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直击2023上海车展:全球超150款新车首发,新能源车占比近三分之二_2021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

2023-05-18 12 adminn8
直击2023上海车展:全球超150款新车首发,新能源车占比近三分之二_2021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

站点名称:直击2023上海车展:全球超150款新车首发,新能源车占比近三分之二_2021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直击2023上海车展:全球超150款新车首发 # 新能源车占比近三分之二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直击2023上海车展:全球超150款新车首发,新能源车占比近三分之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9大展馆,过百款首发新车,2023上海车展最全观展指南

作为国内每一年首个A级车展,并且这是在“开放”后的首个国际车展,今年的上海车世宏展可谓是激情满满,扎堆的新车也将会在上海车展上亮相或者正式上市。而今天便是上海车展的媒体日,往后便是观众日。因此,大咖也为大家做了一份上海车展攻略,想要去哪个馆看什么车,这里一目了然。

3H馆

重磅新车:MG Cyberster、别克Electra E5、大众ID.7、别克新一代君越、雪佛兰全新探界者、新款Suburban

MG Cyberster

MG Cyberster是名爵旗下一款电动跑车,其采用了非常独特的设计风格,其中包括平滑的流线型车身、独特的双色LED大灯和压扁的“水滴”形车顶。同时,车身还配备了AG纳诺玻璃,可以随着光线变化而改变颜色,整体给人留下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而在动力方面,根据此前官方的信息来看,新车的0-100km/h的加速时间在3秒左右,续航里程可达800km,还搭载了全新智能纯电架构和5G互联能力。

别克新一代君越

别克新一代君越采用了品牌最新的设计语言,整车的线条感非常流畅,给人一种非常时尚大气的感觉。前脸的折角式进气格栅、流线型大灯和独特的LED日间行车灯设计让它看起来非常霸气。同时,车身侧面的流线型造型和腰线的渐变式设计,使其看起来非常运动。

在动力方面,1.5T版本的车型将搭载LAX 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2kW(179马力),在申报信息中未标明油耗,其最高车速为205km/h。而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其最大功率为169kW,WLTC工况综合油耗6.59L/100km,最高时速230km/h。作为参考,现款君越2.0T车型的最大功率是174kW。

4.1H馆

重磅新车:全新EQE纯电SUV、沃尔沃EX90、北京现代MUFASA、深蓝S7

全新EQE纯电SUV

全新EQE采用了第二代EQ设计语言,整车线条流畅,采用了非常简洁的设计风格,凸显出豪华气息。前脸尺寸较大,使用了奔驰家族标志性的三角形进气格栅,与LED灯组相结合营造出更加动感的效果。车身线条极具流线感,离地间隙不高,使其看起来更加稳重大气。车身尺寸方面,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880/2032/1679mm,轴距为3030mm。

奔驰全新EQE的内饰设计非常高端,采用了大量环保材料制造,并配备了大量豪华配置和科技感十足的数字仪表盘和中控屏幕。车内空间宽敞舒适,可以让驾乘者感受到更加尊贵和奢华的驾乘体验。此外,该车还配备了丰富的辅助驾驶和安全系统,例如预警系统、自动制动及行人监测等等。

在动力方面,EQE SUV出自奔驰EVA纯电动平台开发,电池最大容量96.1千瓦时,带来最高613公里的CLTC工况续航,搭载热泵系统+带Dauto智能能量回收在内的4档能量回收系统。

沃尔沃EX90

作为XC90的继任者,EX90去年11月在家乡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正式发布,它基于全新原生纯电平台打造,虽然是纯电车型,但还是延续“雷神大灯”的前脸设计,整体的造型除了前格栅之外,其身姿与沃尔沃XC90还是非常相似的。EX90的尺寸为长5037mm/宽2039mm/高1747mm/轴距2984mm,整体身材比XC90都有所上涨。

新车的内饰布局与现款沃尔沃车型相比,其实并未有太大的变化,仍然保持着典型弯唤的斯堪的纳维亚家居风格,其中竖屏中控和镶嵌在屏幕周围的木条装饰元素更是经典的表现。然而,空调出风口的布局已经从现有的竖向转变为相对低调的贯穿式横向布局,这使中控造型更加简洁。

在动力方面,搜闹册沃尔沃EX90基于全新平台SPA 2打造,具备111 kWh 电池组与两具永磁马达,标准双电机型号将提供300kW的最大功率(408PS),更高级别的双电机性能规格将提升至380kW最大功率(503PS)和910N·m的峰值扭矩,依WLTP 标准单次充电拥有600km的续行里程,且在30分钟内能将电量从10% 充至80%。

北京现代MUFASA

北京现代MUFASA可以看做是北京现代ix35的继任车型,未来或定名为“慕飒”。其将在i-GMP平台生产,外观采用全新的设计风格,它也将成为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下推出的首款新品。

该车型采用最新的“参数化宝石”设计理念,外观设计采用对称的“H”型格栅,内饰也类似宝石造型。双侧竖直的大灯与下方獠牙状的包围造型相得益彰,整体感十分生动有力。车身尺寸方面,该车长宽高分别为4475/1850/1665mm,轴距为2680mm。

内饰方面,根据此前的谍照照片,新车将采用贯穿式双联屏,空调出风口下方还有一个小屏幕作为空调显示区域。整体的内饰设计风格类似于伊兰特,讲究科技感的同时,车内红色的座椅缝线也充满了运动感。

动力方面,据先前申报的信息,该车将搭载一台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8千瓦(161马力)。

深蓝S7

深蓝S7是深蓝品牌旗下第二款车型,也是EPA1平台的首款SUV车型。此车的定位为中型SUV,并提供增程式混动以及纯电动版车型。

新车的外观延续了深蓝SL03的家族式设计风格,具有攻击性的前脸和细长的大灯组为整车增添了力量感。前脸采用了封闭式格栅的设计,不论是纯电动版或增程式混动车型都是如此。车身线条锐利且简单,在引擎盖下方的下唇部分设计了运动感十足的造型,烘托出一丝性能风格。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mm,轴距为2900mm,被厂家定位为中型SUV。

车尾方面,新车同样延续家族式设计风格,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尾灯造型独特且十分具备辨识度。尾翼和包围都采用了黑化套件,特别是尾翼还使用类左右分体式设计,进一步提升了车型的识别度。

新车的内饰和深蓝SL03的内饰造型风格类似,采用了简洁的设计风格。但是,车门和座椅上使用了格菱纹设计,使内饰更为豪华,并且大部分面积使用了皮革包裹。中控屏幕支持左右倾斜,并呈现为悬浮式设计。然而,液晶仪表盘已被取消。

新车提供两种动力版本。纯电动版车型可搭载160kW或190kW的电机,而增程式混动车型的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175kW,配备一台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作为增程器,最大功率可达70kW。

5.1H

重磅车型:大众ID.7、吉利银河L7、马自达CX-50

大众ID.7

大众ID.7是大众推出的一款全新中型轿车车型,是基于MEB电动汽车平台打造的一款全新电动车型。大众ID.7的外观设计受到了ID系列车型的影响,整车线条流畅,看起来倍感豪华和现代化。车头采用了大众家族最新的设计风格,大众IQ.Light全LED大灯搭配贯通式日行灯带,简约而时尚。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56/1862/1537mm,轴距为2965mm。

动力方面,新车电机最大功率150千瓦,配备来自时代一汽动力电池公司生产的三元锂电池,新车最高车速155km/h。根据此前的消息,新车将会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不同形式,动力电池容量为77kWh,其最大续航里程可超过700km。

马自达CX-50

马自达CX-50是马自达推出的一款中型SUV。该车采用了马自达最新的“光影界面”设计语言,在外观设计上,车头采用了八边形进气格栅以及犀利的LED大灯组合,营造出十分锋利的前脸。车身侧面呈现出流线型的设计,车顶采用贯穿式设计,彰显出运动感和时尚感。车尾部分采用了LED光带式尾灯,形成了十分独特的视觉效果。

img src="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SUV大咖,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上海车展│力量的天平已经逆转

如果要问当前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是什么?“卷”,是最好的答案。

拼技术、拼配置、拼价格、拼嘴炮,持续三年的疫情结束后,憋了一身劲的车企品牌一股脑地倾泻出来,让整个行业瞬间炸了锅似的,好不热闹。

这种热闹,在今年上海车展集中体现了出来。

虽然消费端的热情还没有被完全激活,但汽车企业显然都已经摆开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架势。这届车展,也真正 做到了“盛况空前”!

据悉,上海车展共吸引了10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在4月18日和19日两天媒体日里,共举办了151场新闻发布会,首个媒体日就接待超过1.2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

确实,三年疫情极大阻挡了全球汽车行业和人员的正常交流。而这三年里,中国车市虽然也跌宕起伏,但总体表现平稳,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化技术不断进步,让国产车在市场份额、定价权、传播声量、口碑等各方面,都对合资车造成了极大的承压。

力量的天平,已经逆转。

新能源势压燃油车

从三年前开始,新能源车就逐渐取代燃油车,成为每一届车展关注度最高的C位产品,今年上海车展也不例外。 余斗据统计,本届车展超1000家参展企业中,新能源相关品牌占比超80%,上百款展出的新车里,新能源车也占到了近七成。

确实,虽然销量上新能源车仍然低于燃油车,但在声量和增长的速度上,它已经是绝对的主角。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分别是4.9%、5.8%、14.8%和27.6%,今年3月进一步升至34.3%,市场增幅远超传统燃油车。

这其中,中国品牌发挥了最大的力量。3月份,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54.7%,而主流合资仅为5.3%。

超高的市场渗透率,也让自主品牌掌握了定价权和话语权。例如,当比亚迪、非凡等纷纷给出极为惊喜的新车价位时,上汽通用也不得不将别克E5的起售价定在比同门油车昂科威还低的20.89万元,同样,丰田bZ3的起售价也比凯美瑞更低,只要16.98万。可见,由自主品牌所祭出的“油电同价”大旗,如今也正在被合资所接受。

另一方面,本次车展现场,无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乃至进口车品牌,展台C位虽然清一色是新能源车。但无论是现场的人流量还是新车发布数量,自主都占了上风。

比亚迪宋L、驱逐舰07、吉利银河L7、领克08EM-P、极氪X、哈弗枭龙MAX、魏牌蓝山、坦克400 Hi4-T、埃安Hyper、深蓝S7,乃至欧拉的好猫GT、芭蕾猫等等,人气都胜过大众ID.7、奔驰EQE SUV、雷克萨斯LM500h、本田e:N等等。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2023年是淘汰年、大拐点,是新能源车企两极分化、存在剪刀差的机遇期。

可以想见,今年的新能源车市会像上海车展的现场一样,热闹纷呈,卷到极致。

“造车派”回怼“资本派”

过去一直被新势力拿捏的“嘴炮”能力,如今也被传统车企的高管们学到位了。车展之前,传统车企与新势力高管间开始了频繁的“隔空互怼”。

这边,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高调炮轰“自动驾驶那都是扯淡”,那边,华为的余承东就回应“大佬不应该打击创新”;李想宣称理想L9是“500万内最好的SUV”后,魏牌的陈思英就称蓝山“比500万内最好的SUV更好”,坦克品牌CEO刘艳钊更是直接:“蓝山是‘造车派’向‘资本派’全面反攻的排头兵。

更直接的,来自一向低调的沃尔沃。在4月16日上海车展前夜,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于全新纯电旗舰SUV EX90中国首秀现场,向一众新势力品牌开怼:“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为什么有的车号称最智能却还是刹不住?”类似言论不仅刷爆了当天的朋友圈,更颠覆了我们对这个北欧豪华品牌的固有印象。

和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高管在行业浸淫日久,基于深刻的认识和敬畏心理而普遍低调、谨谈扰慎,轻易不会对同行或者新技术大放厥词。然而近些年来,当马斯克、李想、何小鹏、余承东等人的言论越来越占据舆论C位时,一向理性的“造车派”终于也坐不住了。从前些年开始,“造车派”与“资本派”之间的“嘴仗”就此起彼伏,今年上海车展达到了一个小高峰。而未来,它必定会像海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平心而论,虽然新势力凭借敢讲敢言、标新立异的风格一度取得较好的销量和关注度,但当传统的“造车派”醒过神来,飞奔的含毁旦速度将会让新势力们望尘莫及。

这一点,从比亚迪、埃安、吉利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就可见一斑。而在上海车展现场,这些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新车所引来的人流量和话题度,也丝毫不输给蔚来、理想、小鹏们,甚至还有所超越。

从新技术的“接收者”变身“输出者”

虽然从一开始,上海车展就被冠以“国际”二字,但从来没有哪一届比这次更加“国际化”,洋面孔随处可见,让人仿佛置身于某个海外的车展现场。而这些外国人之所以蜂拥而至,无非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翻天覆地。

近年来,中国车企在电气化、数字化、智慧座舱、智能驾驶等新技术领域突飞猛进,其带来的巨大变化,正不断被跨国车企巨头所接纳、重视。

4月10日,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落地北京首都机场,第一时间就发布了自拍并配文“OK回到中国太OK了”;4月13日,奥迪CEO马库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现身新落成的北京奥迪中国楼;4月17日,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不仅在“创想未来之夜”高喊“家在中国”,更表示宝马集团近半个董事会都来到了现场。

德系豪强们集体押注中国市场,这并不新鲜,但BBA一把手同时现身,却也并不多见。这次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亲赴现场,了解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发展情况。

在7.1号馆,笔者亲见比亚迪展台的人气显著压倒了它对面的宝马,虽然后者所占面积更大,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向比亚迪展位蜂拥集中,尤其外国友人一批接着一批,因为,那里有当下中国市场最热销的几款产品。

而在旁边的MINI展台上,虽然也带来了最新电动化产品,但如果不是因为那一盒冰淇淋,它这几天内估计都很难吸引更多的关注。

这是一个隐喻。在过去,外资品牌是依靠实打实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力吸引大家关注,而如今,这个天平正在颠倒过来。

过去中国是跨国车企倾销产品、赚取利润的重要市场,如今,这里已经是新能源与新技术的核心战场与试验田,新能源车销量份额占据全球60%,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企业集团中占据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占据6席。对于这样一个战略高地,跨国车企必须重新去认识并深入学习研究。

据悉,过去三年里,宝马在华研发团队人数增长了3倍,奔驰系列产品的数字化转型直接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

很显然,连续十多年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以及连续八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的身份,让中国汽车成长茁壮了起来,也让中国市场从过去的新技术“接收者”变成了“输出者”。在这里,那些能够及时反应的跨国车企将可能继续赢得青睐,而那些仍未作出改变的企业必将被逐渐抛弃。

事实上,中国汽车的强大不仅反映在国内,在海外也同样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2022年,中国汽车海外出口超过300万辆,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拿下了全球出口第二的位置。这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凭借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与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中国汽车已经逐步建立起和跨国品牌短兵相接的能力和勇气,战略反攻开始了。

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市场,跨国品牌深入践行中国化,将成为主要的趋势。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极车志TopCar,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上海车展丨回顾:油车加速谢幕,新能源未来已来

时隔两年,在疫情逐渐离我们远去以后,上海车展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如期开幕。作为疫情后的第一个A级车展,本届上海车展在开幕之前的预热阶段就已经吸引到了许多人的目光,而时间回到当下,2023上海车展已于昨日谢幕。

总览这一届上海车展,可谓是事件不断,话题不停。撇去车展上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总结一下本届上海车展的悉陪圆具体情况以及透过这些情况,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行业本质?

大厂All in电气化,新能源时代2.0来了

本届上海车展从开幕第一天起,就被车迷戏称为“含油量”最低的一届车展。据统计,本届上海车展上首发亮相的传统燃油车型共有58款,而新能源汽车却达到了76款,而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展出数量第一次在这种规模的展会上超过燃油车。作为本届车展的现场亲历者,笔者也是十分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一次的新能源浪潮真的不一样了。

虽说电动化已是全球公认的发展方向,也是车企们心照不宣的未来睁塌趋势,但是在前两三年的车展上,绝大多数的传统车企还是会将展会的重心放在燃油车上,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燃油车才是集团最为核心的利润来源。

然而在本届车展的媒体日上,宝马、奥迪等品牌就已携全新能源阵容强势登场,其中宝马带来了BMW i7 M70L、BMW XM Label Red限量版、BMW iX1等覆盖了品牌全产品矩阵的新能源产品,奥迪则带来了A6 Avant e-tron概念车、奥迪Q4 e-tron、奥迪 Q5 e-tron以及奥迪RS e-tron GT等等,是的,没有一台是燃油车了。

而梅赛德斯-奔驰在本届车展上展出的产品阵容也有近半数是新能源车,其中更是涵盖了超豪华的EQG车型。

在以BBA为首的豪华品牌阵容全面新能源化的同时,包括兰博基尼、保时捷、路特斯在内的传统跑车品牌也同样为大家带来了其品牌的新能源产品。

简单同2021年上海车展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历经多轮新能源车市内卷之后,本届上海车展上的新造车势力数量大不如前,再者就是传统大厂All in新能源的决心明显增强。

因此结合当下的市场背景,和本届车展车企所释放的信号来看,从2023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会进入2.0时代,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覆盖面将从原本的集中于10-30万渗透到全汽车细分市场当中,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高端新能源车齐亮相,声量大于销量?

虽说本届车展上各大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放异彩,也为大家带来了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全新车型,但是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汽车品牌在本届车展上的表现,笔者个人觉得是压过了传统大厂一头的。

有去到本次上海车展展会现场的朋友一定都发现了,在本届上海车展的高端品牌展区中,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子品牌仰望,成为整个展区里最热闹的一块区域。品牌旗下的首款高端纯电越野车型仰望U8,此前一经亮相就引发热议,在本届车展上也是吸引到了无数人的目光。而仰望品牌的另一款超跑车型仰望U9,也凭借其不输牛马伦的设计让无数人专程来到这一展区,一睹它的真容。

除去仰望之外,东风旗下的猛士917、高合HiPhi Z等高端新能源汽车,同样也在本届车展上成为许多观众朋友们关注的对象。

综合来看,本届车展除了全面新能源化这一主题之外,高端新能源汽车争奇斗艳也成为一大特色。当然,虽说这些车型共同构成了本届车展一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吸引到了许多人驻足观看,但就现阶段而言,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国产的高端新能源汽车,仍旧持的是观望态度,真正下订单购买的用户并不在多数。

虽说这些车型确实非常吸睛,其所配备的技术同样也很亮眼,但是结合其新品牌、新产品、高售价,以及新乱好能源的特性来说,在当下想要走量确实不切实际,不过这些产品现阶段的意义本身也不在于走量,更多的意义是在于“亮肌肉”、“炫技”,同时在新能源2.0时代到来之前提前开拓全新的细分市场,抢占先机。

燃油车虽成配角,但短期依旧是消费主体

由于本届上海车展庞大的新能源汽车阵容,以及各大品牌在发布会以及出展时对于新能源战略的态度以及表现,有许多媒体从业者以及观众在会后纷纷表示:看完这届车展,就知道燃油车真的马上就要完蛋了。

对此,笔者觉得燃油车虽然在本届车展上成为配角,但是距离它们彻底告别历史的舞台,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点,上海车展这种规模的汽车博览会,对于车企来说,战略意义是明显高于其他任何层面的意义的。而结合当下全球车市的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及其市场表现来看,进一步加速确立新能源车的主体地位以及全新的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简单来说,到了2023年,传统大厂再不正式扬帆入局新能源,可能真的就晚了,因此多数车企才会选择在这个节点,在这届上海车展上如此“用力”的推新能源车。

除此之外,我们再理性审视一下当下新能源车配套环境,中国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接近30%,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据统计,截至2023年1月11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310万辆,而对应的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仅有520万台,其中还有340万台是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可见二者之间的匹配仍旧处于供小于求的阶段,结合上我国地大物博、节假日出行人数多以及新能源汽车本身的续航焦虑情况,因此对于多数家庭来说,燃油车仍旧是它们的刚需,再不济大家也会选择去买个插混,这样的现实情况就注定了燃油车的淘汰进程不可能来得那么快。

总而言之,燃油车是否会被淘汰,取决于用户的态度与观念,而不是车企发了什么新车,再庞大的车企最终还是需要依赖消费驱动,对于所谓的“燃油车末日”论,大家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就在奥迪、宝马等为自家造势“All in新能源”的第二天(4月19日),它们便将现款在售的燃油车重新摆上展台,因为它们也明白,现在的消费者依然会买自家的燃油车,而不是新能源车。

写在最后

通过本届上海车展上车企们发布的战略以及带来的产品阵容来看,2023年将会是全球车市新节点的一个开端,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全球范围内的多数车企将会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及生产中去,能够真正大幅度触动到消费层面的汽车新能源转型真的离大家不远了。

当然,虽说本届上海车展的“含油量”确实创下了历史新低,多数车企也在真正意义上确立了投身新能源领域的决心,但是在未来短期几年的时间里,燃油车依然会是汽车市场的销量主力军,燃油车的淘汰也不会来得那么快。

总之,现阶段制造“油车与电车”的舆论对立,大可不必,虽说新能源车普及势在必行,但燃油车也同样不会迅速消失,它们相互竞争,更交融共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号车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从上海车展看行业变化:电动化成车展主流,2023或成拐点

2023上海车展还在火热持续中,如果你要问,这次车展最火的是什么?答案或许是……宝马、冰激凌?品牌的傲慢,让这场冰激凌引起的闹剧,成为贯穿此次车展的一个谈资,但如果回到汽车本身,我们可能会去谈百万售价的仰望U8、不足十万的比亚迪海鸥,当然还有小鹏的G6、蔚来全新的ES6,哪怕没有新车的理想,这次也带来功率可怕的4C充电解决方案。

似乎,每个人嘴里在说的,都是自主品牌,BBA、合资车仿渗老伍佛游离在这场盛会之外,那真实的车展,又是怎样一番场景呢?三天时间,走了十几万步, 我来跟你说说对于这次车展的一些感受。丛或

汽车的未来属于新能源

漫步在此次车展,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的一个感受,大概就是:这或许是一次新能源车展。当然,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此次车展展出的 1500余辆车型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一半,首发的150余款车型中,有三分之二为新能源汽车,在绝大多数品牌的展台中,燃油车已是难觅踪迹。

实际上,近期的销售数据,已经很好的反应了这个现状,今年一季度燃油车同比减少23.4%,新能源车同比增长22.7%,其中纯电车型同比增长6.3%,插电式混动同比暴涨82.8%,电动车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四分之一,传统燃油车的细分市场正在逐渐被新能源车全面覆盖。

其实,以新能源车展来称呼,已经是一个非常给面子的说法了,更加确切的说法,这次车展几乎算是国产新能源的盛会。新势力扎堆的6.1H,当之无愧的人气展馆,从蔚来到小鹏、从理想到问界,还有极氪、哪吒,一馆看尽当红新势力,整个展馆始终是人潮涌动。

此外,像比亚迪、仰望、奇瑞,这些国产品牌的展位,也全程充斥着观展的人流。与一众豪车同处一馆的仰望展台,甚至出现了要排队看车的盛况。

当然,最为鲜明的是,这些中国车企的展台,吸引了大量老外的驻足,日韩的、欧美的、中东的……他们或停留车前,细细端详;或拉住展台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成为了每个自主品牌展台前绕不过去的一景。

与之相对的,合资车展馆,可谓是门可罗雀。回过头来看,宝马还有概念车、奔驰还有电动大G,吸引我过去看了一眼;同为BBA阵营的奥迪,直到逛完整个车展,准备离场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在这三天时间里,我根本就没有想起它。

中国新能源能够在这次技术变革中,短短几年内异军突起,离不开国家在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新能源市场的各种补贴与优惠政策扶持,给相关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使过去两年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双积分”等政策的考核制度加速了传统车企向新能源的转型。而就目前来看,加速新能源转型的这一影响因素恐怕还会持续发力。

另一方面,国产品牌在诸如功率型刀片电池、超级电混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及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及产业体系的完善也为推广电车提供了保障。比如宁德时代在车展期间带来的凝聚态电池技术、理想发布的4C快充方案等等,都是这些企业近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积累和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价格,新能源汽车无论在购置,还是日常使用、保养上的费用都低于燃油车。今年年初随着电池原料价格的下降,电车价格也持续走低,而电池价格的变化或许会是掀起新能源转型浪潮加速袭来的最大动力。

在4月20日上海有色网最新报价显示,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跌1500元报17.85万元/吨,创逾1年新低,连跌58日,近5日累计跌17000元,近30日累计跌183000元,今年迄今为止累计跌幅已超65%。

众所周知的是,新能源汽车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就是电池,碳酸锂作为电车锂电池的主要原料,其价格下跌势必对整个新能源市场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节省成本、降价是最显而易见的结果。

今年3月以来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吉利等在内的新能源含老品牌都降到了价格的新低,而目前碳酸锂价格正在进入一个震荡寻底的再平衡阶段,相比疯狂涨价前的5万元/吨还有一段距离,再加上困扰智能汽车行业两年之久的芯片问题得到了一定得缓解,以及纳电池、锰铁锂电池等新技术的开发与进步,不排除电车的降价潮还会持续的可能,而这或许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压倒燃油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产品牌越来越具国际影响力

除了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行业变化,在新能源车行业内自主品牌与传统“销冠”品牌的销量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在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中,有八成被本土品牌占据,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在乘用车上险量上超越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品牌。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中国还非常依赖进口,而如今中国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上升,进口量暴跌。去年,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继续延续这一势头,今年也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传统车企,或许该放下一些傲慢

与国产电动车展厅人满为患的场面不同,一些传统强势车企在此次上海车展中可谓是门可罗雀,存在感很低,但事实上这些企业在展会中不可谓不努力。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传统豪门积极参展,高管亲自到场站台,或用蹩脚的中文表达诚意,或携董事会全体亮相,或积极布局建设中国研究机构以发挥中国新能源技术优势,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及新能源技术的重视。

但如何把对中国市场的努力转为实际行动,恐怕还是需要这些传统车企依旧要深入思考的。哪怕在车展前夕的发布会上,喊出了“BMW家在中国”的口号,但一场冰激凌引发的闹剧,还是让宝马MINI在此次展会上的口碑一降到底,纵然二次道歉,短时间内怕是很难挽回人心了。

此外,像劳斯莱斯展台,也出现了劳斯莱斯车主无法进入到展区参观的事情,一个品牌,拒绝了它的车主,拒绝车主体验它的新车,那它来车展的目的是什么呢?很巧,劳斯莱斯也是宝马旗下的品牌。或许,喊口号之前,这些传统车企首先要做的,是学会如何放下傲慢,转变态度。  

中国品牌风光背后的重重危机

事实上,虽然如今中国自主品牌在展会上风头无两,但这背后其实也是危机重重。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比亚迪等中国自主品牌的成功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时代红利的,除了政策红利、市场变化以外,抢占了技术变革的先机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事实上同样也在面临两难的处境。对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技术领先和自研创新能力是其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本次车展上,造车新势力阵营无论是蔚来强调的用户服务、小鹏的自动驾驶标签还是理想服务于家庭场景,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正在成熟化与体系化,而他们重点发布的技术及差异化的策略能否带来相应的销量,则仍要等待市场的检验。

红利期正在慢慢过去,技术还在不断革新,市场正在越来越走向细化,在未来的纯电时代中国车企能否继续发挥技术优势或许才是对中国自主品牌的真正考验。历史的教训在不断告诉我们,任何缺点都有可能成为后来者居上的机会,不能掉以轻心。

写在最后

如果把新能源车比作手机,那特斯拉的Model系列当之无悔是苹果iPhone,它让消费者认可了新能源车。但两者在之后的故事里,确实产生了偏差,尽管在销量上一路领先,但如今的特斯拉也同样遭受着中国品牌猛烈打击,销量上也是受到比亚迪的耽耽虎视,甚至今年都没有出席车展。

但无论如何,新能源的这扇门已经完全打开,它构建了如今中国全新的一个造车体系,不仅有传统自主品牌、新势力品牌,还有如今华为、魅族、小米的身影,它将和中国的软件、硬件产业链一起,构建出一个新的工业化长城。

和两年前的2021上海车展相比,我们也在现场感受到了极为明显的变化,两年时间,中国车企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燃油到新能源、从合资品牌到自主品牌,2023上海车展将会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刻,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几年新能源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看到的是中外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风云际会,看到的是新一轮变革中各家的奋斗与挣扎。而在这场波诡云谲的“浪潮”中,究竟谁能够成为新的“弄潮儿”,取得“长期主义”意义上的胜利呢?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回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行汽车ACX,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上海车展探馆:全新红旗全新产品亮相

4月18日,上海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作为2023 首场全球 A级车展,有国内外1000多家参展商参展,超过150台新车全球首发,累计超1500台整车集中亮相。本届车展的主题是“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从现场的盛况来看,这个时代当之无愧属于中国。

看展中,我们遇到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展商、经销商和记者,当询问他们对中国车企的印象和看法,他们的回答都是“质量好、设计好”。一位来自德国的媒体朋友说:“中国汽车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生产制造,水准都极高,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更是领先。”

事实确实如此,中国品牌绝对称得上本届车展的C位,比如,位于5.1号馆的红旗品牌展台,从18日媒体日开始,每天都人声鼎沸,有专业媒体参观拍摄、解说新品;有各路网红、KOL现场直播,带粉丝探秘;还有观众买家围观打卡、咨询上市和下订信息。我们在展台了解到,本次红旗品牌设置了红旗金葵花子品牌、红旗新能源子品牌、红旗节能车子品牌三大展区,共计15款产品、19辆展车,其中还有多款产品是全球首发。那么,具体有哪些高光看点?让我们一探究竟。

顶级豪华车的范本——全新红旗L5

说到国产豪车,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红旗”,此次车展,全新红旗L5正式亮相。许多人直奔红旗品牌展台,近距离观摩全新红旗L5。可见,“看车展先看顶级豪车”依然是观众不变的习惯。

设计上,全新红旗L5给人的视觉冲击感十足,高山飞瀑、中流砥柱家族化设计风格依然保有,搭配更长的车身和流线型的车顶设计,让人秒get到尊贵感。

全新红旗L5的前脸气场非常强大,非常抓眼球;原来的红旗标换成立标,更加醒目;前部车灯创意来自天坛藻井,格栅灵感源自玉管竹节,呈现出厚重的中国文化属性。而且,全新红旗L5的细节设计也十分细腻,比如,C柱增加后部角窗设计,这意味着后排座椅进一步后移,从而保证私密性;车身侧面向后延伸到车尾的线条,提升了车辆视觉效果,并且在轮毂设计和腰线拼接处加入了饰条,视觉层次感更丰富。

全新红旗L5

全新红旗L5的车内装饰沿袭外观风格,在中式建筑重檐翘角的横向轮廓上汲取灵感,采用横向贯穿式中控台设计,加入由全液晶仪表盘+多媒体显示屏组成的一体式双联屏,与右侧“山水画”融为一体凸显东方古典;复古的双幅式多功能方向盘+“红旗金葵花”标识,再配合中央石英表,直接将尊贵感拉满,顶级豪华车的气场完全被释放。

另外,全新红旗L5采用唯一自主V8T发动机,还配备高精度平衡燃烧技术。

目前全新红旗L5已开启全球预定。作为新一代中国顶级豪车的扛鼎之作,想必价格必然不菲。新车首发后,坊间对其定价的猜测已有多个版本,不过官方尚未透露更多,后续我们会持续关注。

全新红旗L5内饰

新锐智能,续航TOP——红旗E001

新能源车唱主角,绝对是本届上海车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环顾整个车展现场,九成的亮陪展台上都摆满了新能源车。红旗新能源子品牌的展区同样人头攒动,纯电轿车红旗E001和纯电SUV红旗E202成为关注焦点。

红旗E001是面向新高尚先锋用户的豪华智能纯电轿车,从外观来看,红旗E001线条流畅,简洁明快,未来感十足;采用微笑式格栅,并将大灯与车头下方的进气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之车头俯冲造型,呈现出精致、运动的气质。

智能科技方面,红旗E001也非常有看点。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红旗E001搭载了以车云一体化SOA架构为核心打造智能座舱,开放超300个软件API,实时运行算力超500Tops;智能驾驶上,有34路高精感知装备,全天候覆盖高速、城市主干道路的自动驾驶场景。

红旗E001

在大家最关注的续航上,红旗E001提供可充可换的多版本车型。换电车型续航600公里,60秒极速换电,后续还能电池升级,续航也能不断迭代进化。同时,还有长续航快充车型,续航达800公里。据悉,红旗E001搭载了高性能前后双电机,零百加速仅3.9秒。此次车展,红旗E001长续航版已开启盲订,还推出了七项专属权益。

而纯电SUV红旗E202也非常引人注目,封闭式倒梯形格栅和 U 形元素为主基调的前脸,双拼色的车身都非常很吸睛,该款产品将于2024年2月上市。

红旗E202内饰

有颜值,有内在,真风尚——红旗H6

购车群体不断变化,新一代模键迹年轻人对汽车产品的诉求发生质的升级旦并,他们更年轻、更多元、更开放,对汽车智能化、科技化属性追求加深,注重车辆性能和使用体验,愿意为好设计、好品质、好服务等支付溢价。而展台上,面向新时代用户的B+级豪华风尚轿车红旗H6,可谓有颜值,有内在,真风尚,对“既要也要”的消费者们来说是个靠谱选择。

外观方面,红旗H6采用了红旗家族最新的设计,大尺寸直瀑式前格栅搭配两侧的分体式大灯组,注入了强烈的运动气息;车身侧面线条充满力量感,由前大灯贯穿至尾灯,呈现出连贯流畅的视觉效果;在侧裙位置加以镀铬饰条点缀,精心匹配造型别致的轮圈,整个车身构成了一道富有细节感的流线;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990/1880/1455mm,轴距为2920mm,不仅带来了同级最优乘坐空间,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气场十足。

红旗H6

红旗H6的内饰设计同样很时尚,一体式运动座椅、D形方向盘、金属踏板、碳纤维装饰都没有缺席,完全击中当下用户的审美点。

动力性能上,红旗H6搭载高低功率2.0T发动机,匹配爱信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高功率版车型最大功率为185kW,最大扭矩为380N·m。

红旗H6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是19.28-23.98万元,这个价格在B+级消费市场颇有竞争力,比较符合消费市场期待。

除此之外,红旗HS3、新红旗HS5、全新红旗HS7也都亮相展台,将在今年内陆续上市,将产品矩阵进一步扩大。

本届上海车展,红旗品牌打破常规,以矩阵式的姿态带来了新架构、新产品,不仅展现其作为民族品牌的风采,也表达了勇于变革、奔向未来的决心和信心。接下来,全新的“红旗”还有多少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王磊

编辑/王磊-汽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青车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上海车展观察|传统合资豪华品牌从未被打败

2023上海车展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咱们自主新能源车的全面崛起,无论从产品还是技术创新层面,都令所有人对中国品牌汽车刮目相看。于是什么“自主品牌已实现弯道超车”、“合资车企纷纷低头”、“豪华格局彻底生变”等等声音在网络上迅速铺开,正如唱起胜利的拿指凯歌。然而,在这场史诗级的新能源变革中,传统合资豪华品牌真的落败了吗?

合资品牌“卷”到离谱

在我们的印象中,合资品牌对于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布局似乎一直都是不紧不慢的状态,无论是在售车型的更新进度,新能源车型推进的力度,都远不如自主品牌来得积极。

但事实上,最近几年里,各大主流合资品牌都已经在新能源领域展开了布局。比如在本届上海车展上,通用、大众、丰田等都积极地推出了颇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同时也公布了更加积极主动的电动化战略。

比如上汽通用就在上海车展首日正式发布了全新中大型纯电SUV别克E5,而最令人惊喜的是它20.89万元的起售价,这在此前几乎不可能在一款合资中大型SUV上看到。别克E5不仅做到油电同价,甚至比同级燃油车的价格还要低。

而且其价格区间已经能直接威胁到埃安V和宋PLUS EV所在的紧凑型纯电SUV市场了。可见,面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陵磨的新一轮角逐,通用这是势在必得。

另一款同样卷到离谱的合资纯电车型莫过于一汽丰田bZ3,光看16.98-19.98万元的售价,你根本想象不到这是一款尺寸比亚洲龙还大的合资B级车。哪怕在自主品牌阵营中,也很难找到与之直接对抗的产品。

而除此以外,丰田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展示了多款电动化车型,包括两款bZ系列新车全球首秀。而无论是e-TNGA架构产品的迅速落地,智能化配置的率先搭载应用,还是FCEV的推广、未来移动出行方式的构想,丰田都把中国放在了史无前例的“优先级”位置上。

同为日系品牌的本田和日产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也发布了积极的电动化动作。本田e:N品牌三款纯电动车型全球首发,还有雅阁插混版和Honda CONNECT 4.0智导互联系统,并计划在2030年之后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向电动化迈出的这一步确实很坚定;日产方面则发布了两款全新概念车以及超混电驱奇骏,都充分展示了其未来的电动化方向以及对智能网联的新思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表态。

作为最早在国内投产平台化纯电车型的大众也走向了电动化发展的新阶段。上海车展上一口气展现了ID.7、ID.NEXT、ID.5 GTX、ID.BUZZ多款新车,覆盖B级轿车、MPV、性能SUV等多个尺敏斗领域。并计划将投资10亿欧元在中国展开针对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布局。在未来三年,平均每年将有三款新车与消费者见面,高产程度不输任何国产新能源品牌。

更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大众还是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它们在提升电动化战略地位的同时,在传统燃油车业务其实也在持续精进。比如大众全新1.5T EVO2发动机的进一步突破,还有本田全新雅阁、马自达CX-50、标致408X等燃油车的亮相上市,看似逆时代而行,实则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毕竟当前燃油车消费市场的占比仍然高达70%,这其中合资品牌燃油车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进击的豪华品牌

你以为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转型已经快到刹不住了?实际上传统豪华品牌才是新能源下半场的绝对主角,尤其在纯电动领域,传统豪华品牌可谓开启了彻底狂飙模式。

宝马就史无前例地以全电动化阵容登陆上海车展,带来了五款新能源首发车、三款纯电动概念车。其中包括“最强7系”BMW i7 M70L、BMW XM Label Red限量版,宝马国产电动阵营的第三款车型BMW iX1也在本届车展上迎来了全球首发。其还计划在年内在中国市场带来11款纯电动产品,其中就包括BMW i5长轴距版。

奔驰的参展阵容也相当强大,全品牌27款车型亮相,纯电车型方面则带来了全新EQE纯电SUV、迈巴赫EQS纯电SUV、还有“纯电大G”EQG概念车,以最顶级的电动化阵容,树立起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价值标杆。

沃尔沃则是凭借EX90一款车型,凭借“全球最安全电动车”的行头直接冲上了热搜榜,同时发布的面向电气化时代的全新安全技术“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也再次将沃尔沃的安全标签推上了顶峰。

更有话题性的是,沃尔沃汽车的高管一反低调常态,与造车新势力隔空互怼:“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话糙理不糙,新势力品牌在短短数年间快速崛起,凭借的无非是新的造车思维和营销手段,但作为汽车企业,核心技术才是企业赖以生存,长期发展的根本,而这也是传统实力车企最不缺的东西。反而新势力品牌,却更容易活成传统车企的垫脚石。

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的确占据了先发优势,但唱衰传统合资豪华车企不应成为流量密码,这反而容易让中国品牌迷失发展方向。然而,放眼全球,中国品牌汽车的影响力与传统国际品牌仍有不小差距。如今这些品牌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觉醒,预计到2025年将迎来一场彻底大洗牌,所以说,看似风光无限的自主品牌,其实一直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传统合资豪华品牌的威胁从来没有解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买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关于直击2023上海车展:全球超150款新车首发,新能源车占比近三分之二和2021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