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股神是怎么炼成的?巴菲特的那些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成为股神巴菲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在投资人心中,巴菲特是神一样的存在,和他吃一顿饭要花300多万美元,而饭本身只值100美元。
为什么巴菲特投资这么厉害呢?他有什么秘诀吗?
为了解开巴菲特投资之谜,国内外出版了数百本书籍。其中,这本《巴菲特之道》被公认为总结巴菲特投资思想最好的书。
本书认为,普通人使用巴菲特的方法,或许不一定能成为亿万富翁,但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成为更好的投资者。
先讲第一个重点,股神之路。
巴菲特是怎么成为股神的?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巴菲特,主要因为3个人:格雷厄姆、费雪、芒格。
巴菲特11岁就开始买股票,他看了很多关于股票的书,也画过股票K线图,但几年下来,水平跟普通小股民还是差不多,依然赚不到钱,直到他遇见了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老师,也是证券分析行业的开山祖师。他写了两本书,《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看完这两本书深受启发,于是巴菲特就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投身格雷厄姆门下系统学习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主要教会了巴菲特什么呢?主要有三点:一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二是安全边际,就是打折买股票;三是正确看待股价波动。
第一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年轻时的巴菲特跟大部分股民一样,认为股票不过就是一张有价格的交易纸片。这种认知让巴菲特追涨杀跌,不但搞得自己身心疲惫还被股市割了韭菜。遇到格雷厄姆之后,他开始认识到,股票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公司裂慧。不论是买入100%的股票,还是只买入1股,代表的都是公司相应的份额。每股都对应着公司相应的净资产、利润和分红的权利等。于是巴菲特从买股票只看价格进化到了买股票主要看公司的财务情况。
第二点,安全边际,打折买股票。格雷厄姆买股票的时候会先计算出股票的内在价值,主要是每股净资产,然后打个7折去买。比如通过计算发现一家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10元,当价格低于7元的时候,格雷厄姆就会买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就算看错了,也不容易亏损,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第三点,正确看待股价的波动。格雷厄姆创造了一个寓言人物,叫市场先生。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来肆高答到投资者门口,给股票报个价格。可他情绪很不稳定,有时乐观,有时悲观,所以报价时高时低。可股票代表的企业,真实价值并不会大起大落。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理性,无视或者利用市场先生的报价。当市场先生的报价大幅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时,买入;当市场先生的报价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不符合这两个条件时,无视价格波动。
靠着这三点,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生涯非常顺利,他的私募基金发展得非常快。30出头巴菲特就成了千万富翁。从购买力来看,巴菲特30多岁时的身价就有现在的10多亿人民币了。
但是随着资金的增长,巴菲特发现了格雷厄姆方法带来的问题。通过格雷厄姆方法打折买到的公司基本都是烂公司,这些烂公司常常搞的巴菲特焦头烂额。巴菲特虽然投资烂公司赚到了很多钱,但是念迹赚得很累,甚至还差点坏了自己的名声。
费雪跟格雷厄姆的投资风格完全不一样,格雷厄姆喜欢好价格,费雪喜欢好公司。格雷厄姆愿意用好价格买烂公司,而费费愿意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
打个比方,格雷厄姆是用五毛钱去买现在值一块钱的东西,而费雪则是花一块钱去买几年后值十块钱的东西。
费雪的好公司有两个要点:一是好生意,二是好的管理层。
费雪特别看重一个企业的竞争壁垒,后来巴菲特把这个竞争壁垒发展成了“护城河”。
巴菲特很早就接触并认同了费雪的理论,但在投资风格上完全是格雷厄姆风,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在早期让巴菲特赚了很多钱。每个人都有成功的路径依赖问题,巴菲特也不例外,真正让巴菲特在投资行为上做出改变的人是芒格。
芒格认为: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支付合理的价格,胜过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价格。
在芒格的推动下,巴菲特走出了格雷厄姆理论框架的束缚。1971年,芒格说服巴菲特买入了喜诗糖果,出价是净资产的2.5倍。要是以前,高于净资产1倍的价格,巴菲特打死都不会买,这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第一次为品质买单。喜诗糖果后来成为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他至今还持有这家公司。
下面讲第二个重点:投资方法。
巴菲特是怎么选股票的呢?巴菲特虽然绰号“股神”,但其实他并不会炒股,而是投资公司。他进行投资决策时,分析的是企业,而不去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和股票。
巴菲特挑选“好公司”有3大标准:一是好生意,二是好高管,三是好价格。
好生意,也就是商业模式要好。
好生意有三个特点:一是生意模式简单,一看就懂;二是经营 历史 持续稳定;三是长期前景清晰可见。好生意需要有宽广的“护城河”。
比如说可口可乐,过去一百年它在卖可乐,未来一百年大概率还是在卖可乐。只要未来全世界的人依然还喝可乐,可口可乐的利润率依然会比较高。这样的生意就是好生意。
好高管,也就是核心管理人员要好。
巴菲特曾说过,他喜欢买那种傻子都能经营的生意,但他从来没有买过傻子经营的生意。傻子都能经营的生意说明商业模式好,但是如果由好的管理人员来经营,就可能创造奇迹。
那怎么才算是好高管呢?巴菲特认为,最好的高管应站在公司主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最大化股东的利益。巴菲特认为好高管有3个特点:理性、坦诚、独立思考。
理性就是能高效配置资源,坦诚就是不仅能报喜也能报忧、承认错误和失败,独立思考就是能不从众、不跟风。
那如何判断高管到底做得好不好呢?
巴菲特提供了一些小窍门:你可以翻翻这家公司过去几年的年报,尤其是仔细阅读管理层所说的未来策略,对照现实看看有没有说到做到。除此之外,就是去查看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是评判“好公司”的关键要素,从财务上看,对股东的回报好不好?
看财务数据,主要看什么呢?先看公司赚不赚钱。
再看公司赚了钱是不是回报给投资者了。
公司管理层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赚了钱怎么分。不管是给员工加工资,还是用于研发或是投资,你没有发给股东的那部分利润,留在公司是要增值的,否则就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
选出了符合好生意、好高管的公司,还要看看是不是好价格?好价格,也就是股价是不是大幅低于内在价值。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时候,市值约150亿美元,而它的真实价值在200亿到480亿之间,以最保守的估计,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股票,也只是用了七折的价格。后来可口可乐10年涨了10倍,成了巴菲特投资案例中的经典。
选出来了好公司以后,巴菲特如何买卖呢?
在具体买卖股票的时候,巴菲特坚守两个基本原则:能力圈原则和集中投资原则。
能力圈原则是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投资。能力圈以外的公司,再好也不买。
其实巴菲特也买过能力圈以外的公司,比如他在2018年割肉清仓了IBM这只股票,并且在多个场合亲口认错。这恰恰反证,即使是股神走出能力圈,也会失败。
集中投资原则指抓住好机会下重注。好公司不多,好公司的好价格更少。轻易不要买股票,但是一旦有绝佳机会出现就要尽量多买。借用巴菲特的比喻就是,本来该用大盆接钱,就别去用一个小勺子。
在2018年,巴菲特控制的资金多达近2000亿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五只股票上。
到这里,这本书的精华我们就分享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点是巴菲特的股神之路。巴菲特主要受到三个人的影响,分别是:格雷厄姆、费雪、芒格。他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思想,从费雪那里学到了投资好公司的重要性,并在芒格的推动下开始买进好公司;第二点是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巴菲特选择好公司的3个标准:好生意,好高管,好价格。买卖股票的两个原则:能力圈原则和集中投资原则。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在50岁之前,其实财富并没有多少,连1个亿这样的小目标都没达到,但是,他在50岁之后,财富却得到了大量的聚集,所拥有的财富达到了几千亿美元。
有人问巴菲特他财富增长的秘诀是什么,巴菲特说,秘诀就是投资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而且应该把个人50%的资金投入到股市。
那么,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真的应该趁早开始投资理财,而且还要把50%的个人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吗?
01 养老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越早投资将成为必然
巴菲特所说的话,在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知道了现在一个人养老所需要多少钱,那么也就不会奇怪为何需要趁早开始投资了。
现在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传统养老的方式,是工作的上班族,缴纳养老金,来养活当前的老人。简单说,就是80、90后缴纳的养老金,给当前的50后退休老人们用;而80后、90后退休的时候,可能就是2020、2030后缴纳的养老金来养活。
但是现在看到的趋势,是80后、90后人口是最多的,00后比90后少,10后比00后少。那很有可能20后也比10后少。
原衡银历来是3个工作人口养活一个老人,可能未来就是1-2个工作人口,养活一个老人。那压力可想而知。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个人养老需要多少钱?
之前,某宝和某基金公司,做过一个问卷:觉得攒够多少钱,可以满足自己退休养老的生活呢?大部分人,给出来的数字,平均数是150万。
那150万够不够呢?答案是只够三线城市的开销,比如某三线城市,城镇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40000元。
那150万如果做好投资理财,每年从收益提取5至7万,勉强覆盖普通人的开销,但是如果换成北上广深等一线或二线城市,那就不太够了,因为消费水平更高。
所以,在现在这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养老还得靠自己的背景下,尽早投资将会成为未来财富增值的必然,这里的尽早投资,并不完全指金融投资,还包括自我投资。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一辈子也没有实现过什么大富大贵,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危机意识,而且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投资搏物思维。
如果能更早的开始投资,尽早地掌握投资技巧,才可以让你和你的家庭资产,更早的走上复利增值的路线。
02 你越早投资,犯错的成本越低,财富自由的时间越快
无论是股市投资、基金投资、其它实体投资,只要是投资和理财,你都需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统,不然你凭运气赚来的钱,最后也会靠实力亏回去。
就拿炒股来说,炒股就像学游泳,无论讲了多少大道理,不下水是不行的。游泳是在呛水和不断摸索实践中学会的,不是讲道理讲会的。
所以投资也一定要懂得亲自下水实践,只有自己尝试了,犯错了,才能丛中一点一点的成长为高手,才能开始有相对稳定盈利。
在一轮的完整牛熊市里,你会因为无知而亏损,也会会因为膨胀而亏损,这是正常的。但是经历过后,你必须了解股市的规律,必须了解自己错在哪里,甚至必须开始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
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且总结出一套可行有效,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还需要经历下一轮的完整牛熊市,在里面继续磨炼。
最终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很可能你会经历至少3至5轮的完整牛熊市,以一轮完整牛熊市5年来计算的话,那么就是15至25年的时间。
所以,巴菲特说告诫大家投资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其实并不是要你无脑拿出大半存款冲进股市去冒险,主要意思是你越早投资理财,你犯错的成本越低,获得成功,甚至是财富自由的可能才越快,但前提是你需要先学习,让你的认知配得上你的财富。
03 个人投资还咐搜是保守为原则,尽量多元化资产配置
为什么个人投资要保守?很多时候,对大资金来说,比如100万、500万、1000万等,投资更多是为了让收益更稳定一些。
因为股票资产长期收益虽然不错,但每年涨跌幅并不均匀,有可能遇到连续几年的熊市,中间需要用钱就比较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投资也是一样的,不适合把个人50%的资金放入股市,一定要做资金的多元化配置,因为如果你只是选择单一品种的投资品类,如果重仓的话,你承担不起万一爆仓的风险,你只要错一次,你就一无所有了。
因此分散风险,甚至对冲风险,可以让你的所有钱即使全部投资完,而不用太担心爆仓的风险。
1930年8月30日茄帆,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态纳键伙将 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x0d\x0a[2]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x0d\x0a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x0d\x0a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 \x0d\x0a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x0d\x0a 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结婚,他们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巴菲特的妹妹罗伯塔是住同一间宿舍的舍友。当巴菲特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巴菲特夫人是在离巴菲特目前的家只有一个半街区的地方长大的。\x0d\x0a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x0d\x0a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x0d\x0a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x0d\x0a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资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x0d\x0a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x0d\x0a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46%,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x0d\x0a1968年5月,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x0d\x0a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x0d\x0a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帆巧,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x0d\x0a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x0d\x0a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x0d\x0a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x0d\x0a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高出道·琼斯指数1 0.1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8年,他就可得到433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3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x0d\x0a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x0d\x0a2004年8月26日,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夫人苏姗·巴菲特(Susan Buffett)在与他一起看望朋友时,突然中风去世。拥有30亿美元财富,或2.2%BerkshireHathaway公司股权的苏姗·巴菲特享年72岁。巴菲特夫妇于1952年结婚,但两人自1977年起开始分居,此时苏姗从他们的家乡迁往旧金山,往音乐事业方向发展。两人从未宣布要离婚。两人常在一起旅行,苏姗也常出席在他们的家乡Omaha举行的公司股东大会。\x0d\x0a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x0d\x0a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x0d\x0a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x0d\x0a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三百多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三百多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x0d\x0a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x0d\x0a此外,巴菲特将向为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x0d\x0a巴菲特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x0d\x0a[1] 巴菲特投资传奇\x0d\x0a由罗杰·洛文斯坦撰写的巴菲特传记中,篇首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一篇短文。盖茨写道:“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盖茨确实是个巴菲特迷,他牢牢记住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在最低价格时买进股票,然后就耐心等待。别指望做大生意 ,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x0d\x0a2010年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美国),以净资产470亿美元位列福布斯榜第三名。
股神是怎么炼成的?巴菲特的那些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如何成为股神巴菲特、股神是怎么炼成的?巴菲特的那些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