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是真的吗)

2023-05-20 11 adminn8
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是真的吗)

站点名称: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以及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是真的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3.0%降至2.25%2008年3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

2008年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基本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5%。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3.5%降到3.0%。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通过贷款拍卖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300亿美元。

2008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称将在一周内裁员约1000人;美国银行和美联银行公布,2007年四季度盈利降幅分别高达95%和98%。

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0.75个百分点,至3.5%。

2007年10月5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盘中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者还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点位。

2007年9月21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30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19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挹注97.5亿美元临时储备,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到4.75%。

2007年9月14日,美国房贷款利率降到四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2007年9月12日,花旗集团提供214美元支应金融公司GMAC;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2007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4%不变;英国央行宣布维持5.75%的基准利率不变。

2007年9月6日,英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日大幅上涨,并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7年9月5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85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4日,美联储通过二日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了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美国8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下滑至近五个轿轮月来最低水平。

2007年8月31日,巴克莱银行第二次借入英缓握国央行大约16亿英镑的紧急储备金;美国主要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贷款申请。

2007年8月31日,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削减了其负责美国市场的投资银行部门员工数量。

2007年8月30日,美联储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00亿美元;英格兰银行以6.75%的惩罚性利率放出16亿英镑贷款。

2007年8月29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52.5亿美元;美联储备主席伯南克致信美国国会,建议国会设法帮助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借款人。

2007年8月29日,贝尔斯登、花旗和雷曼兄弟股价均重挫;二季度美国房价指数出现20年来的最大跌幅。

2007年8月28日,美国消费者信用卡违约率同比大幅增加了三成;投资者抛售东南亚银行股票,花旗集团调降海峡时报指数年底目标。

2007年8月28日,美联储再闭哪信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95亿美元;美国最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的获利预估遭到雷曼兄弟调降;高盛下调对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以及摩根士丹利的三季度获利预估。

2007年8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称,持有10.6亿美元美国次级房贷支持证券,并已提取1.39亿元人民币的房贷支持证券投资的损失拨备。

2007年8月24日,日本央行从金融市场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资172.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欧洲央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资400亿欧元;雷曼兄弟关闭抵押贷款子公司;美国四大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入资金20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亚太地区多数主要股市上涨;工行、中行陆续发布半年报,前者持有次级信贷相关债券12.29亿美元,后者持有该类资产逾90亿美元。

2007年8月22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20亿美元。

2007年8月21日,日央行宣布再向银行注8000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美国全国金融公司证实,已裁减500名抵押贷款业务部门的员工。

2007年8月20日,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5亿美元,日本股市大涨。

2007年8月18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纽约股市大幅反弹;德国股市亦因美联储下调贴现率大幅冲高。

2007年8月17日,欧美股市跌幅收窄,日本以及新兴市场股市持续下跌。香港恒生指数一度失守20000点,国企指数跌幅一度超过10%,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5.75%。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70亿美元;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面临破产;全球股市再次暴跌。

2007年8月16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全球股市暴跌。日本及新兴市场股市跌幅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2007年8月15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考虑做货币互换安排;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已超2100亿欧元;美银行开始拒绝以次级信贷为抵押品发放贷款。

2007年8月14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体系注资380亿美元。

2007年8月9日到10日,欧、美、加、澳、日等国央行先后在全球经济体中注入了3023亿美元。

2007年8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卷入“美国次贷风暴”。

2007年8月,美国最大的按揭公司Countrywide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暴开始影响高质量的按揭贷款。

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对超过170亿美元高风险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发布警告。

2007年7月,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旗下基金在次级抵押信贷市场受损。

2007年7月,American HomeMortgage Investment关门大吉。

2007年6月,Bear Stearns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因为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惨重。

2007年4月,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乍现——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

银行“裁员潮”悄然而至,“铁饭碗”不再吃香?

就在2019年底,银行“裁员潮”悄然而至,球金融业巨头已有多家大行传出裁员消息,包括汇丰、巴克莱、花旗、德意志及高盛等。而银行裁员的背后,将有数万人面临失业,从而引起 社会 各界的关注,“铁饭碗”也靠不住?

在2019年12月,摩根士丹利首家启动裁员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500人。截至9月30日,摩根士丹伍困丛利共拥有超6万名员工,不过,从2015年开始,就不断的削减人手和资本,不过,摩根士丹利的市场份额却在扩大。

而摩根士丹利并非是个例,在8月份,汇丰银行在经历两大高管离职之后,宣布裁员计划,波及5000人。没想到,在10月份,汇丰二度裁员,根据汇丰工人数23.76万名来计算,此次裁员比例将达到4.2%。

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巴克莱二季度将裁员3000人,法国兴业银行裁员超2000人,花旗银行裁员大约400人。德意志银行,在全球裁员1.8万人,此外德银也已引入机器人处理业务。

高盛银行今年将有15%的合伙人离职。意大利最大的银行裕信银行宣布裁员8000人,关闭500家网点。除了华尔街投行拉开裁员序幕之外,日本银行也出现了大规模的裁员现象。

日本三大银行之一的瑞穗金融集团计划在2026年末逐步削减1.9万人,同时还要关闭100个银行网点。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提出到今年年底削减近5000人。从以上的各大银行裁员数据来看,真的是大规模进行了,而波及到的人数也非常庞大。

数据显示,银行“裁员潮”来袭,今年以来全球银行业宣布的裁员人数超过75700人,意味着,这些人都失去工作了,其中83%来自欧洲,那么国内银行业情况如何呢?

之前网上传出这样的言论:银行正在大力裁员,2018年半年裁了3.47万!2015年至今,仅工农中建四大行就已经裁员7万!类似的标题,无疑让人吓出一身汗,其实,事情并没有个别媒体们说得那么夸张,但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其实每个行业,都会优胜劣汰,而银行业也是如此。银行有轮岗、调岗、降薪、绩效考核这么多方式来淘洗不合格员工,或许没有必要用“裁员”来形容。但是,在很多人的思想中,都认为曾经的“铁饭碗”似乎不吃香了,真的是这样吗?

“铁饭碗”如今怎么了?银行工作人员到底是被谁抢饭碗了呢?

现如今,是智能化时代,而电腔樱子支付方式也更加的普及了,从而削弱了银行卡的功能。一部智能手机,可以完成转账等操作,无需再前往柜台或者是ATM机,因此,很多银行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关闭网点。

由于传统银行面临着以移动支付、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技术的巨大挑战,而在此情况之下,不少银行也积极改变,开始选择智能化,从而导致智能化取代了人工,自然也无需那么多的员工了,从而让一些员工面临失业的窘境。

除此之外,不少大型银行也招募并增加了大批金融技术人才,对于一些尺知无技术含量的员工来说,只能面临淘汰。对此,你有何看法呢?

怎么看待金融危机?

眼下的华尔街金融海啸来势迅猛,有人甚至称其为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陷入恐慌之际,那些一直被财富光环笼罩的华尔街精英们的华尔街梦,也似乎一夜间被无情地打破。

一、裁员高峰即将来临

一位在华尔街已有近20年交易生涯的华人告诉记者说,目前的情况相当严峻,从我知道的华尔街百年历史来看,这种气氛类似于1929年华尔街盛行的金融公司大量破产的恐怖气氛。

这位华尔街人士介绍说,有这样一个经典场面曾被各大媒体广为报道: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前夜,全公司灯火通明,员工通宵翻箱倒柜清理物品,甚至复制客户联络资料,为下一波求职做准备,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些经理和交易员还在忙碌加班,清算破产,准备繁杂的账目清单。据悉,雷曼兄弟全球雇员25000人,纽约雇员13000人,现在随着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部分业务后,有10000名员工将重新被聘用,野村证券一举拿下雷曼兄弟全亚洲的特许经营权以及欧洲业务后,又“挽救”了5000多名雇员。但是一批华尔街人员失业在所难免。华尔街一家猎头公司称,基于英国巴克莱银行为可能的解雇和续聘费用拨款25亿美元,因此预测其可能在所购业务部门中最多裁员5000人。

由于目前华尔街金融格局重新组合的进程尚未完成,真正的裁员高峰也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购买、合并等环节进行到一个阶段,估计年底以后,裁员高峰将随之到来。

二、裁员风险无处不在

一般人以为,受到金融风暴影响的华尔街人士是那些宣布破产、受到吞并的金融机构,其实不尽然如此。 “美洲银行”是收购“美林”的胜利者,可是,当记者在10月1日采访“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利率部负责销售业务的副总裁Jacklin女士时,她告诉记者说,自己在昨天晚上刚刚被公司裁掉。她清楚地记得,当时公司负责人与她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随后递交一份书面通知,就这样轻松地被自己服务了6年之久的公司所抛弃。

这位来自于新加坡、毕业察首吵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MBA的高材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目前的这场金融风暴十分可怕,整个华尔街的感觉都不太好,以往业内人士除了拿份自己的工资外,均希望年底拿到丰盛的“花红”或“分红”,可是现在看来,这种奢望已经一去不复返,华尔街暴利的风光时代不再。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像贝尔斯登、雷曼公司、美林败侍公司的人感到压力,就连收购美林的“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内部也几乎是一片恐慌,在“美洲银行”的同事们也无不担惊受怕,大家都心神不定,大家心里非常清楚,美林并芹昌入之后,在两家公司之间将主新进行资源整合与人员配置,很多业务美林原来的公司已有,而且美林在有些方面做得不错,因此,在新的组织架构内原来两个公司的人员之间就必然出现竞争,即使“美洲银行”的员工也是人心惶惶,尽管大规模的裁员尚未开始,但是人们都在担心自己的工作不保,可以说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

Jacklin女士告诉记者说,从大的角度来看,裁员的进程取决于金融机构内部整合的进展,从具体环节来说,裁员进程则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情况。将来即使能侥幸被公司留下,年底的“分红”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了。值得指出的是,现在由于金融动荡,客户们也不想做的业务太多,因为做得多就赔得多,客户们都不轻易做交易,银行也小心翼翼,不敢轻易相信客户,没有交易,客户与银行双方都赚不到钱。华尔街有人在考虑离开纽约,到其他地方谋求发展,大多数人是走一步看一步,难有较长远的打算,只是希望明年的情况不要继续恶化下去。她说,对我个人来说,由于我对目前的情况早有思想准备,所以并不感到特别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现在华尔街的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大家明白自己都有可能随时被裁掉,所以也都做好了随时离开的思想准备。毫无疑问,裁员之后,对自己的生活将有不小的影响,一些开支项目不得不缩减,买车、度假等支出暂时不能过多考虑,所有的日常消费都要小心,能节省的就要节省。当然,还不至于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因为华尔街人士工作一些年后,总有一定的积蓄,而且,在被裁员时总会得到公司的一定财务补贴。当然,“美洲银行”对员工的补贴很有限,没有其他一些金融机构慷慨。

三、中高层管理同样被裁

原来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多年的Jacky 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说,幸亏自己2007年8月提前离开了雷曼公司,否则的话现在可就惨透了。他对记者说,现在华尔街所面临的金融形势相当严峻,经历了一系列惊涛骇浪之后,金融市场上只要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给人们带来一阵阵的恐慌与动荡。

Jacky说,自己原来在雷曼公司的一些老同事,本来都是资深的中高层管理精英,可是现在他们损失惨重。Jacky分析说,对这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前华尔街中高层的收入很高,但是,别看他们很风光,他们收入的其中一大部分70-80%是股票奖励,而不是现金,现在由于这些公司深陷金融危机,其股票大跌,使他们损失殆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另一方面,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高层往往有可能成为裁员受害的的重点,这是因为,合并后的金融机构在一些管理层面的设置上,存在有严重重复现象,为了减少公司营运成本,必然大幅度裁员,而机构重跌的部分就难以幸免,另外,新来的年轻人在被裁后,还能迅速调转行业领域,而这些多年在华尔街的中年人以后的日子就惨了。

Jacky分析说,而对于初入雷曼的年轻人士来说,他们的损失就是失去工作,所以他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的问题。雷曼公司一共有1万2千到1万5千人,现在一下子要裁5千,形势非常严峻。而且,估计华尔街大规模的裁员潮将在12月份后会出现。这是因为,从法律上来讲,根据美国破产法,所有雷曼公司的员工都要被裁掉,但在实际运作上,收购雷曼的巴克莱公司与雷曼签署了一份为期3个月的临时合同,用这段时间来进行必要的整合,暂时为雷曼的员工提供临时岗位,为他们发薪水的时间为今年12月31日。收购美林的美洲银行也声明要设法减缩开支,这也意味着要大量裁员,有消息说美林要裁员1万多人。因为对投资银行来说,其唯一的成本就是人力,是人脑,它不像其他产业部门一样需要原料等成本,投资银行的所有交易要靠关系,通过人的活动来赚钱。

Jacky分析说,华尔街的华人职员可能冲击比较大,因为在华尔街华人圈子中,在投行部门从事核心业务的人很少,大多是一些基础的岗位,如分析师,数据处理等,这部分工作又是在这次风暴中被裁员最多的地方。据知情人士透露,光是雷曼兄弟就有2000多华裔雇员,其中部分人手中还握有大把公司股票,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此次金融危机甚至使一些华裔员工面临失去合法移民身份的危机。据美国的律师介绍,20多个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询问有关身份的问题。但是,Jacky分析说,不能简单地说华尔街在裁员时存在种族歧视,这与以前出现过的情况不同。过去裁员是一个个单独进行,而现在将是整个部门整个部门地裁员,合并后重复的部门肯定要被裁减掉,因此裁员规模会很大,并对纽约社会带来恶性负面影响。

四、金融风暴殃及大学毕业生

记者在采访美林公司负责全球相关债券类产品的执行董事主任斯蒂文·陈时,他告诉记者,美林被收购后虽说保住了自己的名称与机构,自己原有的业务仍在开展,但上上下下,毕竟人心惶惶,因为未来一段时间,不知谁会陆续被裁,而且,目前的这场金融风暴打破了大学毕业生们的华尔街梦。他说,以前,在美林实习的高材生一般都会实现自己的华尔街梦,可是今年在美林实习的学生,至今听不到美林要他们签约的召唤,恐怕未来也没有什么希望。

据介绍,几年前,当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时,他们无论原来所学的专业如何,纷纷决定从“融”冲入华尔街。当时,这绝对是个明智之选。美国股市那时候牛气冲天,华尔街一派繁荣,各大银行在美国的校园招聘会上是无可置疑的香饽饽,华尔街那些大牌公司提供的优厚待遇和实习机会让人难以抗拒,美国最聪明的人也就此进入了“钱”途远大的金融业。一些幸运儿在暑假时进入雷曼兄弟公司实习,并在实习结束后顺利签约,成为一名金融分析员。记者在一些名牌大学印刷的相关专业介绍中,直到今天仍以自己学生能在雷曼、贝尔斯登、美林等大金融公司实习、并在毕业后进入华尔街这些机构就职为荣。

然而,华尔街2008年的金融风暴却改变了这些,现在的情况是,名校生难进华尔街。金融危机对本就疲软的美国就业市场真是重创,今年金融界已削减了10万个职位,而据猎头公司估计,雷曼兄弟和美林将会把这个数字再增加5万。金融危机同样波及到全美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尤其是那些著名的高校。过去,名校们如漏斗般将毕业生输送到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这些名声显赫的金融公司去,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进入华尔街工作。但现在,这个比例足足缩水一半,而像高盛、花旗这样的金融巨头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的计划。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教授施荣恩(Ronald M. Schramm)告诉记者说,经过这场金融风暴,美国学生将重新慎重地审视对金融专业的选择,而对中国留学生来讲,由于将来要回中国发展,问题不是太大,因为中国的金融业将来仍需要大的发展。

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是真的吗、巴克莱将在投资银行部门裁员100多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