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内容详情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2020餐饮收入

2023-05-20 12 adminn8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2020餐饮收入

站点名称: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2020餐饮收入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以及2020餐饮收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公考专供题:资料分析常用指标及计算4

社会消费携差品零售总额

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其中,3月份4799亿元,增长13.9%。

分地域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5022亿元,增长11.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063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零售额433亿元,增长0.2%。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8%、18.9%和16.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3.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1%,洗涤用品类增长10.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9%,化妆品类增长19.3%,金银珠宝类增长19.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4.8%,儿童玩具类增长12.8%,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增长16.8%,肉禽蛋类增长25.7%,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9.7%,汽车类增长1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5%。

指数

指数是一种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的相对数,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指数按所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前者反映个体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个别产品的物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等;后者是表明全部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工业总产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按所反映的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前者反映生产、经营或经济活动数量的变动,如辩燃皮商品销售量指数;后者是说明经济活动质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按计算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前者指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指数,后者是前者的变形。

而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另一类是无名数,无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相对数根据相互对比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一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比,而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段乎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满足农业与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其中某代表品生产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全部有出售该产品行为的调查单位的个体指数进行几何平均求得的,大、中、小类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其所属的类(或代表品)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的。季度累计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与分季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农产品生产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第一手(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提高意味着农民从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收入增加,反之,则农民获得的收入减少。

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

级数月 工资、薪金收入(a) 税率 应交税 0 不超过800元 不缴税 1 超过800元至1300元 5 a×5%-40

2 超过1300元至2800元 10 a×10%-105 3 超过2800元至5800元 15 a×15%-245 4 超过5800元至20800元 20 a×20%-535 5 超过20800元至40800元 25 a×25%-1575 6 超过40800元至60800元 30 a×30%-3615 7 超过60800元至80800元 35 a×35%-6655 8 超过80800元至100800元 40 a×40%-10695 9 超过100800元 45 a×45%-15735

“番”与“倍”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100%。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计算翻番公式为:

n=[lg(报告期数÷基数)]÷lg2

n表示翻番数 lg是常用对数符号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 “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 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100%,如粮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却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

“占”、“超”、“为”、“增”的用法,“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如: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 (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3.6%。

在表述两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时,有时用增减百分比,有时用提高 或下降几个百分点,它们在计算方法和意义上有何不同?

增减百分比,是表述某一指标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相对程度,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其计算公式为:

增(减)速度(%)=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或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该指标基期数值×100%-100%

上式表明,当报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增长百分比,就是增长速度;当报告期水平低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减少百分比,就是下降速度。

百分点则是百分比中相当于1%的单位,它是一个量词。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两个百分数比较时,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的,称为百分点。例如,工业总产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再如,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8%-10%)。百分点应用比较广泛,在特定场合中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如作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储蓄利率的标准单位等。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 ×100%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4)各产业贡献率: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净出口

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总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总值。由于服务活动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因此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并不发生出入境现象,应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反之,非常住单位从我国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

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而应提取的补偿价值,它反映了全部固定资产在本期生产中的资产转移价值。各类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折旧费。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部队和居民住房则应进行虚拟折旧。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为常住单位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报酬,它反映劳动者参与增加值创造而获得的原始收入。具体包括从各种来源开支的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即单位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形式,从成本、费用和利润中为劳动者支付的各种开支,以及个体和其他劳动者通过参加社会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各种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指生产税与补贴之差,它反映政府从本期创造的增加值中所得到的原始收入份额。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和规费,具体包括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开支的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附加等,以及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税处理,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等。

营业盈余

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价值、支付劳动者报酬和上缴政府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它反映企业参与增加值创造而应得到的原始收入份额。该指标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但要扣除利税后项目中支付的工资、福利及公益金等。

直接消耗系数

指某一个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称为投入系数。它反映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直接依赖关系。

完全消耗系数

指增加某一个部门单位总产出需要完全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它是全面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技术经济的全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主要指标。

2020年餐饮行业迎来大洗牌后,疫情下的餐饮有何变化?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为6026.3亿元,与2019年同期全国餐饮收入10644.1亿元相比下跌44.3%,呈现断崖式下跌的局面,餐饮行业成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灾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以餐饮业为代表的人群聚集性较强的消费行业需求骤减,餐饮行业的食材供应、菜品销售渠道均受阻碍,使得2020年疫情期间餐饮行业面临严重损失。

今年上半年,我国餐饮业受各种数据的影响很大,很多餐馆关门了,很多餐馆关门了,商店的现金流被打破了;许多餐饮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由于疫情的控制和市场的开放,受到政策、食品行业和饮料行业等因素的影响,那么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如何?

这种流行病在流行期间引起了餐馆的洗牌浪潮,一些餐馆关门了,一些工业工人在疫情结束后,消费需求自然上升;是否会出现在卫星电视上对餐饮业的影响?

这种流行病实际上对部落的影响很强,在疫情爆发前,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许多大城市,吃不到特别吸引人的食物。目前还存在很多疑惑,消费习惯还没有改变,疫情过后,我们都发现,食用秸秆可以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去的其他公司都会注意带走,客户会关注我的下一步,市场支持资源和配套设施将迅速发展。

毫无疑问,人们会更加关注健康,选择既有健康又有调节的健康食品,更注重相对健康的饮食,如快餐、半成品制造业,等等,瘟疫对餐饮业的影响,当然,不仅是淡淡的食物,很多餐馆的从业人员也在我们周围修改菜单,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纤高逗整个行业的疫情都在加速,餐饮业无论如何都不会被淘汰,餐饮业的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无论企业如何发展?商业念咐或小餐馆,经历了一轮洗牌,新的模式也将会出现。

疫情的冲击下,餐饮企业纷毁卖纷投入到“新模式”的探索中,花更多精力打造成品、半成品标准化生产,上线“堂食+外卖+外带+零售”等多条销售渠道,开发“社区档口”“餐厅外摆”等多时段、多场景经营模式。

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稳”的气质凸显“进”的空间广阔——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5月12日电 题:“稳”的气质凸显  “进”的空间广阔——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陈炜伟、王雨萧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投资增速平稳回升、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今年以来,无论是从宏观政策调控空间看,还是从微观企业运行态势看;无论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看,还是从已发布的经济数据看,市场需求巨大,发展韧性更足,中国经济“稳”的气质更加凸显,未来发展天地必将更加广阔。

“三驾马车”齐发力,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

近期,一系列消费数据的公布,让人眼前一亮——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同比增长超过40%;

一季度,餐饮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长9.6%……

消费亮点频现,正成为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1%,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

态配枯消费稳住了经济增长基本盘,投资、出口两驾“马车”也在发力——

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同比增长6.3%,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稳投资”效应进一步显现。

前4个月,我国出口卖饥5.06万亿元,同比增长5.7%。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尽管我国出口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外贸总体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没有改变。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助力中国经济在2019年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凸显“稳”的气质:经济增速同比增长6.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特别是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好于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说,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帆洞不易。事实证明,“六稳”政策有力推动了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不少国际机构也对中国经济前景看好。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唯一被上调今年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IMF总裁拉加德评价说,“世界需要中国,全球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国的持续发展。”

“虽然一季度经济规模占比不大,但其走势是全年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为全年走势打下向好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说。

供给侧改革效果显,结构优化“焕新颜”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继续朝着优化、调整、升级的方向发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这两天,上海举办了“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一个个企业以创新打造品牌,用品牌开拓市场的生动故事正在上演。

参加这一活动的创维集团,去年海外市场营业额超过100亿元,其中智能电器产品营收同比增长60.7%。创维品牌部部长李钊感慨:“这正是由于企业坚持研发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未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从产品经济到品牌经济,从物美价廉到价值链高端,企业“拥抱”品牌,呈现出消费升级和供给升级的双重特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这将带来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王孝松说。

中国经济发展“质”的变化,正愈发清晰——

制造业投资增长明显。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全部投资快5.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3%,比全部投资快13个百分点;

出口凸显高技术含量。前4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97万亿元,增长4.5%;一季度新兴服务进出口4580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整体增速10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一季度服务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为47.7%,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几乎成为消费的“半壁江山”……

高质量的发展来自科技创新。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继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媒体评论说,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新动力,令中国经济的“增长故事”更加吸引人。

高质量的发展也来自活力释放。一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成立企业1.65万户,全国累计新增减税3411亿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改革举措不断走实走深。

办好自己的事,打开发展新天地

打开思路,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专注于运动休闲鞋生产的福建省华昂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外贸企业,近几年出口增速保持在30%至40%之间,当下外部环境的严峻性让这家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

“我们看好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拓展这个市场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公司总经理杜丕皇说,公司这些年来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并向全产业链延伸,就是为实现这一梦想作准备。

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力……这样的巨大潜力无疑成为中国经济独具的底气。

这样的潜力不仅被国内企业看好,也成为吸引国外企业的“磁石”。沃伦·巴菲特就明确表示,中国是个大市场,“我们喜欢大市场”。他还表示,未来15年,公司可能会在中国市场进行更大规模投资。

放宽眼界,瞄准高质量发展,就能找到新的广阔发展空间。

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欧盟、东盟、韩国、俄罗斯等出口分别增长14.2%、13.4%、7.7%和9.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拉动作用明显。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外贸企业的国际布局正变得更加多元。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精准和有效投资,将让整个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政策的效应,正在让中国经济蕴藏的潜力不断释放——

新个税法实施,进一步下调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保费率,24条稳消费、扩消费政策“礼包”出台……一系列政策让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稳投资政策以补短板为重点,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一系列实招将为投资企稳提供强劲支撑;

落实好稳外贸政策,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外贸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最重要的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多少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开局良好。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亿元,增长9.1%。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

扩展资料:

一、粮食播种面积略有增加,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据全国7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10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0万公顷,其中夏粮面积2749万公顷,增加5万公顷。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占86%,比敏嫌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142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1451万吨,增长1.7%。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4%;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9%。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4.9%,轻工业增长13.1%。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均实现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2.9%,中部地区增长17.1%,西部地区增长16.6%。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环比增长1.19%。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5亿元,同比增长34.3%。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亏损减少。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3829亿元,增长1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6%,中部地区增长31.3%,西部地区增长26.5%。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桥段手含农户)增长1.73%。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住宅投资6253亿元,增长37.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43万平方米,增长1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3%。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19268亿元,同比增长18.6%。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2.98。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汽车、家具等住行类商品销售有所降温。一季度燃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9040亿元,增长22.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248亿元,增长16.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74亿元,增长15.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783亿元,增长15.3%;商品零售38139亿元,增长16.5%。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7587亿元,增长23.0%。其中,家具类增长24.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汽车类增长14.2%,回落25.6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5%,回落9.1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6%,回落2.7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4%,环比增长1.34%。

五、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较快。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3月份上涨7.3%,环比上涨0.6%。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3月份上涨10.5%,环比上涨1.0%。

六、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出现季度逆差。一季度,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7亿美元,增长32.6%。进出口相抵,逆差10亿美元。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64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8.5%,经营净收入增长32.6%,财产性收入增长23.6%。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4%,财产性收入增长13.3%,转移性收入增长27.9%。

八、货币供应增速回落,新增贷款继续趋缓。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上年末回落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6.6万亿元,增长15.0%,回落6.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万亿元,增长14.8%,回落1.9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9.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2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5.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多增545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201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

一线城市餐饮人才需求大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餐饮业增长平稳,收入9711亿元,同比增长10.3%,持续发挥拉动内需和扩大消费的作用凯答。如今的餐饮业发展不仅满足人们休闲社交的需求,也引起一波餐饮创业风潮。随着餐饮业规模的持续扩大,高端餐饮和特色餐饮作为大众餐饮的补充,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餐饮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创造了更多的招聘与求职机会。

数据显示,2018年1-4月,餐饮业企业招聘量城市前十位依次是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而餐饮业人才求职量城市前十位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广州、重庆、杭州、西安、武汉、郑州。其中,北京餐饮业的企业招聘量和人才求职量均居首位。

从餐饮业企业招聘量和求职量的城市排名来看,一线城市的餐饮业人才供求量最大,而新一线城市紧随其后。这是因为,一线城市吸纳大量人口流入,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而餐饮业作为高频刚性、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拉动了招聘与旁档就业。

报道称,有相关人士分析,一方面因为餐饮业规模扩大,用工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受到外卖、快递等行业的迅速发展,相比餐饮业,这些行业工作收入更高,用工形式更灵活,工作门槛更容易,吸引大盯启慧量外来务工人员加入。虽然一线城市的餐饮企业已提高薪资支付水平,依然没有有效缓解招聘困难。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20餐饮收入、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