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信证券:维持尤然牧业增持评级目标价2.6港元,以及港股优然牧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智通 财经 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鲁西化工(000830.SZ)主要煤化工产品维持景气高位,盈利能力持续上行,维持2021-23年EPS预测2.63/2.81/2.9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7/7倍。目标价32元,对应2021年12倍PE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公司2021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687%,再创 历史 新高。 上半年公司化工新材料板块收入、盈利占比约七成,丁辛醇等产谈搭稿品价格上涨推升公司盈利。根据该行模型跟踪,进入Q3后预计公司业绩延续Q2上行趋势,下半年有望维持高盈利水平。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中长期规划成长空间较大。
公司Q2业绩再创新高。 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4.7亿元,同比增95%,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1064%;其中2021Q2实现营业收入82.5亿元,同比增103%,环比增33%,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687%,环比增63%。公司2021Q2单季度业绩继续创 历史 新高,主要由于丁辛醇等煤化工产品景气高位,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上半年公司化工新材料收入、盈利占比约七成,丁辛醇等产品景气高位。 2021年上半年,公司化工新材料板块收入占比68%,毛利占比73%,毛利率同比提升19pcts;根据子公司口枝陆径数据,其中丁辛醇+己内酰胺、尼龙6+聚碳酸酯子公司净利润占比67%,公司化工新材料收入、盈利占比均七成。上半年丁辛醇需求旺盛,叠加去年底海外产能不可抗力等因素,丁辛醇产品景气维持高位,上半年公司多元醇净利润15.4亿元,占比59%,是业绩大幅提升主要原因。
此外,公司DMF、己内酰胺、尼龙6、聚碳酸酯等产品均维持含孝较好盈利水平。2021Q2公司主要产品聚碳酸酯、己内酰胺、尼龙6、丁醇、辛醇实现均价为27032、13464、14030、13744、14609元/吨,同比分别提升98%、43%、32%、160%、127%,环比分别提升29%、8%、7%、28%、17%。根据该行的鲁西化工每日产品价格模型业绩测算结果,进入Q3后预计公司业绩仍然延续Q2向上的趋势,该行预计公司下半年业绩有望继续超市场预期。
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中长期成长可期。 公司2020年底公告拟投资建设60万吨/年己内酰胺 尼龙6、120万吨/年双酚A、24万吨/年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投资合计约140亿元,此外还有高端氟化工项目等,预计项目建成后公司固定资产规模扩张近一倍。截止2021年中报,乙烯下游一体化、双氧水项目转固投产,高端氟化工一体化项目进度85%,己内酰胺·尼龙6一期工程进度10%,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中长期来看,根据聊城市政府官网披露,鲁西化工园区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化工园区,远期具有100万吨PC、100万吨MDI等项目规划,大股东转变为中化集团之后,该行看好公司长期在新材料领域发展布局。
风险因素: 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全球疫情防控不及预期的风险,化工产品景气下滑的风险。
报告要点
7月欧央行利率决议维持三大政策利率不变,但却表达了对通胀目标的重视,茄搏碰隐含降息的暗示。考虑到欧元区疲弱的制造业和经济,相对固化的低通胀水平以及全球宽货币政策联动,如果没有一定力度的刺激,欧元区通胀难见明显改善。因此,为了实现其通胀目标,我们预测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7月利率决议维持三大政策利率不变,但隐含了降息的暗示。 此次会议继续维持之前的三大政策利率不变,德拉吉称未就降息的规模进行讨论。但决议中还强调:“由于实际和预测的通胀都长期低于目标,理事会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采取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应地,如果中期通胀前景继续达不到其目标,理事会将决心采取行动,使用合适的政策工具,使通胀持续向目标颤谈移动”。 利率决议暗示如果通胀继续维持弱势,将果断采取更合适的政策工具,大概率是降息。
德拉吉表态更偏鸽派。 德拉吉认为,地缘政治因素、保护主义和新兴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抑制了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通胀压力减小,通胀预期指标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程度的货币刺激。劳动力成本上升向通胀的传导却比预期中要慢得多,对经济走势和货币市场的分析表明,宽货币对通胀持续向2%的目标收敛至关重要。
经过了长时间的量化宽松,发达经济体普遍存在“低失业+弱通胀”的现象。 当前美国、日本、欧元区均面临长期“低失业+弱通胀”问题,短期、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都偏离了经验的轨道。在这种环境下,温和的刺激难以起效,不足以让欧元区通胀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欧央行不开启更大规模的刺激,通胀目标大概率难以实现。
债市策略:欧央行的利率决议大致符合市场预期,释放了更加宽松的信号:如果通胀继续维持弱势,将果断采取更合适的政策工具刺激通胀向目标移动。结合当前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考虑全球货币政策联动,我们预计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从经济和通胀的角度看,欧元区经济内忧外患,外部因素有全球经济走弱、局部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内部因素有制造业加速走弱,部分成员国国内矛盾激化,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一定力度的刺激,通胀难见明显改善。从全球博弈的角度而言,经济下行周期的纳什均衡将会是全球降息,如果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也走向降息,全球货币政策联动,欧央行没有不降息的理由,因此我们预测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正文
银扮 利率决议:利率未变,措辞偏鸽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欧央行此次会议将释放宽松信号,9月降息概率更大,本次利率决议大致符合市场预期。 德拉吉此前已暗示刺激措施即将来临,市场普遍认为欧央行7月会议将释放更加宽松的信号。但是针对何时降息,市场看法不一,多数人认为9月概率更大,部分认为7月就会降息。但是,随着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以及欧央行7月疲软的PMI初值,市场对欧央行7月的利率决议似乎又有所期待。在本次利率决议中,虽然德拉吉的发言显得比前次更加鸽派,但是并没有超预期的降息出现。
6、7月份利率决议对比
7月利率决议维持三大政策利率不变,但隐含了降息的暗示。 此次会议继续维持之前的三大政策利率不变,德拉吉称未就降息的规模进行讨论。但决议中还强调:“由于实际和预测的通胀都长期低于目标,理事会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采取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如果中期通胀前景继续达不到其目标,理事会将决心采取行动,随时使用合适的政策工具,使通胀持续向目标移动”。 利率决议暗示如果通胀继续维持弱势,将果断采取更进一步的政策工具,大概率是降息。
德拉吉表态更偏鸽派
德拉吉在北京时间晚8:30重申了欧洲央行的政策声明,而后就经济、通胀、货币以及货币政策与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的协同发表了看法。主要观点如下:
制造业压力仍大,就业和工资支撑中期经济和通胀回暖,温和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予以支持。 德拉吉对于经济的表述相比于6月变化不大,尽管进一步的就业工资增长依旧是经济回暖的支撑力量,但全球增长动力减弱和国际贸易疲软仍对欧元区前景构成压力。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保护主义和新兴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抑制了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通胀压力减小,通胀预期指标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程度的货币刺激措施,以确保相对平稳的经济条件,支持欧元区的扩张、国内价格压力上升,从而在中期内推动整体通胀水平的提高。德拉吉认为全球贸易对制造业影响很大,但是欧元区的就业和工资仍然向好,财政和货币政策也会温和扩张以保证经济增长。
核心通胀当前仍低于目标,年底有望再次上升。 虽然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和趋紧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向通胀的传导却比预期中要慢得多。预计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强劲的工资增长和经济扩张下,潜在的通胀将会上升。包括即将在9月推出的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I)在内的货币政策措施将有助于维持适宜的银行贷款环境,帮助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总的来说,对经济走势和货币市场的分析表明, 宽货币对通胀持续向2%的目标收敛至关重要。
欧元区经济走弱,前景堪忧
欧元区内忧外患,前景堪忧
2 018年以来欧洲政局不稳,欧元区经济内忧外患。 “黄马甲”运动给法国经济带来重创,民众对收入的不满也日益显现;意大利历届政府为讨好选民,盲目扩大政府预算为选民增加福利,超过了可持续的财政政策的承受能力,如今深陷债务危机,面临欧盟罚款。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步性却在增强,全球贸易及制造业低迷状态成为欧元区经济下行的主要外部因素。
英国硬脱欧风险上升,欧元区经济面临冲击。 欧元区与英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英国硬脱欧,将给欧元区经济带来重创。英国脱欧进程一波三折,各党派之间、英国与欧盟之间意见并不统一。在距离脱欧最后期限不足100天,英国新任首相约翰逊上任组阁,他表示要在10月31日之前带领英国脱欧,“没有如果,没有但是”。新首相的上任无疑增加了英国硬脱欧的风险,为欧洲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欧元区经济承压,制造业明显下行
消费短期仍有支撑,但长期将跟随经济走弱。 经济下行期的转折点往往先反映在制造业。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较为密切,并不会紧随制造业变化,只有当制造业的景气不断下滑,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或降薪,失业率上升时,居民收入端才会有较为明显的感受,消费才会显著受到抑制。因此消费的变化滞后于制造业,短期内仍然有所支撑,但长期走弱的趋势难以避免。自2018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开始趋弱,时至今日,消费也已经出现了走弱的苗头,选取房价和零售两个变量来看,房价增速年初出现转折,今年以来零售销售增速的中枢也有所下移。
低失业率+弱通胀
“低失业率+弱通胀”是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共同特征。 长时间的量化宽松刺激过后,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面临失业率下降+通胀长期疲软的局面,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元区,均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短期、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都偏离了经验的轨道,不能很好地解释当前失业率和通胀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欧元区而言,历史上长期居高不下的欧元区失业率在2013年以后出现了长期下行趋势,尽管当前经济不容乐观,但就业并未受到影响,失业率已经降至7.5%,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低位。在低失业率下,工资温和上涨,2019年一季度每小时劳工成本同比上涨2.4%,增速处于温和上升区间。通胀却显得相对萎靡,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附近上下波动。尽管欧央行在前瞻性指引中一直强调2%通胀目标,并且在2018年以前维持着QE操作,但实际的通胀与目标仍然相去甚远。
债市策略
欧央行的利率决议大致符合市场预期,释放了更加宽松的信号:如果通胀继续维持弱势,将果断采取更合适的政策工具刺激通胀向目标移动。结合当前欧元区的经济和通胀情况,考虑全球货币政策联动,我们预计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从经济和通胀的角度看,欧元区经济内忧外患,外部因素有全球经济走弱、局部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内部因素有制造业加速走弱,部分成员国国内矛盾激化,虽然消费、就业和工资仍保持相对健康,但大概率难以维持。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一定力度的刺激,通胀难见明显改善。从全球博弈的角度看,经济下行周期的纳什均衡将会是全球降息,如果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也走向降息,全球货币政策联动,欧央行没有不降息的理由,因此我们预测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股神”巴菲特继续减持中石油(0857.HK)。香港联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继7月12日首度减持之后,巴菲特旗下投资旗舰公司BerkshireHathawayInc.于8月28日再度减持中石油9265.8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44%,每股作价11.473港元,套现10.63亿卖正港元,最新持股量由10.16%降至9.72%。
7月份,捂股四年的巴菲特首度披露以平均每股12.441港元的价格售出了1690万股中石油股份。据计算,上述股票总售价约为2.103亿港元。在此次减持之后,就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首度减持的股份相对于280亿港元的总持仓来说微不足道,但令人担心的是,股神是否会连续减持股份。事实上,自去年开始,BerkshireHathawayInc.有小股东提出清仓中石油股票,但巴菲特力排众议,呼吁小股东对此项议题投反对票。结果,在5月初召开的股东大会否决了出售中石油股份的提议。
与首度减持相比,巴菲特此次套现价格要低近1港元。国际油价的上扬并未令中石油再创历史新高,近月高点依旧是7月13日盘中创出的12.6港元,也就是巴菲特首度减持后的第一天。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巴菲特减氏谈持的消息会令中石油短期人气受损,但就基本面而言该股依旧值得关注。此前有报道称,预计中石中核悔油今年内可完成A股上市。中石油股东上月批准了回归A股计划。中石油已选择瑞银证券、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105.93,0.00,0.00%)担任A股上市的承销商。
日前,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将中石油目标价由12.7港元上调至13.6港元,理由是预期油价上升及中石油储量和产量增长。摩根士丹利预计,受益于技术改善和在勘探方面的努力,中石油未来在储量发现方面将取得更大的成功。由于不再预计油价出现逆转,相信随着储量的增长,中国石油将是主要受益者。摩根士丹利表示,中石油依旧是该行在同类股份中的首选,维持“增持”评级。
183.4万播放 | 00:54
183.4万播放 | 00:54
一分钟了解港元
港元[gǎng yuán]
中国香港的法定流通货币
港元或称港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流通货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其正式的ISO 4217简称为HKD(Hong Kong Dollar);标志为HK$。
10元钞票和各种硬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20元及以上港币纸币由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发行。现行流通的钞票面额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硬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1元=10毫=100分。在香港,“毫”是“角”的意思。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3家香港发钞银行于2018年7月24日公布,推出2018版港币新钞票系列。
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中文名
港元
外文名
Hong Kong Dollar
别名
港币
监管
香港金融管理局
发钞行
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相关视频
5151播放|04:07
中信证券:维持百威亚太(01876)“增持”评级 目标价28港元
智通财经
2.6万播放|04:38
为什么香港使用“港币”,而不是直接用人民币?
唯物观up
5026播放|02:05
光大证券:首予名创优品(09896)“增持”评级 目标价25港元
智通财经
5001播放|01:23
安信证券:维持颐海国际(01579)“买入-A”评级 目标价34.66港元
智通财经
5026播放|04:42
家中有这种铜币的,价格已经过百万,买家可能会选择上门收购
华夏古玩经纪人
5031播放|02:01
招商证券(香港):维持比亚迪股份(01211)“增持”评级 目标价387港元
智通财经
5000播放|01:29
国盛证券:维持奈雪的茶(02150)“买入”评级 目标价8.8港元
智通财经
5002播放|02:03
中泰国际:维持海吉亚医疗(06078)“增持”评级 目标价52港元
智通财经
5000播放|01:45
中金:予中国移动(00941)“跑赢行业”评级 中国电信(00728)目标价3.68港元
智通财经
5008播放|01:37
中金:维持奈雪的茶搏或(02150)“中性”评级 目标价升至7.3港元
智通财经
查看更多
简介历史背景港币纸币港币硬币汇率汇率制度2010版港币港元保卫战TA说
简介
香港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因此使港币成为体系健全、币值稳定的货币之一。虽然港币发行历史不算长,区域也不大,但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另有新款紫色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硬币则由金融管理局负责发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发钞银行在发行任何数量的港币时,必须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兑换汇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记入外汇基金账目,领取了负债证明书后才可印钞。这样,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就为港元纸币的稳定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钞票的式样都有版权。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权持有人的许可前,都不能任意复制钞票的式样。在香港多年来有几家机构因为未得钞票版权持有银行的批准而在广告上运用,结果被判支付巨额罚款。
虽然港元只在香港有法定地位,但在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区的很多地方也接受港元。而且,在澳门的赌场,澳门元以外只接受港元。
香竖银前港的第一张纸币是1845年由东方汇理银行发行,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能真正的普遍流通。直到1857年,香港政府准许用纸币支付费用,随之许多银行相继开始发行钞票,到1865年有5家银行发行的钞票得到了香港政府的认可,但5元以下的钞票除非特别许可不得发行。真正以港元为货币单位是在1935年11月。
1945年以后,香港地区流通的货币是由三家银行发行的,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有利银行,1元以下的由政府发行。到1959年有利银行被汇丰银行收购,这一时期的港币钞票均由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5元以下硬币由政府发行。1994年中国银行开始在香港地区发行钞票。到2012年为止香港地区有三家银行发行钞票,即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在香港地区发余清行钞票的三家银行对老版钞票一般不宣布停止流通,而是回笼后不再投放,使其逐步退出流通。自1993年起,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的新版钞票将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图案均由狮头和紫荆花图案所代替。旧版钞票仍可使用,但将会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2010和2018版港币的防伪特征主要有:雕刻凹版印刷[1]、高透光水印[1]、胶印对印、微缩文字、荧光条码[1]、动感光亮图案[1]、开窗安全线[1]、隐形数字[1]等。
历史背景
港元的起始
据考,香港是最先把通货称为“圆”的地方。本来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初,采用英国的货币。但因为当时与中国大陆的贸易主要以银作为单位,使各地的银圆:包括墨西哥鹰洋及中国大陆的银圆都在香港自由通行。后来,政府为更有效规管当地的通货,而采用了银圆为基本通货单位,而银圆一词亦由原先的形容词变成量词。1863年香港首次发行官铸货币,并于1866年在香港成立铸币厂。当时香港生产的一圆银币,都会印上“香港壹圆”四字。这个通货的名称亦由香港传回中国大陆、日本及韩国,并成为各地通货的单位名称。后来铸币厂于1868年关闭,香港改以其他银元作为法定货币。
1935年,因为美国等地的银价上升,引起中国及香港的白银外流。香港政府在1935年11月9日通过货币条例,公布以「港元」作为香港货币单位,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16港元兑1英镑。(中国是在香港通过以港元为货币前的五天,即11月4日宣布放弃银本位,改发法币。)1937年8月1日,终止了各种银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为法定货币。二次大战日本占领香港时,强行以日本军用手票代替港元。战后港元才恢复法定地位。
港元最初与英镑挂钩,但是战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减弱,更曾一度大幅贬值,影响香港经济。香港政府于是在1972年6月英镑作自由浮动后,改为将港元以美元挂钩。最初汇率为5.65港元兑1美元。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元兑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动。直至1983年,由于香港前途问题引发的信心危机令港元汇价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兑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当时的财政司彭励治宣布港元汇价与美元挂钩,定为7.80港元兑1美元,一直维持。
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乃于2002年起自行印行拾元钞票,并于2007年以试验性质改为塑胶钞票。而港元中的硬币则全部由金融管理局负责发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2009年3月13日,为提高内地和香港(以下简称“两地”)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密切两地经济金融联系,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公布了利用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建立两地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相关细则,对两地支付互通安排的业务范围、内地银行通过两地支付互通安排汇往香港银行的支付路径、两地跨境退汇业务的报文格式和两地跨境转汇业务收费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纸币
香港最初的纸币是在1845年由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在1935年政府通过货币条例以前,很多银行都有发行纸币,但这些纸币主要作商业上的交易。政府只接受部分银行的纸币为合法通货。1935年以后,政府授权汇丰银行、有利银行(其后被汇丰银行并购)及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其后辗转易名为渣打银行)发行五元以上的港元纸币。而面额一元及以下的港元纸币则由香港政府发行。香港政府在1975年发行五元硬币后,五元纸币停止发行。1990年代政府发行十元硬币,银行之后亦停止发行十元纸币。后来,中国银行亦成为香港其中一间发钞银行。2002年,政府再度由金融管理局发行十元纸币。
政府在1995年前曾发行一分的纸币,其目的为方便找赎及用作缴付公共服务账单的仙额。这些纸币在1995年10月1日之后不再被接受为合法货币。
10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20元及以上港币纸币由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发行。流通的钞票面额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
中信证券将于1月19日至26日全天停牌
中信证券将于1月19日至26日全天停牌,2022年的券商配股,比往年来禅老碧得早一些。1月份,“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就抛出280亿配股方案,中信证券将于1月19日至26日全天停牌。
中信证券将于1月19日至26日全天停牌1
1月4日抛出业绩预告,1月12日至1月13日又相继抛出业绩快报、配股发行公告,中信证券近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2021年11月26日,中信证券拟募资不超过280亿元的配股方案获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但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配股公开发行的相关规定,公司须符合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发行条件。至此,刚刚踏入2022年,中信证券便开始陆续发布业绩相关数据。
1月12日,中信证券再度抛出上市券商首份2021年度业绩快报称,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5.7亿元,同比增长40.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79亿元,同比增长54.2%。至此,中信证券去年净利润也创出历史新贺举高。
中信证券表示,国内经济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向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公司2021年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均衡发展、稳步增长。
在业内还在对中信证券229.79亿元的净利润表示“大超预期”的同时,1月13日晚间,中信证券又抛出A股配股发行公告,确定本次A股配股价格为人民币14.43元/股,H股配股价格为港币17.67元/股。同时,中信证券A股配股股权登记为1月18日,并于1月19日至1月26日全天停牌。
从募资额来看,本次中信证券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80亿元,其中A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30.65亿元,H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9.35亿元。从募资用途来看,本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不超过190亿元)、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不超过50亿元)、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不超过30亿元)以及补充其他营运资金(不超过10亿元)。
中信证券表示,“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保持不变,公司的资本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公司增强境内外综合实力,全方位完善与提升业务布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而当初,“响应国家战略,打造’航母级’券商”就是中信证券本次配股发行必要性的首条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中信有限已承诺,将根据公司本次配股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的持股数量,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根据公司配股方案确定的可获配股份。
在“一哥”展示业绩后,至少已有10家券商在研究端给予其深度“支持”,并认为中信证券业绩表现大超预期。
国泰君安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也表示,“随着配股的落地,中信证券资本金将得到大幅补充,NSFR/LCR流动性约束得到满足,为后续机构业务的全面发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同业受制于资本约束的背景下,公司在机构业务上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维持中信证券‘增持’评级。”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胡翔也预计,此次配股完成后,中信证券资本得到进一步夯实,中信证券作为龙头券商专业能力突出,机构业务有望强者恒强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邱冠华表示,“中信证券配股落地将有力补充资本弹药,壮大资本中介等业务。同时,中信证券龙头地位稳固,多业务条线高速增长推动业绩超预期,未来将继续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西部证券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罗钻辉表示含春,“考虑到中信本轮配股比例低(10配1.5,其余券商均是10配3),对于ROE的摊薄相对较小,且公司资金主要集中投放于股权衍生品等资本中介类业务,因此判断配股股份上市对于中信证券的扰动有限。”
中信证券将于1月19日至26日全天停牌2
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做股东的命运也不一样。
茅台的股东就是好,年年等着拿分红,可有些重资本行业,买了股票后还要股民再投钱,当然说低价让投资者再入股,可所有人都是低价入股,然后除权,意义不大,不参与配股就得亏。
1月13日晚间,3200亿的`“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也要配股了,2021年三季度末该股股东数65.71万户,股 吧里大家有点炸锅,担心股价“挨锤”。从之前的情况来看,正式配股公告一出,基本股价就要下跌,都是当利空来的。
券商一哥即将配股280亿元,不配就亏约6%
2022年的券商配股,比往年来得早一些。1月份,“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就抛出280亿配股方案,实施在即,中信证券最新市值约3200亿元。
1月13日晚间,1月13日晚间,中信证券公告称,以股权登记日2022年1月18日收市后A股股本总数为准,按每10股配售1.5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可配售A股股份总数为15.97亿股。
根据安排,本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0亿元,其中,A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30.65亿元,H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9.35亿元。本次配股价格为14.43元/股。1月19日至26日为配股缴款期和网上清算日,中信证券此期间全天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这次配股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阵容庞大,天风证券(4.030, 0.00, 0.00%)、中邮证券、银河证券等7家同行助阵。
本次配股价格为14.43元,比目前1月13日中信证券最新收盘价26.36元低很多,打了55折。但所有股东都能参与,并且还要除权,实际意义不同,自己给自己的公司入股,多少价格入意义不大,还要自己掏钱。
但如果不参与配股的话,配股价越低,那就等于要亏越多。如果按最新的26.36元的价格和每10股配1.5股,配股价14.43元计算,除权后的价格为24.8元。
也就是不参与配股的话,相当于直接从26.36元亏至24.8元,要亏5.92%。
1月13日收盘,中信证券收盘价26.36元,总市值3193亿元。当天,在业绩利好下中信证券高开1.87%,不过后面有所回落,最终收涨0.73%。
因而目前持股的投资者,有的会准备好资金参与配股,有的可能在1月19日停牌配股前卖出,有的没钱也不配股,除权后就白吃亏。在配股停牌前还有14日、17、18日三个交易日。
股价要跌,开盘跑路
配股向来被市场理解为利空。因而中信证券这次配股,在股 吧里也引发很多看淡的声音,投资者普遍认为开盘后股价可能要走低。
有的投资者说要开盘跑路,有的认为要跌。
而在1月13日晚间配股发布前,1月12日晚间中信证券还有个“前戏”,发布了业绩快报,业绩大幅增长,不过1月13日中信证券股价却来了个高开低走。
1月12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营业收入765.7亿元,同比增长40.8%,归母净利润229.8亿元,同比增长54.2%,加权平均ROE 12.01%,同比提升3.58个百分点。倒推计算第四季度收入187.6亿元,同比增长51.4%。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7%。
此前券商配股公告后常出现大跌
配股消息往往引发大跌。
最近一个券商配股是东吴证券(8.790, -0.10, -1.12%),2021年12月10日公告配股,然后公告出来后,当天股价大跌4.38%。
再往前是红塔证券(11.510, -0.09, -0.78%),2021年7月22日公告要进行配股,配股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26日大跌5.78%。
中信证券将于1月19日至26日全天停牌3
1月13日,资本邦了解到,1月13日晚间,被业界一直解读为业绩大增只为配股“铺路”的中信证券(600030.SH)终于发布配股相关公告。
相关公告显示,因中信证券实施A股配股,拟向截至股权登记日(2022年1月18日)上交所所收市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A股股东按照每10股配售1.5股的比例配售A股股份。
根据相关规定,2022年1月19日至2022年1月25日为此次A股配股缴款期,缴款期中信证券A股股票全天停牌;2022年1月26日为登记公司网上清算期,A股股票继续停牌一天;中信证券A股股票将于2022年1月27日开市起复牌。
据悉,中信证券此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80亿元,其中,A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30.65亿元,H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9.35亿元。
此次配股价格为14.43元/股,配股代码为“700030”,配股简称为“中信配股”。
募集资金使用方向上,据中信证券披露,此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补充其他营运资金。
中信证券称,此次发行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保持不变,公司的资本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公司增强境内外综合实力,全方位完善与提升业务布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于1月5日,中信证券在率先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中曾明确提到,2021年11月26日,公司配股公开发行证券事项获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配股公开发行的相关规定,中信证券须符合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发行条件,遂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但在业绩预增公告中,中信证券只提到公司第四季度经营正常,却并未给出准确数值。且全年业绩水平也只是承诺预计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将均不低于2021年前三季度水平,较2020年全年增加分别不低于18.41%和17.66%。
彼时,多位非银分析师就曾表示,上述公告只是为了符合流程化要求,即便没有这份公告,预计中信证券也将尽快落地配股。
而随后于1月12日晚间,中信证券全年业绩快报便旋即出炉。
根据全年业绩快报显示,中信证券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65.7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归母净利润229.79亿元,同比增长54.2%。
值得注意的是,两项同比增速指标不仅均创下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也约为一周以前预告值的3倍。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业绩表现也意味着中信证券已实现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配股发行条件。
Choice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券商股配股热情被持续点燃,前后共有国海证券、天风证券、东吴证券、山西证券、招商证券、国元证券、华安证券和红塔证券等9家券商落地配股再融资方案,其中东吴证券更是两年度两度配股。
从实际情况来看,相比于其他股权再融资方式而言,上述9家机构的最终配股均获得了较高比例认购,最终募资金额与其他行业对比来看均较为理想。而此次中信证券配股方案落地后,目前仍在排队申请配股的券商将仅剩兴业证券、东方证券、财通证券3家。
关于中信证券:维持尤然牧业增持评级目标价2.6港元和港股优然牧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