能源,但是却也有着一定的弊端,毕竟带有很强的辐射,具有一定风险,同时核电站修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德国可能是出于这一仿哪考虑,才选择在明年弃用核电站。
传统能源的退出也意味着新能源的“上场”,如今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技术日渐成熟,相信在日后也一定能够逐渐普及使用,并最终占领能源市场,更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准确的说被炸掉的应该不能称之为核工厂,那是位于挪威维莫克生产重水的化工厂。重水在核反应堆中是用于中子减速的。
整个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便正式启动。1942年9月,德国著名科学家韦尔纳·海森堡在莱比锡收到了从挪威维莫克化工厂运来的重水,他立即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子弹的研究将取得成功!领导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很快就得到这一消息,并通过艾森豪威尔将此事转报给了英国。
英国人获知这一情报之后迅速作出反应,由于该重水工厂位于山区,无法进行飞机轰炸,所以决定组建了一支由挪威籍英国人组成的突击队,由他们炸毁重水储藏罐。虽然几度遇险,但是突击队最终还是成功炸毁了重水储藏罐,摧毁了德国450公斤重水。
但是令英国吃惊的是,德国在短短几个月内 有修复了工厂设施,重新开始了重水的生产。在英国数次轰炸的威胁下,德国决定把剩余重水运回国内安全区域,加速生产原子弹。为了不让德国人转移重水的计划得逞,留在挪威的5名突击队员再次担任起了破坏并切断德国重水供应的使命,艾因纳尔接到特种作战司消如令部的命令后,也立即投入行动。经过多渠道的打探,他了解到有一批相当于6个月产量的重水将于1944年2月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到德国。他立即电告伦敦,请求借此机会袭击德国的重水运输线,而不必再进行破坏工厂的行动尘模。 艾因纳尔的请求很快便得到了宾格斯的批准,宾格斯还下令由艾因纳尔负责具体筹划。
艾因纳尔与潜伏下来的一名叫本泽的突击队员取得了联系,在仔细研究了袭击拿兄启方案后,他们二人开始了炸船的准备工作。本泽利用伪造的证件,冒充维莫克化工厂的雇员,乘坐用于装运重水的“海多罗”号渡轮在廷斯贾克湖上走了一次。“海多罗”号是一艘用螺旋桨推动的老式轮船,开船后大约30分钟就进入了深水区。因此,本泽决定在渡轮离岸45分钟后,用炸药把船炸穿。1944年2月19日23时左右,重水开始从化工厂往火车上搬运,“海多罗”号上的水手己靠岸过夜,德国卫兵此时还未到达,船上只有挪威的守卫人员。本泽和艾因纳尔偷偷钻到了“海多罗”号的底舱,本泽让艾因纳尔留在舱口守着,以防他人进入,自己则沿着底舱向船头摸去。很快,本泽就把炸药和电动雷管安好,并调整好引爆装置的时间,随后便与艾因纳尔一起离开了渡轮。20日10点整,“海多罗”号满载重水起航。10时45分,炸弹准时爆炸,仅仅5分钟的时间,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连同制造设备一同沉入了挪威的廷斯贾克湖湖底。希特勒的原子弹梦彻底破灭了。
德国之所以会选择放弃核电,主要是受到日本核危机的影响。
因为日本核危机事故发生之后,导致核泄漏事故,对日本当地周围的环境带镇配喊来严重影响,很多人被迫离开自己原来生活的家园,去其他的地方生活。
日本核危机发生之后的十年之间,不仅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很多人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影响,所御野以德国民众看到日本发生核泄漏危机之后,大约有十二万人上街抗议游行,要求德国政府全面放弃核电站。
因此德国政府面对巨大的群众压力,以及看到日本核泄漏的惨烈情况,决定在2022年之前放弃,并且关闭国内的全部核电站。
德国之所以会选择关闭国内的核电站,并且不再继续研发建造新的核电站,虽然有民众方面的考虑,但是也是从德国目前的基本情况出发作出的一个决定。
根据数据调查,德国核电站所产生的发电量仅占德国总体发电量的14.7%,而这个发电量对于德国工业用电量而言可以说是忽略不计,因此,德国可以选择放弃自己国家的核电站,去选择购买法国的核电站发的电,这样可以弥补国内缺失的这部分电量。
那么德国放弃核电站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我个人认为德国放弃核电站建设将更有利于国民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因为日本核电站发生泄漏之后,给环境和当地的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核燃料产生的辐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办法消除,德国放弃核电站建设并且关闭,那么核辐射将会在德国境内慢慢消失。
其次将更有利于德国可再生资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因为核电站的建设必须要建立在有水的地方,因为核反应堆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冷却,因此对于建设条件比较苛刻,但是关闭核电站之后,德国可以通过可再生资源的发电方式进行建造新型发电场所,这对于德国而言是比较卖老好的。
最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当德国政府看到日本核电站泄漏之后,民间对于核电站的反感就足以证明普通群众对于核电站是非常讨厌和顾忌的,因此德国政府关闭境内的全部核电站,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并且不会因为核电站问题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这对于当前德国的局势而言,无异于是一剂有力的强心剂。
从现在核电站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而言,核电依然是比传统火力发电要更加节省成本,更加清洁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但是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让核能发电变得更加安全,这才是未来核能发电的首要解决问题的方向。
由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它自诞生以来就引起了所有国家的关注,并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发展核武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
到目前为止,军事实力前十的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和印度都拥有核武器,只有德国和日本没有核武器。
希特勒是发动二战的元凶,既然希特勒已经死了,德国为什么不能拥有核武器?
虽然首先发动二战是希特勒的行为,但也是德国的民族行为。希特勒即使能分裂自己,也没有能力发动战争。
确切的说,侵略战争是由德国人组成的军队进行的,而德国人侵略这么多国家的原因。德国公务员参与战争动员,德国民众参与武器制造和后勤保障,积极捐钱,动员亲人当兵参战。
用那句名言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德国之所以能给人类造成灾难,是全体德国人民认同和支持的。如果德国人民反抗,希特勒无能为力。
因此,希特勒不仅要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而且必须由全体德国人民来承担,他们应该为自己的盲从付出代价。
所以,德国战败后,盟军应该惩罚整个德国,而不是绞死希特勒和几个战犯,一切都会好的。
有惩罚国家的先例。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灾难。德国战败后,即使德国皇帝退位,英法也没有放过德国桥者。《凡尔赛和约》年,同盟国限制其军队规模,限制其军备发展。
然而,德国没有接受教训。希特勒上台后,仍然违反《凡尔赛和约》,暗中扩充军队,发展军备,最后再次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所以同盟国对德国的惩罚比一战还要严厉,必须严格限制军备。
美、英、苏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召开雅尔塔会议,明确指出德国应就“她在战争中给盟国造成的损失”支付战争赔款。同时,德国必须分裂,德国军队必须解散,德国不许再有军队。美英苏认为,这是“未来和平与安全的必要条件”。德国应该划分为同盟国的占领区。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联、美国和英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就处理德国原则和其他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即《波茨坦协定》。
协议规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废除一切军事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废止一切纳粹法律,逮捕并审判战争罪犯,永远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的复活或改组。”
“消灭德国的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消灭或控制一切可以用于军事生产的产业。”
但后来,德国(东德和西德)都有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主要是因为美苏两国为了冷战的需要,应该积极发展两国的军事实力。
然而,德国和德国从来没有发展过核武器,甚至在德国统一后也没有。
德国为什么没有发展核武器,第一个原因是美国不允许。
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都是科技大国,很容易拥有核武器。然而,尽管美国是这两个国家的盟友,但它仍然对它们保持警惕,不会允许它们拥有核武器。
只要美国拒绝,德日就不敢发展核武器。
德国不拥核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德国有盟国的核保护伞。
德国是北约国家,北约是具有共同防御性质的军事联盟。北约国家中,法国、英国、美国都有核武器,德国没有必要拥有核武器。
此外,发展、保留和维护核武器需要大量的实际资金。对于聪明的德国人来说,既然有核保护,就不用花那点钱了。
德国不拥核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德国人反感核武。
我们知道日本人拒绝核武器是因为日本曾经是原子弹的受害者。德国没有遭受那样的痛苦,但德国政府和人民一直痛恨核武器,不赞成发展核武器。
德国《时代周报》主编、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约瑟夫约瑟夫(Joffe)在文章《德国为何敏模薯放弃核武器?》中明确指出,德国对核武器不感兴趣,主要是国内反对声音太高,舆论不支持。
“虽然文化历史学家仍难以找到原因,但德国确实已经成为最反核的国家
德国人经常去民用核设施示威,有些人甚至用暴力迫使政府关闭。
德国政府在八九十年代被迫放弃核燃料处理系统、后处理装置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只有中心环节——动力堆暂时保留。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灾难性事故,德国掀起抗议浪潮。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很快站出来表示,她将放弃在2022年使用民用核能的计划,并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
中国有句话叫“革命靠自觉”。如果一个国家故意要持有核武器,哪怕国内反对,对外制裁也要暗中发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如果德国真码芦的想要核武器,谁也阻止不了。
退核之路充满矛盾!德国关闭最后三座核反应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德国关停核电、退核之路充满矛盾!德国关闭最后三座核反应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