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民航局:一季度全行业完成旅客出行1.29亿人次,同比增长68.9%,民航旅客数量
所属分类:新闻资讯
相关标签: # 民航局:一季度全行业完成旅客出行1.29亿人次 # 同比增长68.9%
官方网址:
进入网站站点介绍
今天给各位分享民航局:一季度全行业完成旅客出行1.29亿人次,同比增长68.9%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民航旅客数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19年我国民航运输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19年货邮运输量超过750万吨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航货运的进步,我国民航货邮运输量不断提高。2012-2019年,民航货邮运输量复合年增长率约4.7%。据民航局统计快报统计,2019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753.2万吨,同比增长2.1%。
不仅民航业货运的货邮运输量保持持续增长,货邮周转量也在不断提高,且增速高于货邮运输量。2012-2019年,我国民航全行业货邮周转量稳步提升,增幅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全行业完成货邮周转历厅量263.2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3%。
机场货邮业务量稳步增长——东部地区机场货邮吞吐仍占主导
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逐年提高。2012-2019年,货邮吞吐量累计增长36.5%。2019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709.6万吨,同比增长2.1%。
我国航空物流业发展前景预测——短期内受压,长旁带期前景乐观
2019年底,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将利好2020年我国航空货运发展,但由于受2020年中国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的爆发,预计对2020年一季度航空货运发展带来影响。
根据国家统运烂芦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基本保持在49%-51%之间。2020年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回落,大幅下降为35.7%,比2020年1月下降14.3个百分点。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企业复工率回升较快,生产经营活动正有序恢复。
2020年3月9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暴跌至每桶31美元,较前一日下降至少30%,创下1991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受益于油价大跌,航空货运公司运营成本大幅下降,将部分抵消疫情对我国航空物流的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航空货邮运输增速可能下降至2%,即2020年航空货邮运输量预计约768万吨,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航运物流行业回暖,到2025年,我国航空货运市场货物运输量有望达到935万吨。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十一黄金周过后,民航业提前步入“冬天”,将会出现长达几个月的运输淡季,中国东航航空业务同样也是非常惨淡,这只股票到底怎么样,是否具备投资的价值呢,我这就来详细分析一番。在开始分析东航航空前,我整理好的机场航运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机场航慧闭运行业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公司之一,拥有中国规模最大、商业和技术模式领先的互联网宽体机队。中国东航的主要服务为客运服务、货运服务、旅游服务、地面服务。中国东航曾荣膺"最具价值中国品牌"前50强、"中国最佳航空公司奖"、TTG"最佳中国航空公司奖"等荣誉。
简单介绍东航航空后,下面通过亮点分析东航航空值不值得投资。
亮点一:区位优势明显
作为国有控股三大航空公司之一,中国东航总部和运营主基地位于国际城市--上海。作为我国核心经济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与亚太和欧美地区之间的经贸联系一直非常密切,两小时飞行圈资源量巨大,涵盖中国80%的前100大城市、54%的国土资源、90%的人口、93%的GDP产出地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有很明显的区位优势。
亮点二:加强枢纽建设,积极拓展合作伙伴
中国东航坚持加强枢纽建设,辐射全国、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布局已经打造成功了,持续提高服务品质,促进旅客服务体验的提升,为全球旅客提供优质且方便的航空运输及延伸服务。中国东航与世界知名航空公司深入进行了合作,通过与达美和法荷航开展“资本业务”的战略合作,全面商务合作关系得到了更加稳固的优化升级,创建一个良好的中美、中欧干线市场。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东航航空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东航航空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根据IATA发布的最新全球航空定期运输数据显示,78亿人次是2036年的全球航空客运量:全球航空客运市场慢慢的倾向东部地区,并且主要发展中市场,亚太地区将成为推动需求增长的最大驱动力。2036年,亚太地区新增旅客预计将达到21亿人次,客运总量将突破35亿人次。
而在目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得力有效,中国民航触底反弹在全球是第一个,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行业生产运输规模稳步上升,各项指标恢复程度在全球是走在前面的。复苏进度上,国内航线客运量复苏较国际航线快,国内航线客前厅裂运量出行需求处于恢复期。
综上所述,在我国疫情的有效控制下,国内的航线正以缓慢伏和的速度恢复,中国东航属于中国三大国有台柱子航空公司之一,可以预见能够更上一层楼。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东航航空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东航航空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东航航空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2021年三大航营业收入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2021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大约恢复至疫情前的67%,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1
3月30日晚间,三大航陆续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合计实现营收2433亿元,且各自营收同比2020年均有所增键顷长,增幅在7%-15%之间;共录得亏损额410亿元,相比2020年多亏损近39亿元。
其中,国航(601111.SH)亏损依然最为惨重,净亏损额166.42亿元,且净亏损增加最多,相比2020年增长22.33亿元;南航(600029.SH)亏损额相对较少,为121.03亿元;东航(600115.SH)净亏损122.14亿元,相比2020年增加3.79亿元,亏损增幅最小。
机票价格回升,拉高客运收入
根据三家航空公司披露的客座率数据,国航2021年客座率为68.63%,东航和南航客座率分别为67.71%和71.25%,与2020年相比均有所下滑,反映出三大航过去一年产能利用率并不乐观。
不过,航空公司客运收益不仅要看客座率,更要考虑运价水平的起伏波动。
客公里收益是航空公司一定时期内客运收入与旅客周转量之比,表示航空公司运输每名旅客每公里带来的收入,是判断机票价格高低的重要指标。
国航财报披露,2021年每客公里收益0.5574元,相比2020年的0.5074元增长9.85%,虽然单位数值变化看起来微小,但反映到机票价格及客运收益上却有显著拉动作用。
2021年,国航实现客运收入583.17亿元,同比增加25.90亿元。其中,因运力投入减少而减少收入12.91亿元,因客座率下降而减少收入13.52亿元,但是因收益水平上升,却增加客运收入52.33亿元。
反映到现金流上,2021年,国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28.88亿元,而2020年仅为14.08亿元,同比暴增815.21%,主要由于销售收入同比上升以及退票量下降的影响。
东航客运公里收益由2021年的0.492元上涨至0.531元,涨幅为7.93%;南航客公里收益平均为0.49元,2020年为0.46元,同比增加6.52%。
从客运总收益来看,报告期内,东航客运收入为541.05亿元,同比增长10.13%,占公司航空运输收入的83.84%;南航客运收入为753.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58亿元,同比增加6.89%,占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6.52%。
南航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7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0.49亿元增加47.76%,主要是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有所改善所致。
挖掘高端旅客价值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三大航客运收益提升的背后,还离不开各家航空公司对高端旅客价值的持续挖掘。
国航年报中称,截至报告期末,常旅客贡献收入占公司客运收入的56.8%,贡献收入比重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国航APP注册用户突破1420万人,且平稳快速增长,2021年新开发大客户407家,有效大客户数量达到3861家。
此外,国航凤凰知音会员已超过7206.56 万人,为在疫情带亮哪常态化下稳定高端会员队伍,适时推出分阶段的适应性保级方案。
东航2021年通过加密高收益航线、优化低收益航线稳定收益水平;强化销售激励机制,国内市场两舱旅客人数和收入分别同比上升19.2%和30.1%。
此外,充分利用国内航线客票运价改革政策,全年上调158条航线的经济舱公布运价;积极扩展与境内外航司合作,新增与川航、吉祥、厦航等航司超过1100个代蠢码号共享合作航班,加强与法荷航、达美航空等境外航司合作互售,促进收益提升。
南航未披露会员数量或者两舱收益情况,但是年报中提到,本集团紧盯疫情变化,全力提升经营效益,坚持积极灵活的经营策略,突出“两匹配两加强”,即运力与市场匹配,运量与运价匹配,加强收益管理,加强客户基础。
员工薪酬逐渐恢复,飞机引进数量增加
三大航营收回升的同时持续亏损,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
航油成本向来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项,三大航去年三季报就曾指出,由于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同时航空运输量增加、用油量增加,导致成本负担陡增。
国航此次发布的年报显示,受航油价格及用油量上涨的综合影响,国航2021年航空油料成本207.03亿元,同比增加58.86亿元,比2020年航油成本多出近40%。
东航2021年飞机燃油成本为205.93亿元,同比增长48.79%,主要是由于平均油价同比增长34.38%,增加航油成本54.17亿元;加油量同比增长13.84%,增加航油成本19.16亿元。同时,东航通过航油套期保值交易,减少航油成本5.80亿元。
南航2021年航油成本同比增长幅度也接近40%,为255.05亿元,航油成本支出相比2020年多出67.08亿元。
航油成本之外,员工薪酬也是占比较高的成本构成项目,2020年不少航司员工到手薪酬大打折扣,进入2021年,随着航空运输量增加、工作时长向正常年份靠拢,航空公司员工薪酬水平也在逐步回归正常。
国航财报中提到,本期员工薪酬成本同比增加19.14亿元,为189.67亿元,上涨比例11.22%,主要受生产运行投入增加以及上年社保减半征收政策调整的影响。
东航职工薪酬支出相比2020年增长2.83%,薪酬支出金额为168.78亿元;南航2021年职工薪酬费用202.67亿元,同比2020年增加9.21%。
此外,作为航空公司重要的生产资料,每年航空公司都会引进一定数量的新飞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不少公司放缓飞机引进速度,进入2021年,该情况明显缓解。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国航2020年引进飞机只有14架,2021年增加至43架,这一引进数量已与疫情前的2019年基本持平。与此同时,由于机队规模扩大,国航2021年折旧金额也同比增加7.48亿元。
2021年,东航围绕新型主力机型共引进飞机合计33架,退出飞机6架,该引进数量与2019年的44架相差不远,而2020年东航围绕主力机型引进飞机数量仅为13架,退出飞机11架。
东航提及飞行事故影响、南航证实A380退役计划
三大航在年报中还披露了2022年至今公司备受关注的事项。
3月21日,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失事,机上人员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全部不幸遇难,即“3·21” 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
东航在年报中回应了此事故对集团业绩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表明,“3·21”飞行事故发生后,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救援及善后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调查,集团将密切跟进调查的后续进展,评估其对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
南航则在年报中侧面证实了机队中A380退役的计划。2月中旬,界面新闻报道提到,据知情人士透露,南航5架A380中的两架,即注册号为B-6136和B-6137的A380于今年2月24日退出,剩余的三架,即注册号分别为B-6138/6139/6140的.三架A380,将在2022年内陆续退出。
南航年报中“本集团飞机交付和退出计划“部分提到,截至2021年末,南航拥有A380系列飞机5架,2022年计划退出5架,到2022年末该系列飞机数量为0。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2
受疫情重创航空业持续低迷,2021年三大航整体亏损幅度扩大。
3月30日晚三大航陆续发布2021年年报。其中,中国国航(601111.SH)亏损166.42亿元、南方航空(600029.SH)亏损121.03亿元、中国东航(600115.SH)亏损122.14亿元。
三大航2021年合计亏损409.59亿元,而2020年合计亏损金额为371亿元,呈现出营业收入增长,但亏损幅度加大的趋势。
客运量、货运量均回暖,但亏损增加
2021年三大航营业收入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中国东航营收增长幅度最高,为14.48%;中国国航营收增长幅度最低,为7.23%。从营收来看,南方航空营收仍远超另外两家航空公司。
从经营层面来看,航空业全年呈现出旅客运输量恢复缓慢、货运需求增长强劲的态势。
2021年中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4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2万吨,同比2020年提高7.3%、5.5%、8.2%,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66.3%、66.8%、97.2%。
也就是说,2021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大约恢复至疫情前的67%,而货运量接近完全恢复。受疫情影响,货运需求尤其是国际货运需求旺盛,三家航空公司均有在“客改货”方面做出努力。
年报显示,2021年南方航空货运收入为198.98亿元,为三大航之首;中国东航货收入增幅为69.74%,为三大航最高。
尽管“客改货”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航空公司的业绩,但对整体营收贡献终究有限。报告期内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东航货运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5%、20%、13%。至于未来航空业能否扭亏,仍要关注出行需求对客运量的影响。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认为,2022年全年旅游经济预期下调为谨慎乐观,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同比增长16%,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预计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达2成,恢复至2019年的2-3成。
国际航协也称,预计全球航空业2022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形势依然严峻,但鉴于旅客的积极出行意愿,行业有望持续复苏。
航油涨价、汇率变动令三大航运营成本增加
航油成本、汇率变动两大因素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南方航空在今年年报中表示,假定燃油的消耗量不变,若报告期内平均燃油价格每上升或下降10%,将导致营运成本上升或下降25.51亿元。2021年全年油价持续上涨,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大幅增加。
南方航空大部分航油消耗须以中国现货巿场价格在国内购买,因此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变动可反映出航油成本的变动。iFind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震荡上行。
图:2018年至今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变动 图源:iFind
落到对航空公司的影响,2021年三大航的航油成本上涨均在40%左右。南方航空期内航油成本为255.05亿元,同比增加35.69%;中国国航期内航油成本为207.04亿元,同比增长39.73%;中国东航期内航油成本为205.93亿元,同比增长48.79%。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初至今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仍在上涨,近期已达2018年12月以来的新高。若航油成本持续上涨,今年航空公司成本或将进一步增加。
汇率方面,2021年汇率波动仍为三大航产生正收益,但金额较2020年大幅下降。
航空公司对汇率变动十分敏感。航空公司拥有大量外币金融负债和外币金融资产,在汇率波动情况下,折算产生的汇兑损益金额较大;同时汇率波动还将影响公司飞机、航材、航油等源于境外的采购成本及境外机场起降费等成本的变动。
2021年,中国国航汇兑收益为12.35亿元,同比减少23.68亿元;南方航空汇兑收益为15.75亿元,同比减少19.10亿元;中国东航汇兑收益为16.19亿元,同比减少8.75亿元。
两家航空公司盈利,但主业依旧亏损
在民航持续低迷的2021年,有两家航空公司实现扭亏,分别是廉价航空的代表春秋航空(601021.SH),以及刚刚完成重整的*ST海航(600221.SH)。
春秋航空靠财政补贴实现盈利,其主业仍在亏损。其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最高5200万元,同比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为-1.3亿元至-7000万元,续亏。公司也表示,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收到财政补贴等。
*ST海航则是靠重整实现盈利,主业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其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最高62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为-88亿元至-105亿元。公司直言,业绩扭亏主要是重整所致,影响金额为160亿元-176亿元。
其余的航空公司,华夏航空(002928.SZ)预计最高亏损1.05亿元,吉祥航空(603885.SH)预计最高亏损4.2亿元。
航空业的不景气同样带崩了机场板块。2021年,上海机场(600009.SH)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4亿元,亏损幅度增大;白云机场(600004.SH)预计亏损4.65亿元-3.81亿元,亏损幅度同样增大;深圳机场(000089.SZ)预计亏损2550万元-5080万元,由盈转亏。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3
过去一年,国内主要航司仍未走出巨额亏损的阴影,疫情对民航业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超出预期。
3月30日晚间,国有三大航司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东航相继披露年报。2021年,三大航司均出现百亿规模亏损,且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整体来看,三大航合计亏损金额达409.5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东航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3月21日,公司下属东航云南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失事。飞机失事后,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救援及善后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调查。公司将密切跟进调查的后续进展,评估其对本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
2021年,东航云南实现营业收入65.95亿元,同比增长9.04%,亏损10.2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61亿元;旅客运输周转量为12382.58百万客公里,同比增长3.66%,承运旅客986.36万人次,同比增长3.22%。截至2021年末,东航云南共运营B787-9和B737系列机型飞机合计82架。
三大航去年合计亏逾400亿
三大航的年报显示,中国国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45.32亿元,同比增长7.23%;净亏损166.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4.1亿元。实现客运收入583.17亿元,同比增加25.90亿元。
其中,因运力投入减少而减少收入12.91亿元,因客座率下降而减少收入13.52亿元,因收益水平上升而增加收入52.33亿元。主要经营指标显示,公司2021年每客公里收益由2020年的0.5074元上升至2021年的0.5574元,同比增加9.85个百分点。
南方航空去年业绩亦再度下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16.44亿元,同比增长9.81%;净亏损121.0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8.42亿元。
同样受疫情、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东航2021年净亏损达122.14亿元,同比增亏3.8亿元。从盈利水平看,中国国航在三大航中排名垫底,并再度刷新公司历史上的最差业绩。由于中国国航在我国航司中的国际航线占比最高,其所受冲击也更为直接。
此外,中国国航持股的山航B也于3月30日晚间发布年报,2021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8.14亿元。尽管该数字较2020年的亏损额(23.82亿元)有所减少,但连续两年的亏损已使山航陷入资不抵债。截至2021年末,山航B净资产为-9.18亿元。
同日,山航B还发布了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暨停复牌公告。该股将自3月31日开市起停牌一天,并于4月1日起复牌,并自当日开市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 由“山航B”变更为“*ST山航B”
总体而言,2021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第二年,国内民航业仍面对境内疫情局部聚集和多点散发、境外疫情蔓延扩散的严峻复杂形势。其中,国际航线投入持续受限,国内客运市场流量大幅波动,头部航司的经营效益改善难度日益加大。叠加油价攀升,汇率波动等因素,航司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难度。
从头部航司近期发布的2月经营数据来看,国内民航业2月供需同比改善,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在旅客运输量、客运运力投入、客座率、旅客周转量等主要指标上均较去年同期出现增长。
中国东航在年报中表示,经营数据的改善也使业内期待航空板块困境反转的机会,不过,由于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航空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多重不确定性。短期疫情反复会对服务消费乃至国内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市场或呈现“慢复苏”的态势。
此外,根据国际航协预计,全球航空业2022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形势依然严峻,但鉴于旅客的积极出行意愿,行业有望持续复苏。
东航飞行事故遇难者家属目前已获赔1485万元
“3.21”东航MU5735航空飞行器事故后,中国银保监会党委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指导。事发次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东航客机坠毁事故保险理赔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行业主动排查承保客户信息,充分尊重家属意愿,建立理赔绿色通道,同时严禁借机炒作。
该事故的保险理赔工作已迎来进展。银保监会于3月30日公告,3月22日,银保监会指导飞机机身主要承保公司人保财险做好预付赔款相关工作。3月23日,人保财险先行向东方航空公司预付保险赔款5000万元。目前,相关保险公司都已做好赔付准备工作,在合同责任范围内,应赔尽赔快赔。
截至3月29日,财产保险方面,承保飞机机身的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合计向东方航空公司预付保险赔款1.16亿元。人身保险方面,相关保险公司根据客户报案情况,积极开展保险理赔工作,目前已有11家公司向遇难人员家属支付14笔赔款,金额合计1485万元。
据披露,下一步,银保监会作为“3.21”东航MU5735航空飞行器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善后处置工作组成员,将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保险行业进一步细化理赔方案,优化理赔流程、把握关键环节、注重方式方法,妥善做好后续保险理赔服务工作。
宁波有机场。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位于中国浙早仿游江宁波海曙区石碶街道栎社村,距市区仅12公里,为4E级民用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于1984年11月16日建成,1990年6月30日正式建成通航,定名为宁波栎社机场。
2005年11月29日,经民航总局批复,更名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2006年2月8日完成飞行区扩建工程陆销,2015年12月2日三期工程全面开工。2018年,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170万人次,达到1171.84万人次,同比增长24.79%。
机场建筑规模
截至2019年12月,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航站楼面积为11.24万平方米,民航站坪设45个机位。其中20个为近机位,跑道长3200米,宽45米。机场地下车库达1.34万平方米,地大郑面停车场4.73万平方米,可同时停靠869辆小车和12辆大客车。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共开通航线143条,通航城市96个。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T1航站楼(已关闭)总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机坪面积14.2万平方米,有25个在用停机位,其中6个在用近机位,19个远机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中国民航总局最新公布的2007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内民航行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民航业保持了快速增长,行业整体效益获得明显提高。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明确、燃油成本波动相对较平和以及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亚运会等相对积极因素推动下,行业正处于景气度不断提升时期。上半年民航业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167亿吨公里、8669.9万人和182.8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7%、16.7%和15.3%。国内航线(含港澳)三项指标分别完成109.5亿吨公里、7881.5万人和13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1%、16.2%和11.3%;国际航线三项指标分别完成57.5亿吨公里、788.4万人和50.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4%、21.8%和27.2%。不难发现,在增速方面,上半年行业运营数据整体比去年有较大增长,运输总周转量和货邮运输量增长率分别高于去年同期3.6个和3.8个百分点;国际航线的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国内航线。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三大指标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均高于民航总局07年的既定目标15%、16%和12%。我们认为,受航空需求拉动影响,我国民航业高速增长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07年全年三大指标增长速度将维持在18%、16%和14.5%以上的水平。二季度,全行业分别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87.7亿吨公里、4581.3万人和96.9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8%、17.5%和吵桥17%。其中,国内航线(含港澳)上述三个运营指标分别完成57.3亿吨公里、4169.2万人和69.9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7%、17.3%和12.9%;国际航线上述三个运营指标分别完成30.5亿吨公里、412.1万人和27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6%、20%和29.2%。 从增长速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同比增长19.5%、15.9%、13.3%,二季度各运营指标增长速度分别高出一季度0.3个、1.6个和3.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其中,国内航线方面增速加快明显,国际航线方面增长速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升姿猛的高位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外贸的高速增长是民航业景气度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 此外,数据还显示,民航业客座率进一步提升。二季度全行业平均正班客座率为74.7%,正班载运率为65.9%,比一季度均提高2个百分点。1-6月份,全行业平均正班客座率为73.9%,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正班载运率为65%,比去年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与历史数据相比,我国航空运输业客座率和载运率水平最近几年呈现不断上升势头。除了经济增长促使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商务活动增加、旅游休闲等因素外,民航总局和航空公司最近几年在运力投放增长方面的规划和控制也不容忽视,最近几年,我国航空运输业运力投放增长一直维持低于需求的增长水平。上半年全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成本费用118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利润总额46.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增盈49.7亿元。其中,航空公司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0%;成本费用85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利润总额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增盈39.3亿元。机册脊场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成本费用8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利润总额2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盈6.2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可以看到,成本费用的增长速度是远低于收入增长的;航空业大规模扭转亏损局面;机场行业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了40%以上,行业整体显示出盈利水平大幅度提升的态势。我们认为,上半年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长期的宏观经济高增长后,对消费升级产生累积效果,拉动需求的阶段性迅速增长;国际原油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致使国内外航空燃油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航空公司在经历过连续的燃油成本上涨后,内部成本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获得提升。但是,从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到,上半年载运率水平为6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在客座率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的同时,载运率的下降只能由货运载运率下降所导致。在我国上半年外贸增长迅速的前提下,国际航线货运载运率的下降,揭示了目前全球航空货运市场在FedEx、UPS、DHL、TNT四家垄断下的竞争格局。随着我国日益增加的航空货运运力投放以及2011年航空货运市场对美完全开放,中国航空公司货运业务发展前景让人难以乐观 整体上看,目前民航业发展的整体环境良好,国内民航业与国际民航业相比,有着内部业务量增长速度更快、内部市场潜力更大、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加速、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明确、燃油成本波动相对较平和以及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亚运会等相对积极因素,行业正处于景气度不断提升时期。唯一值得担忧的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对航空业盈利能力的制约,我们认为,这一波原油价格上涨部分原因在于夏季用油高峰期的季节性需求和全球经济相对处于景气周期对石油消费的需求增加,部分原因则在于人为的投机炒作,如果07年国际石油平均价格能够保持在70美元/桶左右,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燃油附加费对高油价的对冲,行业整体盈利问题不大,因此我们维持对行业的“增持”评级。
麻烦采纳,谢谢!
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多家航空公司已恢复机上热食供应。截止至8月16日,已有包括吉祥航空、东航、南航、国航、厦航、海航等在内的多家航企先后恢复了机上热食供应。
6月18日,民航局下发通知,取消国内航班风险分级,国内航班实施疫情常态化管控,同时根据国内疫情响应等级调整采取不同防控措施。此后各航司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恢复机上热食供应。
以东航为例,8月1日起,东航在12条国内商务精品线(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昆明/重庆/西安、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往返航班全舱恢复热食供应。
其中,公务舱餐食主打 “东航那碗面”,包括葱油拌面、重庆小面、西安臊子面等;“每日精选”系列餐品继续上线,可选产品包括龙井虾仁、椒香沸腾鱼片、卤汁秦川牛肉、竹筒鸡等;经济舱回归“妈妈的味道”系列餐食,包括腊味双拼饭、油豆腐烧肉饭、咸菜肉丝素鸡面等。
扩展资料
中国民航回暖
据中国民航局官网披露,自2月以来,民航全行业旅客运输同比增速逐月回升。6月,旅客出行需求较前期明显提升,航班恢复形势持续向好,全行业共保障各类飞行32.5万班,日均10820班,日均环比上升14.1%;共完成旅客运输量3073.9万人野渗基次,增速喊吵较上月回升10.2个百分点,同比增速较2月提高42.1个百分点。
7月1日-7月23日,旅客运输量2642.70万人次,同比恢复超过60%。
参考资料来源:人颂谨民日报—飞机餐回来了!多家航空公司陆续恢复机上热食供应
关于民航局:一季度全行业完成旅客出行1.29亿人次,同比增长68.9%和民航旅客数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